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2023-07-31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画想象儿童诗的意境,体会儿童诗的特点,感受儿童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生字,背诵喜欢的童诗。

  3.尝试写儿童诗。

  学 案

  教 案

  学习提纲

  1.以自己的认识说说什么是儿童诗?

  2.用“3”和“o”说一首儿童诗?

  3.用“小手十桃树枝”、“脚丫十柳树根”、“眼睛十风筝”“我+春天的土地”学说儿童诗?

  4.自读《我想》,这首儿童诗表达了(       )思想感情。

  5.用“马路边+阳光+《水浒传》”“垂柳+山溪+钓竿+渔童”、“小河+刚出水的‘鸭子’”学写儿童诗。

  6.自读《童年的水墨画》,《街头》《溪边》《江上》各写出了儿童的(  )特点。

  7.选背《街头》《溪边》《江上》。

  一、以儿童诗《湖》为例,告诉学生什么是儿童诗?什么是儿童诗的“意”和“境”。

  1.大人或儿童写的适合儿童阅读的诗叫儿童诗。

  2.儿童诗的“意境”中的“意”指诗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诗中的“画面”。

  二、抓住“3”和“o”的形态特点,启发学生想象意境,学写数字儿童诗。

  三、指导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想象《我想》这首诗的意境,学写儿童诗。

  四、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想》,与学生诗作比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启发学生以“马路、阳光、《水浒传》,垂柳、钓竿、渔童,小河、小孩”为凭借,想象《童年的水墨画》意境,学写儿童诗。

  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年的水墨画》,与学生诗作比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练习提纲

  8.以《青蛙=蝌蚪》、《w=飞行的雁群》。《田园-收获=大地睡了》为题,学写一首儿童诗。

  七、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附:《湖》

  好大的一面镜子╱蝴蝶飞过来╱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只青蛙跳过来╱打破了镜子╱蝴蝶急得大叫╱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篇2

  《儿童诗两首》是充满了想象力和童真的两首儿童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有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了很高的积极性。优点:个别学生朗诵的非常到位,读出了那种快乐与童真。不足之处:有的学生朗诵的不到位,有个别学生朗诵的低沉,没有活力。还有个别学生没有体会到作者的那种丰富的'想象力,体现在,在仿写的环节,很多学生写的句子想象力不丰富,很多都不合格;在理解绿色的蓬帐处,不能体会我的默默付出,经过教师点拨后能简单的了解。

  改进措施:这节课主要还是朗诵的不足,教师的范读也不到位,所以在理解上出现了问题,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己的朗诵,通过教师的启迪,让学生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最终达到可以自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与文章一样美的诗句。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篇3

  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生: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2

  诗人肖光说:“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诗的教育,是催生中华民族新一代美学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机。”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最受学生欢迎的,除童话外非儿童诗莫属了。儿童诗语言稚嫩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叙事生动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观儿童之所观,思儿童之所思,感儿童之所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创造能力的上乘之作。

  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目的呢?结合近日对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笔者认为,创造生动的情境,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诗中情感,在诗情与童心的融汇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鸣

  本课的两首儿童诗一为《我想》,一为《童年的水墨画》,都是描述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纯真、细致的内心,与学生息息相通。因此,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是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我想》一诗行文跳跃,想象大胆奇丽,表达了一个孩童内心的美好愿望,极富韵律美,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是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做到初读了解诗的内容美,赛读感受诗的节奏美,默读想象诗的意境美,品读体会诗的语言美。在反复地诵读中,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到诗中表达的绿化环境、美化春天、探索奥秘、让世界更美的纯真愿望。品读时,孩子们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这些生动的用词,感受到了“悠啊,悠……”“长啊,长……”“望啊,望……”“飞啊,飞……”

  这种强烈的韵律美,并在教师课件制作的“柳絮飘扬、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进入了想象的天地。“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这一问,使学生与诗中孩童一起展开想象:“我仿佛看见了草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儿,孩子们高兴地唱着春天的歌谣”;“我看见了一棵棵茂盛的树长起来了,绿荫如盖”;“蓝天飘着白云朵朵,令人神往”……孩子们的心灵体会加深了,童心与诗情迸出了火花。学生与诗人在交流,形成了共鸣,自然而然体会到了诗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 “街头”、“溪边”、“江上”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因此,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而要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动听的乐声中,教师让学生在熟读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比如,“书页轻轻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摸不掉的笑……”“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使学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头沉浸在读书乐趣中、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二、共鸣中再创造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尤其是儿童诗的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个体感悟、交流沟通、放飞想象的空间。

