《东方明珠》教案 篇1
课题 东方明珠 课时 2-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具 课件 预习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出去玩,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东方明珠,好吗?(板书课题) 2、东方明珠离我们这儿可有一段距离,小朋友们打算乘什么交通工具去呢?(会有许多意见,看情况随机而定)我们还是乘飞机去吧,谁买飞机票?
3、课件出示写有地名的飞机票和售票员。(售票员询问学生要买去哪的飞机票?多少张?) 北 京 广 州 上 海 南 京 香 港
二、阅读资料,准备出行
1、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已坐在候机大厅里,马上就要登机了。在登机前,我们还是先借助拼音读读有关东方明珠的资料吧。 2、读了资料,你了解到什么呢?能不能告诉大家? 3、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已经知道了两点:⑴东方明珠是谁的名字;⑵东方明珠在什么地方。
三、借助情境,欣赏品读
1、小朋友们,我们已坐上了飞机, 飞机起飞了,在蓝天上飞行。上海到了,我们在飞机上就能看到东方明珠和上海城市的景象,请大家看一看。(课件播放录象) 2、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什么了? 针对学生交流情况适当指点:"是啊,上海多美啊,黄浦江畔的高楼大厦一座连着一座,宽阔的外滩马路上车水马龙,一到晚上,就成了灯的海洋。
3、下了飞机,我们正在去东方明珠的路上。在到达之前,你想对东方明珠说什么? 当学生说到东方明珠高大时, 就适当指点:东方明珠建于1994年,塔身高468米, 是亚州第一,世界第三高塔,书上说它像一个"巨人"。课件出示句子:
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
教师指导朗读。 2 当学生说到东方明珠美丽时,补充介绍:广播电视塔从上到下共有11个圆球,就像11 颗绚丽多彩的明珠,造型非常优美。晚上, 塔上的灯亮了,美丽极了。课件出示句子:
晚上, 塔上的灯都亮了, 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指名读、
4、上海广播电视塔既高大,又美丽,她高高地屹立在世界东方。师引读: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东方明珠)。学生接读第3自然段。
四、闯关登塔,复习生字
1、东方明珠真美呀!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东方明珠脚下了。小朋友们想不想登上东方明珠?(想)要想登上东方明珠,必须通过3道关。课件出示东方明珠图画,画上3个关口。
闯关成功。(课件在图上1处出示一面小红旗,表示学生已登上东方明珠来到"1"处)
3 闯第二关:学写生字,要求按笔顺写,字要写得工整、美观。
闯关成功。(课件在图上2处出示一面小红旗,表示学生已登上东方明珠来到"2"处)
3闯第三关:会提问,会互相帮助。提出书写有难度的字,小朋友们一起想办法,请老师指点。
教师范写。
闯关成功。(把红旗升到"3"处。)
五、塔上远眺,畅所欲言
1、小朋友们,我们顺利闯过3关,终于登上了东方明珠,现在让我们一起放眼远眺,欣赏上海美景。
2、课件播放录象和配乐录音。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边听边想象。
(录音内容:登上东方明珠,透过玻璃向外看,啊,好高呀!蓝天就在头上,白云就在周围飘荡,似乎伸手就可以摸到,向下看,黄浦江就像一条绸子,无数的楼房都在自己的脚下,夜晚,数不尽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美不胜收。)
学生借助拼音读题,读准字音。
4、请买票的同学说说为什么买去上海的飞机票。(可以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学生读书中的句子来回答,如学生说东方明珠很高大时,可让学生读读书中的有关句子。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对"东方明珠"的初步认识,并读读有关句子,相互正音。
思考: 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这两个问题?学生回答,也可以说说广播电视塔的作用。(第一自然段) 把这一自然段好好读一读,练读第一节。
学生看录象,感悟东方明珠的壮丽。
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景色。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感受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用自己的话说出东方明珠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刚才看到的录象)
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个别读、 男生读。
女生读。 3、看图,联系实际,说说五光十色的意思。 练习有感情朗读。
2 闯第一关:请同学们读生字,读准字音便可过关。
生字卡片。自由认读生字,相互正音。开火车读生字或邀请部分同学读生字。
学生自学、书写生字。看笔顺表,书空, 记忆字形。在书中描红, 看清字在田字格中位置。
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想办法。 3、组织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教后记
《东方明珠》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了歌曲《东方之珠》,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东方之珠》。
齐读课题:《东方之珠》
2、听写词语:沐浴舒服倾听举世闻名观赏商店闪耀人流如潮
3、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香港旅游?(想)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饱览香港的美景,领略一下“东方之珠”的风采。
二、学习第1节
1、课文的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香港是我国的南大门,有哪些景点,是课文的总起。谁来说说香港有什么?(香港有——)
(板书: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2、指导朗读:读出沙滩的美丽迷人,公园的著名,街市的热闹繁华。
3、为什么说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师:整个国家好比一个家,得有个门,香港在我国的南方,它就好比是我国南边的大门,那里每天有许多船只、飞机通往世界各地。
(生齐读第1节)
三、学习第2-5节
1、(生闭上眼睛)清晨,我们在上海登上飞机,经过两个小时的航程,飞机缓缓降落在香港新机场。香港到了!(睁开眼睛)
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第2-5节,尽情地游览一下各个景点。找找课文介绍了哪几处景点?
