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指教案

2023-07-30

关于手指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用手掌、手指、指甲在挤满彩色浆糊的画纸上作画的乐趣。

  2、能和同伴、老师分享作画过程中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能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

  (二)、活动准备

  1、各种调好的彩色浆糊,四开白卡纸人手一份。

  2、溜冰录像带、抒情音乐各一份。

  (三)、活动过程

  1、集体欣赏溜冰录像,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提问:溜冰是怎么样的?会有什么感觉?你想来试试吗?

  2、幼儿体验作画。

  (1)、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挤在白卡纸上。

  (2)、一边听音乐,一边让手指在纸上溜冰。

  3、师幼一起分享作画过程中快乐的体验并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1)、提问:你在溜冰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提问: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吗?

  (3)、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的这幅画象什么?

  4、延伸活动:以《神奇的线描画》为主题,展出孩子的作品。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用手掌、手指、指甲在挤满彩色浆糊的画纸上作画的乐趣。我们要的不是图案的造型,而是让孩子们从中体验、感觉自己的手像溜冰一般的飞舞。听着老师选播的音乐,仿佛在溜冰场,显然这种溜冰并不困难,孩子们越玩越起劲。玩到尽兴的时候,作品也完成了。

  改革的突破点

  绘画材料的与众不同、绘画方式的创新、绘画过程给予了孩子绝对的自由。

关于手指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使幼儿认识到吸吮手指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帮助有吸吮手指习惯的幼儿逐步克服这种习惯。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制作一个指偶(带有痛苦的表情),一些颜料。

  活动过程:

  1、教师把指偶套在大拇指上,假装自己就是指偶,痛苦地说:由于小朋友总是吸吮我,给我带来很多痛苦,我变得很难看,"驼了背"什么事也做不了。

  2、组织幼儿讨论,吸吮手指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如:脏东西被吸进了肚子,手指和指甲都变了形……

  3、通过游戏,使幼儿知道,要注意保护手指,并经常洗手,保护手的干净,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

  活动建议:

  了解有吸吮手指习惯的幼儿情况,进行个别辅导。不能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评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习惯。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于手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手指印画是指幼儿直接用手(包括指尖、手指、手掌、手背、手侧)蘸取适当颜料,在纸上进行的艺术活动。中班幼儿动手能力增强,愿意尝试各种的创意活动。虫儿爬的活动,借助于手指印画的形式,重点运用点触、平按的方法来表现自然界中的毛毛虫、蚂蚁、瓢虫等小动物,通过添画的补充,表现虫儿的外形,使幼儿感受、表现自己内在的对小虫的认识,萌发幼儿创造美、表现美的意愿,陶冶美的情操。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点触、平按的方法点印出毛毛虫、蚂蚁和瓢虫等的主要外形特征。(重点)

  2.能在单个手指印画的基础上进行多个手指印的组合印画,给点印出的虫儿添画上眼睛、触角、足等。(难点)

  3.对手指印画感兴趣,体验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认识毛毛虫、蚂蚁、瓢虫等昆虫。

  2.教师范例画(单个的手指印画和手指组合印画)、幼儿用纸、颜料、各色印盘、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毛毛虫的图片,并出示科学发现去饲养的毛毛虫,导入活动。幼儿说一说毛毛虫长什么样。教师小结:毛毛虫的身体像一列一节节

  的、圆圆的、长长的小火车。

  二、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学习指印画的画法。

  1.观察毛毛虫的特征,了解毛毛虫的画法。提问:毛毛虫是怎么画出来的?

  2.出示工具材料,了解使用方法。示范讲解指印画的方法:请一个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上来尝试用食指点印出毛毛虫。提醒幼儿每个指印要靠在一起。

  幼儿点印后,教师示范添画上眼睛、嘴巴、触角等。

  3.出示蚂蚁、瓢虫的范例,幼儿观察欣赏。

  提问:这是什么?蚂蚁是怎样画出来的?瓢虫呢?除了用食指印画,还可以用哪些手指?