  儿童诗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补充再现美的诗境,使诗的内容更加充实。《我想》最后一节写到:“我想飞到更远的地方去,不过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教学时就能够借此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孩子还想飞到哪些地方去?你能接下去写一写吗?”再比如《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教师启发学生回顾童年:“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你也来试着用美丽的语言描绘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动场景吧。”

  在悠扬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们闭眼想象、回忆,穿过时空隧道,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变成了流畅的、富于个性的语言。

  《梦中》

  梦中的我 是只美丽的鸟儿 在高空飞翔

  低头看着 那汪洋大海里的鱼儿

  梦中的我 是条美丽的鱼儿 在大海里畅游

  抬头看着 那蔚蓝高空中的鸟儿

  《童年》

  童年是一幅五彩的画卷 画出了柔美的云朵 画出了火红的太阳

  画啊,画──画出了童年的欢乐!

  童年是一只小鸟 飞向天空探索科学的奥秘 飞向世界每个角落

  飞啊,飞──飞在五彩的童年!

  童年是一本记事本 记载着童年的欢乐 记载着童年的趣事

  记啊,记──记下童年的灿烂!

  让我们一起回忆童年吧!让童年伴我们永远吧!

  《我想》

  我想,我想 我想把一双小小的眼睛 安在火箭的观测舱里

  放眼看世界 沉浸在神奇的太空里

  我想,我想 我想把一双小小的手 接在书本上

  展开求知的双翅 翱翔在浩瀚的书海

  我想,我想 我想把自己的身体 埋在知识的大地里

  用尽全力 绽放满足的微笑!

  不仅如此,学生还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自己的独特视角观察各种自然景象,留意各种人情世故,创作出自己的诗歌作品。比如:

  《雨》

  我看见了,一滴滴雨水从天上掉下来。

  滴在屋檐上,滴在花瓣上!滴在草地上!

  雨水滋润了大地,使万物都精神起来!

  我听见了,嘀嗒、嘀嗒的响声。

  一声又一声……突然声音越来越响,密度越来越小。

  似乎大自然奏出了美好的音乐,献给人们。

  我摸到了一滴滴冰凉的雨水。

  雨水使人感到万般凉爽,对于山区需要水的人们来说,

  这就是生命之泉。

  雨还在下着,嘀嗒、嘀嗒……

  《老师,您好》

  老师,您好,

  您就像辛勤的园丁,培育花朵每一刻。

  课堂教学讲学问,批改作业见真情。

  老师,您好,

  您就像明亮的蜡烛,燃烧自己的身体。

  班级管理巧引导,关心学生育新人。

  老师,啊,您辛苦了,我们忘不了您的恩情。

  刻苦钻研学知识,学好本领为国家。

  《是谁》

  是谁 在寒冬腊月,为我塞上热水袋。

  是谁 在酷暑炎日,为我摇扇子。

  是谁 在校门口,等待我放学。

  又是谁 在我学习遇到困难时,为我熬夜指导功课。

  这一切的一切 让我感受人间亲情,都是我的母亲。

  《清晨》

  清晨,被温暖的阳光所拥抱。

  清晨,被新生的绿色植物所包围。

  清晨,被茂密的大树所感染。

  这一切──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让人准备迎接新的一天,让人一天都有好心情。

  清晨,是多么美好啊!

  《要是……》

  要是有根鱼杆,我会去河边钓小鱼、小虾。

  要是有条小河,我会在河里游泳、嬉戏。

  要是有一大片草,我会在草上面打滚、玩闹。

  要是有一本书,我会坐下来慢慢地体会乐趣。

  要是有一支笔,我会用这支笔,写出心里话。

  《如果》

  如果我是一名医生,如果我是一名教师,

  我要用自己的双手 我要用自己的智慧

  去救活在死亡线上 去教好每一个渴望

  挣扎的每一个人。得到知识的孩童。

  付出我的爱。付出我的心。

  如果我是一棵小草,如果……

  我要用自己的叶片 一切都有太多如果,

  去美化大自然,用我们的双手

  为大自然增加色彩 去创造一个勤劳、

  增加欢乐。美丽、拥有着

  付出我的一切。智慧的世界吧!

