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班主任初体验
实习第二天,我们便走马上任,以自信和饱满的精神态度给学生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就这样,成为各任班级的实习班主任,或者应该叫“副班主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为实习班主任,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与原班主任交流,了解班级基本情况,了解班级日常工作,扫工区、早读、晚读、晚修、周三跑步、晚上宿舍巡查、班级扣分情况等等,工作虽小,但我们每一个实习生都很认真负责地完成这些看似简单却繁琐的工作。此外,我们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实习班主任计划和班级管理计划,积极参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努力走进学生们心中。
三、扬帆前进——实习阶段
1、 三尺讲台,尽展风采
实习的第二周,就开始有部分队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上课,其他大部分队员是在学生军训结束后回来的第一周开始上课。作为实习老师,我们毕竟刚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名老师,如何面对台下四十几个渴望知识的学生,以及坐在教室后面细心听讲的指导老师和实习队友们,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会。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何上好一节40分钟的课,着实考验着我们每一个实习老师。
(1)课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上课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备课不是单纯的看教材、写教案那么简单,我们必须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备课。我们实习队员李惠玲老师总结出备课的四要素:备课本、备教案、备学生、备信息。课本是最基本的,备课首先要熟悉课本,不管采用怎么样的教学方法都离不开课本,备课必须以课本为核心。备教案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策略。备学生要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来备课,根据不同的班级特点设计不同的讲课方式。“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们要经常了解和搜集信息,丰富自己的学术水平,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
(2)课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为初登讲台的新教师,无论我们课前做多少准备,课堂上还是难免会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只有真正站在讲台上讲一节课,我们才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才可以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从最初的紧张生涩慢慢变为后来的自信淡定,课堂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在这过程中,我们也总结出上课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a、讲课时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联系性,要将学生前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b、要善于设计问题,善于提问,善于引导,不要自己一味地讲,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c、板书要清晰明了,按一定的顺序书写板书,位置不够时将次要内容擦掉,重要内容要保留在黑板上,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自己板书的书写;d、上课时候语调不要太平缓,抑扬顿挫的声音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也不容易产生听觉疲劳。
(3)课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上完课后,我们必须要学会反思总结。每次课后,我们都会虚心听取指导老师和实习队友的意见,看看自己究竟哪里好,哪里又需要改进,哪个环节如何处理会很好。化学科组长杨剑老师,也即是我的科任指导老师,强烈建议我们每上完一节新课内容之后都要写课后反思,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同老师对同一内容的不同讲授方式、新课和重复课时课件的修改内容以及自己上课的感受和体会等一一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对这节课的内容会有更全面的认识,对今后的教学会有很大帮助,这些资料也将成为我们在教师成长之路中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