  三、幼儿手指印画,教师指导。

  1.幼儿大胆印画,用不同的`手指表现昆虫不同的部位:大拇指可印画瓢虫的身体,小拇指可以印画蚂蚁的尾部。

  2.鼓励幼儿印画多个昆虫,并进行添画。注意画面整洁。四、幼儿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请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作品中的毛毛虫、蚂蚁…在干什么,它们要到哪里去,和伙伴做什么有趣的事情。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作品的内容。

关于手指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手指游戏,创造出各种形象.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流利、完整的表达。

  2.幼儿愿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能较完整地叙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并学会安静倾听故事。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讲述。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能用手指模仿出不同的动物。

  2、物质准备:故事准备《路上的大石头》,手指游戏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理解教师发出的指令,跟随教师进行手指游戏创编故事。

  难点:幼儿能够安静的倾听他人的说话并能够大声的在幼儿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玩手指游戏,进入活动。

  一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毛毛虫,两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小白兔,三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小花猫,四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小乌龟,五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小鸟飞,提问:

  (1)我们的手指游戏中出现了那些动物?我们的手指真神奇,可以变出各种动物,宝宝们可要充分用自己的小脑袋想想我们的手指能变出什么动物哟。好了接下来先看老师怎么做,小朋友们认真看。

  (2)宝宝们注意看:老师的手指会说话,你们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辫子……)

  (3)变变变(两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鸡嘴巴……)

  (4)变变变(两手合成空心圆),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5)老师做了这么多手势.你会做什么手势呢?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6)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2.手指讲故事。

  (1)手指会变出各种东西,它还会讲故事呢。教师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来了,看见一块石头,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小鸭子呷呷叫着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边绕了过去。小山羊高高兴兴地走来了,它没有看到石头,撞了一下,摔了个大跟头.它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讲的故事好看吗?大家一起再来看看,边看边学一学,再想想小手讲的是什么故事。(幼儿先模仿教师用手指游戏讲故事,教师有必要将动作拆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大家一起做一做、说一说小手讲的故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整理故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5)谁愿意来表演,声音要响亮。(小朋友边表演边说。)

  (6)有没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请两名幼儿一起表演。)

  3.创编手指故事。

  (1)还有谁会碰到这块大石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手指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请大家来猜一猜。(小组讨论)。

  (2)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一起来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这块大石头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挡着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头》

  活动延伸:

  幼儿在活动过后尝试用手指游戏自己创编故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手指游戏,和爸爸妈妈进行手指故事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性,更需要教师对整个活动的把控能力,要充分发挥以幼儿为主体的特点,活动要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说、想说、能倾听。将手指游戏运用到讲述活动中也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产生兴趣,活动内容也较为丰富,符合教师和幼儿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但是活动中由于自己对活动过程有遗忘,导致目标三没有达成,因此在活动之前应该多准备充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小百科: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五个。话说:十指连心。

关于手指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重点难点

  1、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家庭中的主要成员。

  2、 在老师手偶教具的指引下,愿意尝试跟随琴声演唱歌曲。

  3、 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交流自己家庭成员的方法,进一步激发爱家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边玩手指游戏边念儿歌听。

  2、 教学大书、幼儿用书。

  3、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宝宝手偶。

  活动内容: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老师出示指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宝宝,引导幼儿说出其称谓,并一起念念歌词。

  老师:咦,他们是谁?他们在家中有什么本领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带领幼儿边玩手指偶边念歌词。

  二、老师一边演示指偶,一边清唱《手指歌》,帮助幼儿感受歌曲旋律。

  老师:我还会把它变成歌曲来唱呢?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三、老师激发幼儿爱家人。

关于手指教案 篇6

  手指的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2、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3、板题:手指 齐读

  二、初读,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2、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能够使描写更生动,更耐人寻味,更能吸引读者,请同

  学们再读大拇指一段,认真体会。

  3、你能描写一下春天的景色吗?注意,请运用拟人的写法。

关于手指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2、通过教学活动让他们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

  3、让他们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这样有利于健康。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2、改掉吮吸手指的坏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不干净的手指

  按设计思路,我想让宝宝们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为第一活动目的。

  师:“平时啊,老师经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呀?”

