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本节课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直尺、剪刀、活动角等工具,通过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活动中,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研究方法,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研究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从中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37—40页。
教学目的: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通过动手操作与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图片;钉子板、七巧板、剪刀、平行四边形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觉得我们的学校漂亮吗?今天陈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所漂亮的学校好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参观这所学校。
(出示课件)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所学校,你能找到哪些图形朋友?
(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图片。)
小朋友找的这些图形中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陈老师想来考考你们,(课件)这是刚才小朋友找到的长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生: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现在老师要来变个魔术,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图形朋友。
(板书课题)
请小朋友再观察一遍,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变倾斜了,它们的对边还是相等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2:我发现了平行四边形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但这是用眼睛看的,是不是准确呢?你们想通过做实验来验证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实验要求:篮子里有一些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借助剪刀、直尺、三角板、活动角等工具,想办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看能不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其它秘密,比一比哪一组想出来的方法最多?
小组实验。
汇报:小组派代表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生1:我用笔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画在纸上,再用它的另一条对边去比,发现了两条对边重合在一起,另外一组对边我也用相同的办法去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真聪明,真是一个好办法。
生2: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剪一条细线下来,再用这条细线去和它的对边相比,发现这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我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另外一组对边也用相同的方法证明相等,是吗?(生:对)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3:我用尺子量,也发现了对边相等。
生4:我用剪刀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下来,变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我发现了它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也相等。
师:太棒了,这种方法不仅能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谁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点?
生5:我用活动角先量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再去量另一个对角,发现它的对角相等。
生6: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剪下来,把这个角和它的对角比,发现两个角重合在一起,另个一组对角也用相同的方法来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师:能想出这么棒的办法来,真不简单。
生7:我用铅笔把一个角画在纸上,再拿它的对角来比,它们也一样大。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
(板书:对角相等)
小结: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先观察推测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再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并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师:看来小朋友已经和平行四边形交上朋友了,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请看屏幕(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老师随意指到一个图形)如果你认为是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就做这个手势,如果不是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就做这个手势,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反应最快?
围平行四边形。刚才小朋友不仅反应快,而且判断准确,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每个小朋友在钉子板上围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边围边想围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什么?
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展示自己围的平行四边形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围的吗?第三条边你是怎么围的?
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
小朋友喜欢玩七巧板的游戏吗?
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1亿的意义、建立数感。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再来看看以一些用“亿”作单位的数。(课件出示:有关1亿的小资料生1: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生2:要画1亿个点,如果每秒钟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大约要画3年2个多月。
生3:正常人的心脏一年约跳4200万次,那么,跳1亿次要多久?
100000000÷≈2.4(年)
2.4年就是2年零5个月。因此,正常人的心脏跳1亿次大约要2年零5个月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较大的数,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信息,就有以“万”、“亿”作单位的大数。你能想象并描述一下“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感受一下。
二、探究教案,经历过程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方案了解1亿有多大。首先选定你们小组需要什么东西。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们组想看看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
生2:我们组想看看1亿个小朋友占多大地方。
生3:我们组想知道1亿粒米有多少。
生4:我们小组想知道1亿个字有多少。
师:难道我们想知道1亿张纸的厚度就要真的拿来1亿张纸进行测量吗?真的要找来1亿个小朋友站一站吗?真的需要这样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我们可以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进行试验、测量,然后就能以此为依据进行推测,得出结果。
师:这个办法不错,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你们的实验测量吧,然后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小组活动情况:
生:我们测量出100张纸约厚1厘米,那么1亿张纸的厚度就是100000000÷100=1000000(厘米)。
师:1亿张纸折叠起来高约10000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高8800多米,因此1亿张纸叠起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生:我们实际在1平方米的地方站一站,以舒服、自然为度,发现1平方米内站4个小朋友。这样1亿个小朋友需要占100000000÷4=25000000(平方米)。
师:1亿个小朋友要占25000000平方米,相当于站满1000多所我们这样的乡镇小学。
生:我们测量了1克米,数一数发现1克米约有53粒,这样1000克米就有53000粒,1亿粒米就是100000000÷53000≈1887(千克)
