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线的教案

2023-08-03

幼儿园线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点、线、面的组合, 表现雨滴、大雨、海浪、瀑布不同的水声。

  2.能分辨不同的水声,尝试用声音,动作,绘画等不同形式表现对不同水声的感受。

  3.愿意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不同声音,感受绘画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雨滴,大雨,海浪,瀑布的课件

  2.水粉颜料、调色盘、棉签、绘画纸、抹布

  活动过程:

  1.创设“小水滴找声音”的情境,引导幼儿分辨“雨滴、大雨”的水声。

  (1)创设“小水滴找水声”的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2)播放“雨滴、大雨” 的声音和视频,请幼儿分辨不同的水声。

  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小雨滴是怎么落下来的?伸出手指学一学小雨滴落下的声音?

  小水滴找到了什么声音?下雨是什么声音,它是怎么响的?雨水落

  下来像什么一样?画一画雨水落下来的样子?

  小结:我们和小水滴找到了“滴答滴答”一点一点落下的雨滴声和“哗啦哗啦”雨水连成线的大雨声。

  2.结合课件,启发幼儿学习线的组合表现不同的水声。

  (1)播放“海浪”的声音和视频,请幼儿用线来表现海浪声。

  提问:小水滴找到了什么声音?海浪的声音有什么特点?谁想到前面来画一画?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小结: “哗-啦哗-啦”的海浪声有的时候声音很大有时候声音很小,可以画成连续不断的波浪线代表海浪声。

  (2)播放“瀑布”的声音和视频,教师示范用线的组合表现瀑布声。提问:猜一猜小水滴找到的什么声音?它的声音怎么样?瀑布是怎么落下来的?

  小水滴想来画一画瀑布声,看它是怎么画的?

  小结:瀑布是好多水从高高的山上一下子落下来的,瀑布声可以把棉签横着贴在纸面上,从上往下画一条线再画一条线让它们紧紧靠在一起。

  3.循环播放各种水声,请幼儿用绘用的方式表现不不同的水声。

  (1)反复播放水声,请幼儿用棉签蘸水粉颜料,绘画不同的水声。

  (2)鼓励幼儿大胆作面,引导幼儿变换点、线、面的组合,不断丰富自己的面面。

  4.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绘画,请幼儿在自己或同伴的面上寻找不同的水声。

  (1)哪一幅是你画的?你都画了什么声音?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2)很多点(线)连在一起变成了了什么?怎样让海浪、瀑布的声音更响亮?

  活动延伸:生活中还有很多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听一听,画下来吧?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并贯穿活动始终。根据活动目标由浅入深,我设计了 “激趣—辨别—模仿—表现”四大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创设“小水滴找水声”、“小水滴画水声”的游戏情境,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听一听、猜一猜、学一学、画一画各种水声,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将听、视、说有效结合在一起,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2.幼儿经验在前,教师示范在后。小班幼儿对“水滴、大雨”声比较熟悉,能用简单的点和线进行表征它们的特点,在活动过程中我鼓励幼儿用书空的形式来模仿表现。在表征“海浪、瀑布”的声音时,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不同,我采用个别示范和教师示范的教学策略,启发幼儿画出不同水声。

  3.有效提问,促进良好师幼互动。整个活中,我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和开放性,如:“雨水是怎样落下来的?”“雨水落下来的时候像什么一样?”来启发幼儿主动思考和大胆想象,主动分辨不同的水声,表现自己对不同水声的感受,与目标相呼应。

  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学习氛围。《纲要》中指出:“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子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点点线线》整个活动过程衔接自然、紧凑、环环相扣,活动中通过倾听、观察、体验来启发幼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活动。

幼儿园线的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今学期班上进行线的专题活动,小朋友都很有兴趣,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线。一时间,班上就有了不同质地、不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用途的线。为了能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我组织进行线的分类、统计活动。让幼儿更深入了解线的种类。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讨论中,对线进行颜色、粗细、质地、长短的分类。

  2、教师和标记的引导下,学习自己设计简单的统计表。

  3、语言表达操作的情况,使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得到发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线若干。

  2、纸、笔每人一份。

  3、统计示范图。

  活动过程

  1、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线,请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学会初步的分类技能。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好多不同的线,待会就请你们自己去观察,看看能不能分清这里一共有多少种线?

