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咬了我的大饼小班教案

2023-07-27

谁咬了我的大饼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又圆又大、果然、不信你瞧等。

  2、通过对比,知道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并能大胆用语言进行描述。

  3、感受故事内容的诙谐幽默,体验阅读和想象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实物大饼 制作PPT课件 大饼活动教具、图片:小猪、小鸟、小兔、狐狸、河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大饼引出活动。

  1、T:这是什么?吃过吗?味道怎样?

  2、T:有只能干的小猪也做了这样一个又圆又大的大饼,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出示课件前两张引出故事起因。

  1、幼儿边看图片边听教师讲述。(一只小猪做了一个又圆又大的大饼,做完大饼小猪太累了,就躺在大饼上面睡着了。可是一觉醒来发现……咦,大饼怎么样了?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幼儿猜测)

  2、教师边操作大饼教具边走到幼儿座位问个别幼儿:“,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幼儿:“不是我”让幼儿初步感知句型。

  三、教师一次出示小鸟、小兔、狐狸、河马的图片边操作大饼活动教具边引导幼儿观看动物的“牙印”,理解故事内容。

  1、T:到底小猪的大饼被谁咬了一口呢?我们一起去问问小猪的朋友们吧!

  2、 教师逐一出示动物图片。T:瞧,小猪的朋友都是谁?

  3、T:快来帮帮小猪问一问小鸟吧!怎么问呢?(学说: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4、T:小鸟咬了一口大饼,它的牙印是怎么样的?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操作大饼教具,并利用象声词“咔嚓”来增添动物咬大饼的动感,并引导幼儿观察两个牙印,学说:不是我,我的牙印是这样的)

  5、它的牙印和大饼上原来的印子一样吗?是小鸟咬的大饼吗?(学说:嗯,果然不一样)

  6、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描述其他小动物留下的牙印。尝试学说它们之间的对话。

  四、教师出示大饼从开始到最后的残缺图请幼儿将牙印与动物一一对应,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

  1、T:小猪做好的大饼是什么样的?醒来以后大饼变成了什么样子?当它问完伙伴后大饼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2、游戏:找牙印 教师请幼儿将动物图片放在相对应的牙印上。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并能大胆用语言进行描述。

  五、教师边放课件边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故事内容的诙谐与幽默。

  1、T:到底小猪的大饼是谁咬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吧。

  2、小结:你们喜欢这只小猪吗,回去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教师带领幼儿跳《饼干歌》离开活动室。

谁咬了我的大饼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小猪一次次地让一些动物在自己辛苦做的大饼上咬上一口,就是想看看动物们的牙印,以此找到那个趁自己睡觉而偷咬自己大饼的动物。该绘本语言重复简短,画面夸张形象,而且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地感受到了不同动物的不同牙印。

  在活动的设计上,我紧紧抓住"齿印"这个线索,引导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在这块大饼上留下的不同齿印,从而帮助小猪找出这个咬大饼的真正"小偷",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学习讲述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对于故事的理解我也是让孩子们在"设悬--释悬--设悬--释悬……"这样的结构下逐步深入,这样的方式也使得重复的故事情节和对话变得生动有趣。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参加分享活动,一起品尝饼干,观察比较自己和别人的齿印。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中,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

  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感受不同动物的不同齿印,并能进行匹配活动。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想象,体验阅读的快乐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5.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准备:

  1.《谁咬了我的大饼》PPT。

  2.动物图片及咬过的饼干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测想象,激发兴趣。

  1.出示圆形,猜测。"看,这是什么?"

  2.迁移想象。"什么东西是圆形的?"

  二、看看说说,阅读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激发阅读的兴趣。

  "有一只很胖的小猪……等它醒来,咦?怎么了?"

  "会是谁咬了它的饼干?"

  2.感知小猪询问小鸟的故事情节。

  (1)教师讲述部分内容。

  (2)提问:"小鸟咬出了什么形状?原来咬出的是什么形状?是小鸟咬的吗?"

