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的快乐》优秀教案

2023-07-20

《雪花的快乐》优秀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理解“雪花”的象征意义及其快乐的所在。

  3、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特点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雪花的象征意义和诗歌的优美意境。

  2、教学难点:揣摩、品味诗歌语言的形象、含蓄和优美和作者的感情寄遇。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合作讨论法、自由发言法、引导讲解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虽已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舒,但一阵春雨过后,天气转凉,我们仿佛又有了动的感觉。而提到冬天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漫天飞雪银装素裹的景象。雪花自古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现代诗人徐志摩笔下的雪花的快乐。

  (二)带着问题朗诵诗歌(提问朗读再提问再深化模式)

  看到这个题目《雪花的快乐》,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呢?徐志摩为什么要给我们讲这一朵雪花的快乐呢?它有怎样的快乐呢?一朵雪花她真的有快乐有悲伤吗?这个“快乐”实质上是指谁的快乐?什么样的快乐呢?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先集体朗诵这首诗,注意提顿和感情。(学生朗读完对其进行评价纠正,教师再范读。)

  通过朗读这首诗你们对老师以上的问题有的自己的答案吗?初读感受是什么体会?用自己简短的话语说说。(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并引导学生想到雪花是作者自喻。)

  再提问:作者为什么要以雪花自喻?他想通过雪花抒发怎样的感情?(顺其自然的到介绍作者这一环节)

  (三)作者简介

  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诗集《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有代表作《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康桥即使英国的剑桥大学,徐志摩曾在那留学,离别时写下这首著名诗歌。

  讲到徐志摩的诗歌就一定的讲讲他一生的情感经历,因为这是他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在英国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林徽因,虽然俩人相爱,但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在一起。回国后结识了有妇之夫陆小曼,这也注定是一场不被人们接受的相爱········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飞机飞向北平,因为他答应20日要帮助林徽因筹划一个学术讲座。飞机在山东党家山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死于飞。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徐志摩是一个追求自由个性赋予浪漫传奇色彩的人。这里的雪花和诗人有哪些相同之处呢?他到底又怎样的快乐?作者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内涵?

  (四)进入全诗

  第一节:诗人以雪花自喻,是一朵有快乐的有目标的雪花。通过“假如我是一朵雪花”可以看出来。

  第二节:雪花执着的寻找追求自己的归宿。不去幽谷、山麓、荒街,直接的、飞去花园等着“她”来探望。

  提问:诗中的“她”是指什么?(爱的人或是理想追求梦想等多种理解)

  第三节:找到了幸福的港湾,融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提问:

  1、雪花找到的那个幸福的港湾是哪儿?(找到了爱人,达到了目标等)

  2、雪花最后消融了,化成了一滩水,你认为他还是幸福的吗?(是的,因为它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自己想找到的东西,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所在。比如一根火柴,燃烧毁灭自己是他来到世上实现价值的唯一方式)

  (五)讨论、问答时间

  1、从文章哪些地方表现出雪花是快乐的?

  2、这首诗歌作者在表达什么情感内涵?作者追求寻找的是什么?(开放性,各有各的理解)

  (六)结合诗歌“三美”引出讲解该诗歌结构、押韵、绘画美。

  闻一多先生说诗歌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徐志摩极推崇诗歌三美,从雪花的快乐我们可以看出:

  1、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如押韵、音节和谐、回环往复等。该诗中全篇压ang韵u韵a韵ong韵。并且每一节连用“飞飏,飞飏,飞飏”以达到音韵上回环往复,铿锵有节奏感。

  2、建筑美即结构美,每节匀称和句式整齐。每句句式完全整齐,连标点符号都一样。

  3、绘画美即画面美。选词给人以视觉冲击,让人脑海里面产生一幅画。即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举例《山居秋暝》)其实诗歌就是一幅画,这首诗同样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画,通过刚刚我为大家做的示范,通过你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发挥想象力请为我们描绘你从这首诗中看到怎样的一幅画?画的是什么?(请几个学生发言)

  六、作业

  把自己看到的这幅画用文字描绘出来。

《雪花的快乐》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雪花有雪花的快乐,诗人有诗人的情感,诗人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抒发灵动的情感。在诗人眼中,雪花就是一个天使,一个精灵,它的快乐在哪里呢?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翩翩(piān) 幽谷(yōu) 山麓(lù) 娟娟(juān)

