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资讲话

  一是各地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得力。全市党风建设工作和推进“十个覆盖”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积极稳步推进。二是规范工作标准,确保工作质量。针对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时间紧、任务重、业务要求高的实际,进入清理确权阶段以来,市、县两级通过组织进行业务培训,明确自查上报、检查核实、颁证确权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和目标要求,有效防止了错报、漏报、重复填报等问题的发生,确保了工作质量。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摸清底数。全市大部分地方坚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面清理、登记、确权、颁证,准确掌握“三资”底数,取得了较好效果。四是建立责任机制,强化督导检查。市、县两级分别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对各成员单位的组织协调,整合了工作力量,做到了齐抓共管。房县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和《农村集体“三资”清理验收评估细则》,并由县纪委副书记和常委分别任组长,组成3个督导组,对所属乡镇进行分片包干,定期对阶段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各地都分别采取不同形式,落实了责任机制,促进了工作落实。

  从全市的工作情况看,各地开展“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的态度是积极的,措施是得力的,阶段性工作成效也是明显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离“全覆盖”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各县(市、区)之间的工作进度、工作质量、工作效果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如有的地方对于资金、资产的清理抓得好一些,而对资源的清理相对比较薄弱。二是没有达到清理“全覆盖”的要求。个别地方为了省工省事,照抄照搬原有的数据和台帐;有的乡镇对村组自查上报的数据审核不细、把关不严,匆忙立卷建档,这必然导致“三资”数据失真,也会使一些有失公正的资产资源处置合同“合法化”。三是工作机制不够顺畅。各地都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发挥了一定的组织协调作用,但少数地方工作关系没有理顺,工作机制不够顺畅,形成合力还不够。还有一些具体问题,比如电脑软件问题,有的用财政部门的,有的用经管部门的,未能统一起来,等等,这些问题如不抓紧解决,要优质高效地实现“全覆盖”的目标是不可能的。按照《关于印发<全省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鄂纪发[]8号)要求,现在,距离全省检查考核验收时限仅剩下1个多月,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情况复杂,同志们务必要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对于使用软件问题,目前省里还没有明确规定,但省纪委党风室有一个原则性意见,就是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统一,由各县市区在财政部门和经管部门使用的两个软件版本中任选其一,每个县市区必须保证用的是一个软件版本。

  二、严格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深入落实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