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梦的讲话稿

  幸福的人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但是,其中,一定有若干要素,是不可缺少的。而最基本的,就是选对职业,选一个让你有幸福感的职业。这样的职业,不一定是最轻松的,也不一定是赚钱最多的。那是什么样的职业呢?我有一个简明的判断,这就是:做你最喜欢做的事,并且能够养活自己。如果你选择了一个职业,每天8小时乃至十几个小时,做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事,那怎么会幸福呢?而如果每天做的事,都是你很喜欢的,那么你就会快乐地全身心投入工作。能够养活自己,是说明你所做的工作对社会有益,是有价值的,能够获得社会认可和报酬。做喜欢做的事,同时可以养活自己,这叫事业;为养活自己而做事,对做的事并不特别喜欢,那是谋生。为事业而努力的人,通常不会为谋生发愁,也一定会比为谋生和金钱而努力的人更幸福。

  有一门哈佛大学的公开课,叫积极心理学(有人称为幸福课),里边提到一项调查,说哈佛大学的学生,有47%经历过精神抑郁期,无法正常学习,而英国大学生的这个比例是45%。这个调查结果令人吃惊。我国的情况如何,没有调查数据,但是,肯定也有相当的比例。大学生,尤其是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的学生,是令同龄人羡慕无比的天之骄子,为什么不快乐的人如此之多?我猜想,很多人,是因为读书的目的不端正,是为了不端正的目的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这样,读书的感觉一定很苦,可能也不会读得很好。很多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谋生和赚钱。家长们问我最多的问题是:哪个专业最好?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上哪个专业,好找工作,能找到好工作--挣钱多的工作。

  我们常说,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大口号,而是有很实在很具体的内容。我理解的志存高远的含义是:把你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贡献给社会。志存高远,是说目标一定要足够高,而不是很低;也一定要足够远,而不是就看着眼前那点事;同时,这个高和远,是可以达到的,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而不是幻想,不是空谈。所以说,把你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造福于社会,就是志存高远;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你个人的价值和梦想,同时,也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你所能够做出的最大贡献。

  为最大限度地实现你自己的潜能,你需要做对两道选择题:在校期间,选对专业;毕业之际,选对工作。很多新生的专业选择,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都是听从家长或中学老师的建议乃至追求热门的结果,所以,并不一定是适合自己或者自己喜欢的。这非常正常。面对前述家长们提出的专业问题,我的回答通常是:你孩子最喜欢的专业。因为,即使是从最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如果你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那肯定也难以学好;而无论如何热门的专业,你学不好,就不可能找到赚钱多的好工作,甚至连找到工作都困难。在中国农大,无论哪个专业,只要是你喜欢的,只要你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学到了极致,都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因此,入校之后,你需要问自己,我到底喜欢哪个或哪类专业?我到底适合哪个或哪类领域?你需要花一些时间,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就个人成就和贡献而言,木桶理论可能不适用。你的一生所能够达到的高度,不是取决于你的短板,而是取决于你的长板,取决于你最擅长的那部分所能够达到的高度。弄清楚长短问题,得靠你们自己;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的帮助。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校从两年前开始,领全国高校之先,引入了自由转专业政策。自由的意思,首先是没有任何的成绩限制,无论你有几门挂科。事实上,越是挂科多的同学,越需要转专业,因为,那证明你不感兴趣,或者不适合那个专业。这项政策,是要确保每一个同学,都能够从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中解脱出来,转到一个比较喜欢乃至最喜欢的专业。在这个政策下,只要你坚信和坚定地选择某个专业,你一定会成功地转换专业。即便是那两三个最热门的专业,只要你是真正喜欢,并且能够证明自己,你就一定会被所在学院接收。学校每学期初都受理和办理一次转专业申请,每次都有数百名同学转换专业。希望你们利用好这项政策。此外,学校也加强了双学位和辅修专业建设,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兴趣广泛的同学的需要,同时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