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奇观教案

2023-07-29

镜泊湖奇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pō)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

  ⑴ 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指导读准“消灾弭(mǐ)祸(huò)”“天庭(tí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⑵ 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读准字音“倒(dào)”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

  齐读:奇观。理解“奇观”的意思。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

  ⑴ 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⑵ 奇在吊水楼瀑布。

  ⑶ 奇在地下森林。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组织学习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的神奇之处。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教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学生按小组汇报研读讨论成果,教师随机进行提高性指导,发挥主导作用。估计学生的汇报会这样进行:

  ⑴ 认为“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的学生会认为峰峦绮丽多变,“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的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奇观,画一画镜泊湖的风光图,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⑵ 认为“奇在吊水楼瀑布”的学生会认为吊水楼瀑布“溅起千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第四句话:“本来清澈的湖水……形成鲜明的对照。”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万斛”的意思;播放瀑布的响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瀑布的样子和气势;配上瀑布录像,音画合成,指导感情朗读。

  ⑶ 认为“奇在地下森林”的学生会认为“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和“林木却欣欣向荣”很神奇。同时会选择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朗读。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深约100米”想象火山口的“黝黑”,想象林木的欣欣向荣;指导感情朗读。

  3、诵读积累,比较发现:

  ⑴ 学生自主选择诵读表现镜泊湖奇观的有关句子,积累语言和表象。

  ⑵ 比较这三处奇观有什么不同之处。(湖边峰峦和地下森林的静态与吊水楼瀑布的动态)

  五、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2、学生质疑,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⑴ 在火山口,怎么会有地下森林?

  ⑵ 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会结冰?

  ⑶ 镜泊湖和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⑷ 关于镜泊湖,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3、教师引导: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仔细地读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推想解决的。让学生给所提的问题分类:可以通过读书解决的,学生自己仔细读书;需要通过推想才能解决的,先自己推想,后进行讨论。

  六、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这篇课文先写了镜泊湖的传说和形成原因,然后重点描写了“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的镜泊湖景色、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七、拓展延伸

  交流、展示你所搜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教案点评】

  学生搜集、查阅有关镜泊湖的.材料,可阅读书刊,也可网上浏览。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交流等形式学习课文。教师从课题引入新课,围绕镜泊湖奇观“奇”在何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山河的壮丽。

镜泊湖奇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pō)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

  (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指导读准“消灾弭(mǐ)祸(huò)”“天庭(tí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读准字音“倒(dào)”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

  齐读:奇观。理解“奇观”的意思。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

  (1)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2)奇在吊水楼瀑布。

  (3)奇在地下森林。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组织学习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的神奇之处。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教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学生按小组汇报研读讨论成果,教师随机进行提高性指导,发挥主导作用。估计学生的汇报会这样进行:

  (1)认为“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的学生会认为峰峦绮丽多变,“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的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奇观,画一画镜泊湖的风光图,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认为“奇在吊水楼瀑布”的学生会认为吊水楼瀑布“溅起千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第四句话:“本来清澈的湖水……形成鲜明的对照。”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万斛”的意思;播放瀑布的响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瀑布的样子和气势;配上瀑布录像,音画合成,指导感情朗读。

  (3)认为“奇在地下森林”的学生会认为“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和“林木却欣欣向荣”很神奇。同时会选择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朗读。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深约100米”想象火山口的“黝黑”,想象林木的欣欣向荣;指导感情朗读。

  3.诵读积累,比较发现。

  (l)学生自主选择诵读表现镜泊湖奇观的有关句子,积累语言和表象。

  (2)比较这三处奇观有什么不同之处。(湖边峰峦和地下森林的静态与吊水楼瀑布的动态)

  五、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2.学生质疑,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l)在火山口,怎么会有地下森林?

  (2)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会结冰?

  (3)镜泊湖和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4)关于镜泊湖,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3.教师引导: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仔细地读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推想解决的。让学生给所提的问题分类:可以通过读书解决的,学生自己仔细读书;需要通过推想才能解决的,先自己推想,后进行讨论。

  六、总结全文

  l.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这篇课文先写了镜泊湖的传说和形成原因,然后重点描写了“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的镜泊湖景色、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七、拓展延伸

  交流、展示你所搜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两题选一题)

  八、布置作业

  1.把课文《镜泊湖奇观》改编成一篇单纯写景的文章。

  2.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镜泊湖奇观教案 篇3

  一. 教材简析:

  《镜泊湖奇观》是第八册第六组的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描写镜泊湖独特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壮丽山河,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的重点在于突出镜泊湖景色的壮丽奇特,故而以“奇观”为题眼。

  全文分四各部分。首先描绘了镜泊湖动人的传说故事和形成的实际情况,接着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也就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其次重点描写了吊水楼瀑布的景色,最后是地下森林的景色。文章层次清楚,比喻生动,词句优美,描绘细致。

  《镜泊湖奇观》一文在描绘镜泊湖整体特点时运用了静态描写,在吊水楼瀑布这一段则运用了动态描写,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镜泊湖的特点。

