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2023-08-04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发展了思维的想象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2、引导了用肢体语言进行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实物:大香蕉若干。

  2、方纸盒1个;毛巾若干;录音机。

  3、场地:铺设地毯,师幼围坐一起。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纸盒,作神秘状,让幼儿猜:里面有一样好幼吃的东西?(提示:样子是长长的`,皮是黄黄的,用手扒去皮才能吃的)

  二、拿出香蕉,启发想象,引导用动作展现。

  师:香蕉会变戏法,你们信不信?

  1、师面带微笑,轻轻地把香蕉呈现 。(弯腰状)

  启发:香蕉开始变戏法了,这样看,像什么?

  2、师面带神奇色,轻轻把香蕉呈现 。(躺状)

  启发:香蕉又变戏法了,这样看,又像什么?

  3、师面带惊讶色,轻轻地把香蕉呈现 。(垂状)

  启发:香蕉真会变戏法(鼓励幼儿鼓掌对“香蕉”表示表扬)。

  这样子看,又像什么?

  4、师面带夸张色,“狠狠地”把香蕉呈现。(立状)

  启发:小朋友看:香蕉变戏法一点也不累,这下子又像什么啦?

  三、与幼儿分享食物

  1、在分享之前,让幼儿用毛巾擦过手。在分享过程中,告诉幼儿有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在分享之后,教育幼儿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

  2、让幼儿尝试扒开香蕉皮,对不会扒的幼儿教师进行适当指点,最终让幼儿自己扒开皮,这样,让幼儿在尝试中获得成功。

  3、在分享过程中,还让幼儿边吃边说:“好吃,好吃,又变小了”。让幼儿从吃中获取整体 部分 变小 没有的渐变过程。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并能够分辨各种事物的声音特点;

  2.培养幼儿认识声音的长短、大小和快慢的能力;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钢琴、乐器、大鼓和小鼓、录音带、小娃娃、红和黄的塑料片

  三、活动设计思路

  幼儿生活在充满各种声音的空间里,各种声音无不在他们小小的耳朵里有所反映。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留心倾听自然界、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不仅是为了发展智能,还能养成注意力集中地倾听音乐的习惯。

  本活动是一次综合艺术活动,适合3-4岁年龄段。

  四、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师:“天亮了,清早起来大公鸡高声咯咯咯叫,这下把贪睡的小花猫吵醒了,小花猫懒洋洋地说:‘喵—喵—再让我睡一会。’一群小鸡在草地上唱歌,‘叽叽—叽叽’。一只小羊走过来说‘咩—咩—,你们好!’‘叽叽—叽叽,你好!你好!’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它们是怎么叫的?

  幼:我听到大公鸡咯咯咯/我听到小花猫喵喵叫/小鸡叽叽叽叽/小羊咩咩叫。

  师:哦,那除了这些动物的叫声,你还曾经在哪听到过什么声音?(让幼儿将他在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描述一下)。

  幼:小钟在走时发出的“滴答滴答”声;大街上汽车发出“嘟嘟嘟”的响声;下雨打雷的“轰隆隆”声;老师弹琴发出的声音;打鼓时发出的“咚咚”声……

  师:是的,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怎样才能发出声音?

  幼:拍手,跺脚,敲门,撕纸……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试试,除了拍手、跺脚,我们的身体还能不能发出声音?(教师背对幼儿,卷起舌头,用力在口里弹动,发出“嘚嘚”声;把嘴撅起,从口中用力向外喷气,发出“嘘嘘”的声音)。请幼儿想想,刚才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并请幼儿模仿。

  请配班老师在教室外敲打乐器,让幼儿听听声音是从哪里传的?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二)认识声音的长短、大小和快慢。

  1.幼儿听录音带。

  (1)雷声和风声。

  (2)小溪流水和海浪声。

  (3)小羊叫和青蛙叫。

  (4)火车鸣和汽车鸣。

  带领幼儿一边模仿一边进行比较,区别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2.让幼儿亲自敲大鼓和小鼓,通过大鼓和小鼓的不同声响,感知声音的大小。

  3.和娃娃一起玩(感知音的快与慢)。

  (第一次音乐)请幼儿抱着娃娃,当听到较快节奏的“娃娃跳舞”乐曲时,舞动娃娃,随着乐曲合拍地跳舞;当听到“娃娃睡觉”的音乐时,便把娃娃抱在怀里,随之做拍娃娃睡觉的动作。

  (第二次音乐)听到“娃娃跳舞”的音乐时,举红色塑料片,听见“娃娃睡觉”的音乐时,举黄色塑料片。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听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也认识了声音的大小、长短和快慢。以后我们听音乐的时候,只要注意听,一定会发现声音有这么多有趣的秘密。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并背诵。

  2、能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创编儿歌。

  3、萌发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学会尊敬国旗。

  二、活动准备

  有关儿歌的图片、国旗、小朋友手偶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国旗,并通过平时的升旗仪式展开谈话,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我们每个星期一早上上幼儿园参加第一个活动是什么?在升旗的时候你发现大家是怎样的表情?现在我们这里也有一面国旗,我们一起来看看。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国旗,了解国旗的相关知识

  师:你们说说国旗上面有什么?这些星星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国旗为什么又是红色的?(教师总结幼儿的发言并引导幼儿深入了解国旗背后的意义)

  3、教师出示儿歌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语表达。

  师: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上的小朋友他在干什么?你来模仿一下,站在国旗下面你想说什么?