  幼儿听后就三三两两的在各种线前观察,对线产生了兴趣。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教师能让幼儿自己先去观察,比较,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可以让他们尝试分类,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按颜色、粗细等不同特征来分类。

  师:刚才我听到有小朋友说,可以把相同颜色的放在一起。我们来试一下。

  幼儿

  尝试按颜色分类,把相同颜色的摆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后再数数各有几种。

  师:还可以按什么来分呢?除了颜色不同外,你们还发现了其他不同的特点了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

  师继续引导幼儿,让幼儿在发现、比较下不断地想到分类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长、短和用途来进行分类,并做好分类记录。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中,教师起启发性作用,主体还是幼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说出来,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把幼儿观察、讨论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自己设计统计图来记录。

  A、幼儿看记录进行操作活动,把所有记录的结果统计出来。

  B、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各种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我把小朋友所说的都记录在黑板上了,现在就要你们想想,帮我设计一个最漂亮的。

  幼:老师我可不可以设计两个。……

  教学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提出要求,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尝试,老师只是个观察者,在巡回的观察着幼儿的工作,如果不是幼儿有求必答,老师都不去打扰他们,充分体现出幼儿是主体,不再受老师的影响。

  4、教师小结,并找出不同范例,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方法,让大家学习。

  师:这是谁的,请你来说说你是怎样设计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中,每个幼儿的回答都会不同,有的会说得很好、很多,说得很完整,有的却不知道怎样表达,但都要进行鼓励表扬,因为要肯定他们的设计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活动评价:这个活动设计充分抓住了幼儿心,小朋友面对这么多样的线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也记得快,所以教师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从生活中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材料准备的很充足,教师的语言简而少,很具有启发性,而且也留了时间让幼儿充分的认识探索,是一节充分以幼儿为主的课。

  6、重要词汇:质地、用途、统计。

幼儿园线的教案 篇3

  一、活动名称:

  卷线车

  二、适宜对象:

  中班幼儿(4--5)岁

  三、价值指向:

  1、探究物体转动的方法。

  2、掌握物体转动的技巧,探究如何使物体转动的时间更长,速度更快。

  四、材料设计:

  (一)、按纸卷的芯的粗细和长度剪下彩色图画纸,并卷贴到芯的表面(也可以用颜料涂抹)。并在上面缠绕上塑料带。

  (二)、从包装箱的纸板上剪2个圆片,并在两侧涂上颜色。然后在中心各打一个穿过橡皮筋的孔。

  (三)把橡皮筋3根一股连接起来。

  (四)准备一条比纸卷的芯还长的金属丝,一头套上橡皮筋后拧紧,然后从左到右把橡皮筋引过轮子和纸芯。

  (五)用一截牙签把橡皮筋的右端固定,以防缩入,并用胶水把轮子和纸卷芯固定住。

  (六)在左侧橡皮筋的一头套上一段切成环的蜡烛,然后穿上一根筷子固定。

  (七)最后,在轮子上贴上漂亮喜欢的贴纸后完成。

  五、玩法提示:

  (一)、让幼儿使车转动起来。

  (二)、调节橡皮筋的长度,让幼儿转紧橡皮筋,使车转得又快时间又长。

  六、指导要点:

  在游戏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去操作尝试探究,也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不断增加难度,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

  提示1、小朋友,请你把车转动起来。

  提示2、小朋友,怎样使车转动的更快些。

  在孩子们操作活动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孩子们就会更投入地进行活动,使孩子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卷线车的玩法。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觉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本活动的设计旨在抓住孩子们对线条的兴趣,探索不同外观、材质线绳的特点,并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幼儿园线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斑马线的作用,了解斑马线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有过马路走斑马线的意识,做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背景图(马路)、斑马图片、斑马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述故事“有一群快乐的…………主动放慢了速度”。

  1)今天有小动物到我们班级来,他们要给我们说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马路上的斑马线》。

  2)小动物们是怎么过马路的?(坐在斑马叔叔的背上,让斑马叔叔驮着过马路)

  3)可是斑马叔叔每天这么背小动物过马路,他多累啊,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幼儿想办法)

