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篇1
为确保师生安全,就雨雪冰冻天气,特制定如下应急预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年级主任班主任
二、安全措施与要求
1、组长、副组长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准备好防滑用的地毯、工业盐、铁铲、推把等物品,一旦出现雨雪冰冻天气,启动此应急预案,采取铲除、撒盐、铺设防滑地毯手段,消除危险地段致滑隐患,防止摔跤伤害事故的发生。
2、遇冰冻雨雪天,各年级主任、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并按任务安排组织学生完成规定区域的铲冻雪任务。任务分配是:高一年级负责向善楼、臻美楼向外的所有路道,综合楼前后台阶;高二年级负责求真楼、食堂之间的路道,教学楼与综合楼之间的一二层楼道;高三年级负责大报告厅内侧通道,教学楼与综合楼之间的三四层楼道。未涉及到的易滑地段,届时听从安排与指挥。
3、冰冻雨雪天,当日行政值日人员和年级值班人员要加强巡查,在放学之前15分钟到教学楼出口和校门口,引导学生安全有序疏离。
4、遇到雨雪天气时,各班主任应提前通知走读生不骑自行车、电瓶车上学。
5、未尽事宜,以当天以发布的紧急通知为准。
村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篇2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防御山洪地质灾害,提高突发性暴雨山洪的应对能力,避免山洪造成群伤群死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结合我乡防汛工作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以及《祁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祁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2.2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1.3编制原则
1.3.1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3.2贯彻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的原则。
1.3.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1.3.4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峪口乡突发山洪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及人员转移。
2、基本情况
2.1社会经济
峪口乡因位于上庄沟出口处而得名,地处祁县东南,属于丘陵山区,全乡总面积128平方公里,乡域内北部为黄土丘陵地区,南部为干石山区,山区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峪口乡生态良好,植被茂密,丰富的绿色资源和生态优势,是峪口最大的特色之一。由于地处丘陵山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海拔在800-1200米范围内,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具有水果种植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祁县苹果的重要产地,素有“花果山”之美称。全乡辖11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户数4818户,人口10967人,全乡耕地面积3.56万亩。
2.2地貌地质与水文气象
峪口乡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境内最高峰位于上庄自然村洞顶山高峰壑,海拔1988.2米,最低点位于北团柏村,海拔800米。多年平均气温9.7℃,年平均降水量439.8毫米。境内河道属汾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昌源河、伏西河2条,河流总长度14.9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昌源河,从南至北流经境内左家滩、王家岭、鲁村、段家窑村,全长7.2千米。境内有杜家庄水库、峪口水库、鲁村水库,是全县水资源较为丰富的乡镇之一,也是易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乡镇之一。
3、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人员的避灾场所。根据区域山洪地质灾害的形成特点,在调查历史山洪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分析未来山洪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合理确定危险区、安全区。
3.2“两区”的基本情况
山洪防治区划是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防御的基础,山洪防治区划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根据新近发生的山洪地质灾害调查分析。山洪灾害威胁区域共涉及上庄、下王庄、安家庄3条沟道,涉及6个行政村(生茂、峪口、天居、鲁村、振兴、王家岭)。
3.3山洪灾害监测站点设置情况
(1)简易雨量站
总数12个,安装在左家滩、闫家庄、下王庄、峪口、拗坡、天居、中梁、北团柏、牛居、鲁村、侯家庄、生茂
自动雨量站
总数3个,安装在上庄、生茂、果子圪垛
4、组织指挥体系
4.1组织指挥机构
4.1.1峪口乡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组织指挥机构
峪口乡设防汛抢险指挥部一个,指挥部设乡政府,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负责领导和组织辖区内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乡党委书记任政委,乡长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防汛指挥机构下设监测预警、转移安置、应急抢险、调度保障4个工作小组。全乡各行政村成立以村委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组。同时,各村成立1支应急抢险队。村、组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信号发送员。
4.1.2村级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村内降雨、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以保证本行政村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4.2职责和分工
4.2.1乡防汛指挥机构工作职责