  4、教师小结幼儿的表演,并引出儿歌,范读儿歌。

  师:你想知道画面上的小朋友在想些什么吗?请注意听他的想法。

  5、教师引导幼儿跟读、分组朗读背诵,并理解儿歌内容。

  师:老师读一句,大家跟读一句。你们都会读这首儿歌了,我们来比比哪组读得最好?你们会读了,那我们一起来说说小朋友为什么要变成小鸽子?他觉得国旗是怎样的?现在老师看看那个小朋友能把儿歌背诵下来。

  6、教师小结活动内容。

  师:通过今天学习的儿歌,我们一定要记住国旗的样子,也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国旗代表着什么,我们升旗的时候一定要严肃,对国旗要尊敬。

  7、活动结束。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运用多种方式大胆猜想和表达对蚯蚓的认识。

  3、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究、发现、交流的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带领幼儿找蚯蚓并摄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猜想并记录;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蚯蚓的课件:放大镜,白纸,擦手布,记录纸;展板:我们的猜想、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引出问题和猜想

  1、看录像,回忆经验。

  提问:上次我们到花坛边干什么。

  师:你找到蚯蚓了吗?在哪里找到的?我们来看看那天的录像。。。 (边看录像边讨论)

  2、介绍问题并猜想

  师:我们不但找了蚯蚓,还提出了许多问题。作出了一些猜想。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块展板。分别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我们的发现。(分别出示并介绍三块展板,整个活动中提醒幼儿将问题、猜想及发现分类放到相应展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将记录问题的纸片送到。。 “我们的问题。。 ”展板上。师幼共同猜想。如幼儿甲:蚯蚓和人一样有手、脚、眼睛吗?同伴1:我见过蚯蚓,没看到它有手有脚。同伴2:我认为蚯蚓有脚,要不然它怎么走路) (此环节是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需要。同时通过共同猜想,引导孩子向同伴学习和带着问题去探究。)

  二、自由观察,初步感知

  1、提出观察要求

  师:是不是像我们猜的这样呢?今天。我把蚯蚓请过来了。待会儿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摸一摸,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自由观察、议论、记录,验证猜想。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师:请小朋友把你发现的用图画或标记记录在纸片上。(幼儿有观察记录经验。这里的记录方式不做硬性规定。幼儿自主发挥。)

  师:蚯蚓的身体长什么样的?摸摸它的身体有什么感觉?身体里有骨头吗?长了脚吗?

  师:仔细看看蚯蚓的身上有什么?(一圈一圈,一节一节的)它的嘴巴在哪里?

  (科学活动离不开观察和感知,这一环节我给予孩子充分观察和探索机会观察前提出要求。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同时教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集体交流分享发现

  1、提醒幼儿收拾好蚯蚓和工具

  师:请你们轻轻地将蚯蚓放回泥土。把放大镜和记号笔放回篮子。带好你的记录到老师这儿来。

  2、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和发现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和你的猜想一样吗?请幼儿将记录纸放到投影仪下介绍展示。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验证了一些猜想。发现了蚯蚓的身体是细细的、长长的、软软的;身上是一节一节的,它是一种环节动物:它没有骨头也没有脚。但是它能在泥土里钻来钻去。它靠刚毛和身体的一伸一缩来蠕动。

  幼儿有了充分的观察感知之后急于想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满足孩子的愿望。并引导孩子将自己的发现和先前的猜想作比较。从中领悟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猜想。更离不开实际的操作验证教师简明扼要的小结。意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

  四、肢体模仿。体验快乐

  师:你们喜欢蚯蚓吗,为什么?我们来学学蚯蚓松土和蠕动的样子。

  (幼儿模仿蚯蚓钻土、蠕动、打滚、蜷缩,幼儿用肢体模仿蚯蚓。能加深对蚯蚓的认识同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五、观看动画,整理经验

  师:我还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小蚯蚓丁丁)。

  看动画后提问:小蚯蚓丁丁告诉我们什么了?进一步巩固对蚯蚓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的认识。重点讨论奇怪的再生现象

  六、鼓励提问。引发新的猜想和探究

  师:蚯蚓的秘密可真多。关于蚯蚓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1、相互提问并讨论。同时记录问题放到展板上。

  2、提问留白。引发新的探究。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蚯蚓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有人知道吗?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呢?

  结语:今天我们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发现了蚯蚓许多的秘密。又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了新的猜想。那么。蚯蚓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这样?我们可以问问有学问的人。可以去查资料,还可以自己观察、做实验。继续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此环节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能大胆思考和提问。是良好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培养。)

  七、将蚯蚓送回大自然

  活动延伸

  在活动室一角为蚯蚓营造一个“家”,进行进一步的猜想、观察和实验。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幼儿兴奋紧张的场面比如:在摸蚯蚓环节时有的孩子胆小不敢摸、或者壮大胆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们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和处理好该事情,让幼儿处于一种轻松、自然地状态下完成认知。《纲要》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它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整个过程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篇5

  通过这个户外的大自然活动,培养幼儿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练习夹物连续跳跃的跳跃动作,锻炼幼儿下肢力量及协调能力。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随处都可以看到泡沫垫和浮力棒,以浮力棒作为活动器材开展户外活动,既能发展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又可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能满足幼儿对各种事物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参与中,培养起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活动目标:

  1、练习夹物连续跳跃的跳跃动作;

  2、通过夹物连续跳跃的游戏,锻炼幼儿下肢力量及协调能力;

  3、积极参与,体验挑战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夹物并脚连续跳跃改变身体的重心通过障碍物。

  活动难点:能想办法避开设定的障碍物,并脚夹物蹲着跳过。

  活动准备:

  双色巧拼垫人手一张,泡沫条若干,交通锥8只

  活动过程:

  (一)韵律热身

  根据音乐节奏,进行热身活动,主要活动幼儿下肢。

  (二)基本活动:

  1、幼儿自主练习夹物连续跳跃动作

  (幼儿自主练习时,教师观察幼儿夹物连续跳的基本动作是否规范。)

  小结:为了跳得更高,我们应该要注意夹着鞍马跳跃的动作要领:屈膝、蹬地、双手自然摆臂、双膝并拢向前跳。

  ②在练习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马儿骑得非常的稳,请小朋友来分享分享马儿骑得稳得经验。

  (请幼儿分享夹物跳时,用腿上的哪个部位夹得最稳)

  ③讨论:马儿夹在哪个部位更稳?