  4)你们想了很多好办法,小动物们也想到好办法了,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办法。

  2、讲述故事“聪明的小猴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一点也不害怕了”。

  小猴子想了个什么办法?(在马路上涂上跟斑马身上一样的白色条纹,画斑马线)教师出示斑马线图片。告诉幼儿马路中间人行横道上的一条条白线,就叫斑马线。

  2)为什么要叫斑马线?出示斑马图片。

  3)现在小动物们有了斑马线,他们是怎么过马路的?(看看旁边有没有车,再走斑马线)

  3、现在小动物们找到好办法了,在马路上画上斑马线,过马路再也不怕了。

  二、讨论:斑马线的作用

  1、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斑马线?

  2、哪些地方有斑马线?

  3、你过马路的时候是走哪里的?(斑马线)

  4、为什么要走斑马线?斑马线到底有什么用?

  5、小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斑马线是专门为行人准备的,来来往往的车辆看见我们从斑马线上过马路,都自觉地放慢了速度,这样我们可以放心地过马路了。

  三、游戏:过马路。

  游戏规则: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信号灯,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知道了不能一个人过马路,要和大人手拉手过马路。知道不能在马路上玩耍的道理。斑马线是一个重要、常见的交通标识,一些幼儿上课时,在教师的提示下,都想起在生活中已经见过,活动后,幼儿们也更加注意观察,并且非常满足的与老师、同伴交流。并且能够自觉地提醒家长要从斑马线上走,在马路上的时候拉着家长的手。在活动过程中,一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斑马线和过马路的知识,这些幼儿非常乐意向其他同学介绍,其他幼儿们也很乐于接受自己同学传达的信息。家长在生活中,更加要时刻提醒幼儿注意交通安,强化幼儿的意识。

  小百科:斑马是草食性动物。除了草之外,灌木、树枝、树叶甚至树皮也是它们的食物。适应能力较强的消化系统,令斑马可以在低营养条件下生存,比其他草食性动物优胜。斑马对非洲疾病的抗病力比马强,但斑马始终未能被驯化成家畜,也没有能和马进行杂交。

幼儿园线的教案 篇5

  一、活动名称:

  各种各样的鱼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三、活动准备:

  1、海底世界背景图两张。

  2、供幼儿欣赏画好的鱼图片。

  3、白纸,勾线笔若干。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观看海底世界背景图

  (一),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然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2)海底世界背景图二(珊瑚,水草及一条哭泣的鱼妈妈)

  教师语:可是突然有一天,海洋里的鱼都消失了,只剩下鱼妈妈和漂浮着的塑料袋,饮料瓶,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幼儿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向幼儿进行

  环保知识教育。)那我们一起来帮助鱼妈妈找回她的孩子好吗?

  2、欣赏范例,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请小朋友拿一条自己喜欢的鱼图片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3、示范讲解几种鱼的画法:

  (1)请个别幼儿来画各种各样的鱼,并比比看谁画的最奇特。(注意构图要大)

  (2)教师在幼儿最喜欢的鱼身上示范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疏密关系。

  (3)请幼儿来装饰几条鱼宝宝。

  (4)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5、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幼儿园线的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复习学过的生字:猫猪狗牛马。学习新授生字:说问汗吐

  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创作表演童话故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诗歌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教杆字卡若干钓竿小鱼池教具小动物头饰若干个《小花猫找汗》动画片律动音乐《小动物》表演用背景幕布录像机

  活动过程:律动《小动物模仿操》教师领幼儿入座。

  一,导入:播放动画片《小花猫找汗》

  二,听读游戏诗歌教学:动画片看完了,我要考考小朋友,这个动画片的名字叫什么?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让幼儿发言,教师并依次贴出各种所说出的小动物的图片)

  (随后教师依次出示词卡:身上、舌头、脚掌、鼻子)

  教师引导幼儿玩“连连看”的游戏(请小朋友上前连线,把小动物图片和相对应出汗的位置的词卡廉洁,以此巩固关于小动物出汗部位的知识教育)

  三,复习学过的生字

  这些小动物还带来几个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把刚才的小动物图片翻过来,后面是相对应的小动物的名称字卡:猫、狗、猪、牛、马)