峪口乡防汛指挥部在县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乡和村组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确保辖区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2.2村级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组的工作职责
村级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行政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以保证本行政村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2.3明确工作职责
应急抢险队:各村组织成立一支30-50人左右的抢险队。在工程出险等紧急情况下,抢险队员自备电筒、雨衣等工具,听从命令、全部上阵,进行有序地抢险工作。
监测预警组:组长由副乡长薛磊、冀凯杰共同担任,负责辖区雨量,掌握各种雨、水、工、灾情等信息,以及危险区溪沟水位、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监测,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在接到预警发布命令后,立即发布预警信号。
转移安置组:组长由人大主席渠天龙、副乡长冀凯杰共同担任,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应急抢险组:组长由武装部长王辉担任,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
调度保障组:组长由副乡长李燕和副乡长张晓燕共同担任,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
4.2.4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指挥部成员,各工作组成员,监测预警人员,转移负责人以及抢险人员等均通过手机或固定电话进行联系。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乡政府办公室,负责处理山洪灾害防御日常工作,在汛期(6-9月)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
5、监测预警
5.1通信
5.1.1通信方式
根据防御山洪工作的需要,发生山洪地质灾害时,县、乡、村之间的通信可采用电话和专用警报系统等方式,村内户与户、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可采用专用警报系统和电话等方式。
5.1.2通信网络建设
县、乡、村以及各观测站、监测组、信号发送员之间的通信,在现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均设置固定联系电话。
5.2预报预警
要及时通报暴雨、山洪实时监测信息,提前转移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地区群众。加强重点山洪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现场监视。督促落实监视人员和必要的手段,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警报,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以保护人员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落实群众避险方案和具体措施。发现问题,及早转移有关人员,避免人员伤亡。
5.2.1预报内容
包括气象预报全部由监测预警组发布,以便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5.2.2预警内容
包括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后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5.2.3预警启用时机
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暴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2、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5.2.4预警发布及程序
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山洪地质灾害征兆等,及时发布警报。其预警程序和启用条件如下:
1、一般情况下,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县防汛指挥机构发布,可参照县—乡—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
2、如遇紧急情况,如局地突降暴雨、滑坡、山洪超过临界值,村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乡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5.2.5预警方式
峪口乡是一个丘陵山区地形,居住比较集中,交通较便捷,预警信号采用广播电视、电话、报警器等进行预警。
6、转移安置
6.1转移安置
6.1.1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
发生山洪地质灾害时,根据危险区基本情况,我们要按照预案选定的路线迅速将山洪地质灾害可能危及的区域内所有人员转移到安全区。
6.1.2转移原则
转移遵循先人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
6.1.3转移地点、路线
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在乡、村防御指挥机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根据拟定的转移路线,有组织、有纪律的迅速撤离危险区,到既定的安置地点就近安置,以确保自身安全。
6.1.4准备工作
1、制作明白卡
乡村防汛组织指挥机构应在汛前制作明白卡,载明转移的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并发放到每户,以便在发生山洪地质灾害时,危险区群众能够根据拟定的时机、路线等迅速撤离出危险区,转移到安全区得以妥善安置。
2、制作标识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以便于危险区的群众在撤离过程中根据标示迅速的进入安置地点,尽量减少在转移途中不必要的伤亡。
6.1.5安置方式
当险情发生后,转移安置组应根据受灾范围、受灾群众的多少、人员伤亡情况、安置地点等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安置方式。尽量使受灾群众得到妥善的安置,以便于尽快地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学校教学等的正常秩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6.1.6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乡、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
7、抢险救灾
7.1抢险救灾准备