  教师小结:请小朋友双腿并拢,用手来感受感受,引导幼儿感受腿部并拢后膝盖是夹得最紧的地方。在夹着马儿跳跃的时候,双脚要并拢,马儿才不会掉掉下来。

  2、夹物越障碍

  (1)幼儿自己设计障碍物路线。

  ②幼儿以小组形式讨论,教师引导路线。

  ③幼儿设计路线。

  (请小朋友以小组形式用浮力棒创设挑战路线,练习能夹物连续跳跃越过障碍物,观察幼儿在通过障碍时,对身体的控制。)

  小结:每个小组都自己设置了不同的路线,刚才老师发现小朋友在通过障碍物时,不仅双脚并拢重心向上的跳过障碍物,还能夹物并脚连续跳跃改变身体的重心通过障碍物。

  (2)教师设计障碍路线。

  (幼儿自主选择想挑战的路线)

  幼儿练习通过教师设置的障碍路线。

  小结:刚刚我们在通过老师设置的障碍路线时,小朋友夹物向前跳跃时身体的重心是往更往前一些,身体重心更往前一些,我们跳跃的距离就更远一些。

  3、草原牧马人

  (两位教师演绎牧马人,有节奏的晃动手中的浮力棒,请幼儿能想办法避开设定的障碍物,并脚夹物蹲着跳过。)

  要求:小朋友要想办法从牧马人的陷阱下面通过,千万不要碰到牧马人的鞭子了。

  小结:小朋友们在通过牧马人设置的障碍路线时,老师发现小朋友们能自己想办法避开牧马人设定的障碍物,并脚夹物蹲着跳过。

  (三)分散活动:

  提供以练习上肢为主的分散材料,重点指导羽毛球区域。

  ——现在给你们准备了更多好玩的材料,请你们分区域去玩。

  (四)放松活动:

  以舒缓音乐为主重点放松下肢。

  ——现在跟我一起来放松吧。

  活动总结: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帮助其达到动作协调、灵活的目标,使他们感受体育活动的过程,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是幼儿的支持者、活动者、引导者。所以此次体育活动中,我克服了传统的教授形式,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自主表达,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了解九只小猫呼呼呼的绘本故事,让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让孩子通过游戏了解数学的方位词,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

  3、让幼儿练习用符号了进行记忆。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泡泡堂课件,教具小猫图片,各种符号图片,房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群动物,看大屏幕上面,几扇窗(9扇)可能会有几个动物来,那先请某个动物开窗,你想先开哪扇窗?

  2、播放PPT

  谁呀?我们可以叫它小猫,是只什么颜色的猫咪,接下来又有窗要开了,可以怎么说它(窗)的位置,第一排的第一个,我们请第一排的全部出来

  这样我们大概可以判断,今天我们来的动物都是猫,那么请他们都出来,今天来了九只小猫跟我们来玩游戏,我把后面的窗户都隐藏起来,让小猫变的更清楚。

  3、变换猫咪样子,让幼儿观察猫的变化顺序

  接下来猫咪开始变喽,眼睛睁大一点,它们有什么变化呢?有只小猫刚才干什么了(睁眼睛)原来它们是在装睡,想要跟我们玩游戏呢,刚才有一只猫很快的睁了一下眼睛是谁?(绿猫)看来这个对你们来说没难度,谁睁眼睛了(小黄猫和小棕猫同时睁眼了)谁睁眼睛了,刚才有几只猫睁眼了,它们睁眼的顺序是什么,可能刚才有的朋友没有反应过来,让他们再来一次,不是同时睁眼的,是一个一个睁眼的,看来啊一起睁眼难不倒你们,一个一个睁眼也难不倒你们,接下来猫咪们全部把眼睛睁开了,接下来它们又要开始调皮了。

  你觉得接下来可能谁要调皮,(白猫)它可能要调皮了,因为它的眼睛都跟人家不一样了,它干什么了,它躲起来了。这回躲起来的是谁?没难度是吗,请他们回来,太简单了

  4、出示窗户,让孩子回忆猫的位置

  那么这样你还记得躲起来的是谁吗?要把位置讲清楚

  (利用出现小猫的方位来回忆小猫的位置)

  通过玩了几次游戏,又是睁眼又是闭眼又是躲起来,我们好像把小猫的位置都记住了,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那么如果说小猫们又要开始调皮了,刚才它们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你们把它们的位置都记住了,你们如果说接下来(播放ppt,小猫交换位置)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们还记得是谁吗?(出示窗户)有可能对有可能错,看来经过位置的变换我们都记不住了,但是老师有方法,你们看这是它们新的位置,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栋房子,旁边还有很多图片,它们有什么用,这些图片是没有颜色的,但是它们在我们心里是有颜色的,这片海水可以代表小蓝猫,看来同样的符号在不同的小朋友心里是不一样的,只要你自己记得就可以,接下来我给你一分钟的世界,你把图片贴到小猫的位置,贴到能帮助你记忆颜色的位置,待会窗关起来了,看看你还可以找到这些猫吗?

