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师节活动教案范文

2023-07-26

大班教师节活动教案范文 篇1

  设计意图

  9月10日是教师节,作为大班孩子也是最后一次为幼儿园老师庆祝节日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老师对孩子们非常了解和熟悉,而孩子们对老师又有多少了解呢?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充分回忆、表达,了解自己喜欢的老师,激发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并在头脑中形成对老师的表象,用作品反映出来。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在讲述中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本次活动把社会、语言和美术领域有机地进行了整合。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喜欢的老师,能用语言描述出来,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能用拼贴、添画的方法表现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3、激发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蓝色底板纸,脸型(圆、瘦)、衣、裤、裙子图片每人一份,相框每人一个。

  2、胶水、勾线笔、蜡笔每人一份。

  3、背景音乐《老师呀,老师》。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1、小朋友,你们班上有哪些老师?你们喜欢自己的老师吗?

  2、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你为什么喜欢她呢?

  3、教师小结谈话内容,引导幼儿体会老师对小朋友的爱,教育幼儿要听老师的话,要尊敬老师。

  二、了解自己喜欢的老师,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幼儿间相互交流: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心里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老师,那谁能说出你喜欢的老师长什么样子,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

  三、学习用拼贴、添画的方法表现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1、讲解作画的方法。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老师,并选择相应的图片进行拼贴。

  老师提示:

  你喜欢的老师的脸型是怎样的?这里有圆圆的和瘦瘦的两种脸型,哪个更适合你喜欢的老师?(请选择并拼贴在纸的上面)

  她喜欢穿衣裤还是裙子?(选择并拼贴在头的下面)

  老师的头发是怎样的?(进行添画:长的、短的、直直的、卷卷的,还是扎辫子)

  还缺了什么?(眼睛、鼻子、嘴巴、手和脚,衣服设计好看的颜色和花纹)

  2、如果把这添画好,老师的一幅画像就制作成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给自己喜欢的老师制作这样一幅画像?老师还准备了相框,制作完画像后再装上相框肯定会更好看。老师把材料都准备好了,大家开始行动起来吧。

  3、幼儿学着制作画像。(放背景音乐)

  4、制作好的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猜猜对方画的是谁。

  四、结束活动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是请大家一起猜猜幼儿作品上的老师。

  2、讨论、交流:你想对老师说一句什么话?

  活动延伸

  把画像赠送老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评:最后环节,通过形式多样的个别介绍、互猜、集体评价等,一方面让幼儿学习同伴好的绘画技能、表现形式,从而提高自己的作画水平;另一方面也通过别人的评价,从内心品味成就感。在活动延伸中,孩子们带着自己制作的礼物和祝福的话赠送给老师,在与老师的互动中情感得到了升华。)

大班教师节活动教案范文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2、能用较清楚的语言介绍自己送给老师的礼物。

  3、通过送礼物、说祝福等形式、大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情感。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1、各种纸、水彩笔、胶水。

  2、PPT课件、音乐《老师》《老师谢谢你》。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音乐《老师》,引出教师节的话题。

  (1)提问:歌曲里说了什么?今天是什么节日?

  (2)小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是全体教师的节日。老师在这一天都会和快乐,因为有很多的人会祝福我们。

  2、幼儿回忆老师关爱自己的事例。

  (1)老师平时都为你们做过什么?

  (2)你想对老师说什么?你还想用什么方法表达对老师的祝贺。

  3、播放教师平时工作的课件,幼儿认真观看,了解老师的辛苦。

  4、幼儿制作礼物。

  (1)请幼儿讨论:你想做什么礼物?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制作礼物。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礼物。

  5、幼儿送礼物。

  在歌曲《老师谢谢你》的音乐中,请幼儿为老师送上礼物并向老师说一句祝贺的话。

  活动建议与提示:

  1、将幼儿制作的礼物放置到区角,大家共同欣赏。

  2、活动前可开展相关的社会活动,了解老师的辛苦。

  3、可鼓励幼儿将礼物送给园长,其他班的老师或保育员。还可以组织庆祝教师节的全园大型活动,请幼儿表演节目,说祝贺的话语,送上自己自制的小礼物。教师对幼儿的祝贺表示感谢并提出心中的希望。

