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西江苗寨的导游词 篇1
女士们、先生们:
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今天带你们游览黄果树瀑布的导游,叫我小田就可以了.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风景点是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瀑布之一。1982年1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黄果树瀑布已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黄果树瀑布距省城贵阳市137公里,位于贵州省西部镇宁县和关岭县接壤处的打邦河支流的白水河上。从贵阳乘车到黄果树,约需一个半小时左右时间。今天起的也比较早,请大家在车上稍作休息,养精蓄锐,待会儿一睹黄果树瀑布的风采.
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已经到了,下车后请不要走散,我立即去买票,把票发给大家.
进景区后请大家跟着我走。首先我们参观到的是黄果树盆景园。盆景园是黄果树瀑布景区里新近开发的,又一处景观。它离黄果树宾馆仅500米,占地40亩,园内展示盆景3000多盆,姿态各异,争奇斗艳。黄果树瀑布景区地处贵州西部低洼地带,海拔较低,终年无霜,极适宜亚热带植物生长。这里随处可见仙人掌、黄桷兰、白玉兰等多肉植物及其它喜温灌木乔木。除此之外,在南方植物园里常见的栾树、米兰等,也已在此安家。一年四季枝繁叶茂、花团繁簇。
请大家跟着我继续向前走,前面就是闻名遐迩的黄果树大瀑布了。
黄果树瀑布高68米,加上瀑上瀑6米,总高74米,宽81米,夏秋洪水暴涨,瀑布如黄河倒倾,峭壁震颤,谷底轰雷,十里开外,也能听到它的咆哮;由于水流的强大冲击力,溅起的水雾可弥漫数百米以上,使坐落在瀑布左侧崖顶上的寨子和街市常常被溅起的水雾所笼罩。游人谓之“银雨洒金街”。冬春水小,瀑布便分成三五绺从岸顶上挂下来,远远望去,那洁白的水帘飘然而下,扬扬洒洒,如绸缎飘舞,如仙袂飘举,如淑女浣纱。数百年来,黄果树瀑布的雄姿一直为许多文人学者所惊叹。清代贵州著名书法家、“颐和园”三字的题额者严寅亮在“望水亭”题写的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需梭织天生成”,更是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色。
贵州西江苗寨的导游词 篇2
现在,我们来到了瀑布跌落处---犀牛潭。此潭乃因传说有神犀潜藏水底而得名。有没有神犀,谁也没有见过,但潭水的神秘幽深,至今依然,任何人驻足潭边,都会浮想联篇。若是晴天的上午10时或下午4时左右,由于阳光的折射,你还可以透过瀑布冲击时溅起的雨雾,看到从深潭中升起的七色彩虹,使你顿生雄姿盖世,艳丽昭天之感。
这个瀑布为什么起名叫黄果树瀑布,而不叫其它别的什么瀑布呢?据民间传说,是因为瀑布边上有棵高大的黄桷树,按当地的口音,“桷”jué与“果”读音相同,所以人们就习惯称之为黄果树,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很久以前瀑布附近的农民都喜欢种黄果,瀑布边上就有一大片黄果园,因此就把这个瀑布称之为黄果树瀑布了。与世界上其它著名的大瀑布相比,黄果树大瀑布虽然没有非洲维多利亚大瀑布、北美洲尼亚加拉大瀑布、委内瑞拉安赫尔大瀑布那般宽阔、高深和雄伟,但是,黄果树大瀑布自有它奇特之处,它是世界上处在喀斯特地区最在瀑布,也是最壮观的瀑布。这个大瀑布就像是一块奇异的磁石,在它的地面、地下、水上、水中还吸附着一连串丰姿绰约的景致。其中最神奇的一处,就是隐藏在大瀑布半腰的崖廊洞穴,由于洞外藤萝攀附,水挂珠帘,故曰“水帘洞”。这是世界上其它大瀑布所没有的奇特景观。
女士们、先生们,“水帘洞”已经到了,这个水帘洞全长134米,它由6个洞窗、3个股洞泉和6个通道所组成。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水帘洞一场戏,就是这里拍摄。
这是第一洞窗,它的位置最低,离犀牛潭水面仅40米,但洞窗则最宽大,有十几米宽,位置在第一、二个瀑布中间,大水时两个瀑布就连成水帘,将洞窗全部封住;水小时则次第拉开,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闵像可以随意开合的窗帘。
这是第二洞窗,它离第一洞窗仅4米左右。这是一个静谧的世界,号称水晶宫。它是水帘洞的心脏部分,长11米,高9米,宽3米。路旁有一股泉水,清澈明净,水长年保持在一个水位。洞顶悬挂着许多钟乳石,在麦秆状钟乳石上还有名贵的卷曲石。洞壁上还悬着数不清的石幔、石帘。
这是第三洞窗,它向外突出,很像阳台。这个洞窗有1米高,3米长,外面围有护栏,游人站在护栏后面可以伸手摸到瀑布,所以人们把这里称之为“摸瀑台”。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要游览的景观是犀牛潭峡谷景观。你们看,从犀牛腰往下,是一道一道相连的跌水,依次是犀牛潭、三道滩、马蹄滩、油鱼井等等。在这一连串滩潭中,为首的自然是犀牛潭,它深17.7米,经常为溅珠覆盖,雾珠淹没。只要有阳光,瀑布溅珠上经常挂着七彩缤纷的彩虹,随人移动,变幻莫测。
黄果树瀑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黄果树瀑布地处喀斯特地区,是由水流的侵蚀作用造成的。当溯源侵蚀裂点到达上游时,河水沿着喀斯特裂隙冲刷、溶蚀、冲蚀、磨蚀,管道逐渐扩大,形成落不洞及地下河;当地表河注入落水洞后水量的比例逐渐增大,就形成了喀斯特地区特有的袭夺,在明流注入落水洞处,就形成落水洞式瀑布。随着水流冲蚀及策略崩塌作用不断加剧,暗河洞穴越来越大,于是沿地表干谷发育了成串分布的竖井及天窗,它们不断扩大,归并,垮塌,就造成了现今雄伟壮观的黄果树大瀑布和瀑布下游深切险峻的峡谷。
我希望诸位举起你们的照相机,把黄果树瀑布拍下来,留在你们的记忆中,宣传给更多的人,因为,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
今天的游程算是结束了,想休息的朋友可以坐我们的旅游巴士返回宾馆,另外就黄果树瀑布六公里处有一布依族石头寨,这里不仅是石头的世界,也是著名的蜡染之乡。您可在这里搭乘旅游专线车或当地“摩的”前往.但此处少数民族居住较多,一定要注意安全!!
