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2023-07-24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篇2

  《她是我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并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指导学生体验并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切入重点,感知人物外在表现

  1、快速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题目中的“她”和“我”分别指谁?这篇课文讲述了“她”与“我”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阮恒在献血时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划出来。

  3、师生交流。

  4、自由朗读并思考:这些句子中,阮恒的哪些动作是相近或是相同的。(板书:哭、掩)

  二、再读,突出重点,体验人物内心活动

  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哭”的句子,边读边体会,阮恒每次都是怎么在哭?(板书:怎么?)

  2、引导学生从“啜泣”、“呜咽”、“持续不断”等词语理解并体会阮恒哭得很伤心。

  3、指导学生边读边比较阮恒哭的程度是越来越伤心。

  4、指导朗读并体验阮恒内心的痛苦。

  5、出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以为自己快要死了的阮恒想到了些什么?

  6、再次鼓励学生体验朗读。

  三、精读,强化重点,感情人物精神品质

  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掩盖痛苦的句子,边读边思考,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痛苦?

  2、小组合作学习。

  3、师生交流。

  ①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指导学生从“捂”、“掩盖”、“竭力”等词语体会阮恒是在竭尽全力地不让自己哭,并指导朗读。

  ②阮恒为什么掩盖自己的痛苦?

  A、小组再次讨论。

  B、引导学生想象,阮恒担心别人会怎么劝他?体会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

  3、展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阮恒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为了鼓励自己为小姑娘献血,他会不断地对自己说什么?

  4、指导朗读,再次体验阮恒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

  四、品读,回归重点,升华学生情感体验

  1、引导学生在阮恒“怕失去生命”和“怕失去朋友”两句话中间加一个字,来表现在阮恒的心中朋友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2、引导学生体会并朗读阮恒在输血过程中“哭”和“掩”的句子,体会阮恒真实、朴实、感人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和帮助自己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三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修这条路的人必须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法律指南:

  自学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第一次读课文,了解内容

  1.老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生火或带到市场上,不顾有关规定,盲目上山砍树。小时候,一片森林消失了,山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泥土。我心里很难过。一位苏联教育家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2.揭示主题:路边的橡树

  3.学生和老师第一次一起读课文,读他们需要知道的新单词。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第二,探究文本,了解真相。

  1.分组把课文再读一遍,通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段自然文字?先说出来,然后通过大声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3.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讨论:建筑平面图可以修改吗?

  5.课文的哪些部分最打动你?

  6.你是否认同「筑路人有一颗深邃的心」的说法?为什么?

  7.你觉得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阅读最后两段自然短文。

  9.老师:现在你们就是开车路过这里的人。你已经看到了路边和这里的路上高大的橡树。你怎麽说?

  第三,课堂总结,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实践中学到了什么?

  2.如果你去老师的家乡或者第十课的'小村庄,面对不受控制的伐木工人,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3.你能给人们一些好的建议吗?

  初三下册语文“路边的橡树”教案(2)教学目标

  1.从修路人的行动中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认识本课的三个新单词。理解“平、布什、延长、楔”等词。

  3.读单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精神值得称赞。

  教学过程

  一、板书:路边的橡树。

  1.看到这个话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棵橡树什么样?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大家是怎么对待的?作者写这棵橡树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样的人?等一下。)

  2.听老师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苏姆林斯基是前苏联40多年来著名的、有影响的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十七岁初中毕业后,他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从二十五岁开始成为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直到他五十二岁去世,他从未离开学校的实际工作。在短暂的一生中,这个有心人立志改革教育,投身科研,写了40多本书,600多篇论文,理论自成体系。

  转场:这样伟大的教育家写出了《路旁的橡树》。内容是什么?

  第二,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正确的读音,不明白的单词和意思在字典里查。

  理解单词仅供参考。

  平坦:没有高低起伏(尤其是地形)。

  灌木:小的丛生木本植物。

  未来:现在之后的时间;未来。

  延伸:延伸;拉伸。

  哨兵:对站岗士兵的总称。

  重:重量大;深程度。

  楔子:插在木头裂缝中的一块木头。这里指的是一块可以打入地下的木头。

  指责:批评和指责。

  沥青:黑色胶状有机化合物与天然产物的混合物,也可通过分馏石油或煤焦油获得。用于铺路,以及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俗称沥青。

  不谋而合:不经事先协商就在意见或行动上达成一致。

  第三,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这条笔直的路在一个地方弯成了马蹄形?