  5、利用符号的方式记录猫的位置,孩子进行操作

  每个桌子上三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一栋房子,你看看你用什么图片来代替猫咪的颜色

  待会我会把窗关起来,你来把小猫送到它现在待的位置

  已经贴好的朋友就做到你的小椅子上(孩子交流讨论)

  图片可能会多,不一定你全部贴完,动作快,我马上要关窗了

  窗已经关起来了,,接下来我要把小猫发给你,按照你刚才记忆的方法,把小猫送回去

  按照你自己的方法,不一定跟你旁边的一样,因为每个人记忆的方法不一样。

  待会我会开窗看看你对不对

  请孩子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我问问看绿猫你们是用什么代替的,棕猫是用什么代替的

  看来这个办法帮助你们很快的记住位置,接下来这些猫咪朋友们要去一个最最温暖的地方,你觉得是什么地方

  那么我们看一看,它们到底是到了哪里呢,九只小猫在吃奶,快乐幸福的十只猫,为什么说是幸福快乐的十只猫?加上猫妈妈就是十只猫,小猫咪吃完奶关灯睡觉啦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尝试仿照句式编诗句。

  2、感受妈妈的辛劳,为妈妈的能干而自豪。

  3、能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观察和了解妈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本领,带几张妈妈工作和劳动时间的照片。

  2、在活动室设置“妈妈的本领”展示区。

  活动过程:

  一、夸夸好妈妈

  1、分组交流,幼儿拿着妈妈的照片,在同伴面前介绍自己妈妈的各种本领。

  2、教师小结:每个小朋友的妈妈都很能干,有很多了不起的本领,她们的手还会变魔术呢。

  二、学诗歌《妈妈的手》

  1、听一听:教师朗诵诗歌《妈妈的手》

  2、议一议:妈妈的手真得会变魔术吗?妈妈的魔术是什么?变出了哪些东西?要求幼儿尽量用诗歌中的词句回答,并表演“摆弄、剪、飞针走线”的动作。

  3、编一编

  (1) 幼儿围绕“你的妈妈还会变哪些魔术”展开回忆和想象。

  (2) 仿照诗歌的句式特点,说出妈妈变的魔术。

  三、谢谢好妈妈感悟妈妈的魔术就是爱,理解妈妈的工作,鼓励幼儿说出谢谢妈妈的方法。

  附诗歌:妈妈的手妈妈的手,可以用魔法把白净的米,变成香喷喷的米饭。

  妈妈的手,可以用面皮粗糙的鸡蛋,变成黄黄的、诱人的鸡蛋羹。

  妈妈的手,可以把脏兮兮的衣服,变成洁净的漂亮的衣服。

  妈妈的手,可以用小魔棒把一团团彩色的毛线,变成一件令人羡慕不已的彩色毛衣。

  妈妈的手,是一双温暖的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使我心里充满了安全感。

  妈妈的手,是一双粗糙的手,因为她对我付出了太多。

  妈妈的手,是我人生路上的指明灯。使我走上正确的道路。

  妈妈的手,是一双勤劳的手,她用她那勤劳的手,使我家变得美丽、漂亮、整洁。

  妈妈的手,是一双温暖的手,是一双奇妙的手,是一双勤劳的手,是一双灵巧的手,同时也是一双充满母爱的手。

  教案评析:妈妈这一角色对孩子来说是很 熟悉的。但对妈妈所做的事孩子们不一定能注意到。教师通过这一活动加深了孩子对妈妈的影响和了解,从而激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和敬仰。活动设计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大胆讲述。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篇8

  圆球滚画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用圆球滚画的方法来进行装饰绘画,感受无规则花纹的美感。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耐心认真的做事态度。

  3、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活动重难点】

  掌握用“圆球滚画”的方法,感受无规则花纹的美感、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1、纸制小衣服、方纸盒、小弹球每人一份。

  2、红、黄、蓝、绿四种水粉颜料若干。

  3、《天线宝宝》音乐,四个纸制天线宝宝衣服。

  【活动过程】

  一、邀请幼儿来拥抱老师,增进师幼感情,拉近师幼距离。

  二、放《天线宝宝》录音,引出“无色”天线宝宝。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邀请了大家非常喜欢的小客人!(放天线宝宝录音),听一听,猜一猜谁来了?随音乐分别蹦出四个扮演丁丁、迪西、拉拉、小波的幼儿。请幼儿和天线宝宝一起跳舞。

  小朋友,今天的天线宝宝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天线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天线宝宝的衣服没有颜色真难看)

  请幼儿观察自己衣服的颜色,增进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三、用表演魔术的形式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学习“圆球滚画”的方法。

  师:今天教师来表演一个魔术,给天线宝宝变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教师出示弹弹球,颜料、纸盒、小衣服,示范滚画的步骤:把纸制的小服放进纸盒;把弹弹球醮上颜料;把弹弹球放进纸盒滚动,并用小手帕擦手。

  引导幼儿可边滚动边说魔语(滚一滚、晃一晃、小衣服、变漂亮)

  四、请幼儿自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给每位幼儿准备了一份操作工具,请幼儿自由创作,提醒幼儿注意不能把颜料弄在衣服上,请幼儿多尝试几种颜色进行装饰。

  五、请幼儿把染好颜料的小衣服送给自己喜欢的天线宝宝。

  六、活动延伸

  哇!小朋友变出的衣服真漂亮,天线宝宝可喜欢了,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篇9

  一、 导入活动

  CD放音乐《喜洋洋与灰太狼之歌》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刚才的这个音乐是什么歌吗?

  幼:《喜洋洋与灰太狼之歌》

  师:是的,今天喜洋洋又被这只可恶的灰太狼抓走了,被关在黑漆漆的狼堡里,让我们一起去营救他吧!你们有信心吗?!

  幼:有!

  师:我们已经有足够的勇气了,但是去狼堡并不容易,路上有很多困难和障碍,我们需要一个一个闯过去才能救出喜洋洋,你们害怕吗?

