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小羊》教案汇编

2023-07-21

《狼和小羊》教案汇编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狼、脏、汹、怜、嚷、辩、逼、讨、厌”等九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和记忆“狼、怜、脏、厌、讨”。认读并积累“故意、借口、温和、弄脏、可怜、逼近、讨厌、争辩”等词语。能听写课后练习中的句子。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按要求读出带点字词语的语气,并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跟狼这种蛮不讲理的坏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识记本课的生字,读准“脏、嚷”字的读音。

  2.按正确的笔顺描摹和记忆四个生字“狼、怜、脏、厌、讨”。

  3.按要求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揭示课题。

  1.瞧,谁来了?(出示狼和小羊的图片)

  2.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们吗?

  狼:恶狠狠、凶恶、残忍……

  羊:温和、胆小、温柔……

  2.凶恶的狼遇到温和的羊会发生什么事?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第20课。

  (出示:狼和小羊)齐读课题

  3.看书听课文录音,想一想,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学习生字,理解课文。

  1.听了课文录音后,请你说说狼和小羊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想一想:什么叫“借口”?狼为了吃小羊,找了几次借口?分别是课文的哪几节?

  (第一个借口:2、3节第二个借口:4、5节第三个借口:第6节)

  3.学习2、3节

  (1)同桌一起读,再说说狼的借口是什么?羊是怎么解释的?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4-6节

  (1)学习生字,重点指导

  A.气势汹汹:是一种生气时的样子。

  B.龇牙咧嘴:“龇、咧”都是形声字,注意“龇”的书空,做动作理解。

  C.逼近:注意“走之底”的字的笔画规则。

  D.嚷:注意右半部分的书空,近义词是“叫”

  (2)小组合作学习:狼又是如何找借口的?小羊又是怎么说的?

  (3)朗读指导

  (4)找合作伙伴演一演。

  三、复习巩固,课外拓展

  1.复习生字和词语

  游戏:摘苹果

  2.找好朋友合作,读读课文

  3.小结:看来,对于像狼这样不讲理的人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4.编故事:小羊应该怎样对付这只狡猾的狼?

  教学反思:《狼和小养》是“读短文了解内容”单元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学生通过阅读,要懂得寓言的寓意跟狼这种蛮不讲理的坏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来反复阅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不断加深理解。

《狼和小羊》教案汇编 篇2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贴图(狼,小羊)这是什么动物?喜欢它们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记得学过什么样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通过讲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那么《狼和小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同桌读生字,纠正字音。记忆“溪”。

  3、默读,标好自然段序号。

  4、指名分段读课文,自我评价。

  5、看电视画面: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狼想吃小羊,三次找碴儿,“找碴儿”什么意思?(故意找借口)每次是怎么找碴儿的?

  2、找到第一次,读一读,告诉了什么?“故意”一词去掉行不行?为什么?怎样读出狼找碴儿的语气?小羊怎么读?练读,指名读,同桌分角色读。它俩谁说得有道理?为什么?指名把狼和小羊图贴在小溪的两边。

  3、自读第二次对话。练读,分角色读,讨论,画出句子: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读一读,你想说什么?狼两次找碴儿,都被小羊反驳掉了,狼会甘心吗?

  4、看图后,自己读一读,表演一下此时狼第三次找碴儿的样子。指名读,齐读。

  5、分角色朗读,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四、学习总结全文:

  狼想吃小羊,三次故意找碴儿,可是小羊虽然温和善良,据理力争,但却毫无用处,通过这个[寓言,你知道了什么?(像狼这样的恶人坏人总是蛮不讲理的,我们不要怕,不要上当,要看清他们的嘴脸,和他们巧妙斗争。)

  五、扩展训练:

  你希望小羊被吃掉吗?那结果会怎样?你设想一下。

  六、戴头饰表演

《狼和小羊》教案汇编 篇3

  一、复习巩固,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一课(学生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看你们会认了没有,读准了没有。

  故意 找碴儿 气冲冲 背地里 争辩 扑去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师: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围绕“找碴儿”提几个问题吗?

  出示问题:狼为什么要找碴儿?狼找了几次碴儿?是怎么找碴儿的?

  二、读文讨论,解决问题。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在读书时动了脑筋。问题靠谁来解决呀?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想想狼为什么要找碴儿?找了几次碴儿?是怎么找碴儿的?读完后,小组讨论讨论。

  (一) 狼为什么要找碴儿?

  1、(出示小溪图)师:狼看见小羊在溪边喝水,就想把他吃掉,想到什么程度?书上怎么说的?能换个词语来说说吗?

  师:狼这么想吃小羊,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学生想象说话。

  (二)狼找了几次碴儿?

  师:想象得真好,我好像看到狼的口水正吧嗒吧嗒地往下滴呢。于是他故意找碴儿,他找了几次碴儿?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想想。

  指名回答。

  师:找了哪三次碴儿?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吗?

  指名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说。

  (三)狼是怎么找碴儿的?

  1、狼和小羊的第一次对话。

  (1)师:谁能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句子读一读?

  指名一生读

  师:想象一下,狼说这话时是什么样的神态?什么样的语气?

  (眼里露出凶光,恶狠狠地说)

  师:谁能把狼恶狠狠的样子读出来?

  (指名读)

  师:谁能加上动作、表情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

  (2)师:小羊是怎么回答的?

  师:“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是什么意思?

  师:小羊为什么不会把水弄脏呢?我请一个同学先摆摆狼和小羊站的位置,再说说理由。

  (指名上台指着图说理由。)

  师指导朗读:小羊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态度怎样?

  师:谁做一个“吃了一惊“的表情让大家看看?大家在座位上做做。“温和”地说是怎样地说?

  师:谁能用温和的态度和语气读读小羊说的话?你觉得他温和吗?应怎样读才温和?(声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些。)你来试试,好吗?(指名读)自己在座位上读读。

  师:女同学来试试,带着表情和动作读。

  师:小羊说的理由充分吗?对,很充分。这就证明狼非常想吃小羊,是在——

  (生:故意找碴儿)找碴儿的意思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师:我们一起来读狼和小羊的第一次对话,男同学扮演狼,女同学扮演小羊。(男女分角色读)

  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狼这样不讲道理,小羊为什么称他亲爱的狼先生呢?

  2、狼和小羊的第二、三次对话。

  (!)师:小羊把狼的第一次碴儿驳倒了,可狼不罢休,又继续找碴儿。请小组的同学分角色读读狼第二、三次找碴儿以及小羊辩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狼和小羊说话时的样子,还可以在小组内演一演。

  小组分角色读、表演。

  (2)师:刚才每个小组读得都很带劲,演得也不错。(出示第二次对话)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这次对话?

  (3)师:他们读得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

  (4)师指导朗读:狼气冲冲是什么样子?谁用气冲冲的口气读读狼的话?

  (评价:怎样才能读出气冲冲的语气?哪些词要读重一些?)

  男同学来读一读。

  师:小羊这次同狼讲理是什么样子?

