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小汽车教案

2023-07-13

中班语言小汽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避暑的方法。

  2、尝试表演故事,根据所扮演的角色清楚地讲述避暑的方法。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二、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谁跟小羚羊去避暑》插图、故事音频、配乐音频。

  2、纸质教具:小羚羊、小红马、小黑狗、小黄鸡、小松鼠、小灰兔的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讨论夏天有哪些避暑的方法。

  夏天天气很热,你有哪些办法能让自己凉快些呢?

  2、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带领幼儿了解小动物们避暑的方法。

  故事中,小羚羊要去做什么?

  小羚羊邀请哪些小动物跟它一起去避暑?

  它们去了吗?为什么都不去呢?

  3、教师给幼儿发放角色头饰,引导幼儿角色扮演,指导他们讲述自己避暑的方法,并配合相应的动作演绎出来。

  小红马用什么方法来避暑?如果你是小红马,出汗了很凉快,会怎么表现呢?

  小黑狗用什么方法来避暑?你能学学它是怎么做的吗?

  小黄鸡用什么方法来避暑?你能学学它的动作吗?

  4、播放故事配乐,引导幼儿一边说台词一边做出相应的避暑动作。视情况,多请几组幼儿进行表演。

  附【故事】

  《谁跟小羚羊去避暑》

  炎热的夏天来了,小羚羊的妈妈要带孩子到高山地带去避暑。小羚羊想,还有许多小伙伴也一定热得难受,得约大家一起去。“谁跟我去避暑?”她一面走,一面喊。

  一匹小红马奔跑过来,对小羚羊说:“我不去,我一出汗就像洗了冷水澡一样凉快极了。”原来她身上有许多汗腺,热了就出许多汗来调节体温,防止中暑,不需要避暑。

  小羚羊想:“听说小黑狗身上没有汗腺,一定热得受不了,去约他避暑吧。”这时,小黑狗正趴在一间屋檐下,张着嘴,伸出长长的舌头,直喘气。“黑狗弟弟,高山地带凉快极了,你跟我一起去避暑,好不好?”小羚羊对他说。“谢谢你!”小黑狗摆摆尾巴继续说,“我身上没有汗腺,可舌头上有许多汗腺呢。我伸出舌头,就是用它排汗,调节体温呀。”

  小羚羊说声“再见”走到一棵大树旁,看见小黄鸡躺在树下的沙土里,两脚搔着沙土,还不断地打着滚儿。“你躺在沙土里玩,多热呀!”小羚羊摇摇头说。小黄鸡“喀咯咯”地笑了,他说:“我热得直喘气,在沙土里躺躺,浑身凉嗖嗖的,可舒服了。”

  小黄鸡不需要避暑,小羚羊多么失望呀!她走进林子里去约小松鼠。“我不用去避暑,夏天到来之前,我就脱掉了冬天的`厚皮毛衣,换上了薄薄的夏装啦。”

  再去找谁呢?小羚羊正犹豫着,小灰兔急急忙忙地从她面前经过,小羚羊喊住他。小灰兔摆动着两只大耳朵说:“我不想去避暑。夏天,我挺着这两只大耳朵,可以散热,调节体温。”

  小羚羊看看没有小朋友跟她去避暑,只好自已跟着妈妈去避暑啦!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 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中班语言小汽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讲述自己喜欢的。

  2、大胆讲述外形特征及用途。

  3、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带一辆自己喜欢的到幼儿园来。

  2、将幼儿带来的放在活动室,设置博览会角。

  活动过程:

  1、参观博览会,引起幼儿对的兴趣。

  教师将幼儿带到博览会,让幼儿看一看,玩一玩各种,了解的主要结构。

  2、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让幼儿自由结伴或分成小组交谈,引导幼儿讨论:你认识哪些?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同伴的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谈论的主要外形及性能。建议教师提下列问题:

  你最喜欢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

  的外形是怎样的? 它有什么用处?它能做什么?

  3、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和讲述自己喜欢的。

  教师提出问题拓展话题:你喜欢什么?这种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用?

  教师可采用平行谈话的方式参与谈话,例如,教师说:我喜欢小,它的车身是红颜色的,

  前面有两个车灯,下面有四个轮子,它开起来很快,将像红色的闪电一样。

  幼儿谈话时,教师可针对幼儿谈话中出现的问题做适当的修补和调整,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敢于讲述,大胆想象的幼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幼儿继续设计未来的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首先感觉本活动知识非常的丰富,在简单认识车子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大胆的设计未来的车。给幼儿思考与想像的空间,从而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使创造性想像得到提高。在组织幼儿讲述中,我始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很积极,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大胆的说出自己喜欢设计的车。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小组合作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由于课时短暂,个别幼儿单独讲述的机会不多,不能面对全体幼儿,使每一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以表达。

中班语言小汽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

  2、在积极的语言情境中体会角色“开心一气愤一开心”的情感变化过程,并乐意用多种形式表达。

  3、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6、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将日常用的围裙装饰成故事背景,大木桶、小动物(小鸡、小鸭、小鹅、)贴绒教具若干,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变脸游戏,导入课题

  1 教师微笑着问幼儿:你们觉得我心情怎样?(开心、高兴、愉快)你们什么时候很开心呢?