  幼:不怕!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出发吧!

  二、 游戏活动

  1、 复习单韵母、声母、声调

  第一关:《蜜蜂士兵》

  师:刚走过羊村门口的木桥,就飞来了一群‘蜜蜂士兵’挡住了去路。 (蜜蜂士兵说:只要你们读对了这些拼音就让你们过去!)

  ā á ǎ à ō ǒ ē ě a ī í ǐ ì ū ú ǔ ù ǖ ǘ ǚ ǜ

  bpmfdtnlgkh

  师:小朋友们真棒!我们已经成功的闯过了蜜蜂士兵,让我们继续前进吧!

  2、复习声母的拼读直呼

  第二关:《小兔采蘑菇》

  师:糟糕,前面有一个岔路口,两条路该往哪儿走呢?咦!前面有一只小兔子我们问问他吧。

  (小兔子说:我当然知道了,可是我要踩蘑菇没时间,不过如果你们帮我采,并且把采好的蘑菇分类放好,并读出蘑菇上的音节我就告诉你们。)

  师:有信心帮助小兔子采到所有的'蘑菇吗?

  幼:有!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帮助小兔子吧,别忘了要正确读出蘑菇上的拼音呦!

  【拼音】:(拼读的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bābǔpīnámmì lǜ fǎdūkūtīnǚtú gǔ

  师:小兔子看到大家帮他采到了那么多的蘑菇,很高兴。他说:谢谢你们告诉你们吧,请走路线 ① 就到了。

  3、 复习声母的拼读

  第三关:《看图连线》 (神秘地图)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经过你们的努力,我们离喜洋洋又近了一步。可是,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难题。这里有一张神秘的地图。有了这张地图,我们就能找到狼堡的位置了。可是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地图,现在就需要聪明的宝贝们和老师一起想办法把前面的图片和后面的拼音连起来,这样这张地图就完整了。下面老师就请几个宝贝和老师一起来把这张地图画出来,好吗?!

  bǐ mù fǔ pápō dàtǎ f lí dí dǎ

  师:宝贝们你们真棒!我们现在已经成功的拿到了地图,这样就可以向狼堡继续前进了。

  4、复习声母的拼读

  第四关:《摘苹果》

  师:不过走了那么长时间路肚子都有点饿了,前面有一个苹果园让我们摘点大苹果吃吧!

  (师:树上的苹果真是又大又圆,不过要想摘下它就要读对上面的拼音,大家要加油了!) fùmǔ nǔlì fámù nǎlǐfǎlǜ dìtú tǔdì dàmǐ hakǎpùbù 师:我们吃了那么多大苹果这回可饱了,攒足了力气继续前进吧!

  5、复习声母的拼读

  第五关:《猜猜我是谁》 (密码解锁)

  师:继续往前走,呀!我已经看到喜洋洋了,可是他被可恶的灰太狼锁到了笼子里,笼子外面还被灰太狼设置了一道道的锁头,我们怎么打也打不开,怎么办呢?这时候,聪明的喜洋洋对着笼子外面大声喊道“小朋友,我告诉你们,每一个锁头上都有它们自己的密码,只要你们大声的读出锁头下面的密码,锁头就会自动打开了。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幼:“愿意”

  lù tùmǎ hǔ

  lǘ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喜洋洋营救成功!

  6、复习声母的拼读

  第六关:《送礼物》húlì

  师:因为我们的勇敢和智慧,我们成功的救出了喜洋洋。所以喜洋洋要送给我们小朋友许多礼物以表示感谢!

  师:看!这棵树上有许多的小礼物,你们喜欢吗?

  幼:喜欢

  师:可是每个小礼物的上面呀都有一个小秘密。请拿到礼物的小朋友把上面的小秘密读给你的家长听,如果你读对了,那个神秘的小礼物就属于你啦!

  【拼音】:

  小gē子,gūgūgū tā hbàba去lǐfà

  小kē蚪,圆圆dù 我hmāma过mǎlù

  小h水,哗lālā bbo在dú书

  小朋友,笑hāhā dìdi在dǎgǔ

  nǐ hgēge báhgūgu在画画

  ppo在hē水

  师:拿到了那么多的礼物你们高兴吗?

  幼:高兴!

  三、结束活动

  师:通过这次营救喜洋洋的经历,我们小朋友更加的勇敢了,同时也复习了知识、收获

  了礼物,愿小朋友们在即将到来的新年里越来越棒,健康快乐!

  师:下课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利用已有的材料进行作画,并学会通过想像来描绘画面的内容。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讲述能力,使之萌发爱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3、培养幼儿敢于大胆尝试的精神。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水粉颜料或国画颜料

  2、宣纸、水粉画笔、绵签、小木棒、小勺子

  3、玻璃或正方形瓷砖

  【活动过程】

  1、通过欣赏作品引入主题

  出示布娃娃木偶,提问:

  (1)“小朋友们好,那天我到你们班作客的时候,看到小朋友都很会画画,你们能告诉我你们会画什么画吗?”(通过提问,让幼儿讲述已学画种类型)

  (2)“今天,娃娃我带来了一些很特别的画,想和小朋友一起欣赏。你们想看吗?”(带幼儿欣赏“泼出来的画”,让幼儿发挥想像讲述画的内容,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3)这些画好看吗?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制作这种“泼出来的画”呢?