  儿童诗的教学,将使学生更富情趣,对生活更加热爱,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有其独到之处。这将成为我们继续探索研究的又一个广阔的空间。我们期待着,有更多更美的儿童诗从学生的笔下流泻而出!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篇4

  本课程由《我想》和《水墨画》两首童诗组成。第一首诗充满了儿童神奇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一系列儿童的美好思想,具有很强的儿童诗歌特色。第二首诗捕捉了三组童年生活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儿童童年生活的欢乐。本课程的知识点为:

  1、在拼音或参考书的帮助下,阅读生词;是;并掌握这些单词;花蕾、柔软、柳絮、噪音、敷料、虎牙、水墨画。

  2、经过感性的阅读、想象,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努力写出儿童诗歌。

  诗歌的教学就是现代诗歌的教学。我认为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书,在阅读中感受,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说话。因为这是一首儿童诗,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当他们在阅读后被要求发言时,每个人都有话要说。就连平时不在教室的简健也不停地举手发言,勇敢地站起来示范阅读。看着他们高高举起的小手,联想在工作日上了一些无聊的课。现在的问题似乎是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他们。只有当孩子们喜欢的'时候,这样的课堂才是最充实、最有效的课堂!下课后,一些孩子迫不及待地拿着他新改写的诗读给我听。看到他严肃的样子真是令人欣慰!本课程的缺点是PPT不够详细,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好。此外,我还忘了童年的水墨画。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篇5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以往,我在教学诗歌时,按照“诵读、学生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再诵读”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常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这学期,在教学第九册《儿童诗两首》时,我试着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我先让学生谈谈:1,“我最快乐的一件事”;2,“我心中的幻想”。引导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然后引进对诗歌内容及其表达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让同学们把诗歌背诵下来。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模仿这两首诗歌的表现形式,用各自喜欢而且“拿手”的形式来自主表达。于是,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喜欢写诗的同学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己美妙想象;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面内容描绘出来;喜欢阅读的同学,就去另外收集几首儿童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课外编办《我心中的歌》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把所写的诗、所画的想象画、所收集的诗歌展示出来。                                                                             

  这样的活动,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开放思路,把课堂学习内容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即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内心自主表达,又把课内与课外相机融合,他们在看、思、读、说、写、画等一系列的实践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自主的学习意识与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妙趣横生的学习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孩子们学诗歌的愉悦

  今天上的是第二组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这是描写儿童的诗,内容上比较好懂。但是既然是诗就应该感受到诗的韵味,诗的美妙。在上第一课时,我用诗歌般的语句导入课文:童年如一幅美妙的图画,画上有你们五彩的生活;童年如一首动听的歌曲,唱着你们童年的欢乐;童年如一首诗歌,充满了你们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然后我用精心准备好的音乐,配乐给学生范读了一次课文,学生们真的感觉是陶醉了。接下来学生就跃跃欲试,想自己读诗了。我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单个读,合作读。学生们个个声情并茂,读的抑扬顿挫,仿佛自己也身临其中了。最可喜的是我们班上,平时不爱举手的学生也自信的举起了小手,在这些学生读前,我就问其他同学,你们想从他们读中感受到什么啊?学生们说了:“想感受到悠闲自在,想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在这些要求下,他们读的有高有低,读的更自信了,同学们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在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谈感受,不言而喻,儿童对春天的喜爱,童年时代的自由,天真.....,都感受到了。学诗也是为了写诗,接下来我给了学生几个词语让仿照课文写:我想-------- 贴近----------聆听---------感受--------,也可以自己想,几分钟的时间,学生写出来了

  我想把耳朵

  安在世界的最高处

  聆听世界的旋律

  分享大地的歌唱

  这是我们班平时学习不太好的一位男生写的,还有好多我会一一收集起来。

  这时我及时的鼓励孩子们:“看来我们班的这些孩子们将来都是大诗人,”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微笑。