大班教师节活动教案范文 篇3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大伞和小伞的不同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2、混龄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大伞和小伞”,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角色扮演所需要的头饰、实物投影仪、道具“大伞和小伞”

  2、活动室有幼儿带来的大小不同的伞。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大伞小伞有什么不同

  1、出示大伞小伞,引出话题。

  (以实物导入,既结合了活动的主题,又符合混龄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能让幼儿很快进入活动,产生新问题,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会从各自的经验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对“大伞小伞”的理解)

  2、呈现前期孩子们对伞的探索内容(出示各种不同的伞照片)让混龄幼儿相互提问,交流与丰富彼此的经验,并解决一些问题。

  教师提问:“假如四个伙伴合用伞时,用的是田鼠的伞,有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孩子们心理上的依恋倾向使他们有问题总是向成人求助,老师应充分利用混龄的优势,在这一环节中,有目的的引导孩子相互启发,尝试学习自己来解决问题,此外,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让幼儿体验同伴间的智慧,通过同伴间的互动,扩大求助的范围,并根号的形成经验互补的效果。

  3、操作:角色和伞的配对

  (鼓励小年龄幼儿进行操作,大年龄幼儿补充调整)

  师:梳理并小结大伞和小伞不同的效果。

  二、发现和感受一些有趣的伞

  (生活中除了这些大小不等的伞,你认为还有哪些伞?如:油布伞、绸布伞、竹编伞、降落伞、等等都是孩子们想不到的,这环节用照片或录象及实物来帮助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理解其中蕴涵的意思,初步懂得不同的伞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出示照片,请幼儿根据照片讲讲自己所熟悉的是哪些伞。

  2、了解这些伞都是出在哪些地方?

  3、请一位老师来介绍杭州西湖的花伞。

  4、再看一张带斗笠的照片,说说这应该怎么带?

  (估计幼儿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困难,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调整。如果幼儿猜不出进行提示,如:油纸做的伞是什么时代的?起什么作用)

  5、表达、欣赏“大伞和小伞”

  1)小班幼儿念儿歌

  2)中班幼儿讲故事 (实物投影仪投放背景)

  3)大班幼儿故事表演 (播放背景音乐)

  6、表演:

  1)小中班幼儿选择角色,跟随大哥哥姐姐模仿。(简单的动作与对话)

  2)共同表演:选择角色、自由分成若干组。

  (这部分教师以引导的方式,让哥哥姐姐带领弟弟妹妹表演,通过互相表演,交流幼儿间达到共同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三、讨论:设计一把伞

  (从对家里的,周围的伞关注到社会上的伞,孩子们在自己平时的生活中接触了伞,但真正了解的并不多,这一环节是让混龄孩子参与设计,鼓励幼儿探索伞的秘密。二是通过交流让幼儿知道不同的伞有不同的用处,所以人们要制作各种材料的伞)

  1、大带小商量制作一又好看的伞。

  2、活动延伸(师对活动提延伸要求)

  活动反思:

  1、选材来至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当孩子们围绕伞进行交流时,大家对平时的日常活动中伞的用处,及伞与人的关系理解非常透彻。活动中能看出孩子们原有经验的再现。

  2、老师在设计此活动时,能围绕活动的主题,并根据本班幼儿的个体差异,从三个年龄段幼儿的经验,考虑设计活动的环节。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在情景中交流、共同发展,活动有成立的价值。

  3、根据纲要精神:“以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因人施教,”的原则来看,活动的目标定位较清楚,体现混龄幼儿共同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大伞和小伞的不同以及与人们的关系,同时,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大伞和小伞” 有混龄活动的价值。

  4、整个的活动围绕大小伞的交流于情景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使混龄孩子在愉悦中学习技能,感受活动的快乐。

  5、在活动中,混龄孩子的生生互动及师幼互动,情感交融的交流,为活动增添了活力。有效的推动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