  2、幼儿尝试第一次作画

  (1)教师介绍作画的工具(宣纸、水粉颜料、正方形瓷砖、小勺子)

  (2)让幼儿利用已有的材料进行第一次作画

  (3)教师和幼儿一起评析第一次作画的成果

  3、幼儿尝试第二次作画

  (1)教师小结第一次作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第二次作画的要求

  (2)教师示范,启发幼儿利用水粉画笔、绵签、小木棒等用具把画面绘制得更加好看

  (3)告诉幼儿地绘画时要注意泼上适量的水,让颜料和水任意流动,效果会更好

  (4)幼儿进行第二次作画

  4、教师对活动进行小结

  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画,发展幼儿的讲述能力。最后让幼儿把画带回家送给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源于幼儿生活,小朋友兴趣浓厚。所有的幼儿都自己动手创作莲藕印画作品。在活动中,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认真涂色,细心贴印,画面整洁,叶印清晰完整。给予了儿童足够的空间和环境让他们涂涂画画,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由于考虑到印画颜料是湿的容易擦花,所以没要求幼儿立即用水彩笔添画。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练习协调地蹲着走的技能,掌握下蹲走的动作要领,锻炼腿部和腰部力量.

  2.能步调一致地学蜈蚣走,在有趣的竞赛中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3.喜欢参加竞走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快乐。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在每个幼儿的左脚上贴一朵小花,画有起点线和终点线的宽敵的场地,背景音乐

  【活动建议】

  1.创设“动物运动会”情境,带领幼儿进行热身活动,引发幼儿活动兴趣。宣布“动物运动会”即将开始,与幼儿一起模仿各种动物做热身活动,重点活动腿部、脚腕和腰部。

  2.创设“蜈蚣练本领”情境,引导幼儿探索、掌握“蜈蚣走”的动作要领。

  (1)提问:蜈蚣为什么还没到运动场?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了解蜈蚣多足、走得慢等特点。

  (2)引导幼儿探索、模仿蜈蚣走路的样子,掌握“蜈蚣走”的动作要领:

  幼儿几人一组,面向同一方向站成一队,膝盖弯曲呈半蹲状,后面的幼儿依次用双手扶住前面幼儿的腰。

  提问:蜈蚣是怎样走路的?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像多足的蜈蚣在走路?

  (4)请幼儿分小组合作练习,重点探索如何协调一致地走。可提示幼儿先迈贴小花的左脚

  (4)针对幼儿行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错即、快慢不统一、没蹲好等)进行小结

  3.组织幼儿玩游戏“绘竟走”,引导幼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走”体验游戏的快乐

  (1)介绍不同的竞走形式,请幼儿练习

  抱腰式蜈蚣竞走:幼几下,双手扶着前面幼儿的部走徒手式蜈蚣竞走:幼儿下,拉着前面幼儿的农服走。拉圈式蜈蚣竞走:幼儿下,拉住前面幼儿套在身上的呼图走。

  (2)幼儿练习,教师观察、指导,正个别幼儿不规范的动作,鼓幼儿坚持完成游戏

  (3)幼几分组自选竞走方式,进行比赛,教师对比赛情况进行小结

  4.创设“庆功”情境,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放松身体,结東活动。

  (1)引导幼儿随音乐做欢庆胜利的动作,同伴相互拥抱,放松身体

  (2)带领幼几做整理、放松动作,重点放松部,离开场地。

  活动反思:

  1.每一次游戏后的'总结很重要。小朋友的记性都很好,游戏玩法还有注意要点都是他们自己说的。我重复了一遍加深他们的印象,但在游戏过程中总有那么几个小朋友会破坏规则,但是当时各组在比赛,所以结束后的点评就尤其重要了,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来解决。

  2.教师也要有相应的引导作用。在这次游戏时,我的教案里原本是有喊一二一的过程的,但是当时给忽略了。幸好指导老师看有些队伍动作太不一致了,就提出了这一点。根据游戏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引导孩子们,我觉得这还是自己要努力的地方。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篇12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内容,学习用多种形式朗诵散文诗《森林里》。

  2.自主探索用不同音色的乐器恰当表现散文诗中小动物的特点,能与同伴合作边朗诵散文诗边配乐。

  3.体验与同伴合作朗诵、伴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散文诗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难点:用不同形式表现对散文诗的理解,尤其是能自主探索用不同乐器表现散文诗中动物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各种乐器的音乐特点与演奏方法。

  2.乐器:沙锤、鼓、碰铃、手铃、双响筒:自制课件:森林背景:鸟叫、马跑、大象走、乌龟爬的音频:《森林里》课件:动物声音的节奏提示图。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出示“大森林”的背景,请幼儿用好听的词语描述一下眼前的森林,猜测这片森林里可能有的动物。

  (2)播放课件中鸟叫、马跑、大象走、乌龟爬的音频,请幼儿倾听并说说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声音。

  2.教师示范朗诵,幼儿理解散文诗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1)教师清声朗诵散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散文诗的内容。

  提问:你在散文诗中听到了什么?

  (2)教师边演示课件边朗诵,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提问:你觉得这是一片什么样的森林?森林中快乐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清晨,谁最先醒来了?鸟儿们在干什么?

  什么是晨练?你身边有晨练的人吗,他们是怎样晨练的?你能说说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在辰练,是怎样晨练的吗?