师:1亿粒米大约2吨,我国有13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1天就要节约13亿粒米,约26吨,用载重量为4吨的货车运送,要运7次!因而,我们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积少成多、利国利民。
师:如果以一年365天来计算,若每天读5000个字,则1年可以读完1825000个字,那么读1亿个字要100000000÷≈55(年)。这就是说,一个人每天看5000个字,要坚持55年才有可能读完1亿个字。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今天,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初步感知了1亿有多大。把我们这节课知道的结果回去讲给家人听。简单地说,1亿是个很大的数字,如果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数字乘1亿,都会变成一个大数目;如果用除法来算,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我国的铁路运输密度居世界第一,但人均铁路长度却是世界上最短的,还不够一根烟长。最后,我们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些有关“亿”的数字。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我从广度(1亿个小朋友站多大面积)、深度(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1亿个字有多少)、多维度(1亿粒米的装载)设计了四个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对象都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但即便如此,学生们还是对1亿张纸叠起来大约有10000米高、1亿个小朋友可站25平方千米的面积、1亿粒米大约重2吨等概念难以获得实在的表象。
2.我课前从多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学生建立生活周围的实体模型,让学生获悉:1亿张纸比珠穆朗玛峰还高,1亿个小朋友可站很大面积,1亿粒米要用多辆大车来运载,1亿个字要用毕生的时间来读。这样,就使概念由抽象到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师: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x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x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x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x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x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请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x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说涂格子,就问:假如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米的话,0.03米该怎么表示?0.03x3又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学生经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教学工具
四年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
(一)复习亿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填空。
(1)820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它与720101的位数(相同或不相同)。
(2)10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
(3)34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56○12802010○1020
5693○52978064○8046
3.引导学生口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
(1)先看有几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如果位数相同,那就看左起第一位,如果左起第一位相同,就看第二位,依此类推。
二、合作探究,教学新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人文创造和天开万物造就的自然景观为我们留下了景象骄人、数量繁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招徕各国游客,因此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有课来到我国旅游。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国家来我国旅游的具体人数。
师出示课件20xx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单位:人)
美国:2116100日本:3658200泰国:608000
俄罗斯:2536300印度:606500韩国:4185400
2.正确地读出上面各数。
3.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国家中随意选取两个国家的人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自学提示:试着比较一下数的大小。
5.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归纳比较方法:位数多的数就大。(板书)
(二)初步研究新知
1.两个亿以内不同位数的数大小比较。
216110○608000
师:哪一个数大?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结: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__。
2.两个亿以内相同位数的数的大小比较。
608000和606500
师:位数相同情况怎样比较?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都是六位数,就比最高位,它们最高位上都是6,就比下一位万位,万位都是0,就比下一位千位,千位上一个是8,一个是6,所以608000大于606500。
找多个学生说。
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3.多个数大小比较
要求:根据到我国旅游人数多少,将这6个国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学生小组内尝试。
小组内交流各自比较方法。
引导比较:分类----七位数相比较---六位数相比较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1)比较每组两个数的大小
92504○○61340
28906○○307300
(2)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大小
505
四、教师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与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比大小的方法相比,你发现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方法: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___。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为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___,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五、布置作业:评测练习
板书
亿以内数的认识
位数不同两个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比较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1-52页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本节内容位于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三个课时,这部分内容在掌握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将为以后学习3的倍数打下基础,同时它也是学习分解质因数、通分和约分的重要基础知识。因此,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
从学生年龄特点看,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还比较弱。而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讲授这节课时,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思考。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5和2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否是2或5的倍数。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论,并尝试用语言描述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重点】
归纳、概括2和5的倍数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探索2和5的倍数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教学准备】
课件、数位表纸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说出1到30以内2所有的倍数(点名让学生回答)。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
二、探索新知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0以内的数)
师:同学们,2的这些有倍数有哪些特征?(用红颜色把个位上的数字强调出来,方便学生更清楚观察出来)
生:这些数的个位上是0、2、4、6、8。
师:那同学们这些数都是什么数?