  朱砂(shā) 盈盈(yínɡ) 惆怅(chóu chànɡ)

  衣襟(jīn)

  2.词语解释

  翩翩:形容轻快地跳舞。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山麓:山脚下。

  3.作者名片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诗集《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有代表作《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

  4.背景追溯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飞机飞向北平,因为他答应20日要帮助林徽因筹划一个学术讲座。飞机在山东党家庄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死于飞。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第一节:诗人以雪花自喻,是一朵快乐的有目标的雪花。通过“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可以看出。

  第二节:雪花执着的寻找追求自己的归宿。不去幽谷、山麓、荒街,直接飞去花园等着“她”来探望。

  提问:诗中的“她”是指什么?(爱的人或是理想等多种理解)

  第三节:找到了幸福的港湾,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提问:雪花找到的那个幸福的港湾是哪儿?(找到了爱人,达到了目标。)

  第四节:雪花最后消溶了,化成了一滩水,你认为它还是幸福的吗?(是的,因为它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自己想找的东西,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所在。比如一根火柴,燃烧毁灭自己是它来到世上实现价值的唯一方式。)

  (二)深层理解

  1.这首诗歌作者在表达什么情感内涵?作者追求寻找什么?(开放性题,各有各的理解)

  【点拨明确】《雪花的快乐》这首诗巧妙的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编织出了一幅朦胧柔美的图画。文中的“雪花”是纯洁的化身,美丽温柔的恋人则是爱的化身。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纯洁的爱情与坚贞的感情的向往。(或对理想信念的美好向往与追求)的感情。

  2. 结合诗歌的“三美”来赏析该诗歌。

  【点拨明确】闻一多先生说诗歌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徐志摩极其推崇诗歌三美,从雪花的快乐我们可以看出: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如押韵、音节和谐、回环往复等。该诗中全篇压ɑnɡ韵u韵ɑ韵onɡ韵。并且每一节连用“飞扬,飞扬,飞扬”以达到音韵上回环往复,铿锵有节奏感。

  建筑美即结构美,每节匀称和句式整齐。每句句式完全整齐,连标点符号都一样。

  绘画美即画面美。选词给人以视觉冲击,让人脑海里面产生一幅画。即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举例《山居秋暝》)其实诗歌就是一幅画,这首诗同样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画,通过刚刚我为大家做的示范,通过你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发挥想象力请为我们描绘你从这首诗中看到怎样的一幅画?画的是什么?

  四、板书设计

  雪花的快乐

  雪花自喻

  寻找理想 追求理想信念

  认明住处 追求美好未来

  溶入心胸

  五、拓展延伸

  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雪花的快乐》优秀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2.能理解“雪花”的象征意义及其快乐的所在。

  3.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能理解“雪花”的象征意义及其快乐的所在。(重点)

  2.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雪花的纯洁晶莹,雪景的诗意宁静,历来是文人墨客深情歌咏的对象。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这些千古名句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看看作者笔下的雪花都有哪些快乐。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徐志摩(1897—1931),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有《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等。

  2.字音字形。

  翩翩(piān)     冷寞(mò)

  山麓(lù) 惆怅(chóu chànɡ)

  3.词语解释。

  惆怅:伤感,失意。

  清幽:(风景)秀丽而幽静。

  消溶:(冰、雪)融化。也作“消融”。

  4.朗读诗歌,全诗一共四小节,请简要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节:诗人以雪花自喻,是一朵有快乐有目标的雪花。

  第二节:雪花执着地寻找、追求自己的归宿。

  第三节:认明方向,耐心等待。

  第四节:找到了幸福的港湾,融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三、合作探究

  (一)内容探究

  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诗歌的标题是《雪花的快乐》,品味诗歌,在诗歌中画出表现雪花充满快乐的词句。

  明确:翩翩:欣喜自得;潇洒:气度超脱;飞扬:精神兴奋;娟娟:姿态柔美飘动、灵活轻松。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雪花是快乐的。

  2.什么才是雪花快乐的根源呢?

  明确:“她”。为了这个“她”,雪花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而是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甚至在最后“消溶,消溶,消溶”,连溶化自己也在所不惜。

  3.“她”这个意象代表着什么?

  明确:她可能是诗人的恋人,是诗人的一份情感,爱的释放;也可能是诗人的一种理想,自由的信仰;也可能是诗人的一种美的追求。(可以有多种理解)

  4.雪花最后消融了,化成了一滩水,你认为他还是幸福的`吗?

