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案

2023-07-16

《紫藤萝瀑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优美生动的语句。

  2、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

  2、内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为重点;

  教学难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生活中你最喜欢什么花呢?简单说说理由。

  2、面对自然界的花朵,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上个世纪80年代,宗璞就曾被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深深感动。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优美的散文《紫藤萝瀑布》。

  二、理解

  1、观看课文视频朗诵,初步感知紫藤萝瀑布。

  2、打开课本,大声朗读文中描写紫藤萝的句子。

  4、请大家给课题加一个修饰语:这是一树的紫藤萝。

  5、我们可以这样来整合一下大家丰富多彩的答案:这是一树生机盎然的紫藤萝,请大家继续读书,找出文中表现紫藤萝生机盎然的语句,并说说好在哪里。(小组交流)

  6、作者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试问:作者描写这幅壮美的画面,仅仅是给我们表现紫藤萝的瀑布的生机盎然吗?紫藤萝是不是一直都给作者这样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感觉?作者还看见过与眼前的紫藤萝截然不同的情形,那是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是为了通过紫藤萝花今日之繁盛与昔日之稀落对比,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眼前的生机盎然,还在于经历了挫折于不幸之后仍然能够坚强、积极地再度盛开。这种经历挫折之后的重新盛开,让我们明白生生不息的力量。这样看来,这还是一树生生不息的紫藤萝。)

  7、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悟生生不息的句子在哪里?(人和花??无止境。)花的不幸就是花谢架毁,那人的不幸呢?

  ▲花和人的.。不幸是暂时的、有限的,生命的长河才是无限的。面对生命的流淌,人们不应悲观,而应该以乐观的态度汇入到生命长河中去,应该永远对生活充满信心。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阳光也有风雨。当遭遇不幸的时候,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应该以乐观的态度笑

  对人生,战胜不幸。

  ▲不管生命中有多少磨难挫折,我们都要顽强生活下去。

  8、花似人,人如花,作者收到紫藤萝的启示,情感上有那些变化?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

  作者从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要用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遭遇的挫折和不幸。

  三、感悟

  是啊,应该感谢紫藤萝,是它使作者感悟到了生命的永恒,为她扬起了生活的风帆。读了本文,你一定对紫藤萝精神和生命力,有了深层次的感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联系有关语句,以“致紫藤萝”为题,改写成一首小诗,表达你内心的感悟或对紫藤萝的敬意。

  将这首深沉的哲理诗演绎为生命的赞歌。

  1、出示:附教者改写的诗:

  致紫藤萝

  春红已谢的时候

  你独自盛开

  那是生命的微笑

  是生命的执著

  每一朵盛开

  是张满的帆

  浪袭来

  你们却笑

  风吼起

  你们在呐喊

  “开花!开花!”

  我看见

  你生命的力量

  宣泄成紫色瀑布

  汇成奔腾不息的生命河流

  致紫藤萝

  我停下了脚步,在你的面前

  你绽放的辉煌

  你辉煌得像一树紫色的瀑布

  从空中垂下

  不停地流动着,欢笑着

  跳动着紫色的音符

  谱写着生命的欢歌

  你绽放着犹如一只小船

  在生命的长河里

  张满了帆,鼓起了舱

  满载着生命的酒酿

  永不停息地驶向远方

  你缓缓地流着,流着??

  流向人的心底,

  带走了疑惑和痛楚

  沉淀下宁静和喜悦

  流出了一片灿烂

  我挥挥手,脚下的步子更轻,更有力??