  (3)幼儿学习朗诵散文诗,并尝试用动作表现散文诗内容。

  3.幼儿自主学习,探索用乐器为散文诗配音,合作朗诵表现。

  (1)讨论散文中小动物发出的声音,结合课件中的提示图引导幼儿朗诵散文诗,并模仿小动物发出的声音给散文诗配音。

  (2)出示乐器,请幼儿观察并提出合作要求。

  要求:请你们分成4组,找一找每一种声音用那一种乐器表现最合适:

  每人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小组排练,合作朗诵散文诗并用乐器配音。

  (3)幼儿分组,探索选用乐器表现动物的声音,边朗诵边为散文配乐。

  (4)请一组幼儿进行展示,分享经验。

  4.幼儿集体配乐器朗诵散文诗,感受散文诗配乐后的特殊效果。

  活动延伸:

  将乐器放在表演区,引导幼儿与同伴分工,配器、表演朗诵散文诗,感受配乐后散文诗美好的意境。

  附散文诗

  《森林里》

  清晨,鸟儿们醒来了,

  两只鸟儿快活的唱着,

  许多鸟儿高兴地闹着,

  晨练开始了,

  小马快快跑,

  大象在散步,

  乌龟爬的越来越远了,

  清辰,大森林里多快乐啊!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通过认识“沙尘暴”这一天气现象,激发幼儿关心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

  渗透目标:知道破坏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懂得保护环镜。

  活动重点:“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活动难点:植物能阻挡沙尘。

  教案准备:

  1〉在有“沙尘暴”天气的日子里,引导幼儿观察“沙尘暴”天气的特征。

  2〉收集“沙尘暴”天气给人们造成的危害图片、及录相带,供幼儿了解。

  3〉沙子装盘、带沙土的小草、纸盒城堡、分组各准备一份;吹塑纸做的树(下粘废瓶盖)。每组六、七棵;白纸若干。

  教案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注意天气变化。

  1>选择天气多变的几天,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变化。今天是个什么样的天气?谈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昨天的天气怎么样?老师摄下了前几天的一段天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观看录相--引出“沙尘暴”天气提问:

  1>这是什么样的天气?

  2>你是从哪儿听说的“沙尘暴”天气?

  二、基本活动---知道“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及植物能阻挡沙尘

  提问:“沙尘暴”天气的特征:

  风很猛,风中夹着很多的沙子,时间有时长,有时短。

  讨论:“沙尘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思考:沙子从哪儿来?了解“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1>提问:平时空气中并没有这么多沙子,这些沙子是从哪儿来的呢?(幼儿讨论)

  2>我们来听一听小沙子是怎么说的吧?

  :《大树和沙子的对话》附后

  3>再提问:沙子是从哪儿来的?(三个主要来源)

  4>我们怎么样来帮助大树?(幼儿讨论)

  引导幼儿说出多植树,保护绿色植被。

  做小实验。

  1>吹沙土:让幼儿更直观,更具体的了解植物的根能吸住沙土。现在我们来看看是不是植物的根能吸住沙土。引导幼儿观察,沙盘里的沙子被吹出来的多?还是草跟上的沙土吹出来的多?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得出植物的根像手一样牢牢地抓住了沙土。

  2>操作:植树。通过增、减树的方法,让幼儿直观地了解阻挡沙尘的方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种第一棵树时,大树前边、左、右的沙子情况、多少。然后取出树,在白纸上再放一张纸,然后再种两棵树,依此类推。或者第一次种树可以一下种六棵,依次递减,观察大树前边。(即城堡周围沙子得多少情况)

  3>小结:为了不再有“沙尘暴”天气,为了我们的天气一天比一天更好,小朋友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植物。

  三、结束活动--激发幼儿探索各种变化的好奇心。

  引伸活动:天气在不断变化,一天一个样,其实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比如:房屋、车子、季节等都在变,谁注意这些变化了,并且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变?谁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把你发现的变化告诉老师、父母和小朋友,好吗?

  附::《大树和沙子的对话》

  院子里有一棵大树,一天中午突然刮起了大风,风中卷着沙子,铺天盖地地刮着,越刮越大,沙子越刮越多。沙子打在大树身上,树叶疼的受不了了,就问打在他身上的沙子:“小沙子,小沙子,你是从哪来的?”小沙子说:“我是从工地上的沙土中来的。”树枝也疼的受不了了,问打在他身上的沙子:“小沙子,小沙子,你是从哪里来的?”小沙子说:“我的家本来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姐妹兄弟很多。我们被草根紧紧抓在一起,不管是风来刮,还是雨来冲,我们都没有离开过家。后来,牧羊人的羊把草都吃光了,连草根都吃完了,我们就被风吹到这里来了,兄弟姐妹也被冲散了,我好想它们呀!我好想回到原来的家呀!”风越刮越大,沙子越刮越多,树干疼得受不了了,就问打在他身上的沙子:“小沙子,小沙子,你是从哪来的?”小沙子说:“我是从很远很远的沙漠来的,一路上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我们一直被风带到这里来了。”

  风越刮越大,沙子越刮越多,大树疼得被折弯了腰,它流着眼泪说:“小朋友,快来救救我吧!”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快乐。

  2.学 x节奏类型,随音乐节奏边拍“| ×|”边念“恰恰恰”。

  3.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节奏,探索生活用品为乐曲伴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视频、木瓜图片和实物、乐器(碗、勺子、筷子、辈子)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要带大家去看一个美丽的国度,你们想看吗?

  (播放印度尼西亚视频,了解印度尼西亚。)这是水中岛国——印尼,四处环水,也称千岛之国。全国有13508座小岛。岛上盛产各种水果,看……

  2.师:在美丽的印度尼西亚,盛产一种水果,(出示木瓜图片),这是什么水果?每到木瓜成熟的时候,印尼的人们就会跳起《木瓜恰恰恰》的舞蹈来庆祝水果丰收。

  3.今天,老师也把这首音乐带来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和印尼的人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丰收的快乐。好不好?

  二、欣赏《木瓜恰恰恰》

  1.播放《木瓜恰恰恰》第一段

  提问:

  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快乐)

  音乐里的水果们也很快乐,想和你们玩《指水果拍手》游戏呢?