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回答。
(板书:浅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美丽的夜景〉
3、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4、精读训练(生读后交流,灵活机动的教学第2-5节)
你最喜欢哪个景点? 请你朗读一遍(生说)
第2节: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1)指名读第2节。
(2)〈浅水湾图1〉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美景?你从哪里看出浅水湾很美、很迷人。(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师:看,平静的海面,细细的沙子,阳光多么温暖啊!指导朗读: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3)师: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海面。洒在了金色迷人的沙滩上,真如仙境一般。所以说,浅水湾是——(生说:“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4)〈浅书湾图2〉瞧,每逢节假日,迷人的沙滩吸引来多少游客。人们在沙滩上游玩,有什么感觉呢?(舒服)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5)让我们大家来读一读第2节,把漫步迷人沙滩的舒服感觉读出来。指导朗读:(师:你正在沙滩上悠闲自在地散步,轻轻的柔柔的海风吹来,多舒服啊!仔细一听还能听到浪淘拍岸的声响。)(指读 齐读)
过渡:欣赏完了迷人的浅水湾,大家一定还想去别处看看吧,那就别停下你的脚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细细欣赏。
第3节: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1)指名读第3节。
(2)“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语吗?把词放进句子中读读。(驰名中外、世界闻名、闻名中外)
(3)来得正巧,海豚,海狮表演开始啦!这些海豚、海狮在干什么?你觉得它们的表演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海豚和海狮的表演非常精彩?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游客:聚集,不时……开怀大笑)
(4)齐读第3节。
(5):有这样精彩表演的海洋公园,难怪会举世闻名。
过渡:乘上去铜锣湾的双层巴士,不多时
就到了铜锣湾。一下车,你看到了怎样一番景象?
第4节: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1)指名读第4小节。
师:铜锣湾和中环、尖沙咀是香港的三大闹市口。一个“闹”字可以看出铜锣湾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重点理解:
A、“摩天大厦”:指的是各种高楼大厦,读出楼房的高来。(指名读)
B、“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楼图〉(指名说:摩天大楼……)
:房屋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这就叫做——鳞次栉比。
C、从“琳琅满目”看出商品多,使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D、从“人流如潮”看出人多,人像潮水一样涌过来。
:铜锣湾楼多、商品多、人也多,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3)让我们感受铜锣湾这种热闹、繁华的景象。(齐读)
过渡:香港的白天很美,香港的夜景也很漂亮。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香港又是另一番景象,你想欣赏吗?
第5节:美丽的夜景
(1)夜幕初垂,轻风徐来,站在太平山山顶,美丽的维多利亚湾夜景尽收眼底。请看:〈插图:夜景图1、2、3〉
(2)你觉得香港的夜景美不美,美在哪里?请你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指名说)
(板书:灯的海洋)
(3)第5节用了3个比喻句,写出了香港美丽的夜景。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指名说把什么比做什么?
(师引读:……成了——
……像——
……如同——)
(4)港湾里的灯光是静的,马路上的车灯是动的,一静一动,互相辉映,真是——(美不胜收)谁愿意当播音员,把这么美的夜景介绍。(指名读、齐读)
(5)谁能不看书,看图向大家介绍(指名试背第5节)。
四、学习第6节
1、(看板书)师:香港有迷人的沙滩——浅水湾、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铜锣湾,香港那么著名、迷人、繁华、美丽,所以我们说“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2、谁来赞一赞香港?(指名读)
3、香港,这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曾经被英国侵略军攻占,19世纪,英国侵略,清政府被迫将香港割让给英国。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师述说: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来了,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了,人民从此成为香港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5、我们为我们的祖国拥有这样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而感到什么?(骄傲、自豪、喜爱……)请你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读第6节。(齐读第6节)
6、让我们共同祝愿——(香港未来更美好!)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向家人、朋友介绍香港。
六、板书:
14、“东方之珠”
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美丽的夜景——灯的海洋
《东方明珠》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让学生在朗读中,认识上海广播电视塔。体会到科学在发展的喜悦
教学重点:
1、学会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朗读中,认识上海广播电视塔。体会到科学在发展的喜悦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让学生在朗读中,认识上海广播电视塔。体会到科学在发展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简介东方明珠。
2、出示课题。指名读题,注意正音。
二、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映出东方明珠的画面。
2、教师在配乐中叙述: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上海黄浦江边,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东方明珠。
3、欣赏配乐朗读。
三、初读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大声读课文,目标做到:
(1)读准字音。
(2)画出遇到的生字,多读几遍。
(3)把不理解的词圈出来。
(4)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生字新词。
3、指名三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点名读,说说知道了什么。
(2)指名答。
(3)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及名字?
(4)你喜欢这座塔吗?为什么?