  作为阅读课文,在教学内容上则要结合单元的训练目标,运用旧知,扶放结合逐步形成技能。

  二.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的定为以下4点。

  ①.认识本课8个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④.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重点的制定,由于本文文质兼美,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所以定为理解文中优美词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描写镜泊湖奇观的。难点是吊水楼瀑布冬季不结冰断流。因为学生对于冬季气温低达三四十摄氏度,瀑布的水却从不结冰这一奇特罕见的现象不易理解,教学时应注意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三. 教法和教学程序。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词句品析法,辅以朗读法和点缀法。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通过朗读,品词析句,感受文章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步:

  (一)(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先从审题入手,通过朗读理清层次,感知内容。

  本文课题是《镜泊湖奇观》,我在开课时就抓住了这个湖泊为什么叫“镜泊湖”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朗读全文,找出答案。再扣住“奇观”,看看它到底奇在哪?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在“奇”字,让学生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弄清段落层次,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哪几部分来描写的,使每一个学生既对全文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又能在逻辑思维上做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二)(实施目标)以读带讲,品词析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本篇课文,优美的词句较多,如果学生能够体会这些词句的精妙,那镜泊湖的奇特美景也就可以栩栩如生的再现在我们眼前。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诵读课文,然后分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神奇之处,品词析句,哪一句写得美,美在哪里,哪些词精、哪些句妙,它们是如何抓住景色的特点进行描绘的。然后让学生质疑,对于镜泊湖奇观还有什么疑问吗?对疑问分类,学生讨论,自行解决,教师适当引导。

  (三)(目标测评)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学生在赏析完全文后,能够在回顾全文后很快地把握住本文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以及这种相结合写作方法的优点,我还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本文写作方法描写一处景物。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目标检测。

  四. 学法指导。

  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法的指导,本课教学着重指导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一) 指导学生掌握品味词语的方法。

  如课文第二段,描写镜泊湖整体特点时,学生已经提出具有概括性的两个词,“自然朴实”、“绮丽多变”如何理解这两个词呢,我让学生在文中用波浪线和横线画出能够体现这两个特点的词句, 如“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 一望无际的林海。”我让学生先品味峭拔、清澈、缤纷、一望无际和点缀等词,理解了这些景色的特点后,学生自然而然地也就明白了镜泊湖的景色大多是天然形成的,没有太多的人工点缀装饰, 这就是“自然朴实”的意思。这个词用得好, 好在哪,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要看它是否准确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抽象的词语要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化,具体的内容要善于运用词语进行归纳概括。

  (二)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除了教给学生各种阅读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写作知识,以至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动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已比较熟悉,我就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描写一处景物。

  五. 课堂训练与作业布置:

  课堂训练主要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

  听 —— 听老师的问题要求,在赏析词句时听取同学的发言。

  说 —— 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读 —— 全班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

  写 ——描写一处景物。

  六. 板书设计如下:

  镜泊湖奇观 湖自然朴实绮丽多变静态

  瀑布壮观从不结冰断流动态

  地下森林长在火山口里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

  对于板书的设计,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学生受到板书的启示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镜泊湖奇观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9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准备:每个人查阅镜泊湖及中国其他名胜景物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交流、展示所收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

  三、再读课文,聚焦重点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⑴了解吊水楼瀑布的形成原因。

  ⑵了解地下森林的形成原因。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⑴标记出描写镜泊湖静态时美丽景色的句子。

  ⑵标记出描写镜泊湖动态时美丽景色的句子。

  4、组织课堂交流,引导学生找到镜泊湖的景色被称为“奇观”的原因。

  ⑴原因一: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独特景观。

  ⑵原因二:静态美和动态美相结合。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3、诵读积累,比较发现。

  学生自主选择诵读,标出表现镜泊湖奇观的有关句子,积累语言和表象。

  五、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2、学生质疑。

  3、教师引导,讨论解决。

  六、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镜泊湖奇观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镜泊湖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参与自主性学习,提高自我读书能力。

  教时:

  第2课时

  课前准备:

  根据第3自然段内容,制作景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写景的课文,今天我们再一起去领略一下镜泊湖的奇观。

  二、学习第一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镜泊湖的美丽景色,重点描述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特。)

  2、课文在开头就描写镜泊湖的奇观吗?

  (课文在开头先讲述了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3、指名学生对照关键的词语复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住着、只要……便……、忌妒、争执)

  4、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很是动听,当然这是神话,不是事实,不过,镜泊湖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水平好镜,倒是事实。接着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去欣赏镜泊湖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找出中心句概括大意)

  2、既然这一段有中心句,那它是怎样来写具体的呢?

  3、出示文字投影,让学生摆放。

  峭拔的山岩

  自然朴实 清澈的湖水

  缤纷的花树

  镜泊湖景色 一望无际的林海

  峰峦直插湖中如屏似壁 美不胜收

  绮丽多变 峰峦退避三舍形成水湾

  湖心石岛耸峙

  湖中倒影奇幻

  4、出示投影填空:

  A.镜泊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的山岩,的湖水,的花树,的林海。

  B.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有的直插湖中,有的形成水湾,湖心石岛,湖中倒影,真是。

  要求:A.轻声朗读,想想填空前后有什么不同的感想。

  B.自己想象美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填空,写出镜泊湖的景色特点。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结这是静态描写。

  四、学习第三、四段

  1、看录像:瀑布(借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录像)。看了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后练习思考题,自学课文。(两组同学分别自学两个部分)

  ①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说说描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讲瀑布从不结冰断流一句之间的关系。

  ②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形成地下森林这样的奇观是因为有哪几方面的条件?

