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优秀教案

2023-07-25

《雨花》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踩雨》;听《踩雨》

  第二课时:听《雨滴》;唱《雨中》

  第三课时: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

  第一课时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一、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第二课时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

  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二、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5、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

  (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

  第三课时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4、创作展示。

《雨花》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谅、诱”等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偷、请、躲”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美,受到美与情感的熏陶。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会读会写会用;体会课文中带雨的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

  1、同学们,花儿很美,每个人都很喜欢。那带雨的花儿怎样呢?(学生畅所欲言。)

  2、多美的花儿呀,这首诗歌围绕带雨的花儿都写了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诗歌,找一找,寻一寻。(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诱饵”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尽情”、“香甜”、“原谅”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来品味。

  重点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有哪些体验和诗中的“我”是一样的,比如你有没有偷偷跑出去玩耍的经历,玩得怎么样?开心吗?要回家的时候你担心大人责备吗?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味诗中所蕴涵的情感。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躲”、“诱”、“叔”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小练笔:回到家里,“我”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写几句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