  幼:“璐璐、小鱼儿、杰杰”

  师:“哇!有这么多呀!那你们说你们的小手指干净吗?”

  幼:“不干净。”

  师:“为什么不干净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幼:“手指上有虫子,吃了会生病的,生病要打针的”

  师:“恩,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那你们说吃手指是不是一种坏习惯呢?”

  幼:“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有效提问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是一种坏习惯。

  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获得相关经验、认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见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懂得把生活中的东西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从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得到相关认识。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环节中有个别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对,迅速将手指从嘴中拿出,并表现出害羞的样子。我认为这正是引导孩子进入这一环节(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时机。

  师:“瞧,小朋友们,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厉害。因为我的主人总是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候还咬我呢!我就变成这样子了,多难看呀!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痛苦表情指偶,边讲述边表演)幼儿听得很认真。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提问。

  师:“小朋友们,手指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呀?”

  幼:“因为他的主人咬他、因为他难受”

  师:“对呀,那你们说说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师:“那我们小朋友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幼:“不要”

  师:“为什么不能咬呢?”

  幼:“他会痛、会难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扬。

  我思考:孩子已经明白吮吸手指是不好的,手指会难受。但小班幼儿需要亲身经历方能深刻感受到。为此,我在想是否可以让孩子真正尝试一次呢?

  分析:通过拟人手法让幼儿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但我还是终止了让他们尝试的想法。因为孩子的手指实在不干净,一但让他们尝试,或许有些孩子会觉得:“咦,真好玩!”

  (三)高兴的手指

  打消上面的念头后,我接下来直接还是已拟人手法展示了高兴的手指。

  师:“小朋友们好!现在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给我洗澡。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教师同时出示高兴表情的指偶)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的手指怎么样了呀?”

  幼:“笑了,变干净,变漂亮了”

  师:“对,这是为什么呢?”

  幼:“主人不咬他了,给他洗澡了”我给予幼儿肯定、赞许。

  分析:鼓励孩子自主的发现事物的变化和联系比教师“单程式”灌输知识经验给孩子的发展更为有益。难受的手指,高兴的手指通过指偶比较,这是直接的视觉感知。提供生动的教具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干净漂亮的手指

  这一环节我直接让孩子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看看小手指,说说自己的手指干不干净,漂不漂亮?”

  幼:“不干净,不漂亮,干净,漂亮”教师在此时可查看每位孩子的手指,将发现的个案拿出来评析。并通过这个环节提醒帮助孩子纠正吮吸手指的习惯。

  分析:幼儿讨论得很积极,也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所见。通过个案引导孩子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想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中来

  教学反思

  1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

  吮吸手指是平时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教师抓住了机会开展活动。作为教师这点是很关键的。案例中对手指的观察都是对小班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前提。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

  2师生呼应,形成学习共同体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发现吮吸手指现象,请幼儿说说痛苦的手指为什么难受,孩子们答得很棒。此时幼儿觉得成功时,教师又让孩子观看高兴的手指,又让孩子重新思考:手指为什么现在高兴了?

  小百科: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五个。

关于手指教案 篇8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质疑,导入新课(7)

  齐读课题,提出疑问:“绿手指”指什么?

  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园丁才能称为好园丁?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10)

  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指名分他读课文。全班齐读。

  三、自主识字,交流评议(13)

  抽读生词,同桌互查。抽个别读。开火车读。交流识字方法。

  四、默读课文,了解内容(10)

  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说给同桌听。

  五、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园丁的美好情怀。

  重点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CD。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10)

  复习认读生字、词语。

  默写生字词语。

  指名朗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20)

  1.学习起因部分。

  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培育纯白金盏花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勾画有关诗句,交流理解。

  ⑵想一想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老奶奶是个“好园丁”,堪称“绿手指”。

  2.学习经过部分。

  ⑴哪一句话能概括老奶奶20年如一日培育金盏花的过程?勾画出来,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谈体会。

  ⑵这部分中,又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奶奶堪称“绿手指”。

  3.学习结果部分。

  ⑴重点读老奶奶话,体会她内心活动。

  ⑵想想从哪里看出老奶奶堪称“绿手指”。

  三、交流讨论(5)

  黑色金盏花还能开放吗?