  认读认读识字游戏

  1“听声音认生字”游戏(老师或小朋友学小动物的叫声,另一名小朋友找出相对应的字卡)

  四,学习新生字

  这首童话里还有几个小字宝宝不见了,看来我需要魔术帽。(教师运用魔术帽变出“说”“问”“汗”“吐”四个生字)

  教师引领幼儿观察,并让幼儿独立分析字形,比如说:

  说——一个人在看电视,电视里有一个人说话

  问——一个人在大门里问问题。

  汗——一个人本来是干的,运动后就出汗了。

  吐——左边是口,右边是土,合起来就念吐。

  之后进行组词,并说一句话。

  五,玩识字游戏

  1小猫钓鱼。儿歌:小猫小猫苗苗叫,我的小鱼哪去了?我请找一找。

  2谁当小老师?

  3猜猜谁不见了。

  六,童话故事表演

  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小花猫找汗》的故事,那我们想不想表演这个故事呢?下面我们请大二班的小朋友表演《小花猫找汗》

  (教师分发头饰)

  (让第一组幼儿讨论分配角色,之后进行表演童话故事)——教师进行录像表演结束了,请下面的小观众说一说,哪里表演的好?哪里表演得不好?

  (让幼儿自由讨论优点和缺点,综合之前的经验,请第二组小朋友表演)

  七,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小动物,他们出汗的身体不为也是不一样的!现在我问问小朋友,你还知道别的小动物用什么部位出汗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教师外面的小动物用什么部位出汗?让我们一起出发。

幼儿园线的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线的特性,学习利用线制作图画。

  2.发展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

  3.发展幼儿小肌肉,提高动手能力。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能利用线制作图画。

  2. 知道线的不同性质。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线

  2.范例:蜗牛 树叶 (图片)

  3.各种不同性质颜色的线、胶棒、绘画纸、笔、剪刀

  活动过程

  一、出示照片:各种颜色的线,引起幼儿兴趣。

  1.照片上是什么?

  (请幼儿观察它们的不同,如:软硬,粗细,棉,麻)

  2.这些线可以干什么用?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如:绑东西,串珠子,编辫子)

  二、学做线帖画

  1.请小朋友想一想,线除了上述的用途外还可以作什么?

  (可以做线帖画)

  2.出示照片:蜗牛,树叶。

  (1)观察蜗牛

  线贴方法:

  选择一根长线,从中间开始沿着虚线一圈一圈的转,把线粘贴牢固。

  (2)观察树叶

  线贴方法:

  选择好相应的线,剪成一段一段的,沿虚线粘贴牢固

  (3)在完成图画后,可选用不同的笔(蜡笔,水彩等,进行装饰,添画)

  教学反思

  《 线贴画》是让幼儿用各种线条和各种图案对图画进行装饰。活动开始时我给幼儿展示了不同的范例,并给每个范例所用到的线条、图案进行了介绍。在我示范后,我问幼儿老师设计的小树叶漂亮吗?他们的回答自然是肯定的,接下来要请你们自己做设计师,老师相信你们设计的小树叶、小蜗牛比老师漂亮。我还要求幼儿,用不一样的线条图案进行装饰,作品不和老师一样,只要漂亮就可以。

  孩子们听了我的话都很有兴趣,在幼儿作画过程中发现这两点给了幼儿很大的创作空间,他们用线装饰出来的树叶五彩斑斓,蜗牛生动有趣。作品中既有我示范时的元素又有他们不同与我的独特构思,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

  通过这一活动我发现创造性的绘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兴趣是幼儿的学习动力,是求知和成材的起点,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都有兴趣,但并不会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激发、培养和保持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线贴画》这个活动中我就是让幼儿来当小小设计师引起他们作画的兴趣。

  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在活动的`开始欣赏范画环节,就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了小树叶上用到了哪些线条和图案,为接下来的作画奠定了基础。

  三、正确评价幼儿作品,激发幼儿再创作的信心。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和创作热情,使幼儿体验成功。因此我在巡回指导时,对于幼儿的作品我总给予肯定的评价,幼儿在我的鼓励下更加有信心把他的作品画下去,直到完成。

幼儿园线的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大部分孩子不认识斑马线,不知道斑马线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节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斑马线的意义,从小就具备较强的交通安全意识。

  活动目标

  1、认识斑马线。

  2、理解斑马线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斑马线

  2、难点:斑马线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1、红绿灯的作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基础)

  2、斑马线的图片;道路交通中斑马线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1、引入

  活动开始时,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汽车入手:“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汽车吗?”