  2.人们钦佩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是什么意思?用“-”号画出你不懂的句子。

  第四,分组学习,交流以上两个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解决不懂的问题。

  5.课堂交流可以总结如下。

  1.因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看到路边那棵粗壮挺拔的橡树,就为它感到可惜。他们认为这棵橡树非同寻常,应该受到保护。于是他们修改了修路方案,既要修路,又要保住这棵可爱的橡树。所以应该是一条笔直宽阔的路,但是中间出现了马蹄形。由此可见,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保意识是很强的。

  2.开车经过这里的人可以根据弯曲的道路和路边的树木判断修路人为了保护树而弯曲了道路。他们体会到了修路人的高尚用心,为树让路。

  动词指导带着感情读课文。

  7.说说你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想法。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肩、臂、瞠”等7个字。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动手、进行交际、识记。

  (2)通过查找资料,扩大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大胆交流的兴趣与信心。

  (2)做一个生活、知识的多面手。

  二、教学重点:

  进行口语交际,并能将看到的事物写成日记

  三、教学难点:

  通过查找资料和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大胆交流、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课前准备:

  ①学生课外搜集形声字并制成字卡,准备一两个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五、教学课时:

  四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创设情境。

  a、改变座位排列方式和教室环境,营造一个举行观察发布会的氛围。

  b、教师宣布观察发布会的有关规则。

  以小组与小组对抗赛的方式进行。

  一比选手发布的观察发现过程有没有说清楚。

  二比选手发布时的语言、仪态是否自然大方。

  三比选手回答其他组的提问是否从容应对。

  ②在组内先发布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

  组内其他学生针对发布的情况提出疑惑要求解答。

  ③推选代表,向全班发布观察中的发现。

  ④评选最佳发布员,并交流从这些同学的观察与发布上学到了什么。

  ⑤比照自己的观察和发布,想想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一下。可以再说给同桌听听,也可以再组织一下语言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第二课时

  习作

  交流日记

  ①教师引述:你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里了吗?让我们先交流一下各自的日记。

  ②学生可自由组合读给朋友听听。

  ③由好朋友推荐写得好的读给大家听。

  评议日记

  ①教师引导:听了几位同学的日记,你们觉得哪些同学写得特别有趣?②组织学生评说。

  ③指名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写日记时的`想法和过程。

  再写日记

  ①当堂写一则观察日记或修改以前写的观察日记。

  ②写完后读给同学听听,看看自己有没有把观察的过程和观察中的发现说清楚。请同学提提意见,再修改一下。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1、出示四组词语,学生认读。读给同伴听,互相检查。

  2、仔细观察每组带点的字,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并说说形声字的特点。

  4、拓展练习: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形声字卡片。

  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

  2、分小组练习背诵。

  3、说说读了这首儿歌知道了什么。

  第四课时

  读读认认

  1、出示“读读认认”中的六个词语,学生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的方式指名认读,检测识字效果。

  宽带网

  1、组织竞讲故事活动。

  a、教师可先宣布竞讲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b、竞讲活动可先在小组内进行,选出优胜者,然后在班内再角逐。

  c、师生共同评选出优胜者,并让优胜者介绍经验。

  2、开展推荐读物活动。

  介绍自己读过的讲科学发明或发现的图书,向同学推荐并互相借阅。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你喜欢草坪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草叶上的歌》就是写草坪的。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学会生字。

  2、检测字词,分组朗读诗歌,有错纠错。

  三、学习诗歌。

  1、自己读一读诗歌,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草坪?(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小节)

  2、你最喜欢哪块草坪?为什么?学生结合诗句谈感受。

  3、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像:

  (1)沉睡了一冬的大森林,在一场春雨后,睁开了明亮的眼睛,想像它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2)早上起来或下雨过后时看到露珠落在草叶上,随风滚动的情景。

  (3)各种小动物在绿色的草坪上玩耍嬉戏的情景。

  4、及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边想象边朗读。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诗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3、指导背诵诗歌。

  4、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课文中描写的是怎样的草坪?你最喜欢哪中草坪?

  二、用语言描述一下,把你想象的用彩笔画出来,并全班展示作品。

  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形象?