(5)指导用喜爱的语气读第一自然段。
2、尝试背诵。
3、小结。
五、指导写字
1、记忆字形,提醒注意。
2、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3、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
东方明珠
《东方明珠》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球与杆连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3.激发科学探索欲望,体验成功喜悦。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学具:球杆若干、塑料球三个(带有连接孔)人手一份。
2.教具:大记录纸一张、ppt课件一份、用球杆连接搭成的物品2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课件,出示图片“东方明珠塔”,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去过上海东方明珠塔吗?漂亮吗?为什么?
请大家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东方明珠的基本构造由球和柱子建构而成。)
师小结:东方明珠塔是三个球体和几根柱子连接而成的。
今天也想请大家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也来建一个东方明珠塔,你们愿意吗?
二、造第一层塔:用一个球和几根杆的连接,探索“最少用三根杆就能稳稳地支撑起物体”的科学规律。
1、师:我们造房子,应该从哪里造起?对,要从最下面建起,把基石打稳,打牢固了,才能往上造。
2、师介绍材料。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球和杆,球上有连接口,连接时稍用力。
3、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要求:先造第一层。请你取一个球,将球杆一根一根连接上,看谁先让球站稳。
4、统计操作结果。师在记录表上记录。
“你们用几根球杆让球站稳了?”师根据小朋友的情况,进行记录。
并根据记录表提问 “最少要用几根球杆让球站稳?”
5、请幼儿再尝试用三根球杆连接球体,让球站稳了。
6、小结:小朋友们真棒!都让球站稳了。而且我们发现只用三根球杆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让球站稳。那么用三根杆子撑起的架子我们可以叫﹍﹍?(三脚架)
三、结合ppt介绍各种“三脚架”
1 提问:“生活中,你还在哪里也见过三脚架?有什么用?”(幼儿讨论回答)
2、播放ppt,让幼儿欣赏生活中所应用的各种三脚架,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一起看看,还有那些东西也是用三脚架的。如:话筒架、晾衣架、摄像机架、帐篷、三脚椅子等。
四、造第二、第三层塔,再次尝试连接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1、师:好,我们有了稳定的基石,把塔的第一层造好了,下面就请大家完成东方明珠塔的全部建设。
要求:稳固而又省材的东方明珠塔。
2、幼儿操作。(轻音乐)
3、相互欣赏作品。
活动延伸:
师出示用球杆连接搭成的其他物品——椅子、房子,让幼儿欣赏,建议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继续用杆和球连接,搭出更多更好玩的东西,发现更多的秘密。
《东方明珠》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之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东方明珠。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还认识了许多的词语,小朋友还记得吗?看谁读得好?(开火车,齐读)
出示词语。
3.读得真好。这节课,我们可有足够的时间来好好地欣赏这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塔,她就是——东方明珠。
二、学习第一小节:
1.东方明珠指什么?在哪里?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读第一小节,读完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位置、名字、她指谁?)
2.小朋友可真会读书,那你能按照这样的句式来说吗?
东方明珠在,是一座。
或者这样说也可以:东方明珠是一座,它在。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来说一说。
3.这段话我们读懂了,那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
点拨朗读:
(1)指名读;
(2)这座塔的名字叫,学生齐读课题:东方明珠。你见过明珠吗?你见过的明珠是什么样子的?
(3)是呀,明珠是那么璀璨、那么晶莹夺目,小朋友读这个名字的时候要读得响亮,才能展示出明珠的美丽。
(4)听老师读(第二句话)
(5)谁也能来试试?(指读)
(6)学生自己练习。
(7)齐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二小节:
1.拥有这么美丽的名字,东方明珠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想看吗?那小朋友可要睁大眼睛看清楚喽。(出示画面)
2.你看到的东方明珠什么样?
3.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1)(引读)是呀,你看,东方明珠这座塔——
(2)小朋友,你想像中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高大、威猛、强壮)
(3)那么东方明珠这座塔哪里像巨人呢?(这座塔高468米,在世界上排第三,在亚洲是第一高塔。相当于156层楼房那么高呢!)所以说她“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东方明珠就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天地间,她高耸入云,雄伟壮观,现在你能读好这句话了吗?指名读,多形式读。
(4)齐读。
4.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二句:
(1)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东方明珠塔上的灯都亮了,这东方巨人又会是什么样呢?快睁大眼睛看一看吧——(出示图片)
(2)夜晚的东方明珠塔怎么样?
(3)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夸夸它呢?(五彩缤纷)(五彩斑斓)
(4)是呀,夜晚,塔上的灯光的确有很多种颜色,而且还闪着亮光呢,这就叫——五光十色。多美呀!
(5)你喜欢这五光十色的东方明珠吗?我想喜欢她的小朋友一定能把这句话读好,是吗?(出示第二句)
5.东方明珠塔这么雄伟壮观,这么美轮美奂,真叫人喜欢哪。下面我要请小朋友连起来把这段话读一读,能吗?(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己练习朗读;
(2)指名读;
(3)集体朗读。
6.想把美丽的东方明珠永远留在自己的心中吗?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段话好吗?
三、学习第三小节
1.东方明珠塔高大雄伟,夜晚的景色更是流光溢彩,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世界各地的游人都想来一睹这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的风采,大家看过以后都说:(出示第三自然段)一起读。
2.比较句子。(用上“真”字,说明它名副其实的“东方明珠”。)
3.东方明珠电视塔自上而下的十一个绚丽多彩球体就好象是十一颗珍贵的明珠,他高高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的东方——上海,这是我们东方人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所以,世界各地的游人来到这里,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读这句话的时候该怎么读呢?