  师:可怜的小羊这时喊着同狼讲理,那该怎样读小羊的话?小羊这时说话的速度怎么样?自己在座位上试着读一读小羊的话。

  谁想读?

  师:想帮小羊讲理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两大组分角色读。

  (5)师:狼不想再争辩了,(出示狼的第三次话)谁来读狼第三次不讲理的话?

  指导表情读:想象一下,狼说这话时是什么样的表情?哪个词最能说明他不讲理?(“反正”读重一些)

  我们带着表情来读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好象看见狼龇着牙,咧着嘴,一步步向小羊逼近,我们赶快去树林里看看吧。

  启发争辩:如果你是那只小羊,听了狼最后的那段话,你会怎么想?又会怎样同他争辩呢?请你像小羊那样,为自己辩解。

  三、表演。

  师:小朋友辩得太好了,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1、小组表演。

  2、师:谁敢说我演得最棒?

  指名二人上台表演,一人为他们配上旁白。

  生评价

  四、续补结尾,发展思维。

  1、启发:凶恶的狼不想再跟小羊争辩了,扑向小羊,小羊会怎么样呢?请大家给这个故事编一个结果。可以自己想,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2、交流。

  3、师:小朋友编得很好,能写下来吗?好,回家以后写下来,并读给你爸爸妈妈听。

《狼和小羊》教案汇编 篇4

  教材分析:

  这则寓言记叙了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茬儿,小羊根据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最终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掉了小羊。通过这则寓言,作者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截取一个最精彩的片段,借助对话写狼三次找碴儿和小羊两次据理申辩,据此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了寓言的寓意。第一次狼,盛气凌人,横加指责,小羊儿小心翼翼地申辩。第二次狼,蛮横无理;小羊害怕而认真地申辩。第三次狼,穷凶极恶。狼不想再争辩了说明狼理屈词穷,小羊的命运自然可想可知。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形象思维占优势,已经具有了初步阅读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能够通过自主读书,研究体验获取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学上可以在学生研究、感悟的基础上设计故事的结尾。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张扬个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着重掌握狼的三次找碴儿,羊的两次申辩处留空白。续编故事的结尾处留有空白。反思与小结处留有空白。

  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懂得坏人总是要找借口做坏事的,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懂得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教学时间:3

  教学准备:

  录音磁带、头饰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分角色表演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表演过程中感悟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

  导入: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谁能说说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板:狼 谁再来说说小羊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板:小羊。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温顺的小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板书:和 结果怎么样呢? 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了这篇课文,大家都知道了。

  新授:

  (一)引导初读课文,并且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讲了狼和小羊之间的什么事?(要求回答问题句子连贯通顺、完整,掌握简答问题的句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2.出示字、词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3.说一说读了课文以后知道了什么。

  (四)再课课文,读通句子,把课文课流利。

  (五)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找出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分别用和﹏﹏画出来。/article/

  2.练习读对话部分,要读出他们的不同态度和语气。

  3.分角色朗读第2-6自然段,先小组,再全班,读后评议。

  4.讨论: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

  朗读时要抓住描绘狼和小羊的语句,让学生体会狼和小羊的不同态度。

  第一次对话,狼的话要读得稍快些,语调高昂些,要读出盛气凌人、横加指责的语气;小羊的话要读得平缓些,读出小羊小心翼翼地据理申辩的语气。

  第二次对话,狼的话要读出蛮横无理的语气;小羊的话要读出据理申辩和有些害怕的语气。

  第三次,课文只写了狼的话和动作,要读出狼穷凶极恶的语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继续体会,让学生通过表演感悟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难点:

  发挥想象,继续编故事。

  (一)复习

  1.指名读、齐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找碴儿 温和 背地里 可怜 争辩 逼近 嚷

  2.过渡: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深入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角色读第2-6自然段。

  2.讨论,交流: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 先由学生说一说,再由教师点拨。

  (l)第一次借口:

  课件演示,先让学生看清故事发生的地点,演示小羊先在小溪边喝水,再演示狼在小溪的上游出现,使学生看清是小羊先来喝水,狼是后来的,小羊在小溪的下游,狼在小溪的上游,水是从上游流到下游,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狼的话要读得稍快些,语调高昂些,要读出盛气凌人、横加指责的语气;小羊的话要读得平缓些,读出小羊小心翼翼地据理申辩的语气。

  (2)第二次借口:

  教师点拨:狼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从哪儿可以看出狼在说假话?(小羊去年没生下来,不可能背地里说狼的坏话。) 理解背地里这个词的意思。 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狼的话要读出蛮横无理的语气,小羊的话要读出据理申辩和有些害怕的语气。

  (3)第三次借口:

  提问:狼的态度又有什么变化?做动作理解龇着牙、逼近两个词语的意思。/sjbwz/指导朗读狼说的话,要读出狼穷凶极恶的语气。

  3.戴头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篇课文,要读出狼和小羊的不同态度和语气。

  4.说一说你对狼的印象。

  (三)启发学生想象

  狼扑向小羊,可能有几种结果?先说一说,再写一写其中你最希望出现的一种结果。

  1.狼,我想对你说

  2.小羊,我想对你说

  3.展开想象,编编《狼和小羊》故事。

  (四)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必须想办法对付。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①写好本课的生字新词②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书写入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读词语卡片

  可怜 温和 故事 气冲冲 坏家伙

  小溪 先生 争辩 不可能 弄脏了

  2.用总是经常各说一句话。

  3.用下列生字扩词

  先 争 再 温

  二、教学生字

  怜:与冷的字形相近,可把它们进行比较。

  辩:与辨、瓣相比较。

  重点指导以下字的写法:

  狼:与浪进行比较记忆。左窄右宽,要写好第二笔 ,右边的第四笔写在右半格的横中线上,撇和捺都写在右下格,其中撇要在横中线上下笔。

  脏: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

  辩:左中右结构,中间比较窄,左边的辛字第7画要写成撇,中间部分的点要写得低一点儿,第二笔要在横中线上起笔,左右两部分要写得一般高。

  弄:下面一横长

  亲:中间一横最长

  倒:中间部分写在坚中线上

  争:的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右边要出头

  狼 吃 伙 脏 惊均是左窄右宽的字。扑是左宽右窄的字。

  三、 学生临写

  每字一行,教师巡视指导。

  四、 作业

  句式练习: 你

  骂我的

  看电视

  你爸爸

  饭后,我

  不是

  妈妈上菜场

  就是

  每天

  你

  板书

  10 狼和小羊

  狼 小羊

  找碴儿 讲理

  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 您在上游

  去年你在背地里骂我 去年我还没出生

  反正都一样

  (蛮不讲理) (温和善良)

《狼和小羊》教案汇编 篇5

  目的要求

  1、知识掌握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2)、理解本课新词:找碴儿、争辩、龇等学会生字:喝、弄、冲、争、反、扑。

  2、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因果推理的方法。

  2)、拓展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以狼的三次借口为线,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语感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狼和小羊不同的态度。

  4、德育目标: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学生懂得对待狼一样的坏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

  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狼和小羊的两次对话及狼最后说的话。

  难点:理解词句,朗读到位,学会读书方法。

  教具:课件

  学时:2课时

  板书设计 :

  23 狼和小羊

  狼 小羊

  找碴儿:弄脏水温和 :您站在上游

  气冲冲:说坏话喊道 :我没生下来

  大声嚷:反正都一样……

  (凶残) (善良)

  教学步骤 :

  第1课时

  一、揭题:

  课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2个小动物,你喜欢谁?这节课我们学习关于它的童话。

  二、初读,了解课文大意。

  1、要求学生看汉字轻声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

  2、分自然段,标出。

  3、找6个人,开火车式读。思: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同时课件演示。回答: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读2——6自然段,想想狼和小羊有几次对话,用笔画出。

  3、看第一次对话课件演示,指名回答:是第几自然段?