  四、布置作业(5)

  黑色金盏花还能开放吗?写一写。

关于手指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数字1—5的实际意义。

  2、感受数字1—5的字形。

  活动准备

  1、画有手指的图片5张(上面分别画有1、2、3、4、5根手指),幼儿人手一套1—5的数字卡(每套数字卡共5张,上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

  2、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五官名称)

  2、请幼儿两两结对子,数一数五官的数量(如:几只眼睛?几张嘴?)并找到相应的数字卡。

  二、数手指

  1、教师伸出不同数量的手指,请幼儿说出手指数量。

  2、教师出示手指图片,请幼儿数手指图片卡上所示的手指数,并找出适当的数字卡配对。

  三、两人一组玩游戏

  1、每个幼儿一套1—5的数字卡。两人一组,相互抽出一张数字卡,请对方出示相应数量的手指。如果手指数量出示对的话,则这张卡归这个幼儿所有。最后比一比谁拿到的数字卡多。

  2、幼儿两人一组互相抽数字卡,请对方画出相应手指数,并描摹这个数字一遍。如将数字描摹正确,则这张卡归这个幼儿所有。最后比一比谁拿到的数字卡多。

关于手指教案 篇10

  1《手指宝宝做运动》(小班)

  一个手指点点点 (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 (伸出两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 (伸出三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闹 (伸出四个手指在宝宝身上挠一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 (双手对拍)

  2《小动物做游戏》(小班)

  你拍一,我拍一,小鸡小鸡叽叽叽。 (双手食指伸出点作小鸡嘴状放在胸前)

  你拍二,我拍二,小兔小兔跳跳跳。 (双手食指、中指伸直其余手指作小兔状放到头顶)

  你拍三,我拍三,孔雀孔雀飞飞飞(双手大拇指、食指相碰其余手指伸直作孔雀状一只手放头上一只手放腰旁)

  你拍四,我拍四,小狗小狗汪汪汪。 (双手大拇指放在太阳穴其余四指并拢作小狗状)

  你拍五,我拍五,螃蟹螃蟹爬爬爬。(双手五指伸开放在身体两侧

  我们一起爬上山 (从宝宝脚面上爬到腿上做好)

  3《我们的小手真灵巧》

  一只小狗汪汪叫,(竖起大拇指,做小狗的耳朵)

  两只小兔跳跳跳,(竖起食指和中指,做小兔的耳朵)

  三只孔雀真骄傲 (大拇指和食指做孔雀的嘴)

  四只小鸟飞得高 (四指做小鸟的翅膀)

  五只小猫喵喵喵 (五指张开做猫爪)

  六只大象在洗澡 (手指变成六做大象鼻子)

  七只乌鸦吃面包 (手指变成七做乌鸦的嘴)

  八只小鸡啄樱桃 (手指变成八做鸡嘴)

  九只小虫在吃草 (手指变成九做小虫爬)

  十个小孩哈哈笑。 (十指张开做小花)

  4《五指歌》

  你拍一,我拍一,(双手相拍,与对面幼儿交*击手)

  食指一人按门铃。(伸出食指做按门铃状)

  你拍二,我拍二,(同一的动作)

  食指中指剪窗花。(伸出食指中指做剪刀状)

  你拍三,我拍三,(同一的动作)

  大中食指握笔杆。(伸出右手做写字状)

  你拍四,我拍四,(同一的动作)

  兄弟一起来干事。(伸出右手做拎篮子状)

  你拍五,我拍五,(同一的动作)