贵州西江苗寨的导游词 篇3
在西江有句话叫做“大节三六九,小节年年有”,这说明了苗族的民间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隆重的是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大典活动。每十三年过一次,过一次就要连续过三年。其次是苗年,它分三次过,为初年、大年、末年。苗年是苗族人为庆祝丰收而过的节日,过苗年要吃“长桌宴”,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除此之外,“长桌宴”又是苗家隆重的待客之道,因此待会大家可有口福了呢!
在清雍正以前,地方事务多由自然领袖管理,西江苗族的自然领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鼓藏头”、“活路头”等。“方老”是自然地方的最高领袖;“寨老”是每个苗寨的最高领袖;“鼓藏头”负责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动,祭祀用的神器铜鼓就是放在鼓藏头的家里;“活路头”则主持安排农业生产,是苗寨农业部部长。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这非常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就是我们西江的苗族博物馆。这里所陈列的物品都展现了苗族文化习俗、艺术、文物等方面,是一座集学术交流与表演为一体的中型苗族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恭耳聆听到苗族祖先的足迹,透过时空看到苗族的过去点点滴滴。就让我们一起进去感受这神奇的文化吧!
朋友们,我们的行程到这里要结束了,穿行在古老而又神秘的西江苗寨里,仿佛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思想得到了一次净化。在这离别之际,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常说因为生活我们不能失去工作,那反过来我们也不能因为工作而失去了生活,在这忙碌的工作之余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份空间。”最后祝大家归途一切顺利。
贵州西江苗寨的导游词 篇4
寨中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从河两岸依着山势迤逦向上展开,房前屋后,茂篁点缀;寨脚寨顶,枫叶掩映。是如此的气势恢宏!每到黄昏时分,千家万户都亮起了各自家的灯,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那场景就更璀璨、更醉人了!
说到吊脚木楼,它可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依山而建不仅节约了用地;聚集在一起还可以抵御外敌。吊脚楼一般为三层,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养家畜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第三层用来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资料。吊脚楼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二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上,有一种典型栏杆,它叫“美人靠,”苗语叫“豆安息;”是姑娘们刺绣、打扮、唱歌的地方。
朋友们注意啦,现在在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就是风雨桥了,“风雨桥”意为遮风挡雨的桥,它既可以行人也能够给想乘凉休息的人提供一个很舒适的地方。这里一到晚上,还有着很多当地的青年男女在这“游方”大家可能会奇怪,“游方”是什么呀,就由我来告诉大家把。“游方”就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恋爱的意思,参加游方的青年男女都会盛装打扮自己来吸引爱慕者。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如果各位对苗族恋爱的地方感兴趣的话,那今晚不妨邀请您的心上人来这里感受着温馨而浪漫的夜晚吧。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桥头的树,这树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这就是西江的保寨树—枫香树。树老,任其死亡,枯烂倒地。谁都不能砍伐或伤害。这种对枫香树的崇拜,同时也寓意苗族人的心酸历史,逐鹿之战,黄帝使计擒获蚩尤,用枫木做成桎梏,因而杀之。苗族先民为避战乱而迁徙,每到一处都要看是否有枫香树,有则有祖先神灵存在。
贵州西江苗寨的导游词 篇5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欢迎来到西江千户苗寨,世界上最大的苗寨。我是今天的导游小昭。也可以叫我赵导,西江千户苗寨的向导。今天我会把我知道的一切都分享给你。我希望你今天的旅行取得更大的成功,祝你旅途愉快。我们现在的位置是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脚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村庄。据20xx年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在有1288户,人口6000多,其中苗族人口占995%,可以说苗族大本营在贵州。苗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历史悠久,在古代与九里、三苗、李曼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是同一个血统。因此,苗族起源于帝王时代的九里、姚舜禹时代的三苗,而商周时期的满静则是三苗的遗存。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苗族经过几次大迁徙,最终到达西南的贵州,并在此定居。苗族人一直生活在一起,形成不同的村落,大多属于一个姓,很少生活在一起。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是苗族的传统建筑——吊脚楼,这是苗族人民辛勤劳动的象征。西江千苗村吊脚楼的建造手法,与河姆渡文化中南方人筑巢的干栏建筑相去甚远。可以看出,苗族吊脚楼在贵州有着悠久的历史,那里有许多苗族同胞的村庄。
人住在二楼,如果有三楼的话,是用来堆放粮食等的。漂亮的女生一般都是套在二楼的吊脚楼上。因为苗族美女喜欢坐在美女身上刺绣,所以在20xx年5月20日被命