  师:狼看见小羊在溪边喝水,就想把它吃掉。狼想吃小羊,它想到怎样的程度呢?课文第二节里有个词儿,谁能找出来?

  师:对!狼非常想吃小羊。谁能把“非常”换成别的词?就是说,还可以说成狼怎样想吃小羊?

  师:狼这么想吃小羊,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师:狼心里是这样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样呢?看看课件,说一说。

  师:从狼的样子和它心里想的,说明狼非常想吃小羊。狼是个专做坏事、非常残忍的家伙。课文前面说,小羊是在溪边喝水,他根本没做得罪狼的事。那狼怎么吃小羊呢?

  师:什么叫找碴儿?

  师:故意找碴儿是什么意思?

  师:说得对。故意找碴就是有意地找毛病,存心编造理由。这说明是很狡猾、很阴险的。谁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一读?要读出故意找碴儿的语气。

  师:“你安的什么心?”这一句里的“安”是什么意思?

  师:安的什么心,还可以说是打的什么主意,常指不好的念头、想法。这句话是狼责问小羊的什么主意,坏的什么想法。读时要用责问的口气。谁再读读狼说的话。

  师:狼第一次找碴儿后,小羊说了几句话?

  师:小羊说的第一句话是个反问句。谁能不用反问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指图讲“上游”一词后)这句话说狼站在什么地方?水是怎么流的?谁来指着图(即小溪图)说说?

  师:小羊共说了两句话,先用一个反问句很有力地把狼找的碴儿驳倒,然后讲自己的根据,理由十分充足。看看小羊讲理时心情怎样,态度怎样。

  师:谁用“温和”的态度和口气读读小羊说的话?

  师:对,读时声音要低些,速度要慢些。女同学试试。

  4、看第二次对话,课件演示。问:是第几自然段。

  小组学习:分提问小组、分析小组、解答小组,然后汇报。

  5、学习第6自然段。自学课文。学习方法:表演法、作比较、查资料辅助法、朗读感受法。

  6、伴演自己喜欢的角色。

  四、看板书总结全文。

  第2课时

  一、导入  复习

  1、继续学习第23课,重要讲了狼和小羊的一件事。自由读,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一些词语:

  喝水 弄脏 气冲冲 争辩 反正 扑去 这些词中有今天学的6个生字,指名读一读。(课件:6个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学“喝”

  ①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怎样写漂亮?

  2、学“争”

  ①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怎么写漂亮?

  3、剩下“弄、冲、反、扑”按上面两点同小伙伴学一学,说一说。

  采取:让学生当小老师,奖励等方法。

《狼和小羊》教案汇编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8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沈燕妮

  教学目标:

  1. 深入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狼的凶恶、狡诈、不讲道理;小羊的天真、善良的形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积累词语,会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推理,发展思维。

  3. 领会寓意“对像狼一样本性凶恶的坏人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该勇敢、机智地作斗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狼?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羊?

  反馈:a:(凶恶、凶残、残忍、不讲理、狡猾、爱吃小动物……)

  b:(温柔、温和、善良、可爱、柔弱、有礼貌、可怜……)

  2.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出示课题------读题。

  3. 过渡: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温和的小羊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二. 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1. 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

  2. 交流体会:狼要吃小羊了,危险吗?

  3. 自由读:请小朋友在读读这句话,把当时紧张、危险的味道用朗读来表现出来。

  4. 抽读:谁的朗读能让大家一听,就觉得危险正在一步步靠近小羊。

  5. 齐读(配乐)。

  三. 体会“非常”

  1. 狼看见小羊就想把它吃掉,想到了怎样的程度?课文第二自然段里有一个词,谁能把他找出来?(板书:非常)

  2. 谁能把“非常”换个词语?出示句式:

  狼(真、可、极、特别……)想吃小羊。

  3.你们能看图说说狼当时的样子吗?

  4.从狼的这副嘴脸我们可以猜测,它在想什么?

  5.好,现在谁能看图,把狼当时的样子和它的心理连起来说说。

  四. 体会“借口”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

  1. 小羊已经处在危险中,但他并没有做得罪狼的事情,那狼怎么可以吃小羊呢?(找借口-----板书)

  2. 什么叫“找借口”?(找理由、找刺儿、找麻烦)

  3. 是啊,狼有意找毛病,存心编造理由,说明狼不仅凶残,还十分狡猾。

  4. 狼为了吃小羊,找了几次借口?请你找一找,课文那几段是写狼找借口要吃小羊?(三次)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自由读读课文第2、4、6三个自然段,看看狼找了哪些借口,有横线划出有关句子。

  5. 反馈:(1)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2)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3)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的爸爸,反正都一样。

  ①是这三个句子吗?请你们轻轻地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②那应该加上什么标点呢?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分别加什么吗?其他同学要仔细听。

  ③狼非常想吃小羊,所以语气一次比一次急,一次比一次凶,在把这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读。

  ④教师引读。

  6. 那你们认为狼找的借口能成立吗?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想为什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仔细研究一下,为什么这些理由不成立?

  7. 全班反馈交流:

  a:①(出示句子)经过研究,你们相信小羊会弄脏狼喝的水吗?

  ②理解“上游”,引出“下游”;从图上看,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

  ③所以,我们可以帮助小羊得出这样的饿结论:

  水是从上游流到下游的,

  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

  所以(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④谁再用坚定的语气说说你们得出的结论。

  ⑤谁能连起来说说。

  ⑥所以小羊对狼说的第一句话是(课件出示句子),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点评:抓标点、抓提示语、抓理解)

  ⑦指名读,男女分开读。

  b:①小羊希望和狼讲道理,但是狼竟然又怒气冲冲地找了另一个借口(课件出示),你们相信小羊在背地里说过狼的坏话吗?你们研究出的结论是什么?

  ②谁能用“因为……所以……”替小羊说一句话吗?

  ③是啊,可怜的小羊听到这样的话,都喊起来了,为什么?

  ④这时小羊的话该怎么读?

  c:①狼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结果都被小羊驳回了,我们一起读读第6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感受?

  ②全班交流。

  五. 小结拓展

  1. 小结:看来狼凶恶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对狼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2. 假如你是小羊,你也遇到了这只狼,你会和它讲道理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对付它?