  1、学生交流,师引导学习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

  2、让学生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说几个句子。

  3、鼓励学生把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运用在写作中,可以使你的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三、背诵诗歌。

  (1)学生交流背诵技巧。

  (2)学生独立背诵。

  (3)检测背诵情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境——镜浆——桨

  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篇6

  一、谈话导入,激趣探奇

  1、回顾已学课文《赶海》,引导学生说说大海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

  2、提出“你想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的吗?

  (过渡:让我们一起到海底遨游吧!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2课《海底世界》)

  3、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思考: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检查初读情况。

  三、赏读课文,读中体验。

  (一)学习“海底景色奇异”这部分。

  1、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描写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用画出来。找到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2、反馈交流:

  (1)“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体味句子

  A、理解“波涛汹涌”。

  B、男女生赛读。

  (2)“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体味句子

  理解“窃窃私语”。

  同桌表演“窃窃私语”。

  C、说话训练,进一步感悟海底的“奇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如果你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指导朗读。

  (二)学习“海底物产丰富”这部分。

  1、参观动物馆。

  A、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划出。

  B、自由读文,渗透学法,合作完成表格。

  (1)用“——”划出描写动物不同活动特点的句子。

  (2)练读句子。

  (3)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4)反馈。

  C、当小动物作自我介绍

  2、参观植物馆和矿物馆。

  A、总结学法。

  B、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这一段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作用:与开头照应(首尾呼应)

  (3)指导朗读。

  四、巩固深化

  大家一起回顾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每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哪些内容?

  五、拓展延伸

  学了《赶海》和《海底世界》,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

  六、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海洋知识的资料。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过程与方法:

  注意考虑所提问题的意义、价值和启发性;提问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学生思维水平和实际能力;提问应紧扣中心、重点、难点、疑点、关键词语和句段,并使问题系统连贯,合乎逻辑顺序;语言要简明;以思考性问题为主,记忆性问题为辅;要面向大多数及全班提问,必要时,可将问题分为上、中、下三种水平,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注意在学生回答问题间隙给予全面评价,要鼓励多于批评。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字词卡片。

  2、与课文插图一样的挂图或录像片。

  学生准备:

  课前对照注释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自主识字

  谈话揭题,理解“检阅”:

  1、回忆大阅兵仪式。

  2、师小结:像这样的,在重大的节日或庆典中,各个方阵以统一的着装,整齐划一的步伐接受国家领导、外国贵宾及广大群众检查观看的隆重的仪式就叫检阅。板书:检阅

  3、如果你就是检阅队列中其中的一员,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4、补充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检阅》齐读课题

  理解“检阅”的意思。什么叫检阅?那么,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隆重盛大的检阅的场面吧!

  1、观看课文教学挂图。

  2、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思考,并讨论自己的发现。

  3、体会“检阅”一词的意思。

  二、合作交流

  1、要求:

  大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难读的做上记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语

  出示课件:

  俱乐部主席台观众队伍局面

  广博截肢拄拐洪亮纠正

  沉默羡慕情不自禁鸦雀无声

  指名读正音

  男女生对读

  指导书写:慕截

  品字形结构:众磊焱等

  1、读课文。

  2、试着认读生字。

  3、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篇8

  教材分析

  课文中讲述的故事经常发生在学生们中间。“我”不小心,用手中的铅笔把同学陆叶的下巴划破了,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地向同学说了声“对不起”。课文告诉大家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及认识多音字“挨”;会写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懂得知错就改、主动道歉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准备

  有关文明礼貌方面的录像、实物投影、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你都收集到了哪些文明用语?这些用语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文明礼貌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同学们朝夕相处,你们之间一定发生过录像中的事吧!陈刚和陆叶之间就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呢?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识字、读书好方法,互帮互学。

  3、集体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自己读懂的内容与同桌交流。

  三、研读课文,明白事理。

  1、学生自由读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组内交流。

  2、再读课文,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组内汇总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解决。

  4、班内交流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

  教师可有意帮助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⑴陈刚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怎样?

  ⑵讨论:由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的“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投影出示两个句子:①“陈刚,说吧,大家都没有怪你。”老师说。②“陈刚,说吧,大家都没有怪你。”老师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引导学生体会这两个句子的不同。)

  ⑶认真读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当时“我”的心情。

  ⑷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及心理活动?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出“我”的紧张、害怕的心情来。

  6、全班集体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对不起”?