  2、小组合作:学生改文成诗。学生交流。

  致紫藤萝

  读你,如赏一幅精美的图画

  辉煌的瀑布,流动的光彩,紫色的芳香令人陶醉流连

  读你,如品一首深沉的哲理诗尽管存有许多的不幸

  读你,如奏一曲生命的赞歌

  虽然不像春花那么烂漫

  但那是生命的微笑

  是生命的执著

  它并不向往富贵

  也不追求妖娆

  但它用紫色的执著

  把生命的活力演示永远向前延伸

  永远充满活力

  因为你的根扎在泥土的深处

《紫藤萝瀑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设想:

  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本文可以采用感悟、研读、赏析、反思、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层层深入感受到生命的思考,既来自自身,又来自其它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同时可以采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故事和名言等教学手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人生的感悟。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导、学、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紫藤萝瀑布宗璞

  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2.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见书P19页:嚷穗舱绽凑酿发端终极迸溅挑逗繁密伫立凝望笼罩伶仃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查字典,教师正音。

  (过渡)《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彩的工笔画,即使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认识作者在我面前展现的紫色的、绚丽多彩的紫藤萝,就必须听一听全文的内容,从中感受到那花的色泽,花的神采和花的气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配乐范读)。

  问题组:①本文学习什么内容?

  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③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可以在听读的基础上简要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析。)教师领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对文章进一步理解做铺垫。

  (二)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大体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好文章总有眼睛似的精彩片段,研读好的章节、段落,其实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贴近了。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①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②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③赏析语段中好句子的用法,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各有千秋,归结起来,本文主要内容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教师指导朗读)。

  3.学法指导

  对以上问题大屏幕投影后认真阅读,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

  投影出示朗读方法:朗读文章有感情,重音、语速及四声。

  佳词妙句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

  (1)简单的内容归结:看花一一繁花似锦

  忆花一一思绪万千 生命的永恒

  思花一一振奋精神

  (2)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1982年是“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3)赏析语段中的好句子,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了解的一些社会事例,展开思考。

  (教师小结)(注意文章里提到的“生死谜、手足情”六个字,结合作者的简历稍做介绍。)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彻悟,对生命的感悟。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的语言魅力,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从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性赏析。

  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总结: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的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做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学生可以找出多处,指导学生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三)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

  ①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一一作答,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⑧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

  学生讨论,可以有不同见解,教师巡视并指导。

  2.拓展延伸

  (1)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指导: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

  (2)用一株实物花(并不一定是名贵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顽强但并不起眼的花),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______花》。

  (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象一首深沉的歌,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面: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的为自己的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象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四)延伸作业 

  1.观察花草树木,观察生活。

  2.抒写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 )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看花一一繁花似锦

  亿花一一思绪万千 生命永恒

  思花一一振奋精神

  点评:

  此教案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了三点:

  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了健康个性。

  如:要求学生在对文章整体感悟后,在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通过对看花、忆花、思花三个部分内容赏析,让学生对生命、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同时提出了“谈谈自己对生命、对人生的理解”的要求。学生可以就自己所具有的经历,或对人、对事的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陶冶自我性格的健康发展。

  二、富有时代气息,加强人文教育。

  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重点研读了“手足情、生死谜”,“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两部分,让学生在“忆花”的部分中去感受时代所给予人的感受;“思花”部分重点在于对人的感情的升华,而这种时代气息和人文教育又是潜移默化的自然性的渗透,使学生从优美的文章中崇尚了热爱生命、珍惜幸福、珍爱人生的高尚情操,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把人文教育放在显著地位的特点。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案中的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与研讨,以及畅谈感受的环节设计,都是重视语文全面素养提高的措施,而不把语文当作纯粹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发展。另外,教案采用了青岛市的“板块式”教学模式,流程流畅,可操作性强,既重视了人文教育,又不忽视初一年级的字词教学,使语文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良好统一,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紫藤萝瀑布》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本文借物抒情的特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法。

  3、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重点、难点

  l、重点: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难点:理解本文借物抒情的特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词的音。

  迸溅出beng)忍俊不禁(jin)

  仙露琼浆(qiong)盘虬卧龙(qiu)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

  (l)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2)繁密:多而密。

  (3)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4)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5)酒酿;江米酒。

  (6)挑逗:逗引,招惹。

  (7)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8)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9)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3、阅读全文,思考预习提示及课后练习。

