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教案百货商店

2023-07-23

小班社会教案百货商店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购物活动,感受其中的愉快。

  2、懂得购物的秩序,不在商场里随意拿取翻动货架上的商品。

  3、不提出无理要求,会用商店的口吻与成人交流。

  4、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5、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2、在活动室的购物区布置商店的场景。

  活动过程:

  1、和幼儿讨论购物的话题。

  (1)小朋友,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来自哪里呀?(可以用玩具、漂亮衣服和小饰品举例。)

  (2)商店(超市)里面什么样子?都有什么商品?那里人多吗?

  (3)你和家人一起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你 最喜欢去哪个商店(超市)?

  (4)商店里有你喜欢的物品吗?是什么?看到它你有没有想要买的想法?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2、翻看幼儿操作材料,理解画面内容。

  (1)图画中的场景是哪里啊?画面中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2)小朋友为什么抱着一个布娃娃呢?你猜猜她想做什么?

  (3)小朋友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妈妈又会怎样回答她的提问呢?

  3、老师揭晓谜底,告诉小朋友对妈妈说的话。引导幼儿谈谈自己的想法。

  (1) 你觉得她这样做对吗?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会怎么做?

  (2) 你觉得妈妈会满足她的要求吗?为什么?

  (3) 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妈妈对你说了"不行",你会怎么办?(引导幼儿懂得和家人进行商量,经过允许才可以购买,如果被拒绝也不能哭闹发脾气。)

  4、帮助幼儿了解商店(超市)的环境,请幼儿自己提出购物时需注意的事项。

  (1)在商店(超市)里面能否离开成人的视线,独自闲逛?

  (2)在得知家人的购物计划后不配合妈妈购物,只是看自己喜欢的物品,这样对吗?

  (3)在商店(超市)内随意摆弄商品,甚至破坏商品的包装。这样可以吗?

  (4)没有付钱的商品能不能拆开包装或直接享用呢?

  5、情景游戏《购物》。

  (老师装扮营业员,幼儿扮演顾客分组进入购物区自选商品并和营业员进行交流。)

小班社会教案百货商店 篇2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物品的名称和用途。

  2、能将不同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白板课件《小猫开店》;自制小火车一列(有三节车厢),每节车厢分别有吃、穿、玩的标记;

  2、学具:吃的、穿的、玩的小图片若干布置在货架图上;人手一张进货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森林里的小猫开了家店,我们一起去看看店里卖些什么?(演示白板)

  (分析:让幼儿在自由看看说说中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教师引导幼儿按用途给小猫店里的物品进行分类。

  师:小猫店里有些什么?(幼儿讲述)

  (1)师:(点画面)这是什么?风筝有什么用呀?可以用一个玩的标记表示(小车标记)

  师:看看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玩的,把它们找出来?(幼儿讲述,教师拖图片分类)

  (2)师:这是什么(点击衣服标记),衣服有什么用呀?它是穿的标记(衣服标记)。

  那哪些东西是穿的,谁来把它们找出来?(幼儿操作白板)

  (3)师:看看还有些什么,它们有什么用呢?也用一个标记表示(嘴巴标记)

  教师小结:小猫商店卖的东西可真多,有吃的、穿的、玩的。它的生意可好了,没几天东西就卖完了。

  (分析:生动形象的白板课件把幼儿的注意里一下子集中起来,能够借助画面大胆的说出名称及用途。通过出示吃、穿、玩的标记进行归类,让幼儿有了一个对物品种类初步的了解认识)

  三、出示小火车,提出进货要求。

  师:看,小猫开着小火车去进货啦!小火车有几节车厢?分别有些什么颜色?车厢上有什么呀?一号车厢进什么货?那二号、三号车厢呢?(点车厢上的分类标记)

  师:小朋友们一起帮小猫去进货好吗?那要进些什么呢?

  师:看,这是三张进货单,这张告诉我们要进什么?(指进货单上的标记)那这两张呢?进货的时候可以进一样、也可以进两样、最多进三样。

  (分析:实物小火车的出示唤起了幼儿的参与性,通过一起数数车厢和颜色等细节把一些数学知识自然的渗透了进去)

  四、幼儿操作:按进货单分类进货。

  1、师:现在请小朋友选一张进货单,看看你选的进货单是进什么货的?你想进几样东西?

