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小班朋友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熟练地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大胆地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游戏地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歌曲-找朋友MP3下载
儿歌:找朋友MP3
找呀找呀 找呀找
找到一个朋友
敬个礼呀 鞠个躬
笑嘻嘻呀 握握手
大家一起 大家一做朋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熟悉音乐,引起学习兴趣。
2、打招呼,相互认识。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都是好朋友是吗?现在,给身边的小伙伴互相打个招呼吧!
二、展开
1、出示动物玩偶,引入找朋友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是谁?你们喜欢它吗?
你想不想跟它做朋友啊?那怎样做呢?能不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一下?
2、启发幼儿自编动作
3、播放-找朋友
幼儿初步尝试自编动作表演。
4、教师引导示范,进一步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的表演
(1)请幼儿做示范
(2)请幼儿相互交流:你用的是什么动作?
(3)教师表演示范,规范音乐游戏的动作
(4)根据提示,幼儿自由表演,教师跟进指导。
5、教师引导幼儿拉手转一转,一起成为好朋友。
小结: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都是好朋友,不打不闹。
三、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去院子里做游戏。
关于幼儿园小班朋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有序地进行细致观察。
2、能将条纹数量、颜色排列相同的小鱼进行归类。
教学准备:
教具:有条纹的大鱼卡片18张。
自制教具:珊瑚、水草、贝壳的图案若干,在黑板上布置成一海底世界图案。
幼儿材料:《找朋友》游戏图、小鱼磁片18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自制教具:海草、珊瑚等贴画,在黑板上布置出一幅海底世界的游戏图,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讲述:“在蓝色的大海里,有许多动物和植物,有红色的珊瑚、绿色的海藻,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鱼每天都在这里开心地做游戏。”
二、观察、比较小鱼身上的条纹。
教师出示两条条纹颜色差异较大的小鱼大卡片,引导幼儿比较:
“小朋友看看,又有漂亮的小鱼游过来了(出示“黄红黄”和“橙黄橙黄”两张条纹不同的大鱼卡片),这两条小鱼身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引导幼儿按从鱼头到鱼尾的顺序,说说小鱼身上条纹的颜色、颜色数量和排列顺序。
三、游戏“找朋友”。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游戏材料游戏图和18条小鱼磁片。
1、幼儿操作:将18条小鱼磁片按照其身上条纹的不同,分别摆放在游戏图上具有相同条纹小鱼旁边的空白处。
2、检查幼儿的操作结果。
3、教师出示“黄蓝绿红”和“黄绿蓝红”两张不同条纹的大鱼卡片,引导幼儿重点辨认两条鱼的不同之处。
这部分是活动的难点,很多幼儿在刚才的操作中,把“黄蓝绿红” 和“黄绿蓝红”条纹的小鱼混淆了,教师利用大教具,引导幼儿按从鱼头到鱼尾的顺序,说出颜色的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
从而让幼儿知道:颜色相同、颜色的数量相同,但颜色的排列顺序是不相同的。
4、幼儿再次进行游戏“找朋友”。
四、集体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教师将18条大鱼的卡片分别发给幼儿,每人一张,将大卡片举在胸前。
要求:找到持有与自己卡片完全相同的卡片的幼儿(重复进行游戏)。
“你们帮小鱼都找到了朋友,它们非常高兴,想和你们再玩一个游戏,小鱼施展魔法,让你们都变成漂亮的鱼宝宝了。鱼宝宝们,我们来听音乐找别的鱼宝宝做好朋友。”
关于幼儿园小班朋友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都已有交朋友的意识了。他们和朋友分享食物、玩具,到朋友家做客等热乎得很,但是真正怎样做客的一些礼仪还不是很了解。因此,结合小班数活动内容“认识3以内的数”,预设了本活动,旨在让孩子在做客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数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目标
1. 乐意参与3以内的数数活动,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 体验去朋友家做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布置家的场景:物品按数量1、2、3一组分散放于三个柜中。1——3数字宝宝图片(粘于椅子上)
2. 水果一篮
3. 歌曲:看朋友、找朋友
活动过程
1. 带礼物去看朋友
交代:今天去看朋友,但要带什么礼物去呢?
模仿开汽车,边唱歌:看朋友,到数字宝宝家。
敲门,进去,和数字宝宝打招呼。
个别提问:你在和谁打招呼?
2. 送礼物
(1)思考:应该怎么送礼物,数字宝宝才高兴?
要求:你送的水果个数要正好是数字宝宝表示的意思。
幼儿选择礼物给数宝宝
讨论:老师送的礼物对吗? 互相检查。
(2)参观数字宝宝的.家。你觉得数字宝宝的家怎样?(东西摆放)有几个柜子?看看柜里的东西,你发现什么?
交换数字宝宝朋友,把水果放好。
3. 回赠礼物
1. 2. 3数字中你还有哪个数字宝宝没打过招呼,带上数字宝宝去选它送给你的礼物。
个别介绍,互相检查。
4. 听音游戏
听到几下声音,就请几宝宝出来。带着数宝宝跳一个快乐的“找朋友”舞。
5. 和数字宝宝再见,开汽车回。
马路上的车(小班社会教案)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实验幼儿园 马桂芳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节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车,了解常见车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用途。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简单的交通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
活动目标:
1、掌握常见车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用途。
2、了解简单的交通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各种车图片、交通信号灯图片、《汽车开来了》游戏音乐
活动过程:
一提问:今天早上你坐什么车来的幼儿园?启发幼儿说说车的名称、特征和用途?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车?
小结:马路上的车很多,有大车,有小车。
二导入新课
1、请看课本彩图《马路上的车》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观察车的特点,并学习儿歌:“大的车,小的车,大车小车来回跑,丁零零,自行车,嘟嘟嘟,大卡车。嘀嘀嘀,小汽车。刷刷刷,扫路车。索----来,索----来,洒水车。”
2、认识交通信号灯
各种各样的车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是路上一定要安全行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出示交通标志:红绿灯)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三、经典游戏:交通信号灯(指导幼儿听音乐做游戏,巩固对红绿灯的认识)
小朋友今天老师指挥交通,小朋友当司机,我们一起到马路上瞧一瞧:请你做好准备,汽车马上开了。(幼儿边唱歌曲《汽车开来了》,边模仿小司机的动作。)“叭、叭、叭,汽车开来了,看见红灯不能走,看见绿灯快快走,叭、叭叭叭,叭、叭叭叭,汽车开来了。”
活动延伸:
这节课小朋友懂得了许多道理,还认识了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那么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车?请你动手画下来,好吗?开车回活动室。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游戏”为载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