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球》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报纸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幼儿利用废旧报纸进行游戏,幼儿比较新奇,在废物利用的同时,又可以在捏纸球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小班幼儿投掷物体的能力已初步发展,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能够进一步的得到探索、锻炼。
活动目标:
1、尝试单手自然的向前方做掷远动作;
2、发展幼儿手臂的力量;
3、体验玩纸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废旧报纸、响瓶、小兔子头饰一个等;
2、场地准备:悬起装有小石头的易拉罐的场地;
活动过程:
1、幼儿扮演小兔子,跟随兔妈妈一起开汽车入场,练习各种本领(跳跃、走、跑等);
2、以“变魔术”的游戏引导幼儿自己捏“纸球”,提醒幼儿用力捏纸球,把纸球捏紧,并说说纸球像什么;
3、尝试玩“纸球”:
(1)分散自由玩“纸球”,可以向上投、向下投、向前投等;
(2)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投的;
4、游戏“击响瓶”:
(1)讲解游戏规则玩法;
(2)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单手向前投掷的动作,提醒幼儿投完一个后将纸球捡回;
(3)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5、游戏“小兔和狼”,进一步练习;
6、放松活动:小兔跟着妈妈一起,边走边互相交流自己是怎么打大灰狼的。活动延伸:自由活动时可让幼儿自由玩纸球,进一步探索纸球的不同玩法。
《纸球》小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平衡力、协调性较弱。我利用幼儿常见的鞋盒和旧报纸,做成幼儿玩耍的体育器材,来发展幼儿的平衡力。
活动目标:
1. 幼儿练习拖物走,能保持身体平衡。
2. 培养幼儿身体协调性及耐心、细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 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5. 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纸球、纸框人手一份。
观察与指导:
一.出示纸球。
1. 老师:宝贝们,我这儿有好多纸球,想不想和纸球玩游戏,我们就在这块地上玩。你想和纸球玩什么游戏呢?方法很多,每个宝宝可以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2. 看哪个宝宝和别人玩得不一样。
3. 引导幼儿玩一玩特别的玩法。
二.出示纸框
1. 老师:看纸球玩得开心,纸框也想参加,你们欢迎它参加吗?
2. 纸框和纸球怎么玩游戏呢?
3. 宝贝们,去玩一玩。
4. 老师和幼儿一起玩一玩。
5. 重点引导幼儿练习用纸框拖纸球的玩法。
三.老师总结玩法,特别讲解拖物走。
1. 宝贝们,我们来学玩法。纸框拖纸球走。如果纸球跑出来了,你们该怎么办呢?怎么拖,才能不让纸球跑出来呢?
2. 宝贝们试一试。
3. 幼儿练习拖物走。
4. 宝贝们,今天玩得开心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把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运用到游戏中来,幼儿感到亲切不陌生,能主动积极,很乐意参加此活动;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现,创新出多种玩法,老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并给予一些建议,幼儿非常开心;在活动中,幼儿的走、跑、跳、投掷、平衡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整个活动体现了幼儿主体性和创造性。
《纸球》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有一天下午,午睡后吃完点心,小朋友们都机动的进行各自的活动,幼儿坐在位置上看图书,有的三三两两的说说笑笑,还有的干脆坐在座位上发呆,小脑袋不知在想着什么,忽然很多小朋友都聚集在了一块,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向左,有些坐在位置上的小朋友也好奇的走上前去观望,这下队伍就更大了,喧闹也越来越大,仔细一看,原来有个小朋友把一张团在一起的废纸当作了篮球在踢着玩呢,渐渐的有几个小朋友也加入了踢球的队伍,但是考虑到环境场地的.狭窄会带来意外,因此在我的提醒下小朋友们便放弃了“足球大战”。但是幼儿的对这个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好奇性却被我记在了心里,放学前便告诉小朋友们什么是废纸,并让他们回到家去收集收集废纸,第二天带到幼儿园里来。而进过设计第二天我们就进行了综合活动:“废纸球”。让幼儿懂得如何利用废纸自制玩具,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锻炼手部肌肉,进一步喜欢体育游戏,发展幼儿的创新性。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利用废纸自制玩具。
2、发展想象力,锻炼手部肌肉,喜欢体育游戏。
(二)教学准备:
幼儿事先自己带来的废纸;事先对废纸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小朋友来到小一班的时候,都带来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废纸)
(2)经过提问使幼儿巩固知道什么是废纸
师:“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叫它废纸了吗?请你举手告诉大家。”
