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心音乐教案

2023-07-27

我的中国心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中游子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知识目标:(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通过找旋律和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很好的了解歌曲的结构。

  3、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表现力,体验歌曲中的情绪情感变化,抒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很好的体会歌曲中的爱国情怀,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很好的激发学生 的爱国情怀。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教学难点:

  歌曲感情的处理,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用具:蓝牙发送、接收设备、音箱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情感为主。以问答方式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判断;使用对比的方法,指导学生更好的演唱歌曲,并通过对比两个乐段结束句的不同,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情感。整节课以情贯穿其中。 教材分析:

  《我的中国心》是香港歌星张明敏在 1984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的一首歌,它深深的打动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深情诉说,刻画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歌曲结构为A+A+ B +A′曲 式结构。A 段6-3五声音阶结构的旋律给人一种深沉平稳抒情的感觉。B 段的两个乐句以模进的形式产生高潮让人心潮起伏,思乡之情一浪高过一浪。最后又回到

  A 段的平静。结束句提高八度音高来表达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海外侨胞的赤子之心。 教学过程:

  一、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1.导入新课

  师: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谈祖国留给自己的印象。轻声播放《我的中国心》音乐。)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

  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和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情感)。(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 学生从中感受华人华侨们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

  3、再听歌曲,找出第一乐句的旋律(前两行)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是不是一样的?哪里不一样?

  4、学生演唱一、二、四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和有变化的乐句, 并对声音进行要求指导(第四乐句在第一、二乐句的基础上结尾的音高有变化)。告诉学生把相同的一、二乐句用A 表示,把有变化的第四乐句用A′表示,剩下的第三乐句用B 表示,所以我们这首歌的节构就是A+A+ B +A′的结构。(设计 意图: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并通过找旋律、唱旋律、进行旋律的对比,让学生能清晰准确的了解歌曲的结构和很好的感受、体会音乐 中的情感。)

  5、学生分别读一、二、四乐句的歌词,找出几个最能体现华侨们爱国的词进行分析。如:“烙上”、“不管怎样”。让学生从歌词中体会华人华侨们那种对祖国的深深的.思念和深深的爱。分别给一、二、四乐句加上歌词进行演唱,词曲结合,让学生体会怎样演唱才能表达出海外赤子们的心声。老师范唱第一句和第四句结尾,让学生很好的体会第四乐句结尾“我的中国心”和第一乐句结尾“我的中国心”的感情变化,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设计意图:层层引入的方式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亲生体验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去主动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主动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更深刻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6、教师范唱全曲,学生轻声跟唱,感受第三乐句的情绪。(设计意图: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7、学生跟琴完整的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注意演唱方法及歌曲情感的处理。(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整体感受和表达歌曲的情绪)

  8、介绍歌曲及演唱者张明敏。张明敏(1956 年9 月-),香港著名歌手,擅长演唱具中华民族色彩的歌曲,有"爱国歌手"之称。其演艺事业始于 1979 年。 1983 年2 月,张明敏受到香港青年联合会的邀请而录下《我的中国心》。1984 年张明敏在该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导演袁德旺的邀请下再次演唱此曲,凭 此曲成名。除此之外,张明敏流行的民歌有《中华民族》、《我的中国心》、《我是中国人》、《外婆的澎湖湾》等。

  9、欣赏张明敏 84 年春节晚会上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学生更深入的体会情感。(设计意图:张明敏就是一个海外赤子,通过对他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很好的了解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爱。通过欣赏他演唱的歌曲,让学生很好的体会一个真正的海外赤子是用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的。)

  10、跟伴奏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感情处理。(设计意图:学生对祖国热爱与赞美的情感的释放)

我的中国心音乐教案 篇2

  一、课前实践

  引导学生提前一周查阅体现中华志士爱国情怀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搜集从海外归来的中华赤子的资料。

  二、激情导入

  你们听过《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吗?条件具备的可以播放这首歌曲的录音或光碟,请学生欣赏或跟着录音一起唱。

  这首歌是著名歌星张明敏的成名作。20多年来,他无数次地登台演唱这首歌曲,每次演唱,他都和观众一起热血沸腾,激情满怀!这首歌为什么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呢?答案只有五个字——我的中国心!(揭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久唱不衰的《我的中国心》。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三、初读诗歌,感受“我”的中国心

  (一)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勾画出生字和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理解、认读,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解决。同时,把最感人的`句子画下来,作上感叹号或者自己喜欢的符号,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学生自读,勾画,小组讨论。