  明确:是的,因为它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自己想找到的东西,实现了人生价值。比如一根火柴,燃烧毁灭自己是他来到世上实现价值的唯一方式。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自比雪花,借雪花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自己对心灵自由的渴望和对自由生活无比执着的态度。

  (二)写法借鉴

  闻一多先生说诗歌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即画面美)、建筑美(即结构美)。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三美。

  明确:

  1.音乐美:诗歌全篇押ang韵u韵a韵ong韵,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并且每一节连用“飞扬,飞扬,飞扬”以达到音韵上回环往复,铿锵有节奏感。

  2.建筑美(即结构美):每节匀称,句式整齐。

  3.绘画美(即画面美):诗歌给人以视觉冲击,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画面,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快乐的雪花如何飞舞着找到了幸福的源泉。

  四、板书设计

  雪花的快乐

  翩翩潇洒——认清方向

  不去之所——直奔方向

  娟娟飞舞——清幽花园

  盈盈贴近——柔波心胸轻松自由

  坚定执着

  五、课外拓展

  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柔美、清丽、音韵和谐,颂扬理想;表达对爱情、自由、美的追求;擅长细腻的心理捕捉、缠绵的情感刻画,深得青年人的喜爱,影响至今不衰。请大家品读欣赏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体会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雪花的快乐》优秀教案 篇4

  一、阅读目标

  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

  2.感受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学习品读现代诗歌的一些方法。

  二、目标链接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最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进而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分析其多种艺术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具体说来,现代诗歌的品读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诗歌的语言

  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来说,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2.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3.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4.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三、阅读过程

  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导入语):

  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有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等。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梦〉》、《关于写诗和读诗》、《文学艺术的春天》等。代表作《生活是多么广阔》、《季候病》、《脚 步》、《欢 乐》、《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秋天》等。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他的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诗歌代表作:《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翡冷翠的一夜》、《雪花的快乐》等。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

  环节要求: 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整体感悟 卒章反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后,在小组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探究下面的问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

  找出你读不准的字词,并注上拼音在小组中交流,最后整理出小组生字词解读成果。

  2.品读感知。

  (1)《秋天》一诗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我认为: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

  (2)《雪花的快乐》这首诗巧妙的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编织出了一幅朦胧柔美的图画。文中的“雪花”是 纯洁 的化身,美丽温柔的恋人则是 爱 的化身。这首诗抒发了作者 抒发了作者对纯洁的爱情的向往与坚贞的感情。(或对理想信念的美好向往与追求)的感情。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

  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1.(1)《秋天》中对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认为: 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请你概括说明诗人笔下的雪花有什么特点?

  我认为: 纯洁欢快、有自己独立的方向和向往。

  2.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1)这节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描写秋景。“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是从

  听觉 角度,写出了幽谷 幽深、宁静 的特点。“稻香”从 嗅觉 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

  (3)如果把“栖息”字换成“停留”或其他的动词,好不好?为什么?

  我认为: 不好。“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在诗歌中概括农家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形象化、具体化,创造出闲静的氛围。

  (4)这一节诗歌所描写的画面由哪两个场景组成?

  答: 农家丰收图 包含“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两个场景。

  3. 新语文实践活动:请你选择一样能代表秋天特色的景物,用下列方法描写一段话,抒发你对秋的感情。

  要求:

  1、紧扣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

  2、调动各种感官来描写;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写。

  我的作品: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15分钟)

  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1、预习或课堂中疑惑问题备忘(或板书设计):

  2. 阅读收获展示(或教学后记、读后感、学习心得、妙语警句摘要):

  (四)紧扣目标 发展扩读(10分钟)

  环节要求:对应目标 方法迁移 扩读增量 发展能力

  团泊洼的秋天(节选) 郭小川

  秋天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

  秋天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高粱好似一队队“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成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守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顶上吱喳;

  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减河也不再喧哗。

  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着白净的野鸭;

  秋凉在这里刚刚落脚,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天的团泊洼啊,好像在香甜的梦中睡傻;

  团泊洼的秋天啊,犹如少女一样羞羞答答。

  (五)矫正评价 能力测读(15分钟)

  环节要求:自我作答 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验证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1.基础堂清: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用其造句。(12分,每个词2分)