(自豪、骄傲)
3.指名读,点拨,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觉。
四、总结板书,齐读课文。
今天我们来到东方明珠塔,领略了她迷人的风采,相信她高大美丽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小朋友们的脑海里了。最后,让我们打开书把课文连起来美美地读一遍好吗?
五、生字指导。
1.学完了课文,我们还要来学写几个生字。
2.出示生字:有、是。
3.指导学生观察字形,书空笔顺。
4.师范写,生描红。
《东方明珠》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
2.巩固温习汉语拼音,学会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候:2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认识东方明珠塔的宏伟绚丽从而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变化。
第一课时
1.发言揭题
小朋友,你们晓得吗?有了播送电视塔,咱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电视节目了。在上海,也有一座播送电视塔,她的名字叫“东方明珠”
一.出示课题:六东方明珠
二.指名认读,齐读。
三.有谁去参观过东方明珠电视塔?你看到些甚么?请你介绍一下。
2.简介“东方明珠”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就是东方明珠塔。
1.出示多媒体画面:东方明珠
2.老师简介这就是锦绣的上海播送电视塔,也叫“东方明珠”。她在上海的黄浦江边,是亚洲第一、天下第三高塔,从上到下共有十一个圆球,就像十一个绚丽多彩的明珠 。晚上,各种颜色的灯都亮了,真是五花八门,锦绣极了。(假设前面小朋友讲到,教师可以不重复。)
三.下面咱们来读课文,看看这锦绣的播送电视塔是怎么样的。
3.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高声诵读课文。要求:目视双行,读准字音。
2.搜检自学情形。
(一)指名分自然段诵读课文。
(二)听课文录音。
(三)教师领读
4.学习本课的生字。
黄浦江边 有 东方明珠 这 脚踩大地 伟人 五花八门 特别很是悦目 像颗明珠
(一)门生自由拼读
(二)指名读
(三)齐读
1.出示生字认读:了、广、方、东、电。
指名读、齐读
2.自学课后的誊写笔顺。
3.指点誊写。
(一)剖析结构,记忆字型。
(二)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三)门生在三线田字本上写字。(放古筝音乐)
第二课时
1. 温习搜检
1.认读生字卡片
2.口头扩词。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
二.指名读第一句话。思索:这句话奉告咱们甚么?
出示句式:(什么地方)有(甚么)。
(甚么)在(什么地方)。
门生实习语言
3.指名读第二句话。
(一)“她”指的是谁?(上海播送电视塔)
(二)第二句话又奉告咱们上海播送电视塔叫甚么名字?(东方明珠)
(三)这个名字好听吗?从这句中谁人词也能看出来 ?(锦绣)
(四)这么好听的名字,咱们该怎样读呢?指点读第二句。
4.齐读第一自然段。
5.男女生竞赛读。
6.尝试背诵。
7.小结:这1自然段奉告咱们上海播送电视塔的位置和锦绣的名字。
3.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指点自读课文,想一想“东方明珠”塔是什么模样的。
(一)“这座塔”指的是什么塔?
(二)课文中把这座塔比成甚么?(伟人) (板书:伟人)
(三)什么样的人材叫伟人?(特别很是高大的人)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三.东方明珠塔哪儿像一个伟人呢?(头顶蓝天 脚踩大地)
四.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会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描写一下。
五.出示多媒体画面让门生感受。
师述:这个人站在天和地之间,她真高大呀,多么像一个伟人呀!
六.指点诵读第二自然段。这座塔真是太高大了,谁来把这1句读1读。
七.读后评断。再指名读,齐读。
八.尝试背诵。
过渡:小朋友,到了夜晚,咱们来到黄浦江边,再来看这座塔,他又是什么模样呢?
9.出示多媒体东方明珠的夜景图。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甚么?(指名实习语言)
10.咱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样描述的,谁来把书上描述东方明珠塔夜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花八门,特别很是悦目。)
十一.齐读,指名读。
十二.看图,东方明珠塔上的灯光有那些色彩? 咱们可以用一个甚么词?(五彩缤纷)
这些灯光不但色彩多,而且闪着亮光,书上用了一个甚么词?(五花八门)
13.齐读第二末节。(注重读出情感,老师可天真指点)
14.商讨:夜晚,你觉得东方明珠塔怎么样呢?
师述:灯光五花八门 ,特别很是悦目。
《东方明珠》教案 篇7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平常看的电视节目都是通过广播电视塔传播的,有了广播电视塔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电视节目了。
2、上海,也有一座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塔,你知道它叫什么塔吗?
3、她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
4、谁听说过,能说说你印象中的东方明珠吗?
二、简介上海东方明珠: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6课《东方明珠》。(出示课题)
2、指导读课题:“东、方、明”三个字都是后鼻音,“珠”是翘舌音。你能读好吗?