一是普及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二是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落实抢险救灾责任。
7.2抢险、救灾
由调度保障组负责应急抢险队伍和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调配,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确保抢险人员、物质、车辆等及时到位,并在本级抢险领导小组的指挥下按照预案进行迅速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转移安置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受灾群众按照拟定的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迅速撤离灾区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予以妥善安置,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财产损失,并负责灾后重建等工作。
预警监测组负责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随时报告险情。
调度保障组负责转移安置的灾民的粮食保障情况,做好灾情的调查、统计和上报工作。
8、保障措施
8.1汛前检查
8.1.1汛前检查
一是在汛前要组织力量对重点区域、重要工程、要害部位和各村的防汛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对查出的问题一律彻底整改,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二是加强险段监测和防守,对险区、险段安排专人进行监测和防守,建立健全乡、村两级预报和指挥网络,切实加强对汛情的监测预报,确保信息准确有效传达。
8.2宣传教育及演练
8.2.1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宣传教育
乡政府要高度重视防汛抢险工作,要利用会议、广播、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将本预案的主要内容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做好防汛抗洪的各项准备工作。
8.2.2组织实战演练、确保防汛安全
每年汛前,乡防汛抢险指挥部应组织全民进行一次防汛抢险救灾演练,让全民熟悉和掌握抢险救灾预案的全部过程和内容、灾害发生后转移的路线和安置地点等,确保灾害发生后预案的迅速启动和顺利实施。
8.3责任追究制
各有关责任人要按照责任分工,深入到分管的防区现场检查指导,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发生汛情时,要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抢险和救灾,切实履行职责。凡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出现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村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篇3
一、学校雨雪天气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李瑞密
组长: 梁军
成员: 韩玉军 肖海英 邓泽荣 朱金刚马林源 刘法旺 李汉乐 薛诗先
二、应急工作措施:
1、雪情就是命令,责任驱使行动。
(1)根据天气预报,总务处提前一天备好扫雪、防滑设备。
(2)随着雪情加大,由主要领导决定启动冰雪天应急预案。校务处向全体教工、班主任则利用家校通等向学生家长及学生接送车驾驶员发出通知和安全提醒。各班在放学前进行一次应对冰雪天安全专题教育。
(3)校务处根据雪情,做出准确判断,予以作息时间和上课安排,并通知到各班级与全体教职工。
(4)总务处、教导处要按照下雪天扫雪分工及时组织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清理冰雪。
(5)校务处及时考勤,并对扫雪情况予以录像、照相记录。
2、加强安全教育,上好应急安全教育专题课。
教导处规定时间,安排所有班级举行一次专题班会,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雪天安全教育,要求学生不要在校园奔跑,玩雪。雨雪天当天下午放学时间,应立即放学,严禁拖堂,严禁留生打扫卫生。班主任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3、自觉除雪行动,消除校内安全隐患。
(1)早准备。总务处要在下雪前一天将除雪相关物品发放到各班和校门口值班室,以备第二天使用。
(2)党员、干部带头。所有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共产党员按照学校分工,第一时间到所在区域地点带头扫雪。
(3)扫雪时间要求。白天下雪按分工地段,各年级及时将责任区的雪扫净。夜间下雪,第二天清晨门卫先在校门口清理出师生通道,全体教职工应在保证安全情况下于学生到校时间前半小时到校。所有行政干部更要带头冲在前面,身先士卒,发挥表率作用。
(4)及时清除积雪。首先确保学生上放学路线畅通,组织全体师生将主路周边、教学楼走廊、楼梯和主要路段的.积雪,及时清除,保证场地正常使用。
(5)严禁将雪堆放到花池和绿化带内(含校门口)。
4、做好雪天教育宣传,加强师生安全防范。
(1)做好家校沟通,班主任及时将学校要求传达到位。要加强学生的生活指导,做好学生在校安全教育指导工作。
(2)政教处要通过广播等不断提醒学生遵守雪天学校要求,禁止追跑打斗、打雪仗,不得将雪块、雪球带入教室内,更不得在楼梯、长廊踏雪追逐嬉闹,行走时注意安全等。教育师生在地面积雪较厚的时候,应不骑或少骑自行车上学(班),提倡家长接送或步行到校,以减少不安全因素。
(3)各级部要加强执勤管理,增加课间值班,引导学生有序上下楼,注意防滑安全,学生处要在校门口树起警示牌,提醒学生慢行。
(4)加强学生路队护送工作,值班干部和值日教师,保证将孩子护送到校门口安全区域。
(5)每天的值日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做好学生在校安全的巡视教育工作。
5、及时关闭门窗,确保保暖措施到位。
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要将门窗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门窗通风、关闭及时,人走门窗全部关闭,严防冻烂暖气片。对此采取班级负责制(按卫生区域)和责任追究制,严惩工作懈怠、不负责任,造成损失人员。
6、突发雨雪天气,总务处、各年级及各科室人员应按区域分工进行扫雪,除冰。扫雪工具,各处室、各班级以自备为主。
三、多方合力携手,共同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1、冰雪天气发生时,校务处与各处室、各班班主任应及时发布天气信息和安全警示,告诫家长严禁搭乘超载、“三无”车辆和私家非法营运车辆。
2、持续特殊天气,办公室应及时联系交警队等部门,建议在学校周围几个主要路段增加警力指挥交通,疏导车辆。并及时查处非法营运行为。
3、需要整天停课等,需及时上报区教体局等上级主管部门。
四、未尽事宜,以学校通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