生:这是数都是偶数。
师: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什么数?
生: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
2.师总结:(板书)
2的倍数特征l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l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3.课件出示数字卡片;
例一: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2的所有倍数,用黑笔圈出来
师:不用计算,谁能快速说出来?并且向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点名让学生回答)
生:(说出具体数字)我是根据2的倍数特征的得出来的。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师:同学们学完2的倍数特征,我们再来一起探讨一下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写出50以内5所有的倍数。
师(点名让学生分享自己写出的数)
生:5、10、15、20、25、30、35、40、45、50
师:这些数字有哪些规律?(把个位上的数字用红颜色表示出来,方便学生观察)
生:这些数的末尾不是0就是5。
2.教师总结:(板书)
5的倍数特征个位数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课件出示数字表
例二,在同一张数字表上(2的倍数已经在例一的时候圈出),圈出5的倍数
师:提出要求,不计算,快速准确的圈出来,并且分享方法。
生:根据5的倍数特征,快速准确的圈出来。
4.师:同学们,在这张数字表上有哪些数比较特殊?为什么它们同时拥有两个圈?
生:因为它们既是2的倍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
(三)2和5共同的倍数特征:
师:这些数有哪些特征?生:这些数的末尾是0.师总结:板书2和5共同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
三、巩固练习,学习课堂检测。
1.圈出2的倍数。
.圈出5的倍数.说出2和5共同的倍数。
243567909
四、进入游戏环节,此阶段共分两个游戏:
第一个游戏:
请四位同学上台,每人拿一个数位,每人说出一个不大于9的自然数,让其他同学判断是不是2的倍数,或者是不是5的倍数。(此游戏主要是加深学生对于判断是否是2和5的倍数时,个位的重要意义。)
第二个游戏:
找三名同学,一名同学出题,一个同学答题,最后一名同学来判断答题人答题是否正确,出题人考察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
【作业布置】
课本“练一练”3、4题。
【板书设计】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2.5的倍数特征:个位数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教学反思】
通过整节课的观察和实际,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但是语言组织能力较弱,不能完全和准确的表达出来。对游戏环节的设计,深受学生的喜欢,调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后教学中要多增加此类环节。
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6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教学难点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的1题数数
2、 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3、练习一的第1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做一个数位顺序表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个人修改
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 “亿”。
教后反思: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教案
课题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例2、例3)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概括出读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6页例1及练习四的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索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分析研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和调查了身边一些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谁来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
(学生自由发言:邮政编码,车牌号,身份证,电话号码,门牌号,银行帐号……)
教师: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用数字表达信息的资料,多媒体? ?
[点评: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以最短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数字编码的问题。
二、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和邮政编码的作用
1。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寄过信吗?
(多媒体出示例1的信封)
教师:这封信是寄往哪里的?
学生: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的。
教师:你们谁知道左上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右下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寄信人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学生:左上角的这组数字是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右下角的这组数字是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教师:那你们了解邮政编码每个位置上的数字表示的什么意思吗?
学生1:邮政局的阿姨说,邮政编码是全国统一的,都是6位数,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的地方。
学生2:……
[点评: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编排有什么规律?学生知之甚少。为此,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这是我们重庆市巴南区部分乡镇、街道的邮政编码,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邮政编码有什么规律?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乡、镇街道?