  课堂教学

  一、导入

  自然景物是丰富多彩、婀娜多姿的。它会令人心旷神怡,会令人浮想联篇,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读完《紫藤萝瀑布》我们一定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命。本堂课我们主要解决如何读懂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及如何赏析散文语言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老师配乐范读,学生听读思考)

  2、问题设计:

  A、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内容。

  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C、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3、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引导、归纳、明确:

  读懂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看看写了什么物,从哪些方面写的,突出了物的什么特点等。如本文写的是紫藤萝,从形、色、态、味几个方面写的,突出了紫藤萝生长的旺盛,生机勃发的特点。文章又插叙了紫藤萝在“浩劫”中被摧残的不幸命运,结合下文的议论,我们可以理解作者是要表达“花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一旦环境改变,它又会勃发出旺盛的生命力”的主题,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其旺盛生命力的赞美。

  其次,我们要有写物是为了写人的意识,要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那往往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另外,我们在读文章时要多问个为什么。如我们读到作者由“焦虑和悲痛”变得“宁静和喜悦”时,就应该问问:作者为什么“焦虑和悲痛”?又为什么变得“宁静和喜悦”?因为作者写的比较含蓄,要理解她为什么“焦虑和悲痛”,有必要补充写作背景。(课件展示:宗璞一家,在“XX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文中为什么要插叙在“浩劫”中紫藤萝的不幸遭遇了。原来花的命运正是人的命运的象征。花能够从不幸中走出来,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人难道不能吗?作者正是从花的身上幡然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所以释怀,变得“宁静和喜悦”了。

  再次,我们要注意作者对物和人发表的议论,那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和中心。如文中写道:“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是画龙点睛之笔,是文章形神的结合点。我们可以结合文意理解,它的意思是:不幸是生命的必然,我们不要囿于不幸,被不幸压倒,而要珍惜生活,珍爱生命,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因此文章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三、研读与赏析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借物抒情”。借物抒情,首先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写好物,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的。

  1、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紫藤萝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四个方面写。

  形:一条瀑布 ,紫色的大条幅上 ,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味: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写作顺序是由整体到局部,先写一树花,再写一穗花,最后写一朵花。

  2、提问:作者描写紫藤萝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赏析语言)

  赏析语言的方法与示例

  方法:方法+内容+效果+表达的情感或主旨

  示例一:“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紫藤萝”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紫藤萝生长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美。

  示例二、“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运用“拟人”的修辞,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分的深浅,使紫藤萝具有灵性和生命力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小结:描写一种动植物须注意:

  A、多角度描写(具体)

  B、写作要有一定的顺序(条理)

  C、适当地使用修辞方法(生动)

  四、写作练习:

  请同学们通过描写一种动物或植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小结

  本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中心思想)文章写景抒情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六、作业

  1、课后练习。

  2、写一篇借物抒情的小散文。

《紫藤萝瀑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感受作者写作特色。

  2、了解写作特点,掌握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解析文章,学习作者由景入情的写作手法。

  4、通过文章的阅读、分析理解,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分析文章由景入情的写作特点,学习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写作特色,并能分析运用由景入情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

  1、复习上堂课中语句的分析理解,感受文章的主题思想。

  学生回顾,教师考查并归纳主题:生命永恒

  2、表现手法:文章中作者借助自然界中的事物并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叙事或抒情。这种表现手法称为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

  板书:紫藤萝瀑布借物抒情

  二、根据主题,理清文章的结构。(教师提示,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归纳:板书

  一、(1——6)赏花————感受:繁花似锦(叙事)

  生

  命二、(7——9)忆花————感受:思绪万千(议论)

  永

  恒三、(10—11)思花————感受:精神倍增(抒情)

  三、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紫藤萝的?按怎样的顺序来描述盛开的紫藤萝的?