  3.感知小猪询问小兔的故事情节。

  (1)感受角色,询问小兔:"谁来学学小猪问问小兔?一起来学学呢。"

  (2)比较齿印:"哪个是小兔咬的?比比原来的呢?"

  4.感知小猪询问狐狸的故事情节。

  5.感知小猪询问鳄鱼的故事情节。

  6.感知小猪询问河马的故事情节。

  7.感受有趣的故事结尾:"小猪咬的在哪里?原来的牙印在哪里?现在你们能告诉小猪谁咬了它的饼干了吗?这是只怎么的小猪?"

  三、观察齿印,进行匹配。

  1.出示有齿印的饼干图片,观察并表达出是谁的齿印。

  "这些饼干怎么了?""没有吃完的饼干应该怎样?""这些饼干都是谁咬的的?"

  2.幼儿进行匹配活动。

  "仔细看看你手中饼干上的牙齿印是哪个小动物咬的,将这个饼干送个那个小动物,并告诉它吃东西要吃完,不能浪费!"

  3.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匹配是否正确。

  四、品尝饼干,感受自己的齿印。

  "小动物们都吃到了饼干,你们想吃吗?小猪也给你们送来了饼干……"

  活动反思:

  《谁咬了我的大饼》小猪的形象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整个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好像那只小猪就生活我们身边一样。这样的绘本故事更能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根据这本绘本内容的特点与小班幼儿好奇的求知心理,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将幼儿的注意引入与绘本故事有关的情境中,并在观察、猜测图片信息中获得结果解释疑惑。这样的提问简单有趣但是具体,围绕故事情节而展开,足以吸引幼儿全神贯注地阅读与倾听教师讲述书中的故事。

谁咬了我的大饼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能运用观察讨论并尝试猜测的方法,理解绘本画面内容,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知道不同动物的咬痕特征,并能根据咬痕判断是哪种动物。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观察讨论并尝试猜测的方法,理解绘本画面内容,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重点)

  知道不同动物的咬痕特征,并能根据咬痕判断是哪种动物。(难点)

  活动准备

  课件PPT轻音乐小猪头饰1个、小鸟、小兔、狐狸、鳄鱼、河马等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小猪。

  1,出示小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今天老师看到小朋友太可爱了,所以老师我太喜欢你们了。今天来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我的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芝麻关门我看谁在偷看啊?芝麻开门,

  提问:这是什么啊(小猪)可爱吧?喜欢他吗?今天我们讲的就是关于小猪的故事。想听吗?

  2展示PPT第1—2页,引语:小猪今天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猪遇到了什么困难?小猪做了一个好大的饼,累得睡着了。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问题:小猪的大饼被谁咬了一口?请幼儿观察,想一想。你想会是谁那?帮助小猪想一想!会是那些小动物那?

  二、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

  引语:小朋友帮小猪想了这么多哪,让我们和小猪一起在这里找答案吧!

  1.展示PPT第3—4页:问题:小猪找到了谁啊?(小鸟)怎么问哪?幼儿自由回答老师总结。“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猪问小鸟。“不是我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样”

  2.师幼扮演角色表演小猪和小鸟的对话,加深对这两句话的记忆,为下边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老师当小猪你们当小鸟我们来演一遍他们的对话“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猪问小鸟。“不是我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小鸟咬的像什么呀?(三角形)

  3.展示PPT第5—10页:对各种动物肢体语言的模仿和对话及对各种动物咬痕特征和谁咬的进行了解。

  小猪又找到了谁呀?(兔子)说什么啊?师幼:“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猪问兔子。“不是我你看——”兔子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样”小猪又找找到了?(狡猾的狐狸)怎么问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猪问狐狸。“不是我你看——”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狐狸咬的像什么呀?(三角形,比小鸟咬得大)小猪还是没找到伤心地走着!找到了鳄鱼怎么问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猪问鳄鱼。“不是我你看——”鳄鱼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鳄鱼咬的像什么呀(锯,尖尖的)。