3、关于东方明珠,小朋友一定想知道很多很多,下面就跟着老师来看看吧!(出示图文介绍)
师述:①东方明珠,位于上海黄浦江边,塔高468米,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塔。
②从上到下,一共有十一颗圆球,就像十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晚上,塔上各种颜色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真是美丽极了。
③东方明珠塔已经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还被荣列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呢!
过渡:课文是怎样写这美丽的东方明珠的呢?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了。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读一读)生读课文
2、朋友,这些词句你能读正确吗?先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出示词语:黄浦江边 广播电视塔 五光十色(带注音)]
师范读
[出示句子(带注音):]
①上海黄浦江边,有一座广播电视塔。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东方明珠”。
②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
师范读
3、朋友们,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吗?赶快试一试吧!(再出示以上句子,生练读)
4、朋友们,把这些拼音去掉了,你还能读正确吗?试试看吧!
5、读好了这些词句,再来读课文,就会轻松多了。请小朋友们打开书,再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要反复练读,等记住了,再往下读;句子读不通顺的,也要反复练读,等读顺了再接着读,开始吧!(出示:读一读)
6、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然后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等一会儿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分自然段来读课文呢!赶快练一练不吧!(出示:标一标 读一读)
四、精读课文:
1、小朋友,通过读课文,你能看着书上的图,说一说东方明珠在哪儿吗?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请你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有( ),( )在( )。]
2、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东方明珠,她指的是谁呢?[出示:说一说]
3、是呀,东方明珠太美了,不仅她的名字美,她本身就非常的美。所以作者就把她当成一位美丽的女子来写了,你能看着书读出她的美吗?[出示:读一读]
4、小朋友,请读一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巨人指的是谁呢?
[出示: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带注音)]
5、是呀,真高大呀!我们文中的巨人比小朋友说的巨人还要高大呢!我们来看看吧![出示图文: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加点字为红色)]
瞧,这就是顶天立地的巨人,请小朋友听听老师读这句话。师范读。
6、小朋友,你也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吗?注意读出她的高大。开始吧![再出示上图]
7、东方明珠高大的形象让我们惊叹,它美妙的夜晚更让我们着迷呢!请小朋友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带注音)]
你能说说东方明珠美在哪儿吗?
8、五光十色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来看看吧![播放录像]
多美呀!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喜欢上她了。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吧![再出示以上句子,“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变为红色] 你能读出她的美吗?
9、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读的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你们发现了吗?文中有两个小圆圈,它是标点符号,叫句号。带有一个圆圈的就是一句话,文中有两个圆圈,就是有两句话。第一句写出了塔的高,第二句写出了塔的美。请你再读一读地二自然段,读出她的高和美。
10、上海广播电视塔既高大又美丽,难怪书上这样说:[出示: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带注音)]请小朋友读一读这句话。
11、你现在知道上海广播电视塔为什么被称为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了吗?
12、是呀,上海广播电视塔像一个巨人高高地站在世界的东方,尤其是她塔上的那十一个圆球,就像十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她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这句话。[再出示句子]
13、东方明珠多美呀!请小朋友有感情的读一读这篇课文吧![出示:读一读]
小朋友们,你可以和老师、同学合作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背一背课文吗?还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背一背,要是能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赶快练一练吧![出示:背一背]
五、指导学习生字
1、小朋友,课文中的生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读一读,想一想,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呢?
[出示生字:了、广、方、东、电、头、有、是]
2、小朋友,请看“头”这个字[出示田字格中的“头”],第一笔起笔在左上格,靠近竖中线,第二点在第一个点的下方,偏左,靠近横中线,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起笔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一个点,在右下格。
3、请小朋友们伸出手,跟着屏幕来书空这个“头”字。(生书空,师说笔顺)
4、请小朋友打开书,在书上描一描这个字吧!
5、小朋友们,你能像这样学一学其它的字吗?开始吧!
《东方明珠》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感官,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经验缺少,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有了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小朋友就能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借助了多媒体,学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
二、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年级的课文简单浅显,课上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一读就懂,而且在每次读书之前老师都精心设置了一个导入过程,或用简洁生动的导语,或借助画面、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此外,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
三、注重识字、写字
第一课时中,要求学生用已有的拼音能力自读课文,处理好了识与读的关系。以读为本,随读书活动的展开使生字的音、形、义逐步深化。课上分两次学完九个生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又给配上了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热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从而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化。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有了广播电视塔,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电视节目了。在上海,也有一座广播电视塔,她的名字叫“东方明珠”。
1.出示课题:6东方明珠
2.指名认读,齐读。
3.有谁去参观过东方明珠电视塔?你看到些什么?请你介绍一下。
二.简介“东方明珠”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就是东方明珠塔。
1.出示多媒体画面:东方明珠
2.教师简介这就是美丽的上海广播电视塔,也叫“东方明珠”。她在上海的黄浦江边,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从上到下共有11个圆球,就像11个绚丽多彩的明珠。晚上,各种颜色的灯都亮了,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假如前面小朋友讲到,老师可以不重复。)
3.下面我们来读课文,看看这美丽的广播电视塔是怎样的。
三.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目视双行,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
(3)老师领读。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
黄浦江边有东方明珠这脚踩大地巨人五光十色非常好看像颗明珠
(1)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读
(3)齐读
1.出示生字认读:了、广、方、东、电。
指名读、齐读
2.自学课后的书写笔顺。
3.指导书写。
(1)分析结构,记忆字型。
(2)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3)学生在三线田字本上写字。(放古筝音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
2.口头扩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话。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句式:(什么地方)有(什么)。
(什么)在(什么地方)。
学生练习说话
3.指名读第二句话。
(1)“她”指的是谁?(上海广播电视塔)
(2)第二句话又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叫什么名字?(东方明珠)
(3)这个名字好听吗?从这句中那个词也能看出来?(美丽)
(4)这么好听的名字,我们该怎么读呢?指导读第二句。
4.齐读第一自然段。
5.男女生比赛读。
6.尝试背诵。
7.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和美丽的名字。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导自读课文,想想“东方明珠”塔是什么样子的。
(1)“这座塔”指的是什么塔?