巴南区石岗车站401348 巴南区一品新街401349 巴南区鱼洞镇黄溪路401320
巴南区南彭镇南湖路401347 巴南区圣灯正街401349 巴南区百节百正街401322
巴南区界石镇界新街401346
学生1:我发现这些邮政编码的前面4位的数字是一样的,都是4013。
学生2:我发现他们的后两位数字不同,这两位数字应该代表巴南区不同的乡镇、街道。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重庆市部分区县的邮政编码。比较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
区县名 邮政编码
渝中区 400000
江北区 400000
南岸区 400000
大渡口区 400000
沙坪坝区 400000
九龙坡区 400000
北碚区 400700
万盛区 400800
双桥区 400900
渝北区 401120
长寿区 401220
巴南区 401320
綦江县 401420
合川市 401520
永川市 402160
江津市 402260
大足县 402360
荣昌县 402460
学生1:我发现前两位的数字是相同,都是40开头。所以我想40应该代表重庆市吧。
学生2:我发现第3、4位应该代表各区、县,00代表的是市区,而07,08,09,11,…,24这些代表县。
学生3:通过观察,我猜想其他省市中,邮编的前两位的数字是不相同的。
教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其他省市的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
太原 030000
沈阳 110000
上海市 200000
大同 037000
大连 116000
天津市 300000
阳泉 045000
鞍山 114000
重庆市 400000
长治 047100
抚顺 113000
石家庄 050000
长春 130000
哈尔滨 150000
保定 071000
吉林 132000
齐齐哈尔 161000
教师:通过以上观察,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1:现在我发现邮政编码的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
学生2:我发现直辖市的邮编第二位都是0,例如:北京是100000,上海是200000,天津是300000,重庆,400000。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吗?
学生:前两位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位的数字代表市(地区),第4位的数字代表县(区),后两位代表乡(镇)。
[点评:向学生提供大量的邮政编码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邮政编码6位数字表示的意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2、邮政编码的作用。
教师:邮政编码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1:每天邮局的.叔叔、阿姨要收到许多寄往全国各地的信件,有了邮政编码后,就可以使用自动分拣机按照邮政编码进行自动分拣,不用叔叔、阿姨进行人工分拣信件,累得满头大汗?邮政编码能使大家尽快地收到信。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学校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呢?
[点评:该环节让学生明白邮政编码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分拣信件速度慢、费时又费力的矛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社会需要的关系。]
三、认识身份证编码
(师生游戏)
教师:拿出你课前搜集到的家人的身份证号码,随便给老师一个我就能猜出他的出生年月日、性别和那个地方的人,相信吗?试试看?
学生读身份证号,老师猜测,学生判断验证。
学生惊叹,跃跃欲试。
教师:谁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到的?
学生:我查阅了资料。身份证的前两位上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4位的数字代表市,第5、6位的数字代表区县,第7~10位的数字代表出生年份,第11、12位的数字代表出生月份,第13、14的数字代表出生日子,第15~17位的数字代表编号顺序号,末位加了个检验码。但倒数第2位的数字双数代表女性,单数是男性。
四、完成练习四第二题。
教师:你们打过长途电话吗?
学生:打过,打长途电话要拨区号。
教师:你知道我们重庆的区号吗?
学生:知道,是023。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区号?
学生:北京是010,上海是021,天津是022……
教师:你熟悉的电话号码有哪些?从中你还了解了哪些信息?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你认为数字编码有什么好处?
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8
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
教具准备 卡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看卡片,读数,说组成
3564、407、1000、570、603、 7216、10000、3003、5400、4009、5800、6040、5708、40009
读数的方法是什么?
3、 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来。
五千零四 八千九百 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一
写数的方法是什么?
4、 这节课我们赖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2读出下面各数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2 4 9 6
2 4 9 6 0 0 0 0
6 4 0 7 0 0 0
8 5 0 0 0 3 0 0
读作:_______
学生自己试读,讨论怎么读?
问: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
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
4)问: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师总结归纳:先度完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5)完成做一做
2、例3
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四万零九十
学生试着写数
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先写哪一级,什么时候写0?
完成做一做写数
问:怎么写亿以内的数?
师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一的2、3读出数
2、练习一的第7题写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一5、6、9 个人修改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