  2、文章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是由景入情的?简要分析两句。

  3、文章用了哪些修辞?并作简要分析其作用。

  4、文章开头用来“我不觉得停住了脚步”与结尾的“我不由的加快了脚步”这是不是有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提示:要注意在阅读时把握语句中的关键词和句并结合有关的材料和背景补充。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1、作者从三方面来介绍:板书:花瀑——花穗——花朵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顺序。

  2、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的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通过眼前花的描述来紫藤萝花的美)

  2)、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此句通过对紫藤萝形状的描述,流露出较强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紫藤萝生命的顽强,流露出赞美之情。

  3、1)、“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紫藤萝花的美而且在阳光充满了活力。)

  2)、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了花朵的饱满,富有活力。

  4、文章这样开头和结尾在结构上能做到首尾呼应、点明主题的作用。

  5、总结:通过整堂课的分析理解使得我们在写作上有了进一的了解。我们要在实际的写作中能够应用。

  四、作业布置:

  要求:

  一、结合课文要有景入情的写作方法。

  二、在结构上要注意前后呼应。

  三、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

  课后反思:

  这是第三课时,前两课时主要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字词的认识以及课文的内容、重点语句的分析上来讲解。前两课时的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语句分析,从而来解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而第三课时的重点放在对文章的结构、写作特色、写作方法上进行讲解。因为作为七年级学生即将面临着作文的挑战。虽然小学的作文有一定的基础,但初中的作文却在量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因此,在开学初就应加强这方面的知道。这样就可以结合课文作者的写作思路来为学生找到一条写作的路径。

  一、写作结构:

  这部分主要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条理性而言可以规范学生的写作。因此我根据《紫藤萝瀑布》的写作方法入手然后再从作者看到盛开的藤萝花引出对文章结构的分析。通过赏花——忆花——思花的过程来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写作顺序。在这方面我重点对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指导性的分析,主要让学生知道每一段落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自己在写作中应怎样安排自己的文章段落。

  二、在写作特色上重点对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语言特色上进行分析。通过讲解借物抒情这一表现手法以及让学生找出由景入情的语句的分析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文章的写作可以通过眼前的物或景铺开场面的。可以丰富他们的写作技巧。

  三、修辞方法:

  这篇文章在修辞的运用方面也比较有特色。是初中学生转变写作技巧的最好的教材。我就利用它的分析来扩展他们的练句水平。可以丰富语句的生动性。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结合三方面的分析即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又把学生的写作结合。这样为他们的文章的写作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紫藤萝瀑布》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①朗读课文,获取足量信息。

  ②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整体感知

  ①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②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思考题: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③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研读与赏析(上)

  ①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②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③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④全班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布置作业

  ①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②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③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④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领会修辞的作用。

  ③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研读与赏析(下)

  ①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②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b.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e.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②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以上问题只要谈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②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紫藤萝瀑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掌握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等词语。

  教学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紫藤架上的紫藤萝花正开得旺,请你说说你对它的印象。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紫藤萝瀑布 宗璞

  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掌握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等词语。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目标内容。

  二、学习导航

  A、作者简介(多媒体大屏幕出示作者的画像):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B、了解紫藤(多媒体大屏幕出示藤萝花的画面):

  “紫藤”简介:亦称“朱藤”、“藤萝”,豆科,高大木质藤本。奇数羽状复叶,成熟后无毛。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含芳香油;茎皮纤维可织物;果实、根入药医用。

  C、学习疑难字词:

  注音练习:

  迸溅(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

  词语解释

  ⑴迸溅;⑵繁密;⑶稀落;⑷伶仃;⑸酒酿;⑹挑逗;⑺忍俊不禁;⑻仙露琼浆;⑼盘虬卧龙。

  学生,教师正音,学生认读两遍。

  D、诵读欣赏(学生听多媒体课文朗读)。

  三、朗读比赛;选择喜爱的一节,看谁读得好!