  7、教师小结: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品德。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文中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天在同学们之间发生,假如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以前,在你身上一定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吧!如果有,请你用“对不起了,朋友……”,勇敢地向你的朋友说声“对不起”吧!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篇9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花钟》一文提到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本教学设计由此入手,带领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研究“不同花儿开放的不同时间”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花钟的学习网站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美丽和神奇)花儿不仅艳丽多姿,供人们观赏,而且,它还有更有意思的用途呢?(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学生自读,指名读)这有趣的花的“时钟”,我们就把它叫做——花钟(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大自然这个神奇的世界。

  2、看,(出示花钟图片)这就是花钟。在我们祖国的`许多城市,都有这样的“花钟”,台北市阳明公园里有一座花钟,许多游人都驻足观赏;南京、哈尔滨都有这样花钟。许多国外的城市也有花钟这样的景观,在号称花园之国、钟表之乡的瑞士,花钟已经成为它的第二大城市日内瓦的象征。这些花钟,不仅美观,还能报时。那是因为人们把钟表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了。那么,今天的课文里又是怎么介绍花钟的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轻轻地把书翻到第十三课,看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花钟里都有哪些花了?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哪些花儿。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

  A、边回答边点击出示图片: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给大家几分钟,选择一两种花快速浏览一下,对它们能有所了解。

  3、这些花分别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 (生回答,师出示一表格)谢谢同学们,你们的回答让我知道了很多,让我来说一说。

  A、师读句: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师:你们觉得这段话怎样?(太单调了,烦,太枯燥乏味,一点儿也不美。)

  师: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请大家读一读,可以挑其中一句,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这花的样子?等会儿就把这些花儿真正神奇美丽的一面呈现出来。

  交流过程:(随机出示图片)

  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牵牛花还真像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儿。

  师:(满脸笑容)你也来吹吹看。(生边做吹喇叭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灿烂地笑)唉呀!吹得还真响呢。

  生:“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就是这样(双手捂着脸,再打开,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

  师:(大笑)哇,还真像个迷人的花仙子。

  生:“万寿菊欣然怒放。”(边做动作边说)就像过年时放烟花一样,“嘭──啪”,很快地向四面八方绽放,五彩缤纷。

  师:(会心地笑)真是一位豪爽的花大姐。(生边做心花怒放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我觉得这些花就好像是我们班的学生,他们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

  B、和刚才老师读的这段话相比,文中这段话的优点在哪里?

  生:课文中的句子,写出了花的形状、颜色,读起来很生动,好像真的看到了各种花儿……

  师:同样写开花,运用的语言不同,给人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了!把你喜欢的句子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忍不住想参加,我们来接读吧!(师生接读)咱们一边看图一边说,想像大自然中这神奇美丽的一幕。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C、师:那是不是“我们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几点钟了”吗?

  生:(豁然开朗):错,应该是“只要看到花刚刚开放,就大致知道几点钟了。”

  师:是啊,作者用词是非常确切的。再看看这段话中的时间描写,你还会发现什么?

  师:接下去老师考考大家,就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老师说某一种花开了,你们得说出几点钟,这就是认识花钟。

  师:哟,万寿菊开了。

  生:现在大致是下午三时。

  师:哇,蔷薇开了。

  生:现在大致是早上五点。

  师:“大致”是什么意思?你们还能换个词来说吗?

  师:你看,夜来香开了。

  生:大概是晚上八点。

  师:烟草花开了。

  生:大约是傍晚六点。

  师:月光花开了。

  生:现在是晚上七点左右。

  师:午时花开了。

  生:也许到十二点了。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就让我们上网看看,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

  A、上网浏览

  B、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5、这些花太美了,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这些花真是——“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师:刚才的学习中,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读懂了、积累了那么多描写花的词语和句子。那,这一朵朵美丽的花,是不是都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同时也激起小朋友们的好奇心,花钟里究竟有哪些秘密呢,大家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问)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

  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回答,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怎么办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络查寻相关资料,共同讨论。

  出示学习步骤:

  (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利用网络浏览相关资料。

  (C)共同讨论,介绍学习成果。

  2、组内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随机指导。

  五、出示汇报,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

  2、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

  3、师:啊,大自然可真奇妙!当人类了解了这些规律,又会怎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植物学家的做法可真奇妙!你来说说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言)

  师:真是与众不同啊!这位植物学家不仅善于观察而且勇于创新。

  六、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钟学习网,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中利用自然规律服务于人类的例子有很多,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篇10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如花香四溢的花园、硕果累累的果园,辽阔无垠的田野,波光粼粼的小河……让我们心驰神往,让我们流连忘返。请同学们从这些美景中选择一处介绍给大家吧!