(3)教师小结:“用过的,已经没有用处,要扔掉的纸叫做废纸。”
2、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师:“可是废纸悄悄告诉蔡老师他很伤心,因为没用了,就要被扔到垃圾桶里了,所以蔡老师想把废纸做成小玩具,这样可以和小朋友们作朋友不用扔掉了,可是请小朋友们想想可以作成什么呢?”(引导幼儿积极发言,发展想象力。)
3、出示废纸球
师:“看,这是蔡老师做的,猜猜是什么玩具?(引导帮助幼儿积极发言,继续发展幼儿想象力,引导幼儿说出是废纸球。)”
4、示范制作废纸球
要求:要尽量的圆,紧。
5、幼儿自主想象废纸球的玩法,自主玩耍。(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要求:注意安全性
6、活动结束:整理废纸球
活动反思:因为幼儿对此次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因此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主动和积极,也因为事前有了对废纸的理解,活动开展的很自然,通过幼儿自己从家中收集各种废纸,知道废纸的不同来源,比起光光听老师讲要来得更加的具体形象,更加的直观,印象才会更加的深刻。在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得到的绝佳的机会得以发展,有的把废纸球想象成了肉球,有的说是苹果,还有的说是汤圆等等还想出了各种玩法,有踢的,扔的,抛的,还有滚的,还有的是讲也讲不清的,让我惊叹幼儿的想象力是成人所不能及的,似乎每个幼儿都是个小小的幻想家,在活动中做到了让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以幼儿为主,教师为附,动静结合,通过幼儿的眼动手动,脚动全身动,再加上脑袋动,以一条线贯穿,综合培养、发展幼儿的各方面。
《纸球》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5和5的数量,了解数字5的形成。
2.复习数字1-5及其所代表的量。
3.学习准确投球。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旧报纸、胶带、箱子、彩笔、数字卡片“1”至“5”
活动过程:
1、教师示范做纸球:将旧报纸揉成球形后,用胶带固定。
2、请每位幼儿做5个纸球,准备进行投球游戏。
3、把5个纸球在地上排成一条直线,旁边放置数字卡片“1”至“5”。请一位幼儿数数纸球,然后找出适当的数字卡片。老师出示数字卡片“5”,与幼儿一起认读。
4、教师说开始时,请每组第一个幼儿开始将球投进篮子里。每投进一球,老师出示相关数字卡片。投完后,幼儿一起数一数箱子里有多少个球,箱子外有几个球,再请他们找出相配的数字卡片。(若幼儿未能把球投进箱子里,可鼓励他不断尝试,克服困难。)
5、请第二位幼儿继续进行投球游戏。
6、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数数看,有几个人5个球全投进篮子,投进4个球的有几个人,让大家为他们拍拍手。
总结分享:
请幼儿数数活动室中的物品,并找出适当的数字卡片。
《纸球》小班教案 篇5
今天的美工课上,幼儿一反常态的听话,总结下几点原因:
一、 形象化的语言贴合幼儿的生活实际。
其实,我觉得每个幼儿都是一个“小大人”,他们都是很热心的,喜欢学着爸爸样子烧菜,煮饭,抱孩子,每当大人想要孩子帮忙的时候,他们总是显得十分的乐意,并且孜孜不倦。因此,在这堂课上,我以搓汤圆的形式引导幼儿揉纸球,使原本枯燥的揉纸球活动一下子就变的丰富多彩起来,我以点心店老板的身份对幼儿说:“我们都是点心店的工作人员,接下去我们要一起来搓汤圆,搓的汤圆要又滑又圆,然后再放到锅里煮一煮,我们就可以卖给客人啦。”一听到这里,幼儿的情绪就非常高涨,个个都想显显身手,连平时位置上坐都坐不住的小朋友都聚精会神的听着我讲,所以我觉得一个形象化的,贴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显得尤其重要。接着让幼儿自己动手做一做,他们会非常有成就感,好像自己真的是点心店的员工一样,这也与他们此时想象和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有关。
二、 教师语言的轻重缓急提高幼儿的听觉敏感性。
我觉得这堂课较之前我上的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说话的声音轻轻的,要注意的地方才会加重音量。我发现这样说话的好处在于不仅老师上课不累,小朋友也能竖起耳朵仔细听,以往的话,老师说话,小朋友说的更响,老师继续加重音量,毫无休止可言。因此,整堂课上纪律保持非常良好。
三、 良性的竞争更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
这堂课上我采用了比赛的形式,虽说现在不鼓励这种方式,但我认为良性的竞争是必须的,也是个体以后走入社会的必经之路,所以这堂课上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看看哪个点心店的员工做的汤圆又滑又好,这样那个点心店的员工每人都奖一个小红花。小朋友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这一天下来奖小红花的环节并不是只在课堂上,对于早上高高兴兴来幼儿园的会奖,好好吃饭的也会奖,总之一整天下来几乎每个幼儿都会奖到,只是在不同的环节,这样避免了一些幼儿自卑心理的产生。而比赛之后奖小红花的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结果显示我们这堂课一共上了有25分钟左右的时间,排除一些其他因素,幼儿的有意注意也集中了有15分钟以上,这和我们了解到的书上的理论又有些背道而驰,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5到10分钟。是什么使幼儿注意力集中了这么久,当然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形象化的语言,良性的竞争模式。
《纸球》小班教案 篇6
一、形象化的语言贴近幼儿的年龄特点。