  六. 板书设计:

  非常

  狼──────→小羊

  借口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本文转载自

《狼和小羊》教案汇编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2

  评《狼和小羊》

  《 狼和小羊》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凝练,寓意深刻。姚老师在本堂实践课中教学思路清晰,语言儿童话,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一、通过观察图、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

  在感悟第一次对话时,教师利用课前画好的小溪图,通过贴狼和小羊所在的位置,来理解“上游”和“下游”,并联系上下文引出狼找的理由是故意的,没有根据的,又引出“找碴儿”这个词语。姚老师充分利用图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这使得教学过程很自然,很流畅,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狼的认识。

  二、     住“人物”特点展开教学

  姚老师在教学中紧扣三次“找碴儿”。抓住“气冲冲、喊”等引导学生边读边感悟狼的凶恶;抓住“温和”、“喊道”等词引导学生感悟羊的温顺。两个特定的“人物”,两种鲜明对比的性格,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地引导,通过学生多种形式地感情朗读,这两个特定“人物”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孩子们心里了。

  一点不成熟的建议:课文结尾出给我们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要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而不能把一些可能性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给孩子们设计这样一道回家作业:续编小故事(……说着,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

  by: 金玉珍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本文转载自

《狼和小羊》教案汇编 篇8

  [教材分析]

  《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故事,《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章通过写狼和小羊的对话,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如果碰上这样的恶人,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争。

  《狼和小羊》层次清晰,分别写了狼的三个借口以及小羊的两次反驳,最后写“狼向小羊扑去”,留给了小朋友多维的想象,全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寓意深刻,非常适合低年级小朋友表演朗读,可以让小朋友从读中去理解内容,从读中去感悟寓意,所以,课堂教学时适合以读为主。在小朋友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口头表达训练,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把话说通顺,并训练多种表达方式,最后在小朋友对生字有了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指导书写。所以,朗读、语言训练(说话)、生字教学是本课的三个重点,而理解小羊反驳狼的话则为教学的难点,因为其中渗透逻辑思维中的推理训练。

  [教学目标]

  1、懂得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靠讲道理是不行的。碰到这样的恶人,只有勇敢机智地跟作作斗争。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小溪、故意、借口、吃惊、温和、上游、气冲冲、家伙、去年、背地里、可怜、先生、争辩、逼近、反正”等词语的意思。

  3、能给句子加上逗号、叹号和问号。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生字,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朗读课文。

  3、理解狼三次借口的内容。

  难点:理解小羊第一次反驳狼的理由。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通读全文,读悟课文1~3节,学会生字:溪、脏、温。

  第二课时:读悟课文4~6节,分角色朗读全文,学会生字:怜、辨、龇、嚷、反。

  第三课时:复习巩固生字,完成课后练习、课堂作业本中练习。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2、教师准备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谈话:

  1、出示课题,读题。

  2、说说:你印象中的狼是怎样的`?小羊是怎样的?

  二、初步感知:

  听老师读课文,谈谈听后感想。

  三、通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音节读2遍,词语读2遍,读通课文。

  2、指名分节读,师生共同评谈。在读中理解词语“温和“等,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3、自由读全文一遍,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阅读1~3节,学习生字。

  1、读懂第2节。

  (1)说话:狼为了吃小羊,它是怎么说的?(把“你”、“我”换成“小羊”、“狼”再说一说)

  (2)说出狼气势汹汹的样子。

  2、读懂第3节。

  (1)说话:水是从( )流到( )的。(指名上黑板写词:上游、下游)。狼站在( ),小羊站在( )。(指名上黑板贴“狼”、“小羊”图)。所以( )。

  (2)用“因为( ),所以( )”说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羊的理由。

  (4)理解:“找借口”的意思,说说狼找的第一个借口是什么?

  3、分角色朗读全文。

  4、学习生字:溪、脏、温。

  五、课堂小结

  狼是多么蛮不讲理,对狼光讲道理是不行的,要勇敢机智地跟它作斗争。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选择一题做;

  (1)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2)看插图写话。

《狼和小羊》教案汇编 篇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按照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既爱读书又会读书

  在阅读教学中,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1.通过解题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教《狼和小羊》一课,我先板书“狼”,问学生狼是什么动物;再板书“小羊”,让学生讲小羊是什么动物;然后在“狼”与“小羊”中间板书“和”,并设疑说:“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驯良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怎样?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了课文,大家都会明白的。”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学生不论是听课文录音,还是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讨论课文内容,都非常积极。

  2.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现教材情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教《雷雨》一课。课前,我请有关老师帮我绘制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幻灯片,录制了带有风声、雷声、雨声等音响的课文朗读磁带。教学时,我一边放映幻灯片,一边播放录音,一边讲解,把学生带进雷雨的情景之中。学生又看又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3.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教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我常常让学生扮角色表演。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在学生学习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以后,我请四位学生分别当小壁虎、小鱼、老牛和小燕子,表演“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小鱼、老牛和小燕子的尾巴的用处以及小壁虎尾巴的特点。

  在阅读教学中,我不仅千方百计地教学生爱读书,还教学生学会读书,指导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读书,学习读书方法。我一般按以下方法步骤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1.读课题,讲课题,想想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2.轻声读课文(二年级开始默读)或听教师范读(或听录音),读或听之后,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粗知课文大意,了解课文脉络。3.自学生字词,边读课文,边利用拼音、查字典,学习字词,思考词、句、段的意思,找出不懂的词句和问题。4.带着问题深入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5.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有的读熟会背。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并告诉学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做。经过两年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可初步学会怎样读书,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二、重视词句教学、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大纲指出:“在低年级,要通过字、词、句和指导朗读等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换词、改词,找近义词,反义词,看插图、实物,演示、做动作,表情朗读,复述句子,改变句式,仿造句子,结合上下文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熟读,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书面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如教《狼和小羊》第二小节,我先采用换词(把“非常”换成“十分”、“特别”、“很”、“极”)、找近义词(故意棗专门、存心、有意)、看插图描绘狼“非常想吃”小羊的外部表情、想象并讲述狼“非常想吃”小羊的心理活动等方法,弄清“非常想吃”、“故意找碴儿”等词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用“故意找碴儿”的语气朗读这一小节,重读“非常”、“故意”、“弄脏”,读出“!”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讲和读,狼残忍、阴险的本质就跃然纸上了。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加强词句教学和朗读指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读和写的能力。

  三、启发积极思维,鼓励质疑问难,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千方百计地增加学生的思维活动量,促使他们多读多想,熟读精思,逐步学会思考问题。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教学课文时,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想。如教《英雄爆破手》,初读课文时提出:课文写的谁?写他的什么事?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第二遍读课文时提出:课文从哪里到哪里写陶绍文炸毁敌人最后一个暗堡?他是怎样炸毁的?第三遍读课文时提出:为什么说陶绍文是英雄爆破手?课文用哪些词句写他是英雄爆破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就可促使学生读书时眼到、口到、心到,“俯而读,仰而思”,逐步养成用心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师提问还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有不少课文的结尾没有把事情的结果明确写出来,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如《坐井观天》的结尾:“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教学这篇课文的结尾时,我问:“青蛙后来有没有跳出井口来看天呢?”问题一提出就激起了学生想象的浪花,个个争先发言,有的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心里想,我非出来看看不可,看看是你说得对,还是我说得对!它两腿用力一蹬,跳出了井口。它往上一看,惊奇地说:‘啊,好大的天,真是无边无际!