  4.展示PPT第11—13页:伤心的小猪还是没有找到凶手所以就还找,找到了河马怎么问哪?“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猪问河马。“河马张大了嘴”轻轻的咬了一小口,小猪看到河马咬掉了那么多小猪尖叫了一声“啊——”的大饼呀!问题:变得更小了.小猪找到凶手了吗?小猪还是没有找到。

  5.展示PPT第14页:小猪肚子饿得“咕咕叫”“啊呜”它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吧唧吧唧”,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究竟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我们来看有什么变化(看课件)请幼儿想一想:小猪找到凶手了吗?幼儿与同伴互交流说一说。谁是凶手啊?小朋友自己说!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课件PPT轻音乐)请幼儿给故事起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去想,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谁咬了我的大饼。

  1.我们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给这个故事起个好听的名字吧?(互相交流)让幼儿自己大胆说。这本书的作者给他起了一个谁咬了我的大饼的名字。好听吗?你们说一变。

  师幼表演故事,让幼儿自选较色:小猪、小鸟、小兔、狐狸、鳄鱼、河马等,听故事带头饰表演。幼儿自己找到自己的咬痕!

  四、在表演活动中自然结束本次活动。

  小猪说“今天太谢谢你们了,帮我找到了咬饼得人原来呀是我,嘿嘿”真的谢谢你们!我们一起去吃饼吧?

谁咬了我的大饼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2、通过对比,知道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并能大胆用语言进行描述。

  3、喜欢绘本,体验阅读和想象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猪、小鸟、小兔、狐狸、鳄鱼、河马图片,大饼活动教具。

  活动过程:

  一、观察大饼,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PPT大饼,教师讲述:有只小猪特别能干,他做了一块饼,大饼是什么样子的呢?

  2、出示大饼教具,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大饼是圆圆的,大大的。

  3、教师接着讲述:小猪做完大饼,累得睡着了。可是一觉醒来发现……咦,大饼怎么样了?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幼儿猜测)

  4、教师边操作大饼教具边走到幼儿座位问个别幼儿:“,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幼儿:“不是我”让幼儿初步感知句型。

  二、依次出示动物图片,以“牙印”为线索,理解故事内容,并出示直观教具大饼,通过对比动物牙印描述不同动物的牙印特征。

  1、教师:“小猪碰到了谁?你们猜,小猪是怎么问小鸟的?你们觉得是小鸟咬的吗?”(学说: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2、小鸟咬了一口大饼,它的牙印是怎么样的?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操作大饼教具,并引导幼儿观察两个牙印。)

  3、它的牙印和大饼上原来的印子一样吗?

  4、那么是小鸟趁着小猪睡觉,偷偷咬了它的大饼吗?(学说:嗯,果然不一样)

  5、以此类推同样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小兔、狐狸、鳄鱼、河马在大饼上留下的牙印,并学说它们之间的对话。

  三、完整欣赏PPT课件,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和动物之间的对话。

  1、教师:“都不是这些小动物咬的,那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

  2、播放课件,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3、教师:“现在,你知道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了吗?”

  4、再次操作大饼教具,并观察小猪自己的牙印来验证故事最后的结果。

  5、教师小结:原来是粗心的小猪,自己咬掉了大饼,却到处去问别人。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想小猪一样粗心大意哦!

  四、游戏:送饼干,巩固对不同动物牙印的认识。

  1、出示被咬过的不同牙齿印的饼干,让幼儿分辨是谁咬的。请把饼干送给相应的动物。

  2、请幼儿为小动物送饼干。(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知道这些小动物的牙印是什么样的,那你们还想知道自己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吗?老师在教室里为你们准备了饼干,请你们回到教室去咬一咬、看一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