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教案模板集合 篇1
中班语言
课《我想》活动
教案
目标: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语句美,学习创编诗句。
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过程:
一、观察动物图片
师:(出示小象图片)这是谁?小象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幼:小象的鼻子最好玩,长长的,很有趣。
师:为什么?
幼:它可以喷水、滑滑梯、荡秋千。
师:假如你有长鼻子你想干什么?
幼:喷水浇花。
幼:搬木头。
幼:和另一只大象握握手。
幼:给小朋友当滑梯。
师:(出示小猴图片)这是谁呢? 小猴的什么地方最好玩?如果你有条长尾巴,你想干什么?
幼:可以倒挂在树上。
幼:和小猴的尾巴拉拉勾。
师:(出示小兔图片)看,小兔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幼:耳朵
师:对!如果你有长耳朵,你想干什么?
(师、幼一起模仿小兔蹦蹦跳)
二、学习朗诵诗歌
1.有一首诗歌,就是写我们刚才说的,名字叫《我想》。
看见小象,
我想有个长鼻子,
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见小猴,
我想有条长尾巴,
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见小兔,
我想有对长耳朵,
和小兔用耳朵“蹦蹦跳”。
2.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3.师幼一起朗诵2―3遍,边朗诵边做动作。
三、表演诗歌
1.你喜欢诗歌里的那句话呢?请你学一学小动物的动作好吗?
2.我们一起来学学诗歌中的'“握握手”“拉拉勾”“蹦蹦跳”。
四、创编诗歌
师:(出示袋鼠的图片)看到袋鼠,你想到什么呢?
幼:我想有个大袋袋。
师:要大袋袋干什么?
幼:坐进去。
幼:和袋鼠捉迷藏。
师:(依次出示鲸鱼、蝴蝶、螃蟹等动物的图片)看到,你会想到什么呢?你想干什么?
幼:看到松鼠,我想有个大尾巴,和松鼠用尾巴比跳伞。
幼:看到鲸鱼,我想有个大鼻孔,和鲸鱼打水仗。
幼:看到企鹅,我想有一身长绒毛,和企鹅到南极去探险。
幼:看到长颈鹿,我想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
幼:看到小兔,我想有对长耳朵,和小兔用耳朵拉拉勾。
幼:看到蚂蚁,我想有对长触角,和蚂蚁用长触角说说话。
我想教案模板集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体验和同学一起玩儿愉悦,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2、培养初步的群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乐群情感。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师:同学们课间玩儿得一定很开心,你们玩儿了什么游戏?都是跟谁一起玩儿得?
学生畅谈自己玩儿的游戏及游戏时的伙伴
师:跟小伙伴玩儿游戏真是让人开心的事。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跟小伙伴在游戏中玩儿的快乐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学生讲故事。
师根据学生的故事提炼总结: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可以相互帮助;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可以相互学习;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可以加深了解........
师:和小伙伴一起玩儿,有这么多收获,所以,要学会和大家友好相处啊。
环节二:
师:有一个叫布丁的小孩子,也很想和你们一起玩儿,但是他遇到困难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播放根据教材第50页绘本制作的动画片《小布丁》,只播放故事的开头。
师:小布丁遇到什么困难了?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们是怎样做的?
学生描述自己遇到过的情况和自己的做法。
师:小布丁后来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继续观看动画片
学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同学们,想跟不熟悉的伙伴一起玩,需要我们大胆地尝试,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这样才能被他们接纳、才能跟他们玩儿得开开心心。
环节三:
师:大家刚才介绍说自己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得很开心,可是这些同学却玩不下去了……
播放视频:一群小朋友玩儿游戏时产生矛盾,甚至打了起来。
师:他们为什么玩儿不下去了?
学生举手回答
师:你与小伙伴一起玩儿的时候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学生介绍自己的真实经历。
师: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就会产生矛盾,遵守规则就能玩儿得开开心心。大家看看这种情况下,小布丁想跟高年级的同学一起打乒乓球,该怎么办?
教师出示教材52页的图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办法。
学生用模拟表演的方法帮助小布丁解决烦恼。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跟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如果大家能够相互谦让、包容,互相协商,一般都会玩儿得痛痛快快。如果想跟不太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就要把胆子放大一些,要敢于尝试,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这样才能与更多的人成为朋友,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师: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儿歌《我喜欢和伙伴在一起》-----伙伴们,在一起,同学习,同游戏。你喜欢我,我喜欢你。好伙伴,多亲密,在一起,多欢喜。
我想教案模板集合 篇3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课文《我想》的课外延伸,让孩子在多种形式的诗歌下感受想象和幻想。让孩子拓展思维感受诗歌的多种表达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有趣的图像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是孩子在平时课本中见不到的。结合兴趣应该怎样提升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呢?经过反思我发现,让学生自己去对比图像诗与课文中诗歌的异同,去发现图像诗的魅力来源于何处。在课文的引入——“字”的变化到文章的变化——中,结合九单元的单元主题幻想与想像让孩子大胆去猜测,去求证。把语文课变成一堂循序渐进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的“侦探”课。让孩子在不断的思维挑战中去发现诗歌的变化。并由此触动自己被束缚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完成《消防队长梦中的金字塔》。让孩子在想像再一次得到展现。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堂课便是成功的。
可是在教学中发现
孩子们虽然对图像诗的兴趣非常浓厚,可是在语言表达上仍然存在问题,他们由于没有见过这样的文章,不知道用何种方式来表达会更好。
这造成了课堂上只有热闹而缺少精彩互动的屏障。其实孩子的心情完全可以用读来表达的。对于诗歌我们可以让孩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就好比图像诗的变化一样——不仅能文“字”变化,还能在图形变化,也能在孩子的朗读声中发生变化。
就让充满趣味,充满变化的图像诗在课堂中得到延伸,让孩子的语言表达,思维通通都发生变化,这才是真正学习图像式的意义。
我想教案模板集合 篇4
活动目标:
1.阅读图画画面,理解儿歌的内容。
2.学会念儿歌。
重点难点:
1.阅读图画画面,理解儿歌的内容。
2.学会念儿歌。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我想要一只恐龙》,儿歌:《我想要一只恐龙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请幼儿欣赏幼儿用书上的画面,说一说画面上的恐龙分别是什么,小朋友在和恐龙做什么事情。
1.请幼儿欣赏幼儿用书,他们自己分别说说。
2.请幼儿说和恐龙是样子。
二、播放儿歌,请幼儿倾听儿歌,结合画面理解儿歌的内容。
1.先请幼儿倾听音乐,然后跟着打出音乐节奏感。
2.结合画面内容熟悉歌词。
3.跟着音乐旋律边年歌词。
三、尝试跟随儿歌唱。
1.幼儿分组学唱儿歌。
2幼儿单独上来进行儿歌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