  2.选定内容:

  例如选取“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这个内容。也可以选取一些你认为你想写的地方的美景。

  3.表达方式:

  “这儿真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所以在选定“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这个内容时,选择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并在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的`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4.表现手法:

  (1)抓住特点,大胆想象,景中有物,物有生情;

  (2)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表现手法。

  (3)采取首尾呼应的手法。

  5.结构顺序:

  本文按照季节的顺序进行描写。首先在文章开头写出“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这一总起段,然后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花园四季特点,最后再与开头相呼应,总结花园美丽。

  下水文:

  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

  ①我们学校操场后面有一个小花园,这个小花园可真美!

  春天来了,②沉睡了很久的小花园睁开了朦胧的睡眼,花儿的枝条抽出嫩绿的芽儿。迎春花不愧为报春的使者,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在枝头绽放,③像一只只黄色的小哨子,吹来了春天,为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

  夏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小花园里葱葱茏茏。④月季花开了。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成群结队的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嘤嘤地呼朋唤友般唱着歌。我们在花园边赏花,边玩耍,真是其乐无穷啊!

  秋天是个万物凋零的季节,可是小花园里却依然充满了花的芬芳。园丁爷爷亲手培植的各种各样的菊花竞相开放。大的像团团彩球,小的像盏盏精巧的花灯。我们从这些怒放的菊花中看到了生命的顽强。

  冬天,小花园也安静下来了。花儿都被皑皑的大雪盖住了,准备在来年绽放得更加美丽。

  我爱我们学校操场后面的小花园,它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美丽。

  ①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小花园的赞美之情。

  ②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花园当作人来写,表现了对花园的喜爱和期许。

  ③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迎春花的样子。

  ④既是排比句,又是拟人句,表现月季花的种类和颜色多。

  ⑤短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

  我也能照样子写一处景物。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篇11

  三年级语文教案是每节课的蓝图。如果没有三年级语文教案,上课时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不能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知识,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接受,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级语文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观察例图,学习例文,揣摩例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作的。

  2.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3.写作时,学生会用通顺连贯的话,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习作所包含的内容,产生对习作的兴趣,激起习作的欲望。

  难点:要求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好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稿纸、小镜子若干。

  教学过程

  (课前激趣)用镜子里美美地欣赏了自己,找出自己的一处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

  一、揭示话题,激发兴趣

  做竞猜游戏,猜猜老师描述的是谁?(课件逐句出示)

  1.出示一段文字描述。

  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很想听听你的理由。

  (好,难度升级,继续挑战。)

  2.猜另一段文字描述。

  写是班上的谁呢?(学生可能猜不对)

  (继续猜起来,出示武建设的文字描述。)

  二、欣赏例画例文,学习写作方法。

  1.(出示武建设的文字描述)这段文字写的是谁?

  2.边看边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伍建设的外貌的?

  3.提示学生写人物外貌时不要面面俱到。

  4.出示"第一招"——抓特点 写外貌

  5.说说写人物外貌时一般按什么顺序。

  6.写人物时,除了抓住外貌方面的特点,还可以写什么?

  7.出示第二招。(图片出示,抓性格、爱好……的特点)

  8.师引导学生交流:我想请谁来当写作模特,谁愿意?快瞪大双眼仔细瞧瞧,她(他)的哪些部位最具特色?同学之间互相了解兴趣爱好。

  三、迁移运用,尝试写片断。

  1.学生习作,轻音乐起。

  2.讲评作文。

  3.试着修改下自己的作文。

  四、写作方法总结。

  三年级语文教案的反思

  这堂课目标很明确,对例文的利用比较充分,对教会孩子如何表达得有条理,如何将内容写得生动具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正如我们交流时所说,例文的运用还可以更开放些、更灵活些,不能反过来禁锢了学生的思路,最重要的还有体会例文那种描写人物外貌生动活泼的表达从而学会运用。人物的外貌描写很多孩子会落入一个非写得漂亮不可,非面面俱到不可的窠臼,而不是真正抓特点,抓重点,这篇例文在这方面可以突出一下,通过你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领悟。

