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骆驼祥子》教案

2023-07-31

名著《骆驼祥子》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作者、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2、应培养的能力: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作品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的刻画。

  2、作品的主题。

  三、教学理念:

  1、传授知识重精,不在多。

  2、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3、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前置性作业: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骆驼祥子》一书,并且做好: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在阅读中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在旁边写批注。批注可以从人物刻画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从自己在读中产生的感想去写。

  3、全书共有十五章,每天读一章,争取两个星期读完。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二)引入:

  欣赏电影《骆驼祥子》片段,激趣。

  (三)明确学习内容。

  (四)进行新课:

  1、了解作者:

  学生根据自己完成“前置性作业1”的情况来谈,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2、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1)小组成员交流。

  (2)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3)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名著导读p234——235的内容,再次加深《骆驼祥子》一书内容的了解。

  3、交流完成“前置性作业2”的情况,交流中互相学习:

  在班里找一个小读者,重点推荐书中的其中一章内容,让小读者阅读与欣赏自己做的批注,并听听小读者给自己的评价。

  4、全班一起欣赏《骆驼祥子》的其中一章内容,使学生对作品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有更深的感受:

  (1)大家商量推荐欣赏书中其中的一章内容。

  (2)全班一起交流阅读体验,结合“前置性作业2”进行,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教师进行适时的点评。

  5、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下列问题,从而把握《骆驼祥子》所要表现的主题:

  祥子的命运如此悲惨,你认为是社会的原因,还是他个人的原因?为什么?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写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来谈你对祥子的认识,要结合作品中的具体内容或相关的语句来写。

  (提示:可以就书中的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悲剧的社会根源以及祥子的爱情婚姻等方面谈独到的深刻的体会。)

  五、教后反思:

  1、学生的前置性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课前做足了功夫,所以为课堂上的交流阅读体验打好了基础,使学生在堂上有备而来,有话有说。为了使学生能够扎实完成前置性作业,我一方面充分利用好阅读课的'时间,另一方面能够发挥学生四人学习小组的积极作用,每天让学习小组的组长督促小组成员做好阅读与批注工作,每天去检查阅读与批注情况。若发现学生有不自觉的表现,我会去引导与跟进,使学生自觉去阅读并做好批注。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交流:

  一是小读者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班里找一个小读者,重点推荐书中的其中一章内容,让小读者阅读与欣赏自己做的批注,并听听小读者给自己的评价。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学习他人是怎样去做批注,发现自己去阅读中可能忽略的地方,比较对同一内容的理解自己与他人有何异同,在比较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个环节的设计,也使学生体会到了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的一种成就感,得到了心灵上的一种愉悦。

  二是全班同学的交流。全班同学一起欣赏《骆驼祥子》的其中一章内容。由于“前置性作业2”学生做足了功夫,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能

名著《骆驼祥子》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它标志著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二、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投影显示)

  三、回顾指导

  作品整体感知(找同学复述故事梗概,投影显示)

  四、问题研讨

  1、作者塑造了一个不善言谈的祥子的形象,用了什么方法?结合课文谈谈理解。

  2、本文在叙述高妈和祥子的对话中,我们看出,几乎是高妈一个人在喋喋不休,祥子似乎是在陪衬,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全文分析。

  3、关于祥子悲剧的原因有这样一些观点:其一、祥子个人的性格造成了祥子的悲剧;其二、万恶的社会把祥子推向了悲剧的深渊。你对这些观点有何意见?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4、有人认为祥子最后的'欺骗他人等恶劣行为是自甘堕落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是祥子对这个社会的消极反抗,你赞同或是否定这些看法吗?请说说理由。

  五、拓展延伸

  虽然旧中国的北平与改革开放的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但就个人在市场经济中的求生存发展这一问题上,还是有很多共性的。

  假设在今天,有像祥子一样的人物,从农村来到城市,梦想着靠自己个人的努力寻求安稳的生活——

  1、我们会怎样对待他的奋斗?

  2、应当如何引导他们对社会生活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

  3、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我们能从《骆驼祥子》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写小论文

  1、阅读小说应注意的几点:

  (1)掌握情节,结合环境,分析人物,揭示社会意义;

  (2)学习、品味语言,揣摩写法;

  (3)阅读过程和方法的总结:读作品,作笔记(摘抄、批注、后记、摘要、心得体会……),提问题,再读作品,查资料,得观点,出成果(指写成小论文)。

  2、明代于谦在其《观书》中这样写道:“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好了,我们刚才通过分析祥子这个人物的形象及其关于祥子命运悲剧的探讨,我想大家对这些问题一定有自己新的看法和见解。下面就请大家选取一个角度来对《骆驼祥子》这部小说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写成500字左右的作文

名著《骆驼祥子》教案 篇3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骆驼祥子》阅读答案,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骆驼祥子》阅读原文

  ( A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祥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车轮像阵利庵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目的地,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 B )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嚎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奈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骆驼祥子》阅读题目

  (1)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的小说《 》(2 分)

  (2) A 段写祥子意气风发,B 段写样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列举三件事)(3 分)

  (3)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3 分)

《骆驼祥子》阅读答案

  (1)老舍 骆驼祥子(每空1 分)(说明:有错别字即该空不给分)

  (2)参考示例: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好不容易结了婚,老婆又难产死了;大病几场,原本强壮的身体也垮了(说明:情节大致能说出即可)

  (3)参考示例:1:老舍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如“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亲切自然,俗白易懂,活泼流畅,朗朗上口。

名著《骆驼祥子》教案 篇4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初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实例之骆驼祥子

  如:说说《骆驼祥子》中祥子有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

  参考答案(示例)A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B老婆难产死了。C大病几场,原来强壮的身体也垮了。

  这类题要求围绕一个主要人物,弄清相关的主要情节,着重考查考生对名著的情节的把握能力和人物性格形成的主客观原因的分析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辅导之发展性考题

  发展性考题一般包括了:仿写、谈感受、续写等。希望大家能全部掌握了。

  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 对象在X条件下,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可分为:

  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a、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c、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