  2 教师变脸,很气愤的表情,提问:现在,你们觉得我心情怎样?(生气、气愤、愤怒)“气愤”是什么意思?做个气愤的表情给老师看看。你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很气愤?

  3 我的一个朋友碰到了一件事。一开始它很开心,可是后来它觉得很气愤,再后来又变得很开心了。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听了故事就明白了。故事的名字叫《会滚的》。

  (评析:本环节为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变化做铺垫。)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

  (教师系上装饰有故事背景的围裙,边讲故事边将相关的贴绒教具贴到围裙上。)

  1 讲述故事至“乘车真快乐”,提问:

  (1)你知道“会滚的”是谁呀?

  (2)大木桶听到小鸡小鸭的歌声,它的心情怎么样?

  (3)你听了心情怎样?

  2 继续讲述故事至“说完大摇大摆地走了”,提问:

  (1)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点什么?

  (2)大木桶怎么想的?

  (3)大木桶会用什么办法对付?

  3 继续讲述故事至结尾,提问:

  (1)现在你们开心吗?大木桶呢?

  (2)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谁一开始很开心,后来又很气愤,最后又变得很开心了呢?为什么?

  (评析:我采用围裙剧的演示方式讲述故事,这个教具制作比较简单,但能通过教具的演示给孩子富有动感、具体直观的感受,调动了孩子倾听故事的兴趣,较好地帮助孩子理解了故事。在这个环节。我抓住故事中情节变化的地方引发孩子的思考。通过最开心和最气愤两个问题的讨论,使孩子对故事的重点有了很好的把握。)  三、说说做做  1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提问:你觉得故事什么地方最有趣?(重点和幼儿一起复述其中的一些情节和主要对话。)

  2 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进一步体验角色的心情变化。

  (评析:幼儿参与角色表演,可以更进一步融入故事情境中,大胆用表情、动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附故事:

  会滚的

  一只大木桶在路上玩,它不停地滚啊滚……

  一只小鸡见了它,大声叫:“会滚的`,停一停!请你送我回家好吗?”

  “好呀。好呀!”大木桶停了下来说,“请上车吧!”

  小鸡真高兴,跳进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大木桶又滚啊滚……

  一只小鸭见了它,大声喊:“会滚的,停一停!请你送我回家好吗?”

  “好呀,好呀!”大木桶停了下来说,“请上车吧!”

  小鸭真高兴,钻进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大木桶又滚啊滚……

  一只小鹅见了它,大声喊:“会滚的。停一停!请你送我回家好吗?”

  “好呀,好呀!”大木桶停了下来说,“请上车吧!”

  小鸭真高兴,摇摇晃晃地跨进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大木桶又滚啊滚,滚啊滚。小鸡、小鸭和小鹅快活地唱起了歌。

  “叽叽叽,乘车真开心!”

  “嘎嘎嘎,乘车真舒服!”

  “吭吭吭,乘车真快乐!”

  唱啊唱,唱了一遍又一遍,越唱越有劲。它们的歌声被一只听见了。爬上土坡一看,咦?马路上有辆滚着的,再仔细一瞧,“嘿,里装着那么多好吃的,嘻,嘻!”它馋得口水滴答滴答地淌了下来。急忙跳下了土坡,迎着大木桶把手一拦,又抱住肚子直嚷嚷:“哎哟。哎哟!疼死我啦!”

  “你怎么啦?”大木桶停下来问。“我肚子疼啊!”装着很痛苦的样子,大木桶很同情地说,“请上车吧!”

  眨眨小眼睛,一下子爬进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大木桶又滚啊滚,滚啊滚。越滚越快……“医院到了。肚子疼的朋友快下车吧!”大木桶停下来喊。

  抱着圆鼓鼓的大肚子。慢吞吞地爬出了大木桶。挤挤小眼睛对大木桶说:“嘿嘿!你这个大傻瓜!谁要采医院呀?”

  “咦?”大木桶生气地问,“你刚才不是说肚子疼吗?”