  2、认识斑马线

  随后,展示幻灯片(画面上有一条斑马线,线的旁边有一个红绿灯,斑马线前面有很多汽车停着)(之前有画过红路灯,了解了红路灯的意义),引导幼儿说说看到的图画,老师:“为什么车都停了?”“红灯了”老师:“红路灯前有什么?”“斑马线”引导幼儿说说斑马线的作用,有的说:“我和爸爸、妈妈过马路时都是走斑马线的。”有的说:“不走斑马线会被撞到的。”……

  3、斑马线的重要作用

  接着和幼儿一起讨论斑马线的外表:由很多白色的长条形组成,人走在上面很醒目……,走斑马线是遵守交通规则的表现。(不走斑马线,就等于在班级上不遵守纪律,不是好孩子的)

  如果有孩子提出喜欢五颜六色的“花”斑马线,可以先画出来,然后告诉大家:白色的斑马线就是为了让司机更能清楚地看到人在上面行走,“花”的斑马线反而不能明显的突出行人。

  4、学画斑马线、游戏

  我在黑板上画出红绿灯、斑马线的同时,鼓励孩子们一起先在纸上画,然后在教室的活动区内,老师画一副斑马线,请幼儿用手做方向盘开车,老师说“红灯”时就停车,另外几个小朋友从斑马线上走过……玩完一次后换老师来做“车”,老师开车,孩子做红路灯,一起玩游戏。

  最后是幼儿在纸上画斑马线,老师鼓励幼儿在画纸上自由添画,如:汽车,花,太阳,小鸟……。

  教学反思

  反思一: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放开思维大胆想象。

  小班的孩子正处于对颜色的认识期,因此幼儿在讨论斑马线的颜色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开心的事,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被老师画出来,进一步引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而不能限制孩子的想象,更没有硬性对孩子强调斑马线就一定是由白色的长方形组成,我觉得幼儿的想象力和兴趣是艺术活动最为难得的要素。

  反思二:游戏中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在很多的教育环节中,我都会适当的加入一些游戏性的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玩开车游戏时孩子是非常的感兴趣,所有的幼儿都愿意徒手在空中画斑马线,利用游戏进行绘画活动,可以使枯燥的技能练习演变愉快的活动体验,让幼儿对绘画更加感兴趣。

  反思三:发挥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在幼儿绘画前,我常常会引导幼儿自由添画,但要先完成本课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会忽视了本节课的重点。如本节课主要是画斑马线,那么幼儿就必须先画好斑马线后才能在画纸的周围添加上自己喜欢的装饰品,对我来说,我希望孩子不要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我希望孩子是处于主动的兴奋状态,那样画面才会让人觉得惊喜,孩子的想象力远远超出我们成人的想象,如果样样都限制了孩子,得到的结果是每幅画都几乎相同的,孩子就像机器一样完成老师的“作业”,很少有想象的空间。

  小百科:人行横道指的是在车行道上用斑马线等标线或其他方法标示的规定行人横穿车道的步行范围。是防止车辆快速行驶时伤及行人而在车行道上标线指定需减速让行人过街的地方。

幼儿园线的教案 篇9

  活动一:《各种各样的线》

  活动目标:

  1.认识线并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线,初步了解各种线的作用。

  2.能找出各种线的差异并根据线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找出各种线的特点

  活动难点:根据线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线,丰富相关知识。(如毛线、中国结线、棉线、钓鱼线、电线、尼龙线)

  2.幼儿操作材料:分类卡、笔、各种各样的线。

  3.电视机、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展示事先收集的各式各样的线。

  1.师:找出你认识的线,和同伴交流,说说它是什么线?有什么用?什么样子的?

  2.教师和幼儿分享各自喜欢的线,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幼儿观察、探索、发现叩奶氐恪?BR>

  1.教师:我们收集的这些线都是一样的吗?(不是)什么地方不同呢?(粗细、长短、颜色、软硬等都不同)

  2.让幼儿带着问题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比一比,说说各种线的特点。

  他们的样子怎样?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形状?它象什么?不同的线摸上去分别有什么感觉?拉一拉有没有变化?哪一种线最容易断?哪一种线最不容易断?你是怎么知道哪根线硬、哪根线软的?

