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闹元宵教案

2023-07-26

中班语言闹元宵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元宵节的欢乐氛围;

  2、引导幼儿自然欢快的歌唱,引导幼儿练习“闹”字的下滑音,准确把握空拍的节奏。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的关于赏灯的感性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师: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论了关于灯的内容,我们用唱歌的形势来迎接元宵节好不好?

  幼:好

  二、教师播放音乐

  1、师:你们听到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幼:闹花灯、龙灯、凤灯、狮子灯、孙猴闹天宫、敲鼓声。

  2、师:你们听得都很认真,现在老师弹琴,小朋友仔细听一下赵老师唱的是什么?(教师弹奏,便于幼儿清楚地感知歌词的内容,加深对歌曲旋律的理解。)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的说歌词;

  3、教师范唱,幼儿跟唱;教师重点突出“闹”字的下滑音唱法;教师与幼儿设计手势语,让幼儿准确的把握空拍的节奏。

  4、幼儿跟随音乐完整的唱歌曲。

  5、采取男女对唱的形势,并加上动作,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

  三、幼儿仿编歌曲

  教师引导幼儿将歌曲中的灯名替换成孩子们在文化广场上自己看到的灯名,使音乐活动达到高潮。

中班语言闹元宵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录像。

  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花灯

  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流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像,并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教师讲解“元宵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介绍“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

  二、学做元宵。

  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吃过)吃过什么馅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其口味)。

  元宵是什么形状的啊?(圆形的)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想)

  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观察教师做元宵:先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皿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三、品尝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师出示花灯,让幼儿跟随音乐玩舞花灯,猜灯谜游戏。

  煮元宵的同时教师把碗,勺摆放好,幼儿洗手。

  幼儿品尝元宵,互相说说此时心里的感受,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元宵的制作过程,并学说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