(2)课文中把这座塔比成什么?(巨人)(板书:巨人)
(3)什么样的人才叫巨人?(非常高大的人)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东方明珠塔哪儿像一个巨人呢?(头顶蓝天脚踩大地)
4.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会是怎样的呢?谁来描述一下。
5.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感受。
师述:这个人站在天和地之间,她真高大呀,多么像一个巨人呀!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这座塔真是太高大了,谁来把这一句读一读。
7.读后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8.尝试背诵。
过渡:小朋友,到了夜晚,我们来到黄浦江边,再来看这座塔,他又是什么样子呢?
9.出示多媒体东方明珠的夜景图。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指名练习说话)
10.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谁来把书上描写东方明珠塔夜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11.齐读,指名读。
12.看图,东方明珠塔上的灯光有那些颜色?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五颜六色)
这些灯光不仅颜色多,而且闪着亮光,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五光十色)
13.齐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出感情,教师可灵活指导)
14.讨论:夜晚,你觉得东方明珠塔怎样呢?
师述:灯光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好看”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美丽)板书:美丽
15.听老师朗读这句话,学生边听边想象。学生仿读。
16.我们小朋友想把美丽的的东方明珠塔永远留在心中吗?
17.齐背。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师讲述:上海广播电视塔既高大又美丽,她高高地站立在世界的东方,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
1.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2.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五.指名三人分自然段朗读全文。
六.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头、地、明、是。
2.指名读、齐读
3.分析字形
头:照笔顺提示说笔顺。
是:照笔顺提示说笔顺。
地: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注意右边也字的笔顺。
明:左右结构,左边是日字旁,右边是个月。
4.指导书写。
5.在书上描红。
6.在田字格里书写。
七.课外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
高大像巨人
6.东方明珠
美丽五光十色
《东方明珠》教案 篇9
教学目标要求:
1、加强识字教学,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课文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了解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观的景象,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激活学生的经验,使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学会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和背诵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过程: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面对的是六、七岁的蒙童,必须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第一位的要求是能够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
一、引言激趣,大胆猜测
读书之前,为了造成悬念,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并借助贴画,用简洁生动的导语把学生带入课题情境,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我国最大的城市在哪里?并贴出上海全景图点出14多万人口,世界最高的塔是什么塔?亚洲最高的塔是什么塔?贴出广播电视塔并说明是世界第三高塔,随即引入课题“东方明珠”。
[这样导入旨在给学生营造一个“入境悟情”的氛围]
二、自读尝试,在课文中找寻兴趣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要把学生的注意焦点集中到“喜欢”和“能读”上来,而不是理解多少。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尝试小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并且知道文中有几句话,几个自然段,每段都写了哪些内容,懂得课题为什么叫“东方明珠”。
(2)通过几次自由朗读,读通全文,圈出生字,生字多读几遍。
(3)及时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在读通阶段,学生感知的是课文一幅轮廓式的鸟瞰图。
[低年级的学生阅历浅,知识少,教师对学生“自读尝试”的引导不可忽视]
2、细读课文,突出重点,理解词句,采用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观察实物,看挂图,投影,演示等方法有所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
(1)观察“明珠”,兴趣激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说说有几句话?(两句)
②指名读第一句,观察“东方明珠”的挂图,知道由11个圆珠球,6条腿组成,并且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③指名读第二句,理解“美丽的名字”,想想你们吃的、玩的东西有好听的名字吗?(比如吃的有:汉堡包、娃哈哈、酸奶、喜之郎果冻、qq糖、沙琪玛……,玩的有:溜溜球、碰碰车、滑滑梯……)“东方明珠”名字美在哪里?