  幼儿自由结伴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幼儿观察时,教师可参与幼儿的活动,并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幼儿边观察边互相讨论商议,提醒幼儿观察电线时注意安全。

  3.教师小结:这些线真有趣,长短、颜色、粗细、作用都不一样。

  三、指导幼儿分类

  1.分类前指导。要先想好按什么特征进行分类,再找出分类标记进行分类。(长短、颜色、粗细、用途、形状、等等)

  2.幼儿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时,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分类情况。先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是怎么分的,再个别幼儿讲讲自己的分法。

  四、讨论线的作用

  教师:刚才小朋友说到线可以玩游戏,那么我们就用最粗的线绳子,来玩游戏。可以 玩哪些游戏呢?我们休息一下再来尝试,好吗?

  五、结束活动

  我们一起去外面和好朋友商量玩什么游戏,怎么玩?

  六、活动延伸

  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里寻找并记录一件有线的物品,说说物品上的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有什么作用。

  活动二:《好玩的绳子》

  活动目标:

  1.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感受用绳子玩游戏的乐趣。

  2.发展幼儿身体平衡感。

  活动准备:

  1.“体能游戏”:《绳子变魔术》。

  2.长绳、牛皮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认识“体能游戏”:《绳子变魔术》。

  1.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书里藏了一根有魔法的绳子,可以在上面走钢丝、跳舞、骑车、玩游戏。找找看,这根绳子藏在哪里。”和幼儿一起看看“体能游戏”《绳子变魔术》,说说这些小朋友和绳子玩的是什么游戏。

  2.教师转身,做神秘状,变出一根长绳:看,这就是书里那根有魔法的绳子。你会用绳子玩什么游戏呢?

  二、玩“线”的游戏

  1.请幼儿分组讨论绳子和牛皮筋可以玩哪些游戏。

  2.请幼儿选一位代表讲讲怎么个玩法。有什么规则,怎样才算输赢。

  三、教师预想游戏内容:

  1.用牛皮筋玩跳皮筋的游戏,输的小朋友去绷线。

  2.将长绳摆在地上做螺旋形,当作钢索。请幼儿扮演走钢索的人,踩着螺旋状的绳子小心通过。

  3.一边将长绳拉直,变成神奇的马路。请幼儿到“马路”上来跳舞,例如:

  双脚放在绳子两侧,向前走或后退。

  双脚踩住绳前进或后退。

  经兔子跳的方式在绳子左右交叉跳跃。

  4.走小蛇:两个幼儿拉住绳子的两头不停抖动,请其余的幼儿在上面不间断的走,踩不住绳子就输了。

  5.捻绳子:绳子绷直后,幼儿从两头开始走,双脚在上面扭动,谁顺利通过就赢得游戏。

  6.用绳子围成图形后玩游戏。

  四、尝试新的游戏,体验玩绳子的乐趣。

  你觉得哪种游戏最好玩,为什么?可以和小朋友商量商量,交换游戏内容。

  让幼儿想想,绳子还可以变什么魔术,并请自愿的幼儿上来变变看。

  五、结束活动

  在音乐声中,和幼儿交流刚才绳子一共变了几种魔术,哪种魔术最有趣。

  自主游戏:继续开展区域活动。小小加工厂(扎扫帚、搓绳子、绷线、编辫子、串珠子等)、建构区、娃娃家、商店、医院等区域活动。

  重点指导搓绳子和建构区:1、请几个幼儿来介绍经验:为什么你搓得绳子又快又好,怎样才能搓得均匀?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接稻草的方法。

  游戏开始:又到了我们玩游戏的时间了。上次的游戏过程中,老师发现小小加工厂里的面条和点心做得特别好,可是没有人来品尝,真可惜。为什么会这样呢?(没有煮熟)请大家来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顾客们品尝到我们的劳动果实呢?(送到大2班的点心店里)

  今天谁愿意来做商店的老板,你有什么办法让生意兴隆吗?

