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服务型工商所,通过提高工作效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一)、把握宽严相济的市场准入原则增加辖区经济总量。
个体工商户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解决就业,方便群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重要作用。为了增加非公经济的总量,活跃繁荣市场经济,所深化三满意内涵,不断提高服务效率,推行“三无四要”服务,“三无”即无推诿拖延,无刁难刻薄,无冷言冷语,“四要”即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要求受理人员对该办的事不拖,能办的事不等,难办的事不推,在接待群众时“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明确了“不让工作职能在我的岗位上削弱,不让办事群众在我的接待中冷落,不让不文明行为在我的身上出现,不让工商机关形象因我而受到损害”的“四不让”工作目标。为此,所以“三化”为标准对综合服务大厅进行了升级改造,着力擦亮为创业人士服务的窗口形象。
一是标准化。实行所有对外服务类业务“一体化”受理,将原来分散的食品流通许可、消费纠纷投诉、企业年检和个体登记受理统一集中在大厅,并按省局的标识规范制作指示吊牌,方便办事群众快捷的找到受理窗口;实行工商登记事务公开,将收费标准及依据、办事指南等制作成立牌对外公示,并对各项工作进行了操作标准的分类细化,在执行中只允许“规定动作”,禁止“自由动作”,从而提高登记效率和做到同一事项服务无差别化。
二是温情化。为了在繁忙中不冷落群众,在窗口设置了内容为“您好、请坐、请喝水”,“您走好,请提宝贵意见”的问候语标牌;为了让急于办事的群众在排队等待时不焦躁,将90%的绿化费集中用于大厅内鲜花、绿色植物和鱼缸的摆放,让群众在植物绿色的“静”和金鱼优雅的“动”中消除紧张和焦虑感。
三是满意化。为了让“创先争优”和争创“三满意”活动深入人心,在大厅设置了“党员示范岗”,悬挂了“热情服务温暖人心,优质高效创造价值”和 “创先争优,让群众满意”的标语,明确一切形式上活动的目的和检验标准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要求登记人员换位思考,做到“我心似君心,但求满意归”。
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服务措施,所上半年共新增市场主体332户,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3%,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吸纳社会投资1000余万元。
(二)、采取科学灵活的便利措施为企业发展服务
年检是企业必经的一道程序,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融资、资质升级、重大业务合同的签订等。因此,所重点在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年检服务上创先争优,创新“四举措”体现创先争优内涵。一是制定了企业分时分类分批年检方案,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不同类型企业分时段参加年检,将年检工作量细化分解到每月、每周,避免企业年检扎推现象。同时,简化内部审批流程,同一岗位均有两个业务熟练备用人员,坚决杜绝让企业“明天来”现象。二是对XX年度新办企业在领取年检密码时一次性详细告知网上年检流程和须知,对在操作过程中有疑难问题的进行在线解答,极大的提高了新办企业参检的热情和一次通过预审率。三是将企业年检与换照、变更登记同步联动跟进,对企业年检中凡涉及需要换照或变更、备案登记事项的,按照《企业年检涉及变更登记事项办理工作程序》执行,并利用《企业年检涉及变更登记事项办理通知单》沟通信息,从而有力的督促了登记事项实际已变动企业及时进行变更登记,防止复杂民事纠纷出现,减少企业将来讼争烦累。四是根据XX年度区局查办的登记违法行为类型进行梳理,在对受处罚企业违法行为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基础上设计了内容不同的行政指导意见书,对参检企业进行分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