  ”从此,它再不说天只有井口那样大了。”有的说:“青蛙可固执了。它听了小鸟的话,一摆手说:‘去你的吧,我就不信。你看,天不就是像井口一样大吗?’小鸟飞走了,它还坐在井里唱着:咕——哇,咕——哇,天像井口一样大。”我肯定他们想得好,想象得合情合理。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我不仅注意怎样向学生提问,还重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让学生读课文时一边读一边想,想想每个词是什么意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课文讲的道理自己懂不懂,课文里的一些词的用法、句子的说法、标点符号的用法等,和过去学的是不是一样……凡是自己不懂的语文知识和不明白的道理,都是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学生只要提出问题,就表扬、鼓励。经过指导、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如学生在课堂上预习《狼和小羊》一课,就提出一二十个问题,从思想内容到表达形式,从字词句到标点符号,提出的问题范围相当广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让他们查字典、资料解决,有的让他们通过认真读课文解决,有的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解决,有的则由教师直接讲解回答。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引导有方,是可以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的。

  四、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努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教好课文的同时,我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一年级教过拼音之后,我利用拼音教学生诵读古诗,一星期学一首,每上语文课都抽出几分钟指导他们朗读和背诵。教学课文以后,我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还动员学生订阅少年儿童报刊,帮助他们建立“红领巾图书箱”,把书集中起来,供大家借阅。

  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提高阅读质量,我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古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同时知识增多了,眼界开阔了,词汇丰富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党玉玲整理)

  教案实录

  师:狼看见小羊在溪边喝水,就想把它吃掉。狼想吃小羊,它想到怎样的程度呢?课文第二节里有个词儿,谁能找出来?

  生:非常。

  师:对!狼非常想吃小羊。谁能把“非常”换成别的词儿?就是说,还可以说成狼怎样想吃小羊?

  生:(一个接着一个说)狼真想吃小羊。狼可想吃小羊。狼极想吃小羊。狼特别想吃小羊。

  师:狼这么想吃小羊,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狼心里想:看,小羊长得肥乎乎的,他的肉一定又嫩又香。要是捉住他,我就能美餐一顿了!

  生:狼心里想:我肚子饿得咕咕叫,正好碰到这只又肥又嫩的小羊。嗯!可不能放掉他。

  师:狼心里是这样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样呢?看看图,说一说。

  生:狼嘴里的口水往下滴。

  生:狼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羊,两眼滴溜溜地转。

  生:我对说的有意见:眼不会转,应该说眼珠滴溜溜地转。

  生:我对他说的还有意见:他前面说狼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羊,后面又说滴溜溜地转,怎么又动了呢?

  师:你们的意见提得好,说话用词要准确,前后不能矛盾。

  生:我补充:狼盯着小羊,心里在想鬼办法。

  生:我再补充:狼两眼闪着凶光,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羊,心里在想鬼主意。

  师:现在谁能把狼心里想的,外部的表现,连起来说说?

  生:狼看见小羊正在那儿喝水,心里想:我饿得肚子咕咕叫,恰好碰到这只又肥又嫩的小羊。要是捉住他,我一定能饱餐一顿。想着,想着,口水顺着嘴角往下滴,两眼直盯着小羊。

  师:好?谁能先说狼的表现,再说狼心里想的。

  生:狼看小羊正在小溪边喝水,眼珠滴溜溜地乱转,嘴张着,血红的舌头翻卷着,口水顺着嘴角流淌。他心里想:这只小羊可真肥啊!我正饿得心慌呢,哈!今天我可以吃个饱了。

  师:从狼的样子和它心里想的,说明狼非常想吃小羊。狼是个专做坏事、非常残忍的家伙。课文前面说,小羊是在溪边喝水,他根本没做得罪狼的事。那狼怎么吃小羊呢?

  生:狼故意找碴儿吃小羊。

  师:什么叫找碴儿?

  生:(一个接着一个说)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找碴儿就是掰错儿。找碴儿就是挑刺儿。找碴儿就是找麻烦。找碴儿就是找不正当的理由。找碴儿就是找假理由。

  师:故意找碴是什么意思?

  生:故意找碴就是存心挑刺儿。

  师:说得对。故意找碴就是有意地找毛病,存心编造理由。这说明狼是很狡猾、很阴险的。谁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一读?要读出故意找碴儿的语气。

  (生有感情地读狼说的话。)

  师:“你安的什么心?”这一句里的“安”是什么意思?

  生:安的什么心,就是存的什么心。

  生:安的什么心,就是怀的什么心。

  师:安的什么心,还可以说是打的什么主意,常指不好的念头、想法。这句话是狼责问小羊打的什么主意,怀的什么想法。读时要用责问的口气。谁再读读狼说的话。(一学生重读狼说的话。)

  师:大家一齐把第二小节读读。读时要把“非常”“故意”“弄脏”“什么”读重些,还要注意狼说话的语气。

  (生有感情地读第二小节。)

  师:狼第一次找碴儿后,小羊说了几句话?

  生:两句。

  师:小羊说的第一句话是个反问句。谁能不用反问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师:对,“怎么会”就是“不会”。反问句的答案在句子里含着,不需要别人回答。用反问句比用一般叙述句更有力量,这里更加强调小羊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小羊不会把水弄脏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读小羊说的第二句话。)

  师:(指图讲“上游”一词后)这句话说狼站在什么地方?水是怎么流的?谁来指着图(即小溪图)说说?

  (生到黑板前用教棒指图说这句话。)

  师:第一堂课有小朋友问,这里为什么用一个“来”一个“去”,不用两个“来”。“来”和“去”都是表示事物动作朝哪个方向的。以说话人为中心,表示动作朝说话人所在的地方用“来”;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用“去”。这句话是小羊说的,所以,前半句说水怎样流用“来”,后半句说水怎样流用“去”。如果换成狼说这句话,该怎么说?(示意刚才那位学生)你再说说水该怎样流?(这个学生代狼说这句话。)“来”和“去”怎样用,大家懂了吧?

  生:(齐答)懂了。

  师:小羊共说了两句话,先用一个反问句很有力地把狼找的碴儿驳倒,然后讲自己的根据,理由十分充足。看看小羊讲理时心情怎样,态度怎样。

  生: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

  师:谁做个“吃了一惊”的表情让大家看看?(一个学生面向大家做“吃了一惊”的表情。)做得很像!“温和地”说,是怎样说?