  “哈哈!”指指圆鼓鼓的肚子说,“刚才我肚子饿呀。这会儿,我的肚子可饱呐!已经装着一只鸡、一只鸭,还有一只肥小鹅!”说完,它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了。

  “啊!你……”大木桶气得说不出话来,“把小鸡、小鸭和小鹅给吃了?!哼!”它用力一滚,压住了的尾巴。痛得哇哇叫,张开了大嘴巴。“噗!”跳出了小鸡,“唰!”蹦出了小鸭。跟着伸出了小鹅的长脖子。

  小鸡和小鸭一齐抓住了小鹅的长脖子,“嘿哟,嘿哟”,拉呀拉,小鹅也被拉出来了。大木桶又用力一滚,把压扁了!

  小鸡、小鸭和小鹅又钻进了大禾桶的肚皮里。咕噜噜。大木桶又飞快地滚起来,从里面又传出了快乐的歌声。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中班语言小汽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理解小蚂蚁为熊婆婆让座的有趣情节。

  2、学说短句“熊婆婆,来我这儿坐”。

  3、使幼儿懂得尊敬、照顾老人。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短句“熊婆婆,来我这儿坐”。

  2、知道尊敬长辈,待人热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的坐车经验。

  2、材料准备:小羊、小狗、小猴、小猪、熊婆婆的头饰,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话题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块来听一下吧!(播放《蚂蚁搬豆》音乐)

  师:小朋友能听出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动物呢?

  幼:小蚂蚁。

  2、师:欣赏完了《蚂蚁搬豆》的歌曲,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了一个关于小蚂蚁的故事。

  教师出示PPT课件,讲《小蚂蚁坐》的故事。

  (二)教师边操作PPT,边分段讲故事,鼓励幼儿参与故事情节,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的前两段,幼儿认真倾听。(教师讲故事:小蚂蚁在站爬上了公共……到森林的湖边游玩。)

  师:公共里都坐着哪些小动物?

  幼:小羊、小狗、小猴、小猪。

  师:小朋友们去森林会干什么呢?

  幼:采蘑菇、玩耍、找朋友……

  师:嘀嘀——开了,小朋友们想跟他们一块开车到森林里去玩吗?

  幼:想!(当开起来时,引导幼儿共同模仿小开车的动作,感受故事氛围。)

  2、教师讲故事第三段(教师讲故事:开到了半路的`车站,上来了熊婆婆……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座位让给熊婆婆。)

  (1)学说短句“熊婆婆,来我这儿坐”。

  师:小朋友们,现在没有空余的座位了,熊婆婆年纪大了没地方坐呢!如果你在车上会怎么做?

  幼:给熊婆婆让座……

  师:让我们看一下故事中的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呢?

  幼:熊婆婆,来我这儿坐!

  师:让我们一块来学一学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吧!

  幼:熊婆婆,来我这儿坐!

  (2)学习让座动作。

  3、教师讲后续部分的故事。(熊婆婆说:“你们都是好孩子,谢谢你们。……森林到了,大家快快乐乐地下车了。)

  师:熊婆婆坐到小蚂蚁的座位上,却不见小蚂蚁了。小朋友们知道小蚂蚁去哪了吗?

  幼:熊婆婆的头上、肩上、腿上……

  (三)完整的讲故事

  1、教师边播放ppt边讲故事,请幼儿完整听故事。

  2、提问:听完这个故事,你最喜欢故事里的哪只动物,为什么?

  小结:教育幼儿平时要尊敬、照顾老人和长辈,待人要热情。

  (四)创设情境,组织幼儿讨论

  如果你在公共上看到有老奶奶或是老爷爷上来了,而且座位都坐满了,你会怎么做?

  (五)游戏:开

  教师扮演熊婆婆,小朋友们扮演故事中的小羊、小狗、小猴、小猪、小蚂蚁,小椅子当做,听音乐开,练习说短句:熊婆婆,来我这儿坐!

  (六)活动延伸

  将头饰道具投放到表演区组织幼儿完整的表演故事《小蚂蚁坐》,引导幼儿欣赏并学会唱歌曲《让座》。

  教学反思

  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通过故事的情节,感知小蚂蚁尊敬长辈的行为美以及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情感。活动的中,我在指导幼儿梳理故事前半部分内容时,拿着熊婆婆的图片提问:“熊婆婆上车了,可是座位全坐满了,怎么办呢?”接着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并学习让座的动作:“那小动物们看见熊婆婆上车是怎么做的?谁来学一学?” 又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德延伸:如果当时上车的是一位老爷爷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们又该怎样说怎么做呢?活动的最后,我进行一个游戏“让座”,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今天的目标,并学说“某某某,来我这儿坐”,加强对幼儿的礼貌教育,突破了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