  (要求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并用心记住。等会儿老师作游客,你们作导游,看哪一组哪一位导游介绍得最好。)

  3、指名学生上台作导游介绍吊水楼瀑布。(听众假设为爸爸和爷爷,要求介绍既能精炼,又能通俗易懂。)

  (以下问题教师引导激疑或让学生质疑时相机导出)

  听说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风景区的著名景点,那它有多少宽多少高啊?(宽大43米,高25米)你能不能跟什么比较一下,形象地说出来呢?

  这样大的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样壮观的景象我还很难想象,哦,这儿还有一幅图呢,确实少见,可惜没有声音,有了,我要请一位导游来把描述这幅图的一段话读出气势来。(指名读后再分组读,齐声读)

  听说吊水楼瀑布地处北国,那儿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是不是那儿的瀑布都结成冰了呢?这是为什么?

  小结:你们这一组的导游介绍得很好,我代表其他游客谢谢你们的友好服务。

  听说镜泊湖附近还有一处奇特的地下森林,地底下怎么能长出森林呢?

  4、指名学生作导游介绍地下森林。(以下问题也是在引导中让学生或教师自己导出)

  在火山口里能长出森林,我不太相信,火山口有多大,长几棵树木还差不多,最多也只能说是地下树林。(直径500米,深100米,7个火山口)

  既然说是森林,里面的资源肯定丰富,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有树、药材、野生动物)

  给你这么一介绍,我确实认为地下森林是一个奇观,不过,谷底阴暗潮湿,又照不到阳光,这一大片森林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

  刚才经过导游们的介绍,我们对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情况了解了许多,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以便在向别人介绍时内容更加具体。

  5、学习质疑问难。

  五、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动态美的。

  六、总结延伸。

  请同学们回顾以前所学的写景物的文章,找一找哪些语句、段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动静结合的描写。我们生活周围有哪些动静结合的美景,看谁举的例子多。

镜泊湖奇观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教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教养目标:1。理解并学习文中描写准确生动的词语。

  2.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形

  成原因。

  3.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4.感情朗读课文。

  发展目标:学习按照景物的不同特点,描写它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教具准备:镜泊湖美景的放大彩图,有关录像带,幻灯片。

  课前准备: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如《海

  上日出》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复习旧课,激趣导入  。

  出示“奇观”,同学们,什么叫奇观?以前我们学过一些描写的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你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又来参观一处景色壮丽,堪称奇观的地方,那就是镜泊湖。(板书题目:镜泊湖奇观)

  快速阅读课,提出预习要求。

  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自学生字新词。

  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段意),把课文中讲到的镜泊湖主要景点的名称画下来。

  集体订正,检查预习情况,质疑。

  抓住重点,直奔中心。

  1.再读课文,思考:(1)镜泊湖有什么特点?(2)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个景点?适当圈点记录。

  指名读第二段。

  镜泊湖的自然朴实表现在什么地方?绮丽多变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出示镜泊湖美景的放大彩图。指导学生边观察边听录音,体会领略这美丽的景色。

  小结:这一段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一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

  多变。是静态描写。课文重点抓住了两个著名景点,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学习第三段。

  自学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看有关录像,想象景点特色。并理解下面词语为什么用得好。

  描写瀑布的特点:“泻入”表现水流急促的样子和流向。“蚀成”表现了时代久远,慢慢腐蚀的过程,联系上下文,也显示了水的冲力。“跌”水从上往下落。用“跌”加强了突然的特点。

  (幻灯出示)“……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势如千军万马……。”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它的意思,体会它的好处。

  怎样说明瀑布的温度?

  (因为它地处北国,当地气温极低,它不结冰断流,就成了奇特希罕的景观了。)

  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这与瀑布飞流直下有什么关系?

  齐读课文,体会领略美景,总结写法上的特点。

  总结学法:

  读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意思,读读体会好处,领略美景。

  了解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运用学法,自学第四段。

  集体订正,质疑。(幻灯出示重点词句,加以理解)

  指导朗读。

  纵观全文回顾第一段

  镜泊湖多美啊!关于它的传说也非常美丽、动人,你知道吗?其实

  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这么美丽,这么壮丽的景色,大家喜欢吗,还想不想再去?

  看录像,听录音,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作业 :观察校园一角写一篇文章,注意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板书设计 :

  14.镜泊湖奇观

  镜 传说:宝镜

  形成:火山喷发,岩流阻塞,水面抬高

  泊 自然朴实

  整体特点 (静态)

  湖 绮丽多变 静态与

  奇观 宽、高、深 动态相

  奇 吊水楼瀑布 抛、溅 (动态) 结合

  壁陡底平,景色壮丽 (静态)

  观 地下森林 野生动物 (动态)

  设计者:严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