  2.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1)看图拍手;

  (2)跟音乐一起拍;

  音乐里唱到樱桃的时候说了什么?(恰恰恰)恰恰恰除了用拍手来表示快乐,还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示快乐呢?(跳跳跳、扭扭扭、嘿嘿嘿)

  (3)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现节奏;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一做快乐的动作吧。

  (4)快乐的事情要和好朋友一起更分享,看:我和陈老师是怎么做的?(幼儿找好朋友,两两一起听音乐做动作。)

  三、创编,巩固

  水果大丰收,引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谁来了?小熊(跺脚)大象(扭)小兔(跳)公鸡

  四、打击乐

  1.小动物们的表演真不错,要是来点乐器就更不错了。哎,这个可以吗?谁愿意来演奏呢?

  2.幼儿分成两组,互换角色表演。

  3.邀请客人老师帮拍节奏。

  五、小结

  今天,我们走进了美丽的印度尼西亚,和小动物们一起跳了《木瓜恰恰恰》的舞蹈,真开心。等到下一次活动,老师带你们学一学印尼的人事怎样叫卖水果的,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木瓜恰恰恰"是一节大班节奏活动,我采用了图谱,乐曲中恰恰恰是由三个樱桃表现出来,充分提示幼儿节奏变化。在这个地方孩子掌握的很好,但不足的是切分音节奏掌握的不够好。由于这两个节奏我画的是一样的图,又没有教孩子区分这两个节奏,以至后半段节奏把握欠佳。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 复习所学过的单韵母、复韵母和声母,巩固发音方法,正确拼读各种音节。

  2. 复习声母和单韵母、复韵母的拼读。

  活动准备:

  1、 字母卡片6个单韵母、23个声母、18个复韵母各一张

  2、 模型:萝卜、雪梨、菠萝、苹果、草莓、饼干、葡萄

  3、 各种模型的拼音字卡

  活动过程:

  一、律动《拍拍手》

  二、复习所学字母。

  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和很多拼音交上了朋友。今天拼音国王想邀请小朋友到汉语拼音王国去玩,小朋友想不想去?国王说了,只邀请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小朋友去,看哪位小朋友做得棒,开始出发了。

  1、 复习单韵母。教师出示6

  师: 小朋友看,有东西挡住我们向前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魔王,他不想我们到拼音王国玩,于是施了魔法在路上变了很多篮子,阻挡着我们过去,只有我们把篮子里的单韵母宝宝读出来才能把魔咒解除,你们有信心解除魔咒吗?让我们大声地喊出篮子里的拼音宝宝的名字吧

  2、复习复韵母。教师出示18

  师:哇!小朋友看,我们已经来到拼音王国了,是谁在欢迎我们呢?我们一齐来跟它们打招呼吧,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三、拼音拼读。

  声母宝宝和单韵母宝宝、复韵母宝宝天天在一起玩,慢慢地交上了朋友。请小朋友仔细看一下,有的声母交了一个朋友,我们把它叫做两拼音节,有的声母交了两个朋友,我们把它叫做三拼音节。

  (图卡字母拼读。请幼儿仔细观察黑板上两组图。分别说出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教师示范拼读,幼儿反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再请个别幼儿上台当小老师带读。)

  四、游戏—买东西

  师:小朋友好厉害,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所有难题。国王变了一间大超市,里面有好多东西,可以送给小朋友,但国王有要求的哦,听!

  游戏规则:幼儿上台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得把它背面的拼音正确拼出来才能得到。没拼出来或拼错均不能得到。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去旅游,小朋友玩得开不开心?小朋友不仅玩得很开心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大家学得都特别认真,所以拼音宝宝特别喜欢我们的小朋友。它要和我们小朋友交朋友,每天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帮助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老师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小朋友会比现在更出色。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篇16

  设计意图:

  磁铁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和经常玩的物品,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对大班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活动的选择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高于幼儿的生活。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我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设计了此活动。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磁铁吸铁的特性,初步感知磁铁两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2、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发展幼儿探索的能力。

  3、巩固学习操作的记录方式,通过记录提炼认知经验。

  活动准备:

  磁铁、纸船、两份记录纸、红绿水彩笔、回形针、纸、雪花片、线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发活动课题。

  1、"拖纸船"游戏。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引出问题。

  (2)教师:这里有一艘纸船,还有一些其他的材料,如回形针、磁铁,谁能不用手推,让纸船开动起来?

  (3)幼儿自由尝试让纸船开动起来的.方法。

  (4)请幼儿展示自己如何让纸船开动起来,感受成功的快乐。(用回形针别住纸船,用磁铁吸住回形针,拖住纸船移动)

  小结:磁铁和回形针是好朋友。

  2、出示记录纸。磁铁还想找朋友呢,猜一猜哪些东西会是它的朋友呢?到底这些东西是不是磁铁的好朋友呢?我们一起试一试并且把它记录下来。

  3、你发现活动室里哪里还有磁铁的朋友?(总结出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二、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两极。

  1、彩色磁铁能和铁做的东西做好朋友,那它能和红蓝磁铁做好朋友吗?是不是红蓝磁铁的两个面都是彩色磁铁的好朋友呢?我们来试一试 。交流幼儿的发现。

  2、我们发现红蓝磁铁有一面是磁铁的好朋友,一面不是。那我们怎么记录下这个发现,告诉大家哪一面是彩色磁铁的朋友,哪一面不是呢?

  三、引导幼儿发现磁铁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1、刚才我们发现红蓝磁铁都有一个面是磁铁的好朋友,一个面不是。那红蓝磁铁和红蓝磁铁是不是朋友呢?是不是每个面都能做朋友呢?

  2、出示第二张记录纸,蓝色和蓝色的一面会是好朋友吗?红色和红色的一面会是好朋友吗?红色和蓝色的一面会是好朋友吗?幼儿猜想并把猜想记录下来。

  3、到底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4、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引导幼儿总结"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四、磁铁的用途。

  五、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用磁铁玩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还会用磁铁怎么玩呢?幼儿自由玩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