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公司的应急预案范文

2024-10-10

热力公司的应急预案范文 篇1

  一、编制目的:

  根据我公司化学品可能发生燃烧和化学品皮肤烧伤的特点,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职工人身和公司财产安全,本着预防和应急并重的原则,制定本预案。

  二、危险性分析:

  1、企业概况:

  我公司位于临朐县冶源镇宫家坡村东,公司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520平方米,车间540平方米,职工50人,生产工人20人,主要生产造纸化学品。

  2、危险性分析:

  本公司所用的化工原料硬脂酸和AKD原粉能够燃烧。丙烯酸对人体有强腐蚀,易灼伤皮肤,眼睛直接接触能造成灼伤。

  三、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公司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和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组。

  1、指挥部组成人员和职责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指挥部主要职责:

  ⑴、组织制定公司安全生产制度。

  ⑵、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⑶、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⑷、负责现场急救的指挥工作。

  ⑸、及时准确报告和生产安全事故。

  2、工作组成员和职责:

  灭火组:负责消防、抢险。

  救护组:负责现场医疗、救护。

  通讯组:负责通讯、供应、后勤。

  警戒组:负责现场治安、疏导、交通管理。

  运输组:负责运送伤员。

  四、预防与预警:

  1、事故预防措施:

  ⑴、建立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⑵、定期安全检查,强化安全教育。

  ⑶、加强车间通讯,完善避雷设施。

  ⑷、减少车间存料,原料与电器氧化剂障离。

  ⑸、保证消防器材设施可靠有效使用。

  ⑹、采用便捷有效的报警措施。

  2、报警与通讯:

  公司的消防救援,防护通讯器材确保处于完好状况。

  ①应急电话:

  火警:119

  匪警:110

  医疗急救:120

  ②应急物资:

  干粉灭火器、防火沙、消防泵、防火锨、水桶。

  ③通讯器材:

  固定电话一部、移动电话管理人员人均一部。

  ④防护用品:

  安全帽、防护镜、工作服、胶手套。

  五、应急响应:

  1、事故预防措施:

  ⑴、发现火情现场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告。

  ⑵、灭火组按照应急处置程序采取适当的消防器材进行扑救,而且首先切断电源。

  ⑶、总指挥根据事故报告立即到现场进行指挥(总指挥不在现场由副总指挥负责指挥)。

  ⑷、警戒组依据火灾类别危害程度级别划定危险区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和交通疏导。

  ⑸、救护组对需要送医院的伤员送至医院。

  ⑹、运输组对急需消防物资和保管员负责运送到指定地点。

  ⑺、通讯组视火情拨打110报警求救,并到明显位置迎接消防车。

  ⑻、扑救人员要保护好自身安全。

  2、化学品皮肤伤处置方案:

  丙烯酸烧伤:

  ①、立即移离现场,脱去被污柒的衣服鞋袜等到。

  ②、立即用清水冲洗创面10-15分钟。

  ③、新鲜创面不要随便涂油膏或红药水。

  ④、视烧伤情况由急救组和运输组送医院治疗。

  ⑤、如果眼睛被伤立即用清水冲洗,冲洗时一定掰开眼皮。

  六、应急结束

热力公司的应急预案范文 篇2

  州热力有限公司承担着宿州市企业生产用汽和冬季居民采暖用汽,为了能够及时有效的应对影响正常用热的紧急情况,结合本企业供热实际情况,制定此预案。

  一、建立供热故障应急处置系统

  成立供热应急处置指挥部,在遇有紧急情况时,负责重大事件和事故紧急处置的组织指挥工作。

  总 指 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 成员:总经理助理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总经理助理担任。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二、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1、供热支线管网设备在运行中突然损坏,影响局部管网运行。责任部门及时汇报事故处置办公室,及时隔离支线管网阀门,降低事故影响或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并联系检修公司组织人员和所需物资、工具进行抢修,尽快恢复热用户用汽。

  2、供热主管道设备损坏、漏汽严重,威胁人身安全或泄露点附近设备安全,责任部门立即汇报事故处置办公室,协调各热用户,联系当班值长关闭相应热网总阀,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影响或防止发生次生灾害。联系检修公司组织人员和所需物资、工具进行抢修,争取最短时间恢复正常供热。如城区热网泄漏严重,应及时汇报城管局通知交警采取道路封闭等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如遇到节假日发生事故,值班人员按照上述预案负责指挥事故处置,并及时汇报公司领导。

  三、事故调查处理

  开展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接受事故教训,杜绝事故发生。在调查处理事故中,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有意毁灭证据及现场者,应追究其行政责任,触及刑律的,追究刑事责任。

热力公司的应急预案范文 篇3

  为健全完善7S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深化7S现场管理,持续打造“五大环境”,着力提升“五个形象”,继续谱写烟草“上水平、创一流”新篇章,特制定本办法。