  大家一起来跳舞。(双手相拍,手腕转动做新疆舞状

  5会变的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 (伸出两只小手拍两下)

  变成星星闪呀闪,(手握拳头打开合上两下)

  变成风车转呀转。(手指相交在一起手腕转动从左移到右)

  变成蝴蝶飞呀飞,(大拇指重叠四指并拢手背向前做蝴蝶翅膀弯曲两下)

  6 我有十个手指头,(双手手背向前伸开转向手心向前)

  变成小鼓咚咚咚。(伸出食指上下敲击其余手指弯曲)

  变成小鸡叽叽叽。(食指拇指相碰呈三角形做小鸡啄米状)

  变成小狗汪汪汪,(双手大拇指放在太阳穴其他四指并拢竖起)

  我有一双小小手,(伸出两只小手拍两下)

  又灵巧来又能干,(左右手轮流伸出大拇指)

  我有十个手指头,(双手手背向前伸开转向手心向前)

  相亲相爱不分手。(双手合十相交握拳)

  7我有一双小小手(伸出双手),十个手指头(在胸前摆两下),陪我做游戏(双手抱臂)。一个手指点点(两个食指相互点)、两个手指剪剪(食指和中指做剪的动作)、三个手指勾勾(食指、中指、无名指伸指后做勾的动作)、四个手指叉叉(除了大拇指外,其于四个手指做叉的动作)、五个手指开花,(五个手指做开花状)花儿长高了,花儿谢了!

  8我有一双小小手(伸出双手),左手和右手(分伸出左手和右手),十个手指头(在胸前摆两下),陪我做游戏(双手抱臂)。大拇哥(伸出大拇指),二拇弟(伸出食指),三中央(伸出中指),四小弟(伸出无名指),五妞妞(伸出小指),去看戏(双手掌心向上,做看戏状),手心、手背,亲亲宝贝(伸出手心、手指后做亲手指状)

  9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拍拍你的双手)

  手指伸出来,(伸出你的食指)

  眼睛在哪里?(用一种夸张的语气问)

  眼睛在这里,(指你的眼睛)

  用手指出来。(一边指着你的眼睛一边用眼神鼓励你的孩子)

  灵活变化:可以把眼睛改成其它任何一个身体部位,比如鼻子嘴巴等等。这个游戏教会孩子认识五官和身体的部位,让他增强自己的.身体意识。

  10.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楼,四兄弟(唱大戏),小妞妞(抓住孩子的小手,边点着她的手指头边说)

  爬呀爬呀爬上山(食指从胳膊一步步点到肩膀)

  耳朵听听(捏捏耳朵)

  眼睛看看(点点眼睛)

  鼻子闻闻(点点鼻子)

  嘴巴尝尝(点点嘴巴)

  咯吱一下(停顿,突然把手伸到孩子脖劲处,咯吱一下,以后每次孩子都会惊喜地等着这一时刻)

  11 爸爸是司机,开汽车,嘀嘀嘀 (双手大拇指单伸出来,向下按)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刷刷刷 (双手食指单伸出来,做搓衣服的动作)

  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砰砰砰 (双手中指单伸出来,向上做投篮动作)

  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双手无名指单伸出来,做绕圈动作)

  个子最小就是我,我在敲小鼓,东东东 (双手小指单伸出来,做敲小鼓动作)

  12.爸爸瞧瞧(左手从背后伸出,张开手指挥动)

  妈妈看看(右手从背后伸出,张开手指挥动)

  宝宝的小手真好看 (双手一齐摇动)

  爸爸瞧瞧(闭合左手,往背后收)

  妈妈看看(闭合右手,往背后收)

  宝宝的小手不见了(双手都放在背后了)

  爸爸妈妈快来看

  宝宝的小手出现了(双手从背后再拿出来)

  13.我(指着自己,表情夸张)是一个大苹果(双手张开表示“大”)

  小朋友们都爱我(双手食指点着前面的人)

  请你先去洗洗手(双手做洗手的动作)