  毕竟是孩子们只要敢于写,大胆写,相信他们就是最棒的。在整堂课中,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感到好满足,因为孩子们都深入其中,认真感受诗歌的美妙,他们学会了读,学会了聆听,也学会了只要大胆写,就会有诗样的童年。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上了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学生对诗歌非常感兴趣,我先让孩子从整体上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大家说的不错,比如第一首是分小节写的,全文只有一个标题,而第二首诗有三个小标题。在体会押韵时,在引导下,孩子们也能发现诗的韵脚。

  接着我们描绘了诗带给我们的画面和感受,学生说的不错,尤其是在说《童年的水墨画》的《溪边》时,有的孩子从颜色上理解意思,说前三句都是在写绿色,而到了第四句就写到了“红”蜻蜓,真是“万绿从中一点红”呀!我当时就肯定了她的感受,想的非常细致!

  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比赛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大家积极准备,在比赛朗读环节,每个小组各显其能,读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评价小组朗读效果时,我采用了建议的方式,比如:朗读的声音要响亮,最好要把身体站直,这样声音才能更好地传出来,在我的建议下,第二小组吸取了第一小组的教训,但感情又不够,我继续建议,如果你想让别人陶醉,不仅声音要响亮,自己先要入情入境,能有这样你才能打动别人,第三小组终于按照要求朗诵了出来,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我的评价:你们几个人的朗诵,就像一首和谐的交响乐,各尽其职,如入天籁之音,好!也许这个评价有些言过其实,但孩子们在朝着目标努力着,真是高兴!

  晚上布置了改写《溪边》的家庭作业,有很多孩子能把文中那种美的意境表达出来。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正文: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拓展延伸。写写自己童年的梦想与童年趣事。遗憾:有些同学还是没有读出诗的意境来,还要加强朗读。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篇6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等,结合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对《童年的水墨画》一诗,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4、如果学生对儿童诗感兴趣,可以举办儿童诗朗诵会、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几首儿童诗,拓展阅读,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篇7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篇8

  主备人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五年             设计人 吴蔚莹 章节名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二单元《儿童诗两首》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学习者分析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有感情地朗读。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5         7         10         13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                       第二课时 自由读诗 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生自由朗读全诗 3   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生个别回答       学生质疑,释疑。 5   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       3.有感情朗读。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9 重视朗读训练。《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3.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4.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交流感悟。             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9 鼓励大胆想象。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8 在习作上加强力度,更好地落实基础目标。 布置作业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2   板书设计           小手----安------悠 我想       脚丫----接------长            眼睛----装------望            自己----种------飞   教学回复   教学资源:

  一、教学案例

  片段:     体会诗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读

  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生: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二、相关链接

  高洪波 笔名向川,1951年生,内蒙古开鲁人。有儿童诗集《鹅鹅鹅》《大象法官》《飞龙与神鸽》《喊泉的秘密》《少女和泡泡糖》《吃石头的鳄鱼》《种葡萄的狐狸》《我喜欢你,狐狸》。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人生趣谈》《司马台的砖》《高洪波散文选》《高洪波军旅散文选》。评论集《说给缪斯的情话》。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写儿童生活的几首儿童诗:

  山村孩子的画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童年

  黄国辉

  什么时候我还托着腮帮

  仰望父亲脸上

  岁月碾过的道道车辙

  冥想着

  时光的华丽马车呼啸而至

  满载我一个个天真的梦想

  什么时候我还趴在母亲的膝旁

  耳边的故事像山泉一样流淌

  微风的抚摸是催眠的小曲儿

  睡梦里

  身子在云端悠悠飘荡

  什么时候我还牵着风筝的手

  躺倒在绿油油的球场

  蚂蚁爬上我的鼻头

  跺着脚抱怨我

  压塌了它新婚的洞房

  什么时候我还盼望着班级的远足

  锅碗瓢盆是必备的行装

  生一把火期待诱人的饭香

  雨点们不期而至结果

  只能把它们与欢笑

  一起品尝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篇9

  【我的微博】

  各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自学课文。如何培养自学能力?本次“导读”尝试“作业指导法”,即根据课前“导语”提示指导自行“设计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阅读课文,在“作业”交流过程中检查阅读效果。

  【课文简说】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过程】

  一、作业导入,比较阅读

  (一)“导语”导入,作业设计

  【导语】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幢憬。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儿童诗,交流读后的感受。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试着写首诗。(p39)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交流

  (1)第一首诗的作者写了哪些幻想?