  2、师:小猫的火车要开喽!(幼儿跟在火车后面)(放音乐)

  3、师:超级市场到了,看看有些什么?(引导幼儿看货架图上的物品)

  4、幼儿按购物单进货,并送到相应的车厢上。

  (分析:这是整个过程关键点,通过带着进货单去进货的环节是幼儿对前面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所学知识的现学现用。在进货的环节中学习运用了分类的知识。)

  五、集体验证

  1、师幼共同检验幼儿的进货单,有错的请幼儿纠正。

  2、在音乐声中跟随小火车出活动室。

  (分析:集体验证完全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反思:

  数学活动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十分的枯燥乏味,在这样的一个情境下为了迎合小班幼儿天真好动又不是太善于介绍传统的教育模式。我大胆的采用了形象生动的小火车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幼儿一个个积极性很高。都非常投入的参与活动从而很快的接受了新的知识。在玩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我想这在我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多的采用这样的模式。同时深刻的感受到了上好一节活动所要考虑的问题真是太多太多了。

  情景的设置-----体现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对知识的同化、顺应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接受,而是逐步实现的。因此,小班幼儿的数学活动,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情景教学活动下,主动建构相应的知识经验,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因此,在本次的数学活动中,我就直接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创设《小猫开商店》让孩子帮助小猫去进货,这次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情境,让游戏情境与数学活动有机整合,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材料的选择-----体现活动的目的性:按物品的用途分类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而物品的用途是隐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对小班幼儿来说比较难。因此,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物品作为操作材料。通过借助白板把各种物品摆放在货架上来引起幼儿的注意,要求幼儿只能按吃、穿、玩三类摆放就行。教师示出示三样物品标记,请幼儿进行归类。但这个不是随意的就可以去做的。首先我请幼儿来说说物品并且说出其用途。比如,如果幼儿说出的是玩具,问幼儿有什么用?幼儿会说可以开的,不会说可以玩的,老师引导说:这是玩具可以开着玩的。如果出示的奥特曼,就会一下子说可以用来玩的。因此看来在材料的选择上也是对数学活动的成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的表达-----体现幼儿的能动性:小班幼儿不太愿意用语言来表达,动手能力也比较弱。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幼儿的语言表达,如一开始介绍物品的时候,要求幼儿对每样物品都要说“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并采用示范说、幼儿自由说、互相说、说给老师听等方式,以强化幼儿对物品用途的认识,为分类作铺垫。分类操作时,要求幼儿边说进货“我拿的是吃的进货单,我要进面包的、糖果等”。以此来加深幼儿对标记的认识和分类的理解。在说的过程中,老师持之以恒的要求和耐心的指导以及同伴的示范起了重要作用。

  本次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突出了生活化、情境化、游戏化,而且进行得非常自然而流畅,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会了按物品的用途分类,而且学得很扎实。

小班社会教案百货商店 篇3

  【活动目标】

  1、复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初步学习根据形状、颜色进行正确的配对和分类。

  2、通过活动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小篮子,内有红、黄、绿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图形片共9片。

  2、贴有标记的饼干盘每组12只。

  3、教具同上1,另准备黄色正方形标记牌一张,绿色三角形标记牌一张,小猫头饰3~5只。

  4、将幼儿按能力强弱分为红花组、绿花组、黄花组。

  5、平时吃小点心的时候引导幼儿观察过各种形状的饼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小篮子。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篮子饼干,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样的饼干。

  请幼儿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自己的饼干,注意对颜色和形状的表述。

  2、集体活动:分饼干。

  (1)按颜色分。教师拿起一片饼干,让幼儿说说应该放在哪个盘子里?为什么?然后幼儿往每个盘子里送一片饼干。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个别纠正。)

  (2)按形状分。收起分过的饼干盘,出现有形状标记的饼干盘。请幼儿将剩下的饼干按标记都分掉,请一幼儿到前面同时分。分好后检查一下是否分对,分错的重新分。

  3、游戏活动:买饼干。

  (1)进入游戏情境:小猫开了一个饼干商店,正要进货,我们帮它把饼干送过去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将饼干盘搬到矮柜上排好,作为商店。)

  (2)请3~5位幼儿戴上小猫的头饰做营业员:小猫饼干商店开张啦!欢迎小朋友们来买饼干!

  ①黄花组:出示黄色正方形标记牌,请黄花组的幼儿去买。买好后教师检查一下是否正确,错误的重买。

  ②绿花组:将绿色三角形标记牌出示两秒钟后藏起来,让绿花组的幼儿去买。买好后请两位能力强的幼儿去检查。

  ③红花组:请幼儿先讲一讲自己要买什么样的饼干,买完后互相检查,并说一说自己买的是什么样的饼干。

  4、结束活动。

  请幼儿闻一闻、尝一尝饼干的味道。

  延伸活动:

  将活动材料加入区域游戏或数学角游戏,使幼儿的相关知识获得练习和巩固,同时鼓励能力强的幼儿主动去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活动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大小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大小,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