  朗读指导;

  1)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2)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4) 注意句子的重读;

  5) 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四、整体感知

  小组讨论:

  ①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析。)

  五、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的语言魅力,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从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性赏析。

  思考;

  ①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

  ② 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③ 找出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语句,分析其好处?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

  ⑴颜色;一片辉煌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⑵外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2、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先写花穗的色彩;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

  然后写花的形状;“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

  “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最后写花的香味;

  3、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小组讨论;先找出有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用“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来回答。

  (1) 比喻;

  “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2)拟人;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

  “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六、探究赏析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思考;

  从这两幅图片中你能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种手法,有何作用?

  探究结果;

  这是一种对比手法,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这片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从中曲折地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轨迹,这样写为引出作者的深入思考作了铺垫。

  (教师小结)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1982年是“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七、拓展迁移(赏图言志、畅所欲言):

  请你欣赏某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托物言志)

  (有向日葵、爬山虎、白杨树、牵牛花等)

  教法、学法设计:

  教法: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突破重点词句,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且能节约课堂时间;重点词句的理解对文章情感把握很关键,图文对比,丰富学生视野,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学法:与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通过写,训练本文的写作方法,达到对课文的巩固。

  作业:

  请先仔细观察你所喜欢的某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然后写成一篇小短文。

  板书: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看花-------美丽缤纷

  忆花-------赞叹生命

  思花-------积极向上

《紫藤萝瀑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2.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可以采用研读、反思、赏析、感悟、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层层深入,对生命的思考,既来自自身,又来自其他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同时可以采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故事和名言等教学手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是怎样传达这样一种追求的。

  二、自主学习

  速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2.试着给课文划分部分。

  3.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5.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6.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7.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8.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明确:(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2.试着给课文划分部分。

  明确:(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第1—6段);忆花(第7~9段)和思花(第lO~ll段)三部分组成。)

  3.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明确:(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4.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明确:(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5.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明确:(“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6.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7.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明确:(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8.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像,探索创新。)

  9.研读赏析课文第十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2。)

  ①怎样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②“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①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②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开放性题目,意思对即可。)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收获,及还没解决的问题。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看花-------繁花似锦-------花瀑花穗花朵

  忆花-------思绪万千-------赏花的感受忆花的劫难颂花的生机

  悟花-------生命永恒

《紫藤萝瀑布》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3.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4.加强学生对事物观察欣赏的能力。

  5.通过文章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是的重点。

  2.的难点是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理解。

  3.解决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三、课时安排:拟用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去细心体会,都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他所见所想到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文中去领略一下。

  (二)纠正读音

  齐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

  (三)分析第一段

  看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四)学习第二段

  齐读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

  (五)学习第三至七段

  齐读第3—7自然段。

  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的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己内心对深层次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六)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题(2)。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讨论课后练习题(2)。

  (二)学习八、九段

  齐读第8—9自然段。

  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三)学习十、十一段

  齐读10—11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的人生意义,是对花形、花色、花香的一个总体提炼和归纳,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四)“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五)布置作业

  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500字。

  (六)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紫藤萝瀑布》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能归纳紫藤萝的形象美,通过品读语言说出其内在美。

  2.能抓住句子的特征,写出赏析性的文字。

  3.能理解关键句的含义,并说出对生活的感悟。

  学习过程:

  导入:

  同学们,曾经,有一位作家,在一个暮春时节,行走在僻静的小径上,不经意间发现了一树盛开的藤萝时,这时,她“不由地停住了脚步”,这一处不起眼的藤萝,掀起了她内心深处巨大的波澜,让她感受到,一种力量在撼人心魄,涤荡灵魂。沉思过后,“不觉加快了脚步”,这一树藤萝,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感受她的心路历程。

  一、听读生情

  【过渡】倾听朗诵,勾画出描写紫藤萝的句子,说说作者对紫藤萝花是怎样的情感。

  (听读、交流。)

  【参考】喜爱、赞美;感叹、惋惜对比

  二、精读形美

  【过渡】用喜爱、赞美的情感朗读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句子,并结合句子说说紫藤萝美在哪里。

  (朗读、批注、交流)

  【参考】色彩、香味、形状

  三、品读神美

  1。【过渡】形如瀑布的紫藤萝,让作者欲摘不能,只能伫立凝望,不禁陷入沉思,回忆起十多年前的藤萝,那么,十多年前的藤萝是什么样的呢?谁发现了?