  一、成立组织

  现场管理日常运行检查由企管处牵头组织实施,检查小组成员为各部门7S联络员,联络员负责协助部门主要负责人具体实施本部门7S管理及协同7S日常检查工作。

  二、检查原则

  1、坚持“全面覆盖、无盲区”的原则。

  2、坚持“重在落实、贵在坚持、敢于较真”的原则。

  3、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4、坚持日常检查与持续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三、检查方式

  (一)日常检查

  1、检查组人员组成:企管处每次检查前在机关各部门7S管理员名单库中轮流抽选3名7S联络员,组成7S运行检查小组,实施检查。

  2、检查范围:市局机关办公区和物流中心办公区。

  2.1领导班子成员办公室、办公院区、公共区域、电工房、食堂纳入办公室的检查范围。

  2.2各部门储物仓库纳入所在部门的检查范围。

  2.3文化中心纳入人力资源管理(政工)处的检查范围。

  2.4公共区域(如:停车场、车棚)检查结果,纳入个人所在部门检查扣分之中。

  2.5订单部纳入营销中心的检查范围。

  2.6稽查大队(组)、案审室、证件室纳入专卖处的检查范围。

  2.7联合工房、物流中心公共区域、院区、会议室纳入物流中心检查范围。

  2.8市局门卫、物流中心门卫纳入安保处的检查范围。

  3、检查标准:见附件。

  4、检查程序

  4.1每月至少两次全覆盖检查,检查时间不定期,检查人员随机抽取。

  4.2检查通报由企管处统一撰写,统一在看板、网站、电子邮箱发布。

  4.3企管处每季度根据考核得分和综合检查情况通报,确定季度红旗部门,在季度首月通报会上予以表扬通报。

  5、结果测算

  5.1合署办公的部门按一个部门测算。

  5.2办公室、物流中心、专卖监督管理处、人力资源(政工)处、营销中心,根据所属区域工作量及工作性质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权重。

  如:办公室日常检查考核得分=办公区域考核得分x40%+食堂考核得分x30%+公共区域考核得分x30%;

  物流中心日常检查考核得分=办公区域考核得分x40%+联合工房得分x40%+公共区域考核得分x20%;

  专卖监督管理处日常考核得分=市局办公区域考核得分x50%+稽查大队(组)、案审室、证件室考核得分x50%;

  人力资源管理(政工)处日常考核得分=办公区域考核得分x50%+文化中心考核得分x50%;

  安保处日常考核得分=办公区域考核得分x40%+市局门卫考核得分x30%+物流中心门卫考核得分x30%;

  营销中心日常考核得分=市局机关办公区域考核得分x70%+订单部考核得分x30%。

  5.3部门月度日常检查得分取月度检查次数的平均分为最后得分。

  即:部门月度日常检查得分=部门月度日常检查总分÷检查次数

  5.4部门年度7S检查考核得分取全年月度检查得分的平均值,即:部门年度7S检查考核得分=部门全年月度检查总分÷12。

  6、情况反馈

  6.1重点整改区域进行黄牌揭示,企管处督促整改。

  6.2企管处每月将检查情况在职工学习例会上进行通报。

  6.3企管处负责即时在管理看板和7S管理专栏上发布检查结果与部门得分情况,并及时通过电子邮件反馈至部门负责人以上领导信箱。

  7、结果运用

  各部门年度7S检查考核得分和红旗情况将作为7S管理工作情况的最终结果纳入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

  (二)持续检查

  1、检查组人员组成:由市局企业管理处牵头组织实施,成员由企管处抽调县(区)局7S管理人员组成,每半年检查一次。

  2、检查范围:各县(区)局(分公司)。

  3、检查标准:见附件

  4、检查程序:制定检查计划→确定人员分工→进行现场检查→考核打分→结果沟通反馈。

  5、情况反馈:将检查情况以通报的形式通过OA系统下发。

  6、结果测算

  各县(区)局年度7S检查考核得分=全年持续检查考核总分÷2。

  7、结果运用

  各县(区)局年度7S检查考核得分将作为7S管理工作情况的最终结果纳入县(区)局年度绩效考核。

  四、相关要求

  1、各单位(部门)应建立岗位自检、部门自检、运行检查组专检相结合的检测体系,扎实开展“班前班后五分钟7S活动”。每日养成班前班后自我检查的习惯,真正将7S现场管理融入日常工作,成为每天工作的一部分,持续不断地推进7S现场管理的深入开展。

  2、各单位职能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调整完善7S管理运行长效机制,检查考核方式要突出多样性,要注重日常检查与持续检查、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机关检查与基层检查相结合,不断丰富检查方式,突出检查效果。

  3、各单位要通过巡查、看板、例会点评等多种形式通报先进做法,指出存在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及时整改到位,确保7S管理的持续改进,提升7S管理运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