  要是手脏(用右手食指点着左手手掌)

  别碰我!(挥动右手表示“不”)

  14.包饺子

  小手摊开,咱们来包饺子吧(伸出左手手掌)

  擀擀皮(右手在左手上做擀皮状)

  和了和了(右手手指立起在左手手掌上做和馅的动作,就象手指在抓挠)

  包个小饺子(说一个字,用右手食指依次点着左手的手指)

  香喷喷的饺子给谁吃(用右手把左手指包起来,盖住,问孩子)

  (然后孩子说给谁吃,就把饺子递到嘴边)

  15.小熊小熊圆圆脸(用手在宝宝的手心画圆)

  一步一步上上坡(从宝宝的手往手臂上点上去)

  几里古噜滚下来(在宝宝身上从上往下做滚状

  滚进一个山洞里(用手点到宝宝的胳吱窝挠挠)

  16.一根棍,梆梆梆。(在宝宝身上轻轻敲打)

  二剪刀,剪剪剪。(用食指、中指在宝宝身上轻轻夹)

  三叉子,叉叉叉。(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开伸出,轻触宝宝)

  四板凳,拍拍拍。(拇指弯曲,四指并拢,轻打)

  五小手。抓抓抓。(五指分开,然后做抓的动作)

  六烟斗,抽抽抽。(拇指和小指伸开做抽烟状)

  七镊子,夹夹夹。(拇指、食指、中指捏一起,在宝宝身上捏捏)

  八手shou枪,啪啪啪。(拇指食指做手shou枪状,啪啪啪射击)

  九钩子,钩钩钩。(食指弯曲做钩状,在宝宝胸前钩钩)

  十麻花。转转转。(中指搭在食指上,食指伸直。双手转动。)

  每次做,宝宝都是笑的花枝乱颤的。呵呵

  17.白色的小幽灵

  拿一张白色的餐巾纸顶在食指尖,把手指团团抱住,用线在手指上缠一圈,用笔在餐巾纸上画上眼睛和嘴巴,这样就扮成了一个小幽灵。让你的手指在空中移动,假装小幽灵在飞舞,随便你编什么样的故事情节都可以,比如:

  一个白色的小幽灵在空中飞行飞啊飞啊,飞得好高啊

  碰到了星星碰到了月亮然后飞下来,落到宝宝的头上!

  这是一个启发孩子想象力的游戏,比较适合年龄大一点的宝宝。

  18.我有一双小小手,

  小手拍一拍,小手拍一拍;(把小手拍一拍)

  小手藏起来,小手藏起来。(让宝宝把小手藏在身后);

  小手在哪里?小手在哪里?(留有时间让宝宝想一想)

  小手在这里,小手在这里。(把小手从身后拿出来,拍一拍)

  我有一双小小脚,

  小脚踩一踩,小脚踩一踩;(让小脚踏踏地)

  小脚藏起来,小脚藏起来。(让宝宝用小手把小脚捂住);

  小脚在哪里,小脚在哪里?(留有时间让宝宝想一想)

  小脚在这里,小脚在这里。(把小手拿开,小脚欢快的踏一踏)

关于手指教案 篇11

  设计意图:

  《手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课的语言浅显易懂,一般学生都能读懂文意。根据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理解——品读——练笔”三大教学环节,意在让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作者的语言和进行仿写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所得。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理解文意和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即可,不对文章的词句进行过多的讲解,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运用作者的写法进行仿写,在教学中扎实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2、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领悟其中的道理,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得到启示的习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讨论交流:师板书本单元学习过的课文题目(《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组织学生交流:这是本单元学习过的几篇课文,通过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或是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2、师小结:学了这组课文,同学们都有所感,有所思。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出示提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3、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一)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哪根手指的性格最像你或班级里的同学?最像你的或他人的手指的那一段多读几遍。

  (二)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或他人最像哪根手指?