  (朗读、交流、归纳)

  2。由此可见,作者不由停住了脚步,是不是仅仅因为紫藤萝的外形美呢?

  (补充背景材料)

  请大家放声朗读7、8、9三段,先画出有关句子,然后说说紫藤萝的.内在美。

  (自读、交流)

  3。紫藤萝兴衰的历史,内外并蓄的美,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齐读第10段。说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的理解。

  (齐读、交流)

  【参考】不是个人和家庭不幸命运的哀叹,而是上升到对整个人类生命的思考,对人类生命的传承,都应该顽强、勇敢面对。

  四、赏读语言美

  【过渡】要想表现出紫藤萝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就必须运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文语言或修辞贴切,或用词生动,或含义隽永,传神的表现出了紫藤萝的美和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选择一两处画出来,并在旁边做批注。

  (自读、批注、交流)

  品味语言的方法指导:找佳句、抓特点、析效果、表感情

  五、再读创造美

  作者仅仅是告诫人们要以平和、宁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齐读)

  是呀,从紫藤萝兴衰的历史中,作者顿悟了,于是,她带着紫藤萝的震撼,带着紫藤萝给予的力量,不觉加快了脚步。她一边加快了脚步,一边对身后的紫藤萝说……她可能说什么呢?

  请同学们说一两句。

  六、总结

  的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花儿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何况是人呢?让我们用微笑面对生活,因为,微笑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却是整个世界。

  板书:

  色彩

  外形形状

  香味动词

  喜爱勃勃生机比喻

  停赞美美内在活力四射快

  敬佩不屈不挠拟人(努力生活

  创造人生)

  启迪—感悟生命

  情感升华主旨深化

《紫藤萝瀑布》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掌握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等词语。

  教学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紫藤架上的紫藤萝花正开得旺,请你说说你对它的印象。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紫藤萝瀑布     宗璞

  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掌握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等词语。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目标内容。

  二、学习导航

  a、作者简介(多媒体大屏幕出示作者的画像):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b、了解紫藤(多媒体大屏幕出示藤萝花的画面):

  “紫藤”简介:亦称“朱藤”、“藤萝”,豆科,高大木质藤本。奇数羽状复叶,成熟后无毛。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含芳香油;茎皮纤维可织物;果实、根入药医用。

  c、学习疑难字词:

  注音练习:

  迸溅(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

  词语解释

  ⑴迸溅;⑵繁密;⑶稀落;⑷伶仃;⑸酒酿;⑹挑逗;⑺忍俊不禁;⑻仙露琼浆;⑼盘虬卧龙。

  学生查字典,教师正音,学生认读两遍。

  d、诵读欣赏(学生听多媒体课文朗读)。

  三、朗读比赛;选择喜爱的一节,看谁读得好!

  朗读指导;

  1)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2)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4) 注意句子的重读;

  5) 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四、整体感知

  小组讨论:

  ①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析。)

  五、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的语言魅力,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从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性赏析。

  思考;

  ①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

  ②  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③  找出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语句,分析其好处?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

  ⑴颜色;一片辉煌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⑵外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2、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先写花穗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

  然后写花的形状;“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最后写花的香味;

  3、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小组讨论;先找出有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用“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来回答。

  (1) 比喻;

  “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2)拟人;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

  “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六、探究赏析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思考;

  从这两幅图片中你能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种手法,有何作用?

