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食品安全工作建议书 篇1
尊敬的领导:
以下是我对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目前,国务院已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国家对食品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导向。
(一)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
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继续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二)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
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建议在全行业推广ISO、H加强食品安全的建议书精选CCP认证,实行质量体系化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市场安全准入的“一票否决制”,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
(三)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四)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问题。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这些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街道食品安全工作建议书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为此,特提几点建议以利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1 加大政府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提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政府应积极发展各种层次的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广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应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这是从总体上提高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的研究投入,特别是对于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的投入,并尽快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具体应用成果。
同时还应加强对宣传工作的投入。强化对技术和执法人员的培训。配齐、配全、配优必备的监测、检验设备。提供必要的抽检经费。加强食品质量监测,要建立以市场主办单位自检为基础、消费者复检为补充、执法部门抽检为保障的“三方互动”的监测体系,拓宽抽检领域,扩大监测覆盖面,及时通报公布结果。
2 建立健全食品监督管理体制
2.1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利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食品供给、食品分配和食品贸易等环节安全动态。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对食品供给带来的影响,提前作好各种应对准备,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2 构筑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2.2.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制度。除了《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内容外,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还可以包括行业协会的评价、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信息、认证机构的认证情况、消费者的投诉情况等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信息。
2.2.2完善食品安全公示制度。在各级政府指定网站上的食品安全信息专栏中,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并及时将不合格食品的名单等具体情况,通过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市场终端公布出来。
2.2.3进一步完善并落实食品质量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从明确整治重点、落实区域责任、严格督查考核三方面入手,实施质量保证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创新督查机制,严格责任追究。要按照“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和食品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把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各部门年终工作综合考评。同时,各部门主要领导应将食品安全工作定期向领导小组或人大述职,并将相关职责细化到人到岗。
2.2.4 进一步完善并落实企业诚信自律制度。包括食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经营单位、食品协会等有关单位的自律制度。
2.2.5构建监督网络。一是建立申诉服务网点,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及时处理群众的消费纠纷,并进一步健全群众监督网。当前,许多地方都采取了聘请食品义务监督员和信息员的方式,以加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这种方式不错,各地都应该如此,要切实发挥义务监督员或信息员的作用,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逐步构建“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自律、群众参与、行为规范”的食品安全监督网。二是重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
街道食品安全工作建议书 篇3
春天,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各类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加快,食品容易腐败变质,季节性食品也将大量上市,易引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为了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小组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加大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努力在校园内为广大师生营造出良好的饮食环境。
但还有部分师生在校外的大排档等无证经营的食品小店购买不洁净食品食用,时常发生在校外食用了不卫生食品后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及正常生活。
因此,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向广大同学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观念,营造良好的校园食品安全环境,基建后勤管理处、学校团委、校学生会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建议:
一、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控力。
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平时多了解健康食品知识,防止急性肠胃炎和肠道传染病等疾病的传播。
不购买无卫生许可的餐饮品,防止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不食用流动摊点销售的盒饭,抵制价低劣质的食品。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随便在校内吃零食、不乱扔纸屑、包装袋、糖纸等垃圾,保持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
饭前饭后勤洗手,不喝生水。
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不买、不吃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质量安全标志的“四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
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不暴饮暴食。
六、树立和倡导绿色文明意识,保护环境,共创绿色、和谐、安全校园。
七、建议同学们尽量到校内食堂用餐。
因为校内食堂是在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监管制度下经营的,同学们的饮食安全有所保障。
八、积极参与,形成氛围,相互监督,互相关爱。
全校广大师生和伙食工作者,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加入到食品安全的队伍中来,做一名食品安全工作的倡导者、参与者、主导者、宣传者和志愿者,让我们大家一起“共铸食品安全,共建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