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颂

2023-07-26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颂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及贝多芬对人类音乐的伟大贡献,认识串铃、双响桶、三角铁、沙锤、碰钟5种乐器。

  2、能力目标:

  ①在学习中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感情,能自然有感情地歌唱;

  ②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运用乐器自编合唱的能力。

  3、思想目标:

  ①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当人们都成为兄弟时,人类才能得到幸福;

  ②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并且运用乐器编小合唱。

  教学难点:

  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

  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串铃、双响桶、三角铁、沙锤、碰钟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见一位音乐圣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教师弹奏《献给爱丽斯》片段,请学生说出是谁的作品。

  2、提问: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

  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3、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一下这位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作曲家——贝多芬。

  二、走进音乐圣人——贝多芬

  1、课件讲述小故事——令人落泪的欢乐颂。

  2、通过听故事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

  3、结合课件简介“乐圣”贝多芬的生平。

  三、走进名曲——《欢乐颂》

  1、欣赏《欢乐颂》

  ①结合课件通过欣赏《欢乐颂》的演出盛况,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提问:听完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学唱《欢乐颂》

  ①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首歌?

  ②试用学生提出的方法学唱,解决难点。

  ③全体齐唱,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④教师指挥,全班有感情地齐唱。

  四、拓展、延伸、运用

  1、教师出示沙锤、串铃、双响桶、碰钟、三角铁,学生齐答这些乐器的名称,并找个别同学示范演奏方法。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欢乐颂》这首歌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这些乐器自编合唱。

  3、分组上台表演,相互评价。

  4、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合唱要“动”起来,要有创新,应在队型和变化方面多下功夫。

  五、小结

  1、用一句话说出你了解的贝多芬。

  2、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

  作业布置:我也可以是贝多芬

  根据老师所给音符,加上拍好和节奏,试试你的创作能力。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颂 篇2

  【教学内容】

  1.视唱《金蛇狂舞》

  2.学习歌曲《欢乐颂》

  【教学目标】

  1、视唱《金蛇狂舞》第一部分,感受其中所表现出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欢乐、热闹”以及力度的变化,欢乐颂音乐教案

  2、了解贝多芬的生平。

  3、能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

  4、《欢乐颂》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一起追求自由、和平、幸福、欢乐的生活。

  【教学重点】

  能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

  【教学难点】

  《欢乐颂》的多声部和声合唱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金蛇狂舞》

  1、教师弹奏《金蛇狂舞》,学生视唱第一部分旋律,知道终止符号。了解该曲是介绍端午节划龙舟的情景。

  2、教师弹奏第二乐段旋律,学生思考:这一段音乐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仿佛龙舟比赛时的你追我赶)

  3、学生和老师视唱第二部分旋律或是男生女生配合视唱。认识反复记号D.C.

  4、学生完整视唱《金蛇狂舞》。

  二、歌曲《欢乐颂》

  (一)、介绍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波恩,父亲是个宫廷乐团的男高间歌手,母亲是个厨娘。爷爷是宫迁乐团的团乐,父亲是宫迁乐团的男高音歌手,父亲很早已洞察儿子的音乐天份,四岁即开始让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希望把他培养成“莫扎特第二”。十三岁贝多芬已受雇于波恩剧场,正式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

  (二)、欣赏歌曲:《欢乐颂》,熟悉歌曲旋律,体会歌曲感情。

  1、学生欣赏分析歌曲音乐特点:学生归纳:歌曲采用4/4拍子,旋律进行中较多地运用四分音符;歌曲中表现出平稳、自然、饱满的音乐形象。

  2、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是他“从黑暗到光明、从痛苦到欢乐、从斗争到胜利”创作思想的总结创作背景:贝多芬一直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成长,以致开始创作时风格也酷似这位前辈。本课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部分。贝多芬22岁时就有把席勒的欢乐颂这首长诗全部加以谱曲的想法,但当他53岁完成第九交响曲时,他仅挑选了诗的一部分作为末乐章的歌词。它是在贝多芬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很困苦的日子里写就的,正如一位伟人所说:贝多芬自己并没有享受过欢乐,但是他把伟大的欢乐奉献给所有的人们。

  (三)学习歌曲《欢乐颂》

  1、视唱练习,熟悉歌曲旋律:

  2、加入歌词练习,体会歌曲处理中感情的起伏变化,歌曲运用演唱力度的变化,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凝聚与逆发。

  3、齐唱与合唱 齐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同时演唱相同的曲调。 合唱: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曲调。 歌曲《欢乐颂》采用二声部合唱形式,合唱都是采用和谐和声配合。在演唱中营造一个和谐、壮阔、热情的音乐空间。 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

  4、老师归纳总结表现歌曲;歌曲采用谐和的发声,平稳的节奏,力度的起伏,声部的和谐统一,表现歌曲雄伟壮阔,热情激越情绪饱满的精神面貌。

  (四)、再次演唱全班齐唱《欢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