  生:就是态度很亲切、声音很柔和地说。

  师:谁用“温和”的态度和口气读读小羊说的话?(一学生读小羊说的话。)

  生:他读得声音太高了。

  生:他读得还有点快。

  师:对,读时声音要低些,速度要慢些。女同学试试。(女生齐读小羊的话。)

  点评

  怎样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特级教师张玉洁老师的教学经验以及《狼和小羊》一课的教学实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方法。她的主要做法是:

  一、重视词句教学。词和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弄清了词和句的意思,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是通过“非常想吃”“故意找碴儿”“龇着牙”“逼近”“大声嚷道”等词语,以及狼和小羊说的话,来揭示寓意的。张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些词句,采用换词,找同义词、反义词,做动作,观察插图,改变句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仔细体会。她这样细致、认真地教词教句,即使学生明确了词句的妙处,使语言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了朗读训练。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特别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张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她每教一段课文都有讲有读:讲前读,讲中读,讲后读;以读助讲,以讲促读。如《狼和小羊》第三小节的教学,把讲与读紧密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张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为了教学生会读书,她一般采取五个步骤引导学生和读懂课文。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要求。学生一般通过这五个步骤,都能由浅入深、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逐步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而且从中学到读书方法,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狼和小羊》教案汇编 篇10

  一、说教材

  《狼和小羊》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语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狼看见小羊在小溪边喝水。第二至六自然段讲狼先后找了三个借口要吃小羊。全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课文通过狼和小羊的神态、对话揭示了角色的本质,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学时,我设计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明白对像狼一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应该以智取胜。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理解课文。

  2、理解狼的三次借口都是在“故意找碴儿”。

  3、分角色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狼和小羊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生动,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寓意,因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悟理的教学方法。

  (一)读中品味词句,了解角色性格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时,设计提问:狼三次提问时的神态各是怎样的?抓住“气冲冲、大声、喊道”等词进行分析,刻画狼的凶恶。狼的三次说话中抓住“坏家伙、背地里、不是……就是”等词句进行讲解,狼凶恶,蛮不讲理的性格。抓住“吃一惊、温和、可怜”等词细细品味,了解小羊善良的性格,为下一步弄懂课文寓言打基础。

  (二)分角色读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课文的重点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抓住这个重点设计提问:狼为了想吃小羊,找了哪些碴儿,进行分角色朗读。狼的话以粗而低沉的语调来读,一字一句充满恶意;羊的话以温和、细柔、说理的语调来读。角色朗读,鲜明地讲角色的性格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寓意。

  (三)展开讨论,课外拓展,安全教育

  1、设计问题:小羊跟狼一次又一次讲道理,为什么狼还往小羊身上扑去?小羊该怎样做才不会被狼吃掉呢?

  学生或许会回答:“因为狼的本性是凶恶的,所以跟它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该想办法叫猎人来打死它。”“小羊用石头砸死它。”“小羊叫狼去小溪洗手,然后把它推进小溪,自己再逃走。”等等。

  2、课外拓展,联系生活,安全教育:对于蛮不讲理的坏人是无理可讲的,只有通过用智慧才能战胜他。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假如遇到了像狼一样的坏人该怎样做,如果有时间可假拟事件进行讨论,如何保护好自己。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他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说教学过程

  ㈠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看准音节,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生词

  3、检查读课文,指名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㈢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学习第一自然段

  2、学习二至六自然段,理解狼是怎样故意找碴的,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感受狼的凶恶,羊的温和、善良。弄懂寓意。

  ㈣总结,拓展

  (板书略)

《狼和小羊》教案汇编 篇11

  教材分析:

  《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故事。文章通过写狼和小羊的对话,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如果碰上这样的恶人,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争。

  《狼和小羊》层次清晰,分别写了狼的三个借口以及小羊的两次反驳,最后写“狼向小羊扑去”,全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寓意深刻,非常适合低年级小朋友表演朗读,可以让小朋友从读中去理解内容,从读中去感悟寓意,所以,课堂教学时适合以读为主。在小朋友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口头表达训练,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把话说通顺,并训练多种表达方式,最后在小朋友对生字有了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指导书写。所以,朗读、语言训练(说话)、生字教学是本课的三个重点,而理解小羊反驳狼的话则为教学的难点,因为其中渗透逻辑思维中的推理训练。

  教学目标:

  1、懂得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靠讲道理是不行的。碰到这样的恶人,只有勇敢机智地跟作作斗争。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小溪、故意、借口、吃惊、温和、上游、气冲冲、家伙、去年、背地里、可怜、先生、争辩、逼近、反正”等词语的意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狼三次借口的内容。

  难点:理解小羊第一次反驳狼的理由。

  第一课时

  一、揭题谈话:

  1、出示课题,读题。

  2、教学生字“狼”

  二、初步感知:

  1、听老师讲故事,体现出狼和小羊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2、说说:你印象中的狼是怎样的?小羊是怎样的?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难理解的字词句多读几遍。

  (1)标出自然段。

  (2)画出生字词。

  2、自由读全文一遍,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熟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课文。

  2、分小节朗读课文。

  3、学习第1然段。

  (1)指读。议论: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导读。

  4、学习第2自然段。

  (1)指读。

  (2)狼想吃小羊,就怎么做?(故意找碴儿)。

  (3)谁把狼找碴时说的话读一下,注意标点符号。(小羊听后,为什么大吃一惊?)

  (4)理解:“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

  五、小结

  《狼和小羊》教学案例

《狼和小羊》教案汇编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73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一

  《狼和小羊》

  设计、执教:徐 蘋

  一、学习内容分析: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

  《狼和小羊》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一学期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故意找借口,小羊据理力争,狼三次找借口,一次比一次凶狠,尽管小羊反驳得他理屈词穷,无话可说,但狼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课文告诉我们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这则寓言采用了对话形式,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讲出了狼和小羊说话时的神态。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抓住三次对话让学生朗读中理解课文,教育他们要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

  二、学生分析:

  通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运用工具书和适合的方法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初步读通、读懂课文的主要意思。在分角色读这个环节上,学生由于比较天真,小羊的语言可能会较好的朗读,而对于狼说的话,不一定能读出凶狠的态度。同时,学生的表达受年龄和阅历的制约,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炼、总结文章的寓意。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和技能:

  学习课文,能够自己用极为浅显的因果推理的方法,照样子说说课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课本剧的形式演一演强化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的思路,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能力与方法:

  这篇课文内容的较具有童话色彩,根据这一特点,本教学设计在加强词句训练的基础上,更注重了以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观察、讨论、表演、想象课文内容等环节的设计。以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达到学生各项智能的提升。

  态度情感价值观: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

  通过对比学习认识到像狼一样凶恶的坏人要做坏事总是能找到借口的,对它们光讲道理是不行的。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像狼一样凶恶的坏人要做坏事总是能找到借口的,对它们光讲道理是不行的。

  教学难点:

  能用极为浅显的因果推理的方法,照样子说说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四、设计思路:

  课前复习引入,用概括的语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接着,与此同时,穿插练习“因果推理”的方法,完成有关练习,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从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自学感悟

  根据新课标准中,二年级施行合作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勇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中抓住描绘狼和小羊的语句,体会狼和小羊不同的态度,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展示自我

  在总结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读通课文,强化对课文的理解、理清文章的思路,为表演课本剧作铺垫。通过教师的启发,狼和小羊的不同做法和结果的比较,让学生明白课文的寓意。最后设计了“如果你遇到了像狼一样的坏人该怎么办?”这个问题,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勇气。