  老师还发现娃娃家里的哥哥、姐姐、妹妹没有事情干,要么去看病,要么去商店买东西,想想看还可以玩些什么呢?

  建构区的小朋友玩得不错,搭得东西很多,可有的小朋友搭完后就没劲了,谁来说说如果怎样了,就可以玩得更好?

  游戏讲评:讲评游戏的情况,根据本次游戏中出现的新问题重点讨论: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可以玩的更好,更有趣?

幼儿园线的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斑马线”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大多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但对斑马线的重要作用及怎样安全过马路了解得并不多。本活动借助故事《马路上的斑马线》展开,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斑马线的由来和作用;利用图片、人们过马路的视频和游戏,指导幼儿掌握安全过马路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帮助幼儿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目标:

  1、认识斑马线,知道斑马线的作用及重要性。

  2、能说出安全过马路的方法,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过马路的经验。

  3、懂得过马路应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和成人一起过马路、走斑马线的经验。

  2、布置简单的马路场景,《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14,“幼儿学习材料”—《我会保护自己》。

  活动建议:

  1、出示图片,谈话导入活动。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你敢自己过马路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马路上的斑马线》,了解斑马线的作用。

  (1)引导幼儿利用图片讲故事,了解小动物过马路的方法。提问:小动物们是怎样过马路的?小猴子想了个什么办法?

  (2)出示斑马线和斑马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比较,了解斑马线的由来。

  小结:原来,斑马线就是受斑马身上的条纹启发而来。黑白条纹很容易让人看到,过马路时走斑马线要安全很多。

  (3)引导幼儿说说身边的斑马线,知道斑马线的重要性。

  提问:你在哪里见过斑马线?走斑马线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什么?路口还有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红绿灯、数字提示信号。)

  小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来往的车辆看见行人走在斑马线上,会自觉放速度停下来,让行人先过。过马路时除了要走斑马线,还要看红绿灯,看看左右有没有车辆,条件允许时快速通过斑马线过马路。

  3、利用课件、游戏,帮助幼儿拓展过马路的方法,巩固过马路的交通规则。

  (1)请幼儿观看课件,分析每幅画面,学习过马路的方法。

  提问:他们是怎样过马路的?这样做有什么危险?除了斑马线,过马路还可以走哪里?

  小结:小朋友过马路应该有大人带领,不能在斑马线上嬉笑打闹,集体过马路要紧跟着队伍。过马路时还可以走过街天桥、地下通道。

  (2)组织“过马路”游戏,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过马路的交通规则。

  在教室内布置简单的马路场景,用课件演示红绿灯和倒计时牌,幼儿分别扮演小司机、交警、行人等开展游戏,教师指导。

  附:教学内容

  马路上的斑马线

  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每天早上他们都要穿过小路去幼儿园。后来,汽车摩托车多了起来,小路不够宽了。大家一起动手,修了一条宽宽的马路。早上小伙伴们来到宽宽的马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吓得不敢过马路。这时一匹斑马出来晨跑,路过这儿,说:“我来帮你们!”斑马让大家都爬上自己的背,驮着他们踏上马路。真奇怪,来来往往的车辆立刻发现了他们,主动放慢速度。

  树上的一只猴子看见这一切。晚上,聪明的小猴子想出一个好办法,用白漆在小伙伴们过马路的地方涂上跟斑马身上一样的白色条纹。

  第二天,来来往往的车辆看见小伙伴们拉着手从斑马线上过马路,都自觉放慢速度。这下好了,大家要过马路时先看清来往车辆,再通过斑马线,就一点儿也不害怕了。

幼儿园线的教案 篇11

  一、活动创意

  户外活动,我突然发现一个小男孩在玩呼拉圈,我灵机一动,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线”的游戏,为什么不把它写出来?于是就构思出“线”的主题活动,通过四个方面来完成:线在哪里——有用的线——线条变魔术——好玩的线。

  二、活动目标

  (1)认识线并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线;

  (2)比较各种不同特征的线的用途,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3)学习运用形体表现儿歌的情境,激发幼儿对线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知道风筝与线的关系,学会制作风筝的方法,增进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展示区:各种各样的线(毛线、中国结线、棉线、塑胶线、电线、尼龙线、吉他弦等等,各种绳子:跳绳、棉绳、塑胶绳等,和线有关的东西:各种布、衣服、袋子等。