④这么好听的名字,我们该怎么读呢?指导读第二句
⑤齐读第一自然段
⑥尝试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和美丽名字
(2)表现“明珠”,其乐无穷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通过自由朗读,引导学生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重点词句。
①理解“像一个巨人”,从哪里看上去像人?“巨”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高而大?(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再读出塔的壮观。
②理解“五光十色”、“五颜六色”,看图“东方明珠”塔上的灯光有哪些颜色?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五颜六色)这些灯光不仅颜色多,而且闪着五光十色的东西?(节日的烟花、彩虹、圣诞树,舞台的灯光……)闭眼想橡“东方明珠”五光十色的情景,师描述,在夜晚,我们来到黄浦江边,看到塔上成千上万盏灯亮得像一个小小的太阳,五颜六色变化多端,一会儿像飘荡的彩云,一会儿像飞舞的浪花,一会儿像闪烁的星斗,美丽极了。学生睁开眼睛美美地读这句话。
③尝试背诵
(3)赞美“明珠”,又增新趣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齐读,展开想像
②师讲述,上海广播电视塔既高大又美丽,她高高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指名读。
③当你看到这段美丽景象你会怎么赞美?假如你站在塔下会问什么?(如这座塔是谁建的?什么时候建成的?建了多长时间?总投资多少?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④尝试背诵这自然段
[根据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从具体可感的观察实物,看图像,演示等入汽船引导理解,根据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在“乐”和“趣”上下功夫]
《东方明珠》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学会生字:电、了、是,做到读准生字
的音,掌握生字的形,并能灵活地运用生字进行组词、说话。
2、能力目标:通过对文本内容地感悟,使学生能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逐步能做到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美,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使学生了解我们国家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咱们继续来读课文——《东方明珠》。(学生齐读课题) (师):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像一颗美丽的明珠,屹立在上海黄浦江边,谁再来
读读课题,把她读美了。(指名学生美读课题)
2、(师):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都能把它读准确了吗?(媒体出示课文词语) 有一座 广播 电视塔 真是 一颗 美丽
东方明珠 头顶蓝天 脚踩大地 灯亮了 五光十色 非常好看
(1)学生自由练读三组词语
2)指名朗读:a逐个朗读b谁能把这一行连起来读。
3(师)小朋友真的了不起,这么多的词语都能把它们读正确了。谁能用上这三
组词语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说上一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二、讲读课文:
过渡:小朋友的读书收获真的不少呀,快打开书本,再去读读课文,读读看课文中哪些词语、哪句话让你感觉到这颗明珠的美,请你把他多读上一读,想上一想。
学生自由读书。
(一 )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谁来读读这一段(两名)
2、找找看这一自然段中一共有几句话?(2句)咱们小朋友拿起课本,把这两
句话分开来读读,读完后想想每一句话都让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3、交流:
(1)上海黄浦江边,有一座广播电视塔。
结合学生的交流,点击:a黄浦江边(讲述:这个东方明珠的位置) b广播电视塔(师:咱们小朋友在家能听到广播、看到电视,都是因为有了广
播电视塔呀):
(2)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东方明珠” 结合学生交流,点击:东方明珠
(3)师:多美的名字呀,“东方明珠”让人一听就喜欢上了它,你喜欢吗?谁来
读,把你的喜欢通过朗读读出来。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 讲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塔高468米,就相当于我们学校门前的4个“香格里拉”大酒店那样高,他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拿起课本,来读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读完后找找这一自然段中有几句话。
1、 学生自由朗读,交流:你读到了几句话?(两句)
2、读第一句话:
(1) 谁来读读第一句话?
(2) 这句话在讲什么?
(3) 出示图:指导看图,相机学习词语:头顶蓝天,教踩大地
(4) 把这样一座“头顶蓝天、脚踩大地”的高塔比作一个“巨人”,多么形象呀!
谁来读好这句话。
(5) 齐读
3、读第三句话:
(1) 谁来读第二句话?
(2) 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东方明珠?(夜晚)
(3) 师:入夜,天空渐渐暗下来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塔身上的11颗圆球都亮了。小朋友快看(出示图)这11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呀,这时的东方明珠让
你觉得怎么样呢?
(4) 这么多的灯光,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真是“五光十色”呀!(出示词
语)
(5) 夜晚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真美,谁来读好这句话呢?
4、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 第三自然段:
1、引读第三自然段
2、指导读好句子中的“真是”
高大
板书:东方明珠
美丽
四、指导背诵课文
1、上海( ),有( ),她有( )。
2、这座塔,( ), ( ),像( )。
三、识字:
1、再读词语,明确今天所学生字的任务。
2、继续学习“电”、“了”、“是”
“电”:引导学生读住字音,用电组词,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好这个字。
“了”:注意轻声的读法,告诉学生“了”表示已经完成的意思。试着用“了”进行说
话训练,强调“了”的第二笔是“竖钩”。
“是”:知道“是”是上下结构,部首叫“日字头”。提醒“是”的下半部分的写法,和“足”
进行区别,利用儿歌“看看有点象,比比不一样”来强化对汉字的记忆。
3、完成《习字册》
教学反思:
《东方明珠》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东方明珠”对孩子来说,不是很熟悉,除了几个去亲眼看到过以外,其他的小朋友要么在电视里或图片上看到过,剩下的几乎不知道,因此,要想让学生对文本认识,对教材的理解,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本课教学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感官,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我对学生的课前了解,知道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经验缺少,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东方明珠塔是什么,可谓一无所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先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边看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录像。小朋友就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并对东方明珠塔有了一个总体印象。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借助了录像和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
二、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一年级的课文简单浅显,课上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一读就懂。所以我在指导朗读时,多媒体屏幕上课文和相应的图片一起出现。让学生在朗读体悟时有感可依。例如学生再读到“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时,就读出了气势,这和图片的引导作用分不开。此外,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
《东方明珠》教案 篇11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出示课件:黄浦江边东方明珠塔)
在美丽而繁华的黄浦江边,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是谁?