  (三)朗读表演,加深理解

  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排练课本剧,小组的合作学习等激发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智能。

  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方法对学习主题各抒己见,又可以通过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五、教学环境条件:

  计算机校园网络环境,学生一人一机,另有投影机、投影屏幕及视频演示仪。

  六、教学流程图

  七、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策略

  附注

  复习字词扩展词汇

  结合和课文谈想法

  三、学习合作探究课文

  四、学习推理完成练习

  五、朗读表演加深理解

  六、结合生活开放提问

  1、(看课件)读生字,扩词。

  二、指导阅读,理解课文。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且找出根据。

  2、学生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找小羊说的话和狼找的借口。

  自由轻声读,小组讨论(用读句子、看图、表演、根据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有关字词)。

  3、交流有关语句,完成练习。

  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点击课件(摆出小羊和狼在河两岸的位置)

  完成练习课后3/1。

  把小羊第二次说的话改成因果句。

  完成练习课后3/2。

  三、总结: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

  1、分角色朗读课文。

  男女生读,同桌对读。

  2、全文朗读。

  3、分角色演一演。(分组试演,全班交流)

  4、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

  5、如果你碰到了像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讨论,大组交流。

  这是一只怎样的狼?怎样的小羊?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引导把发问句该成陈述句回答)

  把小羊说的话用“因为……所以……”连起来说。(或“……因为……”,知道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

  总结:狼为了吃掉小羊,三次找借口,一次比一次凶,一次比一次不讲道理,而小羊始终是那样温和善良地跟狼讲道理,结果怎么样?

  主动参与策略: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协作策略:通过小组讨论有关句子,通过看图、表演等方法理解有关字词。

  主动参与策略:学生利用电脑课件,自主地完成推理练习,从而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演一演能培养学生表演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实践感知策略:结合课文及学生生活实际,开放式提问,让学生学有所用,能用于实践。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有关狼和小羊的对话

  flash动画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本文转载自

《狼和小羊》教案汇编 篇13

  《狼和小羊》是本单元中的第三篇寓言故事,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全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俄,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课文对于学生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孩子们老早就知道,也能流利地讲下这个故事,而本文作者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孩子会懂这个故事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通过读,明白道理: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怎样让孩子明白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朗读。所以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朗读展开的。在揭示课题后,直奔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狼”和“小羊”在你的印象中,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激起孩子原有的感情基础,激发孩子的爱憎之情,同时也为理解课文作铺垫。带着已有的点点情感,进入课文的朗读中,朗读学习课文,紧紧扣住“找碴儿”这个关键词。首先,理解它,“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挑毛病”的意思,那么“故意找碴儿”又是什么意思呢?“故意找碴儿“就是“故意找借口、故意挑毛病”的意思,”谁对谁故意找碴儿?(狼故意找碴儿),“一共找了几次碴儿?”“每次它都是怎么找碴儿的?”问题的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更清楚、更深刻地认识到狼的面貌,狼的故意找碴儿就是想吃掉小羊。故事中的狼和小羊的对话,是指导的另一重点,生动的对话把主人公的特点表露无遗,狼的蛮横无礼,故意找碴儿;小羊温和而又据理力争的特点,与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感情基础再上一个高潮,这时的孩子们,他们的情感是丰富的,这时提出又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呢?此时孩子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俄还是不难的,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能说的孩子还是挺多的。另外,柯文最后的省略号,使学生思维的又一拓展,结合学生的心情,提出“你愿意小羊死吗?”孩子们都回答不愿意,“你能想想办法救救小羊吗?”此时的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孩子们的机智是吓人的,各种各样的办法让我不禁为这一群可爱、天真、善良的孩子而感动,那一刻我真的感动了。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师:狼看见小羊在溪边喝水,就想把它吃掉.狼想吃小羊,它想到怎样的程度呢 课文第二节里有个词儿,谁能找出来

  生:很.

  师:对!狼很想吃小羊.谁能把"很"换成别的词儿 就是说,还可以说成狼怎样想吃小羊

  生:(一个接着一个说)狼真想吃小羊.狼可想吃小羊.狼极想吃小羊.狼特别想吃小羊.

  师:狼这么想吃小羊,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狼心里想:看,小羊长得肥乎乎的,他的肉一定又嫩又香.要是捉住他,我就能美餐一顿了!

  生:狼心里想:我肚子饿得咕咕叫,正好碰到这只又肥又嫩的小羊.嗯!可不能放掉他.

  师:狼心里是这样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样呢 看看图,说一说.

  生:狼嘴里的口水往下滴.

  生:狼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羊,两眼滴溜溜地转.

  生:我对说的有意见:眼不会转,应该说眼珠滴溜溜地转.

  生:我对他说的还有意见:他前面说狼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羊,后面又说滴溜溜地转,怎么又动了呢

  师:你们的意见提得好,说话用词要准确,前后不能矛盾.

  生:我补充:狼盯着小羊,心里在想鬼办法.

  生:我再补充:狼两眼闪着凶光,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羊,心里在想鬼主意.

  师:现在谁能把狼心里想的,外部的表现,连起来说说

  生:狼看见小羊正在那儿喝水,心里想:我饿得肚子咕咕叫,恰好碰到这只又肥又嫩的小羊.要是捉住他,我一定能饱餐一顿.想着,想着,口水顺着嘴角往下滴,两眼直盯着小羊.

  师:好 谁能先说狼的表现,再说狼心里想的.

  生:狼看小羊正在小溪边喝水,眼珠滴溜溜地乱转,嘴张着,血红的舌头翻卷着,口水顺着嘴角流淌.他心里想:这只小羊可真肥啊!我正饿得心慌呢,哈!今天我可以吃个饱了.

  师:好,你们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读 )

  教学反思:

  怎样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重视词句教学.词和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弄清了词和句的意思,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是通过"很想吃故意找碴儿龇着牙逼近大声嚷道"等词语,以及狼和小羊说的话,来揭示寓意的.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些词句,采用换词,找同义词,反义词,做动作,观察插图,改变句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仔细体会.这样细致,认真地教词教句,即使学生明确了词句的妙处,使语言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了朗读训练.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特别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我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每教一段课文都有讲有读:讲前读,讲中读,讲后读;以读助讲,以讲促读.