用儿童化语言上课,能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易于让幼儿接受。在活动中,我说:“好玩的报纸会唱歌,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使原本枯燥的撕纸活动一下子就变的丰富多彩起来,孩子听说报纸会唱歌,幼儿的情绪就非常高涨,个个都想一显身手,连平时在位置上坐不住的孩子都聚精会神的听着我讲述报纸是怎样唱歌的,所以我觉得形象化的语言,贴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对小班幼儿来说非常有成就感。接着让幼儿自己动手做一做,他们会非常有成就感,这也与小班幼儿此时想象和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有关。
二、语言的轻重缓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我的成功之处还在于语言的处理上:我说话的声音轻轻的,在要让幼儿注重的地方我加重音量。我发现这样说话的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大部分孩子都能竖起耳朵仔细听,以往,孩子刚上幼儿园,上课常规不是很好,经常是老师说话,小朋友说的更响,老师继续加重音量,孩子也加重音量,因此,整个课堂很嘈杂。
三、游戏活动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
游戏可以提高小班幼儿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兴趣与愿望,建立新的情感交往模式。通过投篮、赶小猪、海洋球等游戏化可以让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参加语言活动,行为积极。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从独自活动转变为能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主动寻找游戏伙伴。孩子们能边玩边说,自由、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他们从敢于表达、到乐于表达、最终到善于表达。从而逐步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纸球》小班教案 篇7
今天的美术活动是手工《纸球》,这是我们小班美术活动中第一次手工课。由于小班幼儿的身体生长特点,手部小肌肉发育还不完善,在本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手指有控制且动作精细,这大大训练了他们手眼之间的协调能力,从而促进脑功能的健全与成熟。
活动开始了,我们先了解了一下报纸的用途。它不仅可以供人们阅读,还可以让我们小朋友折叠出各种东西,我们的美术区角也用报纸铺在桌子上,保持清洁。在这一环节也渗透了低碳、环保的理念。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入撕纸环节。在撕纸之前,先告诉孩子一个“小秘密”:报纸还会唱歌呢。在验证这个小秘密的时候,我故意把报纸撕得有节奏,这个节奏跟我们平时敲铃鼓的节奏一样的。这个小秘密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想去自己试试。在教授撕纸技巧的过程中,加入了朗朗上口的儿歌“撕,撕,撕撕撕,我把报纸撕开来”来使得活动不至于太枯燥。在这个环节中孩子都很乐意去动手,有的一边撕一边念着儿歌,有的扯着耳朵撕报纸,在听报纸唱歌。就连平时上课不愿意动手的那个小朋友也在奋力撕着报纸,虽然只是在拉扯而不是撕。
撕完了以后开始变纸球了。这个环节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刚刚一组撕下来的纸条全部放在一个筐子里。这导致撕得快的小朋友先去团纸球,他们的纸球较大,动手慢的小朋友团的纸球只有一点点。最后我们把孩子们的小纸球放到一个大袋子里面,变成一个大球,在户外活动的时候一起去做游戏了。
分析与反思:
每个孩子所处的环境,导致了他们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撕纸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有的孩子能用正确的方法撕出纸条,而有的孩子只是粗暴的拉扯。面对这种情况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针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对于小班幼儿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感兴趣了,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索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幼儿撕纸前,我悄悄的告诉孩子一个“小秘密”。让孩子带着兴趣去探索。接着在此基础上让孩子看看老师有把纸条变成了什么,怎么变得,孩子们听的特别认真,在孩子团纸球时都很卖力。在这些过程中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在本次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活动前没有预设到应该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框子,这样就避免了撕得快的小朋友先去团纸球,他们用纸较多,把撕得慢的小朋友的纸业用掉了。其次,在孩子把纸球送到袋子里变成大纸球的过程中,部分孩子知道要把桌子上和地面上的碎纸全部捡起来送到垃圾桶,还有部分孩子却视而不见。这说明孩子的常规和环保意识有待加强,从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说我在这方面有所忽视。还有在活动的过程中,与孩子交流对话时,我会觉得自己不知该如何应答孩子。教师的回应策略是我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学习的重要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