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水教案范文合集 篇1
一、初读课文
⒈初读课文第一小节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旅游,那今天唐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高大浓绿的椰树,有别具风情的村寨、竹楼,这就是迷人的西双版纳。
(出示词语)谁来读读这个词语。看,还有更美的呢!(出示凤凰花图)这是西双版纳的凤凰花。
(出示词语)这是怎样的花?(生说)请你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瞧,(出示课文中的图)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出示词语:傣族一年一度泼水节)谁会读这些词语。泼水节(板书):泼水节是少数民族傣族的传统节日,在节日里,人们泼水互相祝福。
(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这句话。
⒉初读课文第二小节
看看图,说说人们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交流,注意提醒学生说话要说完整)
那我们一起去参加泼水节吧!
泼水前该做些什么呢?(出示第二自然段1、2句话)
请大家读读这些句子,遇到生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划出词语)谁会读这些划出的词语?
这些词语都会读了,那这些句子肯定也难不倒大家。谁来读给大家听。
开始泼水了,看(出示录像)。
他们是怎样泼水的?(交流)
(交流后出示词语:互相追赶、瓢(你见过吗?出示瓢图)、灌、盆、泼、湿淋淋、笑开了花)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原来是这样泼水的,我们自己来读读这两句话。(自读)
谁想读给大家听?
身上湿淋淋的,却还这么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出示句子)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就一定会知道的。(自读)
(指名读)(划出词语:吉祥如意幸福)
怎么能不高兴呢?原来泼水是件快乐的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⒊初读课文第三小节
泼完水可不要急着回去,还有其他活动呢!
请大家放声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你喜欢地活动?(交流)
难怪人们不肯离去。(划出:不肯离去)
谁来读这个词语。
师生接读:地上铺满了-----,空中回响着-----。大家-----,,赛起了-----,放起了-----,直到深夜-----。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欢乐的节日。(出示图片)真是个怎样的泼水节?(板书:欢乐的)
指导读题:谁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我们齐读课文,把欢乐带给大家。
二、认读词语
旅途真愉快,大家的收获如何呢?(出示词语)指名按顺序读,集体掉着读。
三、生字教学
词语会读了,我们来学写几个生字!唐老师听说我们二班的小朋友字写的可棒呢!认真学啊,一会把你漂亮的字展示给老师看。(出示生字:泼桶湿淋祥)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记记这几个字。记住了,我们就要来写了。(切换到光盘)(看一个注意点,描一个。)记住要点了吗,描一个。再把这5个生字临写一个。(放音乐:凤尾草)。
实用的水教案范文合集 篇2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前一课我们了解了一年中气温的变化,谁来说说,一年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回答)
2、是啊,进入冬天,天气就变得寒冷了,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结冰了)。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结冰”这个问题。
二、课堂探究
(一)认识水的三种形态
1、冰和水是什么关系?它们各是什么状态?
2、除了这两种状态,你知道水还有哪种状态?(气态)水的气态是什么?
(二)模拟霜的形成
1、冬天的早晨,我们时常在屋顶上、树叶上看见一层白白的霜,霜是怎么形成的呢?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谈)
2、分组完成实验。
(1)分组阅读实验方法。
(2)观察分析:搪瓷杯的外面有没有水?
(3)分组实验,观察冰的外壁有什么现象发生?用手摸摸,它是什么状态的?
3、汇报交流
4、引导分析霜的形成原因
①霜是由水变成的吗?为什么?
②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5、用自己的话说说实验中霜是怎样形成的?
6、大自然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
7、阅读文中文字、了解水的特点。
(三)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当水和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低温时,就会变成固态的冰,那么固态的冰会不会发生状态变化呢?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变化的?
2、学生互相交流。
3、提问:冬天挂在外面的衣服结冰变硬后,过几天,衣服就变干了。衣服上的冰没有变成水,那么,它到哪儿去了呢?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冰在受热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水和水蒸气。
6、出示水的三态变化图。
7、学生在书上完成水的三态变化图。
8、指名在黑板上完成。
9、师生共同评价。
(四)了解其他物体的形态变化
1、水的三态能发生变化,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有像水这样的形态变化呢?
2、学生交流。
三、拓展研究
1、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你能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雪是怎样形成的?
2、关于水的三态变化,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
3、指导学生筛选问题,设计方案。
4、课外作业:分小组对所选择的问题进行课外探究,作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