  ①栖息

  ②寥阔

  ③清冽

  ④梦寐

  ⑤惆怅

  ⑥娟娟

  2.认真阅读《 团泊洼的秋天》,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团泊洼的秋天”静谧的特点的?(8分)

  我认为: 这首诗主要通过蝉声,麻雀声,蛙声的消退,大雁南飞,河水日趋平静等事物来描绘“团泊洼的秋天”静谧的特点的。

  (2)“ 向日葵摇头微笑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10分)

  我认为: 拟人;虽然是已经到了秋天,但到处仍充满了无限生机。

  (3)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分)

  我认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读了本诗,你也许还有不解处,先提出来,再试着探究一下它的答案吧! (10分)

  我的问题: 问题举例:这首诗的第二节写得很好,你能说说它好在哪里吗 ?解答: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高梁、向日葵的颜色、长势和丰收在即的气象。

《雪花的快乐》优秀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冬天到来,漫天飞舞的小雪花,在孩子稚趣又充满幻想的心灵中会别有一番感悟。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幼儿自主创编动作,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展示。集体欣赏、交流、协商,从而形成最佳的编排方案。

  本活动集个人表述、集体表演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参与创编、表演的积极性,体验创编的乐趣。活动设计力图突破学科领域界限,整合语言讲述、环境创设、交流互动、动作展现等各种形式,使整个活动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活动目标:

  1.愿意在其他幼儿面前进行舞蹈展示。

  2.通过活动感受和雪花妈妈共同游戏的快乐。

  3.能够创编各种雪花飘动、旋转的动作。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常见花的图片,请幼儿说出名字,简单的介绍。

  2.抛出谜题“有一种花从天上来,一朵一朵慢慢地飘下来,摸上去冰冰的,凉凉的,是什么花”?引出——小雪花。(伴随音乐“雪人”)

  二、结合图片情景做出各种小雪花飘落的动作(伴随音乐“雪人”)

  (一)师:小雪花很调皮,到处乱飘,我们看一看小雪花都飘到了哪里?

  1.出示图片-大树。“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大树上”。(飘的时候双手打开,胳膊轻轻上下摆动,最后双手在头顶合十做大树状。)教师首先示范,再请幼儿跟着做。

  2.出示图片-屋顶。“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屋顶上”。老师和幼儿一起做出屋顶的样子,并伴随音乐进行动作。

  3.出示图片-大桥。“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大桥上”。先请幼儿自主的做出大桥的样子,请个别幼儿示范,伴随音乐进行动作。

  4.出示图片-雪人。“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雪人上”。先请幼儿自主的做出雪人的样子,请个别幼儿示范,然后集体伴随音乐进行动作。

  5.出示图片-小狗。“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小狗的鼻子上”。全体幼儿直接伴随音乐进行动作。

  6.出示图片-幼儿园的雪景。提问:“小雪花还落到了哪里”?

  (二)结合音乐全体完整的跳一遍。

  三、伴随音乐“小雪花找妈妈”幼儿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朵一朵的飘出来并且固定在指定动作,直到音乐结束。

  所有幼儿坐在位子上,老师做第一朵小雪花,进行示范,接着第二朵,第三朵,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次飘出并保持不动,直到最后一名幼儿。

  四、创编各种飘动旋转的动作。

  1.个别幼儿尝试一个人飘动的动作

  师:有一朵雪花和你们飘得不一样她是怎么飘的?

  引导幼儿发现小雪花飘的时候,不仅可以踮着脚尖跑着小碎步,还可以旋转着,多种形式。请幼儿示范,并说出自己动作的名称。如:双脚转、单脚转、跳着转等等。

  2.所有幼儿依次旋转着飘。

  3.老师做风爷爷吹一口气,小雪花就一片一片旋转着飞的远远的。

  五、扫雪——优美的退场

  教师用扫雪的方式组织幼儿有规律优美的飘回自己的座位,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导入--进行动作创编 --探索小雪花的飘舞旋转动作--合作律动,我觉得各环节过渡自然,在音乐中,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旋律美,从而产生愉悦的、美好的情感。鼓励孩子随着音乐用动作自由大胆地表现《小雪花》轻柔飘落的情景,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感受小雪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最后幼儿随着音乐,做雪花飞舞的动作出活动室。激发孩子对小雪花的兴趣和这首歌的兴趣。整个活动过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完成了活动目标,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