2、(出示:上海黄浦江边,有一座广播电视塔。)
比一比,看谁读得流利、读得响亮。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这个新朋友有多少了解呢?
4、读题过渡:今天让我们继续读课文,你会发现课文中的东方明珠更加美丽。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东方明珠到底有多美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一、二两小节。
2、四人一组讨论:你觉得东方明珠哪儿最美?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也可以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给学习伙伴听。
3、交流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你觉得哪儿最美?
(A)教学名字美:
1、哪儿读出来的?(生读句子)
原来它和我们小朋友一样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谁能把它的名字读得最美呢?(指名学生朗读)
2、你喜欢这个名字吗?带上你的笑容大声地告诉大家这个美丽的名字,好吗?(指导朗读)
3、真不错!谁敢跟他比一比!(学生赛读)
过渡:让我们继续交流,还有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B)教学灯光美:
生:(我看到塔上的灯光了,很美。)
1、你真了不起!会用看图的方法来学习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看到的灯光吗?(让学生看图,补充。)
2、还有谁喜欢塔上的灯光呢?你从哪儿读出来灯光特别美?(五光十色)
3、谁想读这个词?(开火车读)
4、老师听了,好像看见了塔上银光闪闪,像满天的星星,多亮啊!还有红的、绿的……我都数不清了,小朋友,你们好像看见了什么呀?
(学生想象说话)
师小结:是呀,多美的灯光!(引读)夜晚,……,塔上的灯……,……,非常……。
(出示这句话,指导朗读)
(1)同桌互读,互评,互相打分,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全班赛读。
过渡:小朋友不仅会读书,而且会用看图的方法来学习了,让我们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
(C)教学塔的高大:
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
1、谁像一个巨人?你们觉得它怎么样?(指名学生回答)
2、那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告诉大家它有多高有多大呢?
(小组讨论)
引导使用这样的方法:
①读书,并加上自己的动作。
②画画:头顶蓝天,脚踩大地
③改句子,发出自己的感叹:啊!(哇!)东方明珠……
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和小朋友一起学习,连老师都发现东方明珠不但名字美,而且灯光美,还非常高大呢!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赛读一、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朋友把东方明珠读得那么美,老师忍不住想夸夸它!(出示第三自然段,老师故意读漏“真”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把“真”扔掉?
3、同桌互读,互相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4、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深化主题:
(一览黄浦江边的美景)
师:其实,黄浦江边不仅仅有东方明珠,你们看,高楼大厦到处都是,我们的祖国和小朋友一样也在成长着,而且和小朋友一样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五、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有、是。
2、指名读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4、指导书写。
5、在书上描红。
6、在田字格里书写。
六、课外作业:
背诵课文
《东方明珠》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
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等人文地理特征;
3、使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人多地狭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
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导课:曾引起欧洲列强的觊觎,被迫流浪,现在她们回来了,在祖国宽阔的怀抱中,她们更加光彩熠熠。这两颗明珠就是——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概况。
板书:一、特别行政区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9页图7、28,
1、香港:
位置: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相邻
范围: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
人口:约710万(20xx年)
面积:1104平方千米
欣赏图片
学生看图,利用地图找出香港的位置、范围、人口、面积等,作答完成表格认识香港区旗。
回答它曾被哪国侵占,哪年回归的?
计算香港的人口密度,得出“人多地狭”的结论。
2、澳门
位置: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位于珠江口西侧,与广东为邻
范围: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人口:55万(20xx年)
面积:29.7平方千米指导学生阅读62页读图7、36图,
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港澳地区的产业类型?
2、香港的经济地位?
3、澳门的支柱产业?
4、谈谈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
5、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读图认识澳门概况及区旗。回答它曾被哪国侵占,哪年回归的?
计算澳门的人口密度,得出“人多地狭”的结论。阅读60、61页三幅图:讨论“上天下海”完成活动题,此外,“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绿地?
设计用意:
理解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及自然概况深刻理解“人多地狭”的含义。
板书: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澳门:旅游业为支柱。
分析港澳发展经济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指导学生完成63页的活动。
阅读材料63页,讨论“前店后厂”的模式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各提供了哪些优势条件?各有哪些好处?讨论完成64页的活动题
课后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与香港和澳门相邻的省区的简称是( )
A、粤 B、桂 C、云 D闽
2、香港和澳门地处祖国大陆的( )
A、北端 B、东南端 C、南端 D、西端
3、香港城市建设中保留大片的绿地,其原因是( )
A、香港土地面积大,有大量空地闲置
B、香港人口密度小,有大量空地闲置
C、为了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
D、香港土地价格昂贵,很少有人开发
4、香港人多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解决香港土地不足的办法是( )
A、建设城市绿地
B、建设高层建筑
C、限制工业发展
D、减少城市绿化用地
5、香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是因为( )
A、建设水平高 B、资金充足 C、人多地少 D、眼光远大
参考答案:
A C C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