  三,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为了教学生会读书,在引导学生和读懂课文时,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要求.学生能由浅入深,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逐步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而且从中学到读书方法,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狼和小羊》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课文对于学生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孩子们老早就知道,也能流利地讲下这个故事,而本文作者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孩子会读这个故事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通过读,明白道理:像狼一样的坏人,它的本性是凶残的,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可是怎样让孩子明白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朗读。所以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朗读展开的。在揭示课题后,直奔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狼”和“小羊”在你的印象中,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既激起孩子原有的感情基础,又激发孩子的爱憎之情,同时也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找碴儿”这个关键词。首先,理解 “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找事”的意思,那么“故意找碴儿”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故意找借口、故意找事”的意思,”谁对谁故意找碴儿?(狼故意找碴儿),“一共找了几次碴儿?”“每次它都是怎么找碴儿的?”问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既让二年级的孩子易于理解,又能让学生更清楚认识到狼的本来面貌,狼故意找碴儿就是想吃掉小羊。狼是凶残的,蛮横无理的,狡猾的;小羊的温和善良,与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事中的对话最能体现两者的特点,因此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又组织了分角色朗读课文,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另外,我充分利用课文最后的省略号,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出“你愿意小羊死吗?”这一问题。孩子们都回答不愿意,“你能想想办法救救小羊吗?”此时的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有的孩子说羊找来了森林里的小伙伴帮助他一起对付狼,结果狼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有的说当狼扑过去的时候,羊快速地一躲,狼掉进了河里。有的说羊跟大灰狼说要洗干净再让狼吃,结果小羊趁机逃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的,方法是多样的。让我不禁为这一群可爱、天真、善良的孩子而感动,那一刻我真的感动了。

《狼和小羊》教案汇编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4

  反刍后的《狼和小羊》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狼、弄、脏、惊、温、倒、经”,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书写。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

  2、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1-5自然段,理解狼想吃小羊,故意找借口,体会狼的凶残,小羊的善良可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自然段。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

  教学过程:

  一、视听导入,突现难点揭题

  1、小朋友,今天上课先考考你们的小耳朵灵不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录音:小羊的叫声)板书:小羊

  2、在考考你们的小眼睛,看一看,认一认,这是一只什么动物?(揭示“狼”的图片)

  (1)狼是兽类,想想应是什么偏旁?

  (2)板书:狼(认读生字:反犬旁,良字边,狼)

  3、再考考你们的小脑袋、小嘴巴,把平时你们知道的有关狼和小羊的知识,简单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说一说狼是怎样的,羊是怎样的?

  (1)狼很凶残,凶残到什么程度呢?

  (2)对,狼要吃小动物还要吃人呢!羊很温和。

  4、当羊和狼相遇时,小羊的命运会怎样呢?(板书:和)今天我们学习新课《狼和小羊》,让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情节

  1、小朋友们,听老师先来给你们讲讲这个故事,练练小耳朵、小眼睛、小脑袋。

  多媒体显示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师绘声绘色讲故事。

  2、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自己读就更有意思了。请小朋友打开书本到64页,听清读书要求:

  a、读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b、把生字放入课文中,读通句子,读完标小节。

  c、连起来一边看图一边读,想想讲了狼和小羊的什么故事?

  d、交流:

  讲了狼和小羊的什么故事?你从书上找到答案了吗?(生找句子读)

  过渡:原来是狼找碴儿想吃小羊的故事,一定非常精彩,我们快仔细去读一读吧。

  三、识读同步,抓住重点板书

  (一)学习1—3自然段

  1、读一读2—3自然段。

  2、小朋友们,请你们找找看,“狼很想吃小羊”这句句子中,哪个字突出表现了狼凶残的本性?

  “吃”,突出表现了狼凶残的本性。(在课题“和”下面板书“吃”)

  3、狼想吃小羊,它找了什么样的借口呢?自读第2节,注意标点符号。

  出示句子: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谁来读一读?听一听,是不是图上这只凶恶的狼。

  读了之后,我们知道狼指责小羊什么?指名说。

  板书:弄脏水   认读词语,板贴

  4、小羊的反应怎样?出示:吃了一惊(读词)我们来听听小羊是怎么来回答狼的指责的。

  出示句子: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指名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的。

  5、为什么说小羊不会把水弄脏呢?

  (1)你们看,它们是在哪相遇的?读第一自然段。

  师板画小溪,看看小溪水是怎么流的?(从高处流到低处)

  (2)那狼和小羊分别站在哪里呢?谁来贴位置。

  课本上没有出现水的高处,水的低处,你从哪个词知道的呢?出示:上游 下游

  (3)连起来说为什么小羊不会把水弄脏?

  交流:因为小羊在下游,狼在上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

  出示:不会倒流   读词,板贴

  6、看来,狼指责小羊弄脏水是毫无根据的,狼的这一借口就叫做什么?

  出示:找碴儿  读词,板贴

  7、面对狼恶狠狠地故意找碴,小羊的态度怎样?哪些地方看出来?出示:温和,亲爱,您

  谁来做做这只小羊,和狼讲讲道理?指名读第3节。

  8、指导读1-3自然段。

  9、结合板书,小结重点内容并说一说:

  狼第一次找什么碴儿?为什么说是故意找碴儿?它找碴儿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狼说小羊弄脏水,可小羊在下游,狼在上游,水是不会倒流的,所以说这是狼在故意找碴儿,它找碴儿的目的是想吃小羊。

  10、过渡:狼的第一次找碴没有成功,那么它第二次是怎么找碴的呢?

  (二)学习4—5自然段

  1、自读4—5自然段

  2、对于小羊的反驳,狼无可奈何地接受了,但此时它更恼怒生气,哪个词看出来?(气冲冲)它又找到什么借口了呢?谁来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这回指责小羊什么?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

  出示:经常骂   读词,板贴

  3、可怜的小羊喊道:啊,这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说这是不可能的?

  交流:因为去年小羊还没出生。

  出示:还没出生  读词,板贴

  4、你们看,狼完全不顾事实,毫无根据地找借口,这就叫——找碴儿

  面对狼的第二次毫无根据的找碴,小羊感到怎么样?(惊恐,害怕)他发现狼是蛮不讲理的,谁来朗读表现?

  5、指导朗读4—5节,分角色读

  6、结合板书,小结重点内容并说一说:

  狼第二次是怎么找碴儿的?为什么说是故意找碴?它找碴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狼讲小羊去年经常在背地里骂它,可是去年小羊还没出生呢,所以说这是狼故意找碴儿,它找碴的目的是很想吃小羊。

  7、狼想吃小羊,两次找碴儿不成,那它第三次是怎么找碴儿的?小羊的命运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揭晓。

  四、小结课文,练习说话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熟读1-5自然段。

  2、在熟读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板书,有顺序地说说狼的两次找碴,为什么说它是故意找碴儿,它故意找碴的目的是什么。

  3、独自练说,同桌对口练说,指名说。

  五、巩固复习,指导写字

  出示字卡:脏   倒   惊   经   温   弄   狼

  1    2    3    4    5    6    7

  1、今天讲了什么故事?

  狼是兽类,什么旁?指导反犬旁第三笔是撇(重点指导)。

  2、狼第一次找什么碴儿?按学生说的字号贴字卡。

  弄:“王”下一横长。

  脏:月字旁,庄字边。

  3、为什么说第一次狼是故意找碴儿的?

  倒:单人旁,到字边。

  4、狼很凶,小羊怎么样?

  温:三点水,“日”要扁,“皿”两边往里收。

  5、“惊、经”,读一读,发现什么了?读音相同怎么记?

  惊:心里害怕,所以有竖心旁。

  经:绞丝旁,右边上面是横撇,点(重点指导)

  6、讲解时同时范写。

  7、生描红,师巡视。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本文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