  另外,课堂上一定要发挥出学生真正的自主性,乐于表达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有话可说是把作文写得有意思的前提。你们班的学生那么活跃,别公开课就乱了方寸哦~,发挥出你的特长,发挥出你们班孩子的长处,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彩呈现!继续加油!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篇12

  教学要求

  1、熟悉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事情的经过。

  4、体会比喻的含义。

  重点、难点

  1、了解事情的经过。

  2、体会比喻的含义。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

  1、出示《雨中》挂图。

  2、看图,说图。

  3、过渡:这样一幅图会有怎样的故事,我们来学习《雨中》。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

  2、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①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②了解运苹果姑娘的心情。

  ③了解事情的经过。

  ④了解“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穿梭的小船”各指什么?

  3、汇报学习情况

  ①解决第1题

  ②解决第3题:事情的经过在第4--5自然段,写小男孩子和同学、司机、行人们一起帮助姑娘捡起苹果。

  三、体会文章表现的。(简要讲)

  大家这样帮助姑娘,体现了什么?(助人为乐的)

  四、仔细读课文,把每一个自然段都想象成一个画面。

  助人为乐的画面。

  热心助人的画面。

  义务助人的画面。

  五、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六、:

  课文描绘了美丽的雨中画面,记叙了一个助人的故事,在生活中,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你们会怎么做?

  七、板书:

  撒苹果

  雨中助人为乐

  捡苹果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篇13

  《肥皂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正确书写十一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儿”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3、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儿”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4、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儿”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2、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儿”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把文章中的生字划出来并标上音;划出文中的多音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搅拌、溶化、玲珑、零乱、玉簪、仄长。

  3、熟读课文,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4、同学们拿上自己亲自调配的泡泡水,一手拿着吹泡泡的小管子,自己吹一吹肥皂泡儿。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见过肥皂泡吗?吹过肥皂泡吗?你觉得怎么样?(泡泡很美妙,吹肥皂泡很有意思!)

  2、可是,你亲自做过泡泡水吗?

  ①(做过!)效果怎么样?(抽生回答)

  A(很好、还可以)你怎么做的?泡泡从小管子的那一头冒出来了,你的心情肯定跟买泡泡水吹的孩子不一样!能告诉大家你当时的心情吗?(快乐、骄傲、自豪)

  B(不好!)你分析过原因吗?如果学生摇头,说没有分析过,就告诉学生:撒手了,放弃了,哎!快乐也就从你身边溜走了!如果学生说他分析原因了,就问他原因何在,并告诉他:再小的事,哪怕是玩,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就能长见识,就能有收获,就可以变得能干起来。

  ②(没有做过。)太可惜了!做泡泡水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奶奶的《肥皂泡》

  二、展示目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指导

  1、打开书60页,自己读一读,请大家在读的过程中勾出自己的重点词。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按自学指导自学课文

  四、交流汇报

  1、指名学生读文,读后学生评价。

  2、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并组词,交流识字方法。

  3、学习词语,正音,练习读,(黑板上的词语可不容易读好,会读吗?谁来试一试)学生练一练,然后齐读。

  4、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五、质疑答疑

  六、专训抄写课后生字并组词

  七、小结说说本课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八、谈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回顾上节学习内容,引出本节教学,板书课题

  二、展示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的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出示自学指导

  细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词语,小组内互相交流研讨。

  三、按自学指导自学课文

  四、小组汇报,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理解“和弄”一词。

  2、读读2、3自然段,同学们一定能够把他找出来。理解“黏稠”一词。

  3、读3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

  4、读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呢?标出写泡泡样子的词语。抽学生说,教师展示课件,然后让学生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告诉学生:用嘴巴是很难讲清楚的,凭空想象也很难,但是只要你亲自去吹一吹肥皂泡,你就能从那奇妙的泡泡身上找到这些词语。

  五、质疑答疑:你还有疑问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六、专项训练

  1、抄课文中的词语,每个两遍,抄完之后,再摘录你自己的重点词。摘录完的同学,拿起书,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七、谈学习收获

  八、小练笔

  你也吹过肥皂泡吗?你吹的肥皂泡和冰心奶奶笔下的肥皂泡一样吗?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