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六年级腊八节作文200字范文 篇1
今年腊八,姥姥泡了许多腊八蒜,过了一段时间这些白生生的蒜瓣就变得绿绿的,正如老舍先生在《老北京的春节》中描写的——“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可是腊八蒜为什么会变绿呢?为什么以前泡的蒜不绿呢?我问了问妈妈,妈妈也不清楚,我便还是来请教电脑吧,下来是我们的对话。
腊八蒜制作过程中不见阳光,产生的绿色不是叶绿素,而是大蒜绿色素。大蒜绿色素实际上是一种先生成的蓝色素和一种后生成的黄色素组成的,蓝色和黄色混合就形成了绿色。
为什么腊八以前泡的蒜会不绿呢?
因为温度不够低。而低温是恰恰是打破大蒜休眠、激活蒜酶、发生绿变的条件。
中国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所以我推测,腊八蒜并不是必须在腊八这一天泡,只要天气足够寒冷就可以了。
我的智多星姥姥有个妙招,一起来听听。要想让腊八蒜绿得快,就把蒜放在醋里,然后把装蒜的器皿放在暖气片上,很快就会绿了。
还没有做腊八蒜的朋友赶快照着这种方法做做吧。
精选六年级腊八节作文200字范文 篇2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俗称的“腊八节”。我问我姥姥什么是腊八节,我姥姥也不太清楚,看来我只有自己找答案了。
原来腊八节是来自于印度,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为“法宝节”。后来吃腊八粥成为一种民间习俗,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到现在,腊八粥又叫“七宝五味粥”,要用许多种材料制成,而且在腊八节这一天做出来的才吃。
今天我姥姥也给我做了腊八粥,我姥姥的腊八粥是用江米、花生、核桃仁、葡萄干、空心枣、干梅果、红豆、红果、青果条、红枣、小红豆精制而成的,我给它起名为“爱心腊八粥”。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因为我姥姥早上六点钟就开始做了,等我睁开眼睛,就闻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我赶紧洗漱完毕,盛了一碗腊八粥,唔……好香!甜中带酸、回味无穷。我又盛了一大勺送到我姥姥的嘴边,说:“我姥姥,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吧。”我姥姥边吃边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其实我应该感谢我姥姥,如果没有我姥姥的辛勤付出,我也吃不到这么香甜的腊八粥。在假期我一定要学会做一道菜,让我姥姥也尝尝我的手艺。
精选六年级腊八节作文200字范文 篇3
时间可过得真快,想去年的腊八,我还呆在学校里准备考试呢,呵呵。
今天又到腊八节,可惜好多天天被工作和生活搞的晕头转向如我的人是记不清这些日子的。一早起来,我用高压锅做了小米粥,煮了鸡蛋,这才跑到网上,这也算一种统筹安排时间的方法吧,做饭上网两不误。看到考试吧社区首页有关于腊八的来历,教做腊八粥之类的帖子,这才恍然,原来就是腊八啊。
曾经,我也很喜欢喝腊八粥。母亲用红枣、花生、大米、核桃仁、栗子、绿豆、红豆之类加上白糖熬成的热腾腾的粥在我眼里曾经就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当然,并不需要在腊八,平常也可以吃得到,但是要看母亲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心情。每当母亲说要熬腊八粥了,那我会开心的帮母亲剥栗子、花生等等,还热心的尽可能凑着八种原料,回想起来,吃腊八粥就是一件很麻烦很热闹的事。
今天又到腊八节,我希望所以的人都能够过一个快乐的腊八节。
精选六年级腊八节作文200字范文 篇4
现代诗歌
(1)腊八节现代诗歌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买豆腐,
二十六买斤肉,二十七宰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2)腊八节现代诗歌
驿路羁旅赏梅花,欢天喜地过腊八。
粥敬如来佛开光,仁义忠孝蔚云霞。
儿不嫌母雏恋妈,春晖寸草难报答。
羊跪乳,鸦反哺,穷途发奋望腾达。
饮水思源身独善,知恩播爱济天下。
真情反馈福社会,戮力同心泽大家。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罡风护奇葩。
江海行歌当此时,翠染沃野靓中华!
精选六年级腊八节作文200字范文 篇5
小孩小孩你别急,过了腊八就是年.....记得小时候每年腊八节都可以听到这个歌谣。
腊八节到了,又可以喝到香甜美味的腊八粥了。
我跟奶奶说明天由我来掌勺,我从网上查到,正宗的“八宝”是指豇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花生、红枣和葡萄干。接下来就去购买材料,我和奶奶去了超市,经验不足的我把“八宝”各抓了一把放进袋子,奶奶赶紧阻止了我的行为,并对我说:“豆子要挑没有虫眼的,米要颗粒饱满的。”我又把那些豆子分类放回去,然后又一粒一粒按要求精心挑选。回到家后,我把“八宝”洗得干干净净,还把黄米、江米泡到水里。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准备做腊八粥。我把那些泡了一晚的豆子放入锅里,半个小时过去了,豆子也软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黄米放进锅里,20分钟后,香喷喷的腊八粥出锅了。我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腊八已经到了,新年还好远吗?
精选六年级腊八节作文200字范文 篇6
腊八节吃粥习俗
腊八粥,又名“七宝粥”、“五味粥”。“七宝”指的是粥里的各种点缀物,也就是杏仁、桃仁、果脯等。“五味”则指粥的五种主要原料,即江米、黄米、豆子等。
到了元代,配料不断改进,以胡桃、松子、乳蕈、柿、栗子为配料。每逢腊八,“煮红糟粥以供佛饭僧,都中官员士庶作朱砂粥”,无论是红糟粥还是朱砂粥,都充分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对佛教中喇嘛教的崇拜。
明清时,腊八粥的制作更加精细,《燕京岁时记》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末、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瓤、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菊葡以作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