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公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吟唱与歌曲交融的学习,能用声音表现诗情画意,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游子吟》,并结合诗中的意向采用合适的声音表现。
2、认识四二拍,知道其含义及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游子吟》,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教学、情感渗透。
1、师:请同学先观看一段影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
2、互动交流
3、师小结: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说说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
(课件展示图片)学生交流
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4、读古诗《游子吟》
(1)师诵读,生倾听。
(2)交流:这首诗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3)生有感情地吟诵古诗《游子吟》
三、感受与体验
1、师:有一位作曲家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爱。
2、教师范唱,学生初步感知。
3、分析歌曲,认识四二拍。
4、学生用“LU”音轻声跟琴唱旋律。
5、学唱歌曲。
(1)随琴轻声填歌词,错误处及时纠正。
(2)集体跟琴轻轻演唱。
(3)师生接口唱。
(4)指导学生用声音表现诗情画意,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游子吟》。
(5)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6)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做“穿针、引线”的动作。
四、拓展延伸
1、表演母子情深
体验活动:同桌商量一个演妈妈,一个演游子。(自由表演)
2、师:看了大家深情的表演,我不禁想起来自己的妈妈。在我生病时,总是能悉心照顾我,一直守在我身边。我想你们的妈妈一定也非常爱你们,借今天的这个机会,我想让大家来说说自己的好妈妈。谁先来说说?
3、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有感情地演唱《游子吟》
4、活动:献给妈妈的爱
(1)诗人孟郊写下了千古绝句来回报妈妈。你想怎么样来报答妈妈呢?
(2)了解妈妈的节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
(3)请你用明信片写下想对妈妈说的话。
(4)学生各自写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5)要求:同学们把明信片送给妈妈。
五、课堂小结
游子吟公开课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孩子通过观察画面,讲故事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感受欣赏并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妈妈给予的爱,乐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萌发孩子感激妈妈的养育之恩的情感。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识字图卡:妈妈
2、课件:CD朗诵、《游子吟》的故事
3、视频:妈妈的话
4、图画书《处处闻啼鸟》人手一本
5、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出示字卡"妈妈"引入话题,幼儿介绍"我的好妈妈"。
1、提问幼儿:谁来说说你的妈妈是长什么样子的?做什么最棒?
2、教师进行归纳:你们都有一个漂亮、能干的妈妈,今天我也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慈爱的妈妈。
二、通过观察画面和讲古事的方法,引导幼儿欣赏并理解古诗。
1、引入古诗,让幼儿听CD朗诵古诗。提问幼儿:你听到了什么?
2、再听CD朗诵一遍,加深幼儿对古诗的印象。提问幼儿:这次你有听到了什么?有什么先的发现?
3、请幼儿拿出《处处闻啼鸟》,观察画面内容并跟着CD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请幼儿按照刚刚听到的内容找到《游子吟》这首诗。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画中有什么?她在做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提出问题:她在为谁缝衣服呢?为什么要缝衣服?我们读一读从这首诗,从诗中找到答案,好吗?幼儿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4、引导幼儿在理解古诗中的关键字的基础上理解古诗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1)引导幼儿理解"慈母"、"游子"、"密密缝"、"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等关键字。
教师总结:慈祥的母亲手中拿着线,帮即将远去的孩子缝制新衣服。临行前,她忙着把衣服缝得严严实实,担心孩子一走很久才能回来。
(2)出示图画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难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教师总结:谁能说孩子那像小草一样微小的孝心,可报答像春天的阳光般伟大的母亲呢?
(3)让幼儿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要有感情的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
5、出示图片,让幼儿看图讲故事,经过教师总结从而进一步理解古诗写作背景,诗人的情感以及古诗的内容。
(1)提出问题:你觉得这首古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教师总结故事: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人们都睡着了,但是有一位妈妈还在为她的孩子缝补衣服,因为她的孩子明天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学习了。妈妈边缝边想:儿子这次去学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她一遍又一遍地把衣服缝得结结实实。慢慢地,天亮了,妈妈终于把衣服缝制好了。孩子要走了,妈妈亲手帮孩子披上衣服,并叮嘱孩子要早点回家。儿子也舍不得妈妈,他含着泪说:"妈妈,我会早点回家的,您放心吧。"《游子吟》这首诗就是孟郊为了感谢他伟大的妈妈而写的。
(3)提出问题: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孟郊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她爱不爱自己的孩子?
三、播放视频《妈妈的话》,感受母爱。
教师:其实,你们的妈妈也很爱你们,她还有话想对你们说,想不想听听?
四、大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学会感激妈妈的养育之恩。
教师:妈妈很爱你是吗?那你们有没有话想对妈妈说?我们也把自己想说的话拍下来给妈妈看好吗?
