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倾听方法研究实施方案

2017-04-22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来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然而,“热闹

  非凡”的课堂上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1.学习的时候,有部分同学手里会玩东西;2.老师讲课时,有学生会将

  眼睛看着他处;3.课堂讨论结束时,发出指令不能很快停止;4.老师和同学讲话时,听到兴致处容易随意插话;5.发

  言时有不举手发言的现象;6.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请一名小朋友站起来发言,其他小朋友有的“我来!我来!”;

  有的好像与自己无关;7.课堂上,有的学生虽然“两手放平坐端正”,表现出很认真听的样子,可问他们对刚才老师

  或同学的发言有什么看法时,他们会惊慌失措,不知从何谈起。这些问题或许没有多少人关注,但它们实实在在存在

  着。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随

  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倾听”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讲话人的尊重,对于学习者本身来说,也有

  重要的意义。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试想:一个人不会倾听,又如何学会思考?如

  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基于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人的成长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和现代教学强调“听”的重要

  性这两大方面,我认为进行小学生良好倾听习惯培养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研究目标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知道倾听的重要性,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一是是细心听、用心听,懂得这

  是一种礼貌,也是对说话者的尊重。二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能应对,初步具备一定的倾

  听能力。

  (二)通过研究,增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意识,提高教师培养倾听习惯的能力。

  (三)通进研究,总结出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四)通进研究,带动学生课堂常规的整体提高,使学生在严而有序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潜移默化的引

  导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得以综合和贯穿,多向受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内容

  1.低年级学生倾听现状的调查研究。研究低级学生倾听能力水平的差异以及发展的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听

  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对低年级学生听课习惯培养的针对性。

  2.对低年级学生听知能力和习惯特征的研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听课

  习惯培养目标。

  3.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策略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观察法。采用调查问卷,进行小学生倾听能力现状调查,摸清小学生倾听能力现状。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谈话,分析总结等方式,对学生的倾听习惯养成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

  特点设计和开展培养活动,并对活动不断总结、反思、调整。

  3.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年级组内教师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4.文献法: 教师要广泛查阅文献,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小学生

  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他们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听课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

  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三)研究措施

  1.规范要求,懂得倾听

  2.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3.教给方法,高效倾听

  4.  恰当评价,鼓励倾听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中石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二)概念的界定。倾听能力主要包括主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的能力和理解他人口语表达的信息,能在头脑中将语

  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两部分。它包含两个层面:1、静心地听;2、边听边思考:主要包括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

  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倾听能力的基本要素。

  五.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xx年12月—xx年1月)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