  探究结果;

  这是一种对比手法,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这片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从中曲折地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轨迹,这样写为引出作者的深入思考作了铺垫。

  (教师小结)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1982年是“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七、拓展迁移(赏图言志、畅所欲言):

  请你欣赏某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托物言志)

  (有向日葵、爬山虎、白杨树、牵牛花等)

  八、作业:

  请先仔细观察你所喜欢的某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然后写成一篇小短文。

  板书: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看花-------美丽缤纷

  忆花-------赞叹生命

  思花-------积极向上

《紫藤萝瀑布》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①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②揣摩句子,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③领会语言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情分析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十二、三岁)和心理特点(他们对生死的问题几乎没有多少思考),对作者感情的体悟是教学难点。预设引领学生反复美读,在美读中品味文字、文意之美。在此基础上,老师再作适当点拨,领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这就很圆满地实现了生命教育目标。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诵文,品味文章中的优美句段揣摩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中的优美句段

  学时难点揣摩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活动

  《紫藤萝瀑布》插播紫藤萝花盛开的图片,以此更直观、更形象地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

  第一课时感知园

  (一)情境导入:

  过渡:由此进入课题,上课伊始我插播紫藤萝花盛开的图片,以此更直观、更形象地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去体会“紫藤萝瀑布”的美妙景象,并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不断探究的欲望。

  (二)预习交流:图片点击抢答设计说明:检查字词是能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教师对重点的词语加以点拨强调。

  三、激情朗读:

  四、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围绕着“花”写了哪些内容?请在下列横线上各填上一个字。赏花(1—6)忆花(7—9)悟花(10—11)

  2、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按要求填空。

  因为家庭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遇到了盛开的紫藤萝瀑布,在立足观赏之后,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获得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作者又想到十年来紫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3、到底作者是因为什么而焦虑和悲痛呢?(自然过渡到补充介绍背景)

  (背景:宗璞一家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萦绕。而写作此文时,她的小弟——一一位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英才却身患绝症;长期的抑郁,再加上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作者陷入极度的悲痛中。才有了文中的“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

《紫藤萝瀑布》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

  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多元化解读文体,学习写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提升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重点:

  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文章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感觉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瀑布录像1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瀑布的著名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好一幅飞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泻千里的气势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气势恢宏今天我们将要欣赏另外一种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紫藤萝录像2你看,盛开的紫藤萝真是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真像一条瀑布难怪作者说是紫藤萝瀑布——紫藤萝和瀑布对照图3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当代女作家宗璞笔下的优美的散文“紫藤萝”,去欣赏这美丽的花儿,看看它以底美在哪里?

  二、读花之歌

  师: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花之歌,看看紫藤萝花美在哪里?同学们边读一定不要忘记了边做记号

  (师巡视指点)

  三、赏花之美

  师:分享是一种快乐,有很多同学已经找到了藤萝美的地方,也做了批注,下面请同学们按屏幕上的方式向大家交流你的看法

  (幻灯展示:我感受到的藤萝花的.美的句子是在课文的第 自然段,它们是: 这是美在藤萝花的 )

  1、“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美在形状)

  2、“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美在颜色)

  3、“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美在情趣)

  4、“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美在生机)

  5、“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美在生机)

  6、“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爱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美在生机)

  提问:“张满”如何理解?怎样的花才像是“张满的帆”不张满的帆又是怎样的?很形象地表现了花朵已经完全开放的样子,很有生机“笑容”让我们感受到花儿跟人一样有着娇媚、可爱的神态作者的想像很丰富,由花朵想到帆我们也模仿作者的写法发挥你的想像写一句话,看看盛开的花像什么?

  仿写:例: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只漂亮的蝴蝶,在那里翩翩起舞(天使、少女)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 ,在那里

  7、“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师:大家在这个句子有没有发现什么?香气是看不见的,作者却把它变成看得见的颜色“浅紫色”给人什么感觉?(朦胧、淡雅、轻柔)所以我们可以想像紫藤萝的香气就是那种淡雅、朦胧, 所以下面说“梦幻般了”

  师:好的东西我们都想拥有,如果将喜欢的语段背下,该多好!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真正为你所拥有下面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一背,比一比,看谁拥有的美点多

  (生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