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实习小结

  (二)实现了财政收入大增长。我局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发展速度趋缓和财税政策调整等多重效应的叠加的挑战,千方百计“保增长”。一是全力服务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共投入3550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建设,提升了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我局单独争取及配合相关单位争取到项目资金1亿多元;为企业提供短期财政借款多万元;取消了企业主管部门非法律规定的一切收费,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4.6%,为完成财政收入任务打好的基础。二是努力组织财政收入。为完成工商税收任务积极出谋划策,大力组织本部门负责征收的非税收入,实现了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至7月底,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3.33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5.4%;比去年同期增收6947万元,增长26.3%,财政总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实现了服务民生大改善。局党委始终把“保民生”作为“三保”的核心,财政支出重点向社会保障与就业、文教、医疗卫生、环保和农林水等民生领域倾斜。元至7月,用于民生的支出达2.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实现了民生显著改善,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在以下五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显现出成效。

  一是以就业为民生之本,拓宽就业援助渠道,着力解决“就业难”。采取保障职业技能培训经费的措施,支持了劳动部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了劳动者的技能,提高了“就业率”。采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提供短期财政借款、对出口企业实行到期周转金延期偿还本息或免息等方式,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全区企业稳定或扩大生产规模,使全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无一裁员,降低了“下岗率”。二是以教育为民生之基,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着力解决了“上学贵”。元至7月共计拨付2318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改革。对全区8.8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书本费,对家庭困难宿生提供基本生活补助,全额保障了中小学公用经费,对部分中小学校舍进行了维修改造。至6月底,全区3899万元“普九”债务全部偿还,偿债进度位居全市前列。三是以医疗为民生之伞,健全医疗救助体系,着力解决“因病返贫”。重点加大了XX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力度,动员全区48.94万人参加新农合,其中:对2.26万困难群众的个人出资部分安排财政资金代缴,参合率首次达到92%,其中:长年在家农户参合率达100%。今年来,共筹措新农合基金4460万元,共补偿30481人次,补偿金额2877.8万元。同时,保障了公共医疗卫生及突发性疾病防治经费。共拨付计划免疫经费50万元,拨付甲型h1n1流感防治经费23万元,拨付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44万元。四是以社保为民生之依,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着力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始终坚持把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放在“保民生”的首位。元至7月,用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资金达1.5亿元,促进了全区社会和谐稳定。重点保障的困难群众涉及孤儿救助对象169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3085人,农村低保对象2.12万人,城镇低保对象2.96万人,优抚对象1.45万人,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对象655人,自然灾害救助对象1225户,晚期血吸虫病救治对象24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1905户,企业离退休人员1.9万人等。以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资金,全部按现行政策规定的标准,采取“一折通”的发放方式,及时、足额、准确发放到人到户。五、以惠民为民生之源,切实落实惠民政策,促进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对种粮农民的惠农补贴资金落实到位。元至7月,共以“一折通”方式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及各项良种补贴3716万元,全区农民人均增收65元。推行简便易行的家电下乡补贴程序,调动农民购置家电下乡产品8772台,兑付补贴资金232万元。投入739万元用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让三汊、杨店两个乡镇3万多人用上“放心水”。已落实200万元支持血吸虫疫区沼气推广及“三改一建”补助资金,已建成沼气池1140户,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