这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比较成功,也很欣慰,并有所收获和思考:
1、课前准备全面、充分是上好课的必备环节。以前我的目标意识不强,上课时针对性也不强,加上教学方法平淡无奇,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备课时目标要具体明确,切合实际,采用幼儿感兴趣、易于接受方式方法,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2、这节课中幼儿最大的兴趣点是随着视频边唱边做韵律操,真是学得有模有样!是呀,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在唱唱跳跳中认识事物,这也是音乐能让人快乐、使人情感和气质得到熏陶的最大特点。
3、教师的语言很重要,既要富于童趣,又要具体、生动、活泼,低龄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幼儿的求知欲。
4、课堂常规很重要,这是我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次课中由于我采用听录音、学做韵律操等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次序才不显太混乱。所以今后要加强课堂常规训练。
5、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今后的目标是加强研读有关一线教师实践经验的书籍,加强提高普通话水平。
游子吟公开课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认知:学会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情感:感受诗人和母亲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用关爱回报父母。
【学习重点】
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
【学习准备】
教师:ppt课件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工具书。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
2、谈话交流。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游子?
●你们离开过自己的父母,出过远门吗?
●在你出门前你的父母忙些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3、激趣。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来看看一位叫孟郊的诗人在离家前的感受。
二、品读感悟,深化体验。
1、朗读古诗。
●生自由练读。
●小组练读。
●汇报朗读:独诵、齐诵、表演诵、推荐诵等。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策略:
品读: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品读诗句。
理解:结合课本注释,借助工具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欣赏:在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诗句旁写上批注。
●生自主学习后小组内交流。
●汇报学习所得,师生评议,理解“密密缝、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的含义,体会感情。随机板书。
●配乐深情朗诵,内化诗情。
三、话题讨论,升华情感。
1、引出话题: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父母深厚的关爱中,同学们一天天成长,而父母日渐老去。那么,为人子女者,究竟应该怎样回报父母呢?
2、观看配乐图片《总有一天,我们的父母会老去》
3、小组讨论。
4、小组代表发言,学生自由表述观点,师述评。
5、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师配乐诗朗诵《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
四、课外自选作业。
1、诵读《游子吟》,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出行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衣的情景,再写下来。
2、以表现亲情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如“妈妈,我想对你说”等。
3、收集其他诗人赞颂亲情的诗作,古体诗、现代诗均可,小组内举行一次配乐诗歌朗诵会。
【教学思考】
古诗《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诗歌刻画了一位为外出的儿子精心缝制衣服的慈母形象,抒发了诗人热爱母亲的真挚情感。诗歌语言质朴无华,然而内蕴深情,真切感人,诗末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更是道出了天下为人子女者的心声,成为历代传咏的名句。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收有此诗,学生已早有接触,大多能够流利背诵。在本册教材第二组课文《荔枝》的教学中,学生在畅谈母爱的教学中曾提及此诗,深切地感受了母爱无微不至的关怀。因此我想,在这首诗的教学中,如果不另辟蹊径的话,势必会与《荔枝》一课的情感体验重复,造成审美疲劳,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学生原有理解基础上,另寻切入角度以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呢?
我不由地想到了现在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他们往往心安理得享受着父母对他们的照顾呵护,却很少想到关爱父母,更难得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哺育自己长大的亲人。这不是年龄大小的问题,而是一种责任观念的丧失或行动意识的淡薄。于是,我决定抓住最后一句中的“报”字做文章,让学生明白:我们不仅要享受母爱,更要回报母爱,回报在我们成长历程中的每一位亲人;我们不仅要在精神上爱他们,更要在行动上实实在在地表达出来。
基于由上的想法,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两大环节——品读感悟,深化体验和话题讨论,升华情感。
在第一环节的学习中,让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品读诗句,以独诵、齐诵、表演诵、推荐诵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朗读创造表现展示的舞台,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配乐诵读,学生逐步深化对诗歌情感的体验,较之以前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在第二环节的学习中,抓住“报”字引出话题——我们该如何回报父母及亲人?随后,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组感人至深的照片《总有一天,我们的父母会老去》,播放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一片静寂,只有配乐中那清澈如泉的童声回荡,和着这组照片给了学生心灵极强的震撼,许多学生眼角泛起了晶莹的泪光。他们开始懂得:外表强健的父母,还有那已经老去的爷爷奶奶等亲人,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关心照顾。看着学生们目不转睛的眼神,我体会到了课堂上静的美妙与力量。
接下来的小组讨论气氛热烈,汇报时一位女生声音颤抖地讲述了一个女孩和她母亲的故事,其他同学也深情述说了他们的感悟,也许,他们的语言还很稚嫩,不能很好地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但从他们动情的眼神、真诚的述说中,我看得出,他们内心深处情感之弦的深深颤动,无须华丽的词语,空洞的说教与表白,这一刻的感动让他们明白自己对父母也担负着一份责任。
最后,我朗诵了一首诗《孩子,在你还很小的时候》。由于情绪的激动,课件配乐时间的误差,我读得并不是很理想,可是依然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我知道,那是他们感动的掌声,感动于诗句里的真情,也许还是他们感谢的掌声,感谢我陪他们走过了这一节心灵之旅。
这组照片和这首诗歌,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感动了许多人。我是一次在网上搜索资料时无意中看到的,觉得特好,就保存了下来。我想说的意思是:我们的语文课要引进这样充满活力的清新的“时代之泉”,教材不仅仅是一本语文书,教师备课读书也不仅仅是看教材教法专业理论。还有,想让学生感动,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常常被感动的心,不要让一天又一天的粉笔灰蒙蔽了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