  (2)第二首诗的作者写了哪几幅画?

  3、试写一首儿童诗

  (二)比较阅读

  1、读题思考:什么是儿童诗?一共有四首,怎么是两首?

  儿童诗,儿童写,为儿童,写儿童(有童趣)。

  2、比较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根据自行设计的作业读课文。

  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作业2:交流感受

  ①说说《我想》作者有哪些美好的幻想(愿望)?(简要概括)

  [《课练》3(1)]

  《我想》作者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几幅画(学习生活场景)?

  三个学习生活场景:在街头看书;在溪边钓鱼;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4)《我想》,幻想奇特;《童年的水墨画》,诗如画,叙事生动、形象。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①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②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水浒传》,但主要说他看书看得入迷了,只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五、作业

  1、选择背诵诗歌。

  2、写一首儿童诗。

  附课文

  9 儿童诗两首

  我 想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成为柳絮(xù)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童年的水墨画

  街  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溪  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zhuāng)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蜒。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  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shuǎ)。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  可爱  )的花苞    (绿色 )的垂柳

  【作者简介】

  高洪波,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任陆军四十师炮团战士、排长。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干过行政工作,编过大型期刊。先后出版过儿童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喊泉的秘密》、《我喜欢你,狐狸》、《种葡萄的狐狸》、《少女和泡泡糖》、《飞龙与神鸽》,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高洪波军旅散文选》、《司马台的砖》、《人生趣谈》、《为二十一世纪祈祷》、《柳桃花》、《避斋走笔》、《高洪波散文选》,评论集《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外儿童文学管窥》、《说给缪斯的情话》等。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其中,《我想》这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和张继楼的《童年的水墨画》一起进入了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九课。

  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鲁迅文学院七期、北京大学首届作家班毕业生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创联络部主任、《诗刊》主编。作品多次获奖,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及冰心、陈伯吹、庄重文文学奖等奖项。鲁迅文学院七期、北京大学首届作家班毕业生。现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创作联络部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一行有一行的气味

  【意大利】贾尼·罗大里

  不管哪一行,

  都有独特的气味:

  面包铺里散发着

  发酵的面粉和奶油鸡蛋香。

  当你走过

  家具作坊旁,

  你会闻到

  刨花和新锯木板的清香。

  油漆工人身上总散发着

  松节油和油漆的香味儿,

  镶玻璃窗的总有

  窗用油石灰的气味儿。

  司机的制服上

  有汽油味儿,

  工人的外衣上

  有机器油味儿。

  有肉豆蔻味——

  那是做糖果的师傅,

  有令人惬意的药香——

  那是穿白大褂的大夫。

  犁地的农民

  有泥土的气息,

  和田野、草地的

  清新芬芳。

  渔夫身上的气味,

  让人想到鲜鱼和大海。

  只有无所事事的人身上

  散发不出令人心怡的味道。

  懒惰的阔佬,

  不管身上洒多少香水,

  孩子们,他发出的气味

  也实在不太好。

  [提示]

  现在,我们要来读两首贾尼·罗大里的诗。说到这个诗人,我就马上想到了《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想到了番茄骑士、樱桃女伯爵、南瓜大爷、梨教授。他写的童话有趣,写的诗也很有趣。

  今天要读的是《一行有一行的气味》,明天要读的是《一行有一行的颜色》,你就要猜了,是不是还有“一行有一行的规矩”、“一行有一行的动作”、“一行有一行的语言”啊?这倒没有,但行行都有自己的特色,你可以像贾尼·罗大里去观察。

  我们可以把两首诗合在一起来读,因为这两首诗就像是孪生兄弟,不能分开。这两首诗里,贾尼·罗大里都先提到了面包,哈哈,他对这一行太熟悉了,因为他爸爸就是一个面包师,看来如果不写诗,有可能成为一个一流的面包师,行行有状元啊。

  我们就先来读读《一行有一行的气味》,贾尼·罗大里太喜欢劳动者了,恨不得把所有行业的人都写进他的诗里,面包师、油漆工、木工、司机、工人、厨师、农民、渔夫,而且他能把这些行业的人的“味道”一下子就闻出来,而且觉得这些味道都很好闻,因为这些都是“心怡的味道”。

  回家闻闻爸爸妈妈,他们身上是什么味道?