  1、交流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明白了,就把问号画去。

  2、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出来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三)全班交流。

  1、交流小组讨论仍然不明白的地方。随机解决生字新词。

  2、交流小组内同学认为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四、再读诗歌,升华我的中国心

  1、想唱唱这首歌吗?为了唱好这首歌,最重要的是熟悉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有条件的,引导学生跟着歌碟或录音的节奏朗读歌词,反复琢磨,感受,升华情感。

  2、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能读给大家听听吗?指读,评价。再读,比较。如需要,教师可范读。

  正因为感动,所以,海外赤子要用这首歌来表达思乡之情。现在,你就是那位多年未见到祖国母亲的海外赤子,在梦中,你来到了祖国,你唱起了《我的中国心》。试一试。放录音,学生跟唱,反复诵读,感受。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那么,只有海外赤子才拥有一颗中国心吗?还有多少炎黄子孙,正是在中国心的感召下,为国家和民族而努力呢!“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上天,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背后是几十万人的精诚合作,是什么驱使他们如此忘我地工作呢?是一颗滚烫的中国心!

  你还从哪里看到了滚烫的中国心呢?

  六、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拥有同样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让我们再次唱响《我的中国心》!能唱的就唱,不能唱的就跟着大声地诵读这首歌词(生跟唱或者大声诵读歌词)。

我的中国心音乐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我的中国心》,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增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对《我的中国心》的欣赏,并配以视听结合等方法,锻炼欣赏发现能力。

  3、了解男声四重唱的演唱形式和特点,并能够跟着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绪。

  【难点】

  了解男声四重唱的的演唱形式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采用表演导入,演唱歌曲《龙的传人》和《中国人》,并提问:这两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两首歌曲都是表现的'爱国之情,并提问:同学们,还有哪些歌曲时变现爱国歌曲的给大家分享,同学表演后顺势揭示课题《我的中国心》。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并提问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绪是庄严的。

  2、教师完整地演唱歌曲,并提问这首歌曲中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中描写了描写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景色,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

  (三)探究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演唱形式是男声四重唱。

  2、播放男声独唱《我的中国心》,并提问独唱和男声四重唱听起来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男声四重唱是声乐的演唱形式之一,由四名男生组成,其声部为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也叫次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声音更加有层次性和立体感,使整个音响效果更加饱满,更具表现力。

  3、感受歌曲旋律,教师提问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并说出理由。

  学生进行自由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歌曲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旋律的音高较平稳,节奏较紧凑,更倾向于叙事;第二部分音高起伏比较大,节奏被拉长,更倾向于抒情的效果。

  4、教师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并提出问题:歌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从歌词出发,第一段表现了海外游子眷恋祖国的深情,当第二段进入长江、长城时,酣畅淋漓的抒发了炎黄子孙对锦绣山河的申请赞美无限热爱。

  5、教师弹奏钢琴伴奏,带领同学演唱歌曲。之后并提问: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演唱这首作品?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带领学生再次完整演唱歌曲,并注意表现歌曲的情感。

  6、请几个学生上台表演,并进行点评。

我的中国心音乐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能以坚定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情感。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表现歌曲并能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够准确地把握唱准切分节奏,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能够准确唱出切分音。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分别演唱《歌唱祖国》和《我爱你中国》;提问学生,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刚老师所表现的歌曲,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今天我们的音乐学习同样和爱国有关。

  引入课题,《我的中国心》。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什么样的?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为稍慢,深情的,给人一种斗志昂扬的感受。

  2.复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表现出祖国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分量,同时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本首歌曲可以总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三)学唱歌曲

  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12 32 1。学生学习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并提问学生歌曲与其他的曲目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总共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演唱,有一种慷慨激昂的气势。

  3.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并提问学生歌曲中难以把握的节奏型有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切分音节奏较难掌握。

  4.教师讲解切分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一下切分音这个节奏型,前后四人为以小组,给8分钟的时间,编创自己喜欢的节奏型。

  5.教师讲解大跳音程,并提问学生大跳音程我们应该怎么去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演唱大跳音程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个搭桥的游戏才能唱的更准确。

  6.完整演唱乐谱。

  7.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并且体会歌词中所传达的情感。

  8.分组进行竞赛演唱,并进行评价。

  (四)巩固提高

  教师将学生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编创自己喜欢的节奏型等),提醒学生注意与组内其他成员的配合;

  创编完成后请各组进行表演,并互相评价推选出最受欢迎的小组。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我的中国心》,体会出了歌曲正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他爱国的作品,对比聆听一下,并和同桌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