  (2)美工区:各种各样长短不同的线共幼儿编织、创作用,图画纸、水彩共幼儿绘画,吸管、图画纸、皱纹纸、棉线制作风筝用,剪刀、胶带、彩色笔等常备工具。

  (3)益智区:与线有关的玩具和教具(呼拉圈、毛线编织的假发、有带子的鞋、串珠、绳子、发饰,中国结、与线有关的手绢、衣服、鞋子,纸杯、原子笔、发夹、画笔、号码牌。

  (4)艺术区:录音机、磁带、吉他、二胡、古筝、琵琶等等。

  四、活动过程

  (一)线在哪里

  1、展示事先收集的各式各样的线:问问幼儿,知不知道它们的名字或作用?分别请幼儿回答出:有电话线、毛线、电线、棉线等。

  2、请幼儿找找看,教室里或大家的身上,哪里会有这些线呢?(如:毛线——身上的毛线、中国结线——老师的项链——塑胶线——盒子上)?找到了,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号码牌依次序发给幼儿,让幼儿轮流贴在展示的线上。

  (二)有用的线

  3、请幼儿拿好记录本和笔到活动区域自选物品和线,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如:电话、手环、项链、编辫子、系鞋带、用线绑东西、用线围图形、用线沾上颜色画画等等),完成后记录线的功用。

  4、请幼儿分享操作和记录的结果,老师给予讲评,给作品完成得好和记录效果好的幼儿都分别奖励一颗智慧星。

  5、老师和幼儿一起玩自主游戏:几人一起扮演珠子或粽子,几人一起扮演线把扮演的东西串起来;几人一组扮演火车车厢,几人一起扮演线把车厢连起来;几人一组扮演礼品盒,几人一组扮演线把盒子包起来;几人一组扮演电话,几人扮演电话线,玩打电话的游戏,让幼儿感受线可以传播声音;剩下的幼儿自主选择玩呼拉圈,感受的曲线美和玩乐器(古筝、琵琶、二胡、吉他等),感受线可以发出美妙的音乐以及玩跳绳、学用线打蝴蝶结。

  6、交流扮演时的感受,并用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三)线条变魔术

  (7)老师放幼儿学过的儿歌:“绳子像什么”录音,边做出儿歌内容的大致形体动作,如:

  ——“绳子细长长”:双手向上,将身体往上拉。

  ——“像小蛇”:扭动身体左右晃动。

  ——“粗短短”:慢慢将身体缩至最小。

  ——“Q又软”:前后摇动身体。

  ——“围圈圈”:趴在地板上双手绕成圆圈状。

  ——“开进大花园”:匍匐前进。

  (8)与幼儿讨论绳子摆荡、抖动时像什么?绕成圆圈、三角形、正方形又像什么?(用绳子配合形体动作做出各种可能的联想物,如:洗澡的毛毛虫、游泳的鸭子、软绵绵的棉花糖等)。

  (9)老师和幼儿一起玩“绳子变身”的游戏,幼儿假装自己是绳子,同时配合老师口令以及节奏轻快的音乐,如:

  ——老师:“绳子变身了。”

  ——幼儿:“变什么?”

  ——老师:“变成会转动的电风扇。”

  (四)好玩的线

  (10)老师以一个谜语的形式,引出幼儿制作风筝的兴趣。(长长一条线,挂在天空上,不怕风来吹,只怕雨来淋)

  (11)老师和幼儿一起做风筝,把幼儿带到美工区,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与众不同的风筝。

  ——在图画纸上画些你喜欢的图案。

  ——把吸管交叉贴在图画上。

  ——在图画纸的三个角贴上皱纹纸。

  ——把棉线绑在交叉的吸管上,风筝就完成了。

  (12)老师巡回辅导,关注能力较差的幼儿,给予鼓励和启发。

  (五)延伸活动

  老师和幼儿一起到室外去放风筝,真实感受“线愈放愈长,风筝越飞越高”的情形。

  (六)活动评价

  (1)认识线并能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线;

  (2)学会用肢体动作联想出线的东西;

  (3)知道线的功用;

  (4)学会制作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