  【儿童诗】

  山村孩子的画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童  年

  黄国辉

  什么时候我还托着腮帮

  仰望父亲脸上

  岁月碾过的道道车辙

  冥想着

  时光的华丽马车呼啸而至

  满载我一个个天真的梦想

  什么时候我还趴在母亲的膝旁

  耳边的故事像山泉一样流淌

  微风的抚摸是催眠的小曲儿

  睡梦里

  身子在云端悠悠飘荡

  什么时候我还牵着风筝的手

  躺倒在绿油油的球场

  蚂蚁爬上我的鼻头

  跺着脚抱怨我

  压塌了它新婚的洞房

  什么时候我还盼望着班级的远足

  锅碗瓢盆是必备的行装

  生一把火期待诱人的饭香

  雨点们不期而至结果

  只能把它们与欢笑

  一起品尝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篇10

  今天我们上了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学生对诗歌非常感兴趣,我先让孩子从整体上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大家说的不错,比如第一首是分小节写的,全文只有一个标题,而第二首诗有三个小标题。在体会押韵时,在引导下,孩子们也能发现诗的韵脚。

  接着我们描绘了诗带给我们的画面和感受,学生说的不错,尤其是在说《童年的水墨画》的《溪边》时,有的孩子从颜色上理解意思,说前三句都是在写绿色,而到了第四句就写到了“红”蜻蜓,真是“万绿从中一点红”呀!我当时就肯定了她的感受,想的非常细致!

  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比赛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大家积极准备,在比赛朗读环节,每个小组各显其能,读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评价小组朗读效果时,我采用了建议的`方式,比如:朗读的声音要响亮,最好要把身体站直,这样声音才能更好地传出来,在我的建议下,第二小组吸取了第一小组的教训,但感情又不够,我继续建议,如果你想让别人陶醉,不仅声音要响亮,自己先要入情入境,能有这样你才能打动别人,第三小组终于按照要求朗诵了出来,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我的评价:你们几个人的朗诵,就像一首和谐的交响乐,各尽其职,如入天籁之音,好!也许这个评价有些言过其实,但孩子们在朝着目标努力着,真是高兴!

  晚上布置了改写《溪边》的家庭作业,有很多孩子能把文中那种美的意境表达出来。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篇11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建议】

  1、重视朗读训练:

  《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2、鼓励大胆想象,如:

  《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借鉴诗歌写法:

  学生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⑴ 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⑵ 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2、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师随机板书。)

  3、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⑴ 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⑵ 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⑶ 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4、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⑴ 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⑵ 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⑶ 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⑷ 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 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⑵ 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⑶ 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⑷ 学生质疑,释疑。

  3、赏析诗句:

  ⑴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⑵ 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 感情朗读。

  4、鉴赏写法:

  ⑴ 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 交流感悟。

  ⑶ 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⑷ 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⑸ 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⑹ 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练习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补充资料】

  爱之歌

  黑塞

  〖德国〗

  我是一头鹿,你就是那小鹿,

  小鸟是你,我就是那树,

  太阳是你,我就是那白雪,

  白天是你,我就是那梦。

  夜晚,从我入睡的嘴飞出,

  一只黄金鸟,飞向你,

  歌声嘹亮,翅膀斑斓,

  它对你唱一支爱之歌,

  它唱着我给你的歌。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篇12

  以往,我在教学诗歌时,按照“诵读、学生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再诵读”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常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这学期,在教学第九册《儿童诗两首》时,我试着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我先让学生谈谈:

  1,“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2,“我心中的幻想”。引导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然后引进对诗歌内容及其表达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让同学们把诗歌背诵下来。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模仿这两首诗歌的表现形式,用各自喜欢而且“拿手”的形式来自主表达。于是,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喜欢写诗的同学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己美妙想象;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面内容描绘出来;喜欢阅读的同学,就去另外收集几首儿童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课外编办《我心中的歌》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把所写的诗、所画的想象画、所收集的诗歌展示出来。

