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日记

  今天干的最多的,是核对一著作权侵权的系列案。,一首歌一份材料,总共是三十八首歌,实在是想不明白高院为啥要把它们一一分开。远哥问我对判决书有什么看不明白的?我只能说不知道,心头一边暗暗恨自己无能,对知识产权这方面的知识一点都没有。同样的,在晚上研讨案例的时候碰上了几个劳动合同纠纷,依然是无能为力。如果上天能让我挤得出更多的时间的话,我一定得好好钻研下劳动合同。实在是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懂得劳动合同法知识是一个很好保护自己权益的武器。自己以前在从事一些简单的法律援助时也碰到过这样一些因为不懂法而无法争取自己合法权利的案例。

  不过今天跟远哥交流判决书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收获,也更加体会到了实务与理论的区别。在我们法学院的学习中很强调概念,推理的严密和一丝不苟,以及请求权基础的详细与适当。但在实务过程中,因为时间的紧缺和案件的大量,导致法官无法从事如此细致入微的工作。同时也产生了在法学院的法律学习或从事者和在法院,检察院或律所的法律执业者的思维不同。我们印象中的判决书应该是像德国那样,论理充分,事实和法律结合紧密,旁征博引。但在真实的中国判决书中,这点往往难以做到。实在是力不从心。事实大于价值,这是实务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准则。

  下班回来,草草的吃完饭,实在太累不想看书,便看了一部电影叫《全城高考》。虽然剧情有点夸张做作,但回忆一下自己的高考岁月,还是挺有感触的。

  今天还是一如既往的拿生龙开刷。生龙无奈的,语重心长的说了句《一代宗师》里的台词:在我最美好的时光里遇到你,是我的运气,可是我没有时间了。喜欢一个人不犯法,可我只能到喜欢而已了。丫的这货怎么一下子说的话那么有哲理的………….

  那我干脆也来一句富有深意的话结尾,引用远哥的:很多时候等到我们有能力去争取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

  .07.03

  今天时间花在了看管原被告进行证据交换上,坦白来说的确很闷。不过看到原被告抬着一箱箱的单据,复印件,文件,收据等等这些证据来一个个核对,着实有点吓人,这工作量好大。而且看到被告的诉讼代理人还是两个很年轻的女生,实在是佩服她们。因为律师这工作,前几年都是屌丝的命,看谁能熬得过去。而女生往往因为家庭,性别,个性的因素往往不会选择从事律师职业。所以今天看到这两位年轻女律师,很佩服他们。

  闲来没事,于是就拿起了远哥交给我的判决书钻研起来。其实坦白来讲,我还是希望中国的判决书能够写的更加详细,论理与推导的更加充分一下,就像德国判决书那样。因为一段文字,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写的很囫囵的,往往说明他的思维过程不清晰,就像王泽鉴老师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求学于拉伦茨的时候,拉伦茨曾经当众呵斥一名学生,究竟是第几条,第几款,前段还是后段、因为请求权基础的清晰明了最能反映法学功底的扎实程度。当然如我以前所说,法官由于现实中的种种因素实现不了。但是我想我们作为学生,养成这种扎实缜密的思维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在研读判决书的时候,向远哥提了几点意见。令我很感动的是远哥都接纳了,而且这判决书是还没正式宣判的,意思就是还处于撰写的阶段。感觉自己也为这判决的出台出了分力,很激动。不过更令我感慨的是,远哥作为职业法官,审了1000多件案子,竟然还会听我这个才接触法律两年的连茅庐都还没出的小屁孩的意见,这在我佩服远哥的人格魅力的同时又不得不自我反省,自己连什么资本能耐都没有,有时候却流露出清高自傲的态度,真真是让我为自己感到耻辱。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问一个高考状元成功的秘诀,他说,我这人没啥长处的,就是喜欢不去管什么面子问题向人家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当深记之。

  晚上还是一如既往,没什么特别感触的事情发生。生活就是如此,更多的是平凡如斯的时光。

  .07.04

  今天要记述的东西不多,在法律学习上得到的体会是——要关注《立法法》的学习。这部法律至关重要,但大多数人却对它忽视良久。以致无论在理论学习还是实务过程中人们在法律上经常适用错误,当引以为戒。另外,今天把法院辩论赛的正反双方的思路给整理出来了,发觉虽已久离辩论,但思维还在,所以上手很快。

  主要谈谈生活上的事情。发现我们三人每天最苦恼的就是晚饭怎么解决,晚饭跟早午餐实在是冰火两重天,因为实在受不了那快餐面包泡面的味道,只能每天去蹭地沟油。唉,天朝的人们都是身经百战过来的啊。我们一星期每天换一处地方,以此保持自己不会对这些“食物”的 反感。不过明天下午下班就可以直接过顺德去结束我这一周的难民生活啦!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