  (三)学生说想法,说理由,结合朗读课文,随机交流,体会不同手指的不同性格和作用。

  1、大拇指:

  (1)性格:最肯吃苦。

  (2)重点句:例如拉胡琴……重东西反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①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肯吃苦?“死力”、“拼命”、“用劲”体现;

  ②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注意体会修辞手法;指导朗读时,用“我”替换“他”,再读课文。

  (3)作者这些描写你平时注意到了吗?引导学生多观察。

  (4)读完之后你觉得大拇指还有什么作用?学生充分说,再叫一两个学生用排比的手法说。齐读相关课文。

  2、食指:

  (1)性格:能干机敏,哪些词句最能够体现?

  (2)重点句: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①你觉得食指重要吗?体会没有食指写字时的感受,学生说一说,体会“全”、“都”、“最多”、“必须”。

  3、中指:

  (1)性格:养尊处优。

  (2)重点学习比喻句:他居于中央……片刻不离。

  (3)结合课文观察自己的中指,说说感受。

  4、无名指和小指:

  (1)性格:能力薄弱,并非一无是处

  (2)重点句: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插入兰花指图片,感受“最优美的两瓣”。

  (四)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学习末段,读文明理

  1、作者从这五根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手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出示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学生齐读。

  3、思考: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能举例说说吗?

  4、再读思考:“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不能团结一致,不能成为一个拳头,那它们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就非常有限了,强弱美丑也就尽显于外了。”

  5、小结:是啊!正如作者所说的,只要五根手指能够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我们人类更是这样,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板书:团结就是力量)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一)品味作者幽默的语言

  1、出示句子:

  ①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②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选自四年级上册《白鹅》)

  2、学生读句子,师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幽默的语言。

  3、小练笔:

  想你的文章中也拥有它吗?老师告诉你,首先你要仔细观察,积累生活经验,找出所描绘事物的作用及多方面特点,然后再进行语言组织。我们人的身上有许多器官,请模仿课文的写法,写写其中一官的一个片段,相信你能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写一写它们的故事。

  4、全班交流,适时点评。

关于手指教案 篇1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基本的手指指型,能跟随老师正确做动作。

  2、感受手指谣的乐趣,感受手指谣中谦让的品质

  二、活动过程

  1、玩手指游戏引题。在游戏中渗透数数教育:先请幼儿猜测手指组合象什么,在数数用几个指头变的。

  老师:绕绕绕、绕绕绕,我的小手变成什么?

  幼儿:绕绕绕、绕绕绕,我的小手变成剪刀?(幼儿根据手指组合形状进行猜测与模仿)

  (变出小兔子,孔雀等形状)

  2、那小朋友猜猜这个是什么小动物?(手指做出狐狸的样子)

  3、今天老师用手指表演一段手指谣,小朋友听听手指谣里说了些什么?

  4、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手指谣。一句一句的教,小朋友们跟着做

  5、有的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我们让这些已经学会的小朋友表演一下

  6、弟弟表演一遍,妹妹表演一遍,我们看看是弟弟表演的好还是妹妹表演的好。

  (男孩女孩分组表演)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附录:《小狐狸 》

  两只小狐狸,样子很神气;玩着跷跷板,还有转转椅。

  要做好朋友,不能耍脾气;你让我来,我让你。快快乐乐做游戏

关于手指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体验与同伴集体表演的愉悦情绪。

  设计手指表演动作,表达歌曲的内容与情感。

  在会念儿歌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用手指活动进行歌表演。

  活动准备

  在日常活动中,已学会念儿歌。

  活动过程

  一、歌曲《小手歌》。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小手歌》。

  2、教师:我们的两只小手还可以做什么?引导幼儿仿编《小手歌》。

  二、学唱新歌《手指歌》。

  1、曲节奏,复习儿歌。

  2、歌曲音乐伴奏下,默念歌词。

  3、歌词与音乐进行匹配,轻声学唱。

  4、全体幼儿分成两部分,轮流练唱。

  三、设计手指表演动作

  统一歌曲前三段的表演动作后,带幼儿进行练习,其余八段歌词的创编方法同上。

  四、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