  这样的活动,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开放思路,把课堂学习内容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即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内心自主表达,又把课内与课外相机融合,他们在看、思、读、说、写、画等一系列的实践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自主的学习意识与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妙趣横生的学习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篇13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拓展延伸。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最后,他们都交上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设计理念】

  《儿童诗两首》是著名作家高洪波先生写的,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根据本课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教材中所处的特殊位置,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其略读课文特点,减少束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儿童诗,学生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试写儿童诗。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儿童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1.师导入: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相信大家童年时都会有过幻想和一些快乐的时光吧!请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吧!(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童年生活入手,为学生营造一种交流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并能够为学生后面的模仿写作作了个铺垫。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这两首诗大概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

  2.先小组内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师生交流这两首诗的大概内容。

  三、赏读诗歌,进入情境

  (一)读诗文,晓诗意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师引导:一小节可以组成一幅画面,一个故事,你能否读出来?请边读边想象画面?

  4、师: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感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两首诗,想一想诗人分别要抒发什么感情?

  (生配乐朗读后交流体会,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美好的愿望  童年生活的快乐)

  〔设计意图〕

  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唤醒学生的情绪、情感,让他带着自己的真切之感对所读的文本语言进行体验,加深理解,有所领悟。

  (二)品诗歌,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第一首诗歌《我想》,想一想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说一说: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①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②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

  (2)读一读:指导学生反复地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进一步融情会意。

  师: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3)读出最喜欢的画面,师生评一评。

  (4)师又问:作者有那么多的梦想,说明了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是个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  师板书:丰富的想象)

  (5)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鼓励学生用“我想”接着将诗写下去。

  〔设计意图〕

  新课标提倡读写结合,学完整首诗,我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模仿着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

  (6)学生自由创作,表情达意。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如:

  我想把眼睛

  安在火箭上。

  带着自己的疑问,

  牵着自己的梦想。

  冲啊,冲——

  冲上太空探究奥妙。

  我想把耳朵,

  装在风筝上。

  听鸟儿唱歌,听白云唠家常。

  听呀,听——

  天空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嘴巴

  嵌在风筝上。

  和风儿一起闲聊,

  和小鸟一起歌唱。

  晃啊,晃——

  尝尝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8)师生共同评一评,读一读。

  2.自由读诗歌《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回答:我感觉到作者写的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1)师:你在画上都看到了哪些镜头?

  (师板书:街头阅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2)再读诗歌,感受诗意。

  (3)品一品:欣赏交流佳句,体会使用打比方手法的妙处。如:

  ①“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②“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③“是那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4)画一画:

  师:把你最喜欢的其中一个镜头简单地画下来,画完后,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

  诗人的创作是即景生情,缘情成诗。要体悟诗情画意,其方法之一就是诗配画。所以根据本诗的特点,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作画,能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5)展一展,读一读:要求学生作画完毕后,面向全班展示出来。并读一读对应的诗歌,体会诗句所包含的生动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四、诵读诗歌,拓展提升

  1.伴乐,全班一起有感情诵读全诗。

  2.欣赏儿童诗:

  小童话

  邵燕祥

  在云彩的南面,

  那遥远的地方,/

  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

  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

  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

  像树一样成长。

  圆圆和圈圈

  郑春华

  有个圆圆/爱画圈圈/

  大圈像太阳/小圈像雨点/

  晚上圆圆睡了

  圈圈很想圆圆/

  悄悄地、慢慢地

  滚进圆圆梦里面——/

  一会儿变摇鼓/逗着圆圆玩/

  一会儿变气球/围着圆圆转/

  圆圆睡醒了/

  圈圈眨眨眼/

  变成大苹果/

  躲在枕头边。

  3.自由读诗,练习把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背下来。

  五、板书设计

  9  儿童诗两首

  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

  美好                      街头阅读

  的                       溪边钓鱼     

  愿望                      江上戏水

  丰富的想象                   快乐童年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篇15

  《儿童诗两首》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 的`想象力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此文时,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读《童年的水墨画》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这样学生更好地品味了诗歌的意境及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学完这两首诗后,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理解这两首诗歌有什么不同,使他们进一步感悟儿童诗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试着仿写儿童诗。

  整节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孩子们说出他们的感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要他们仿写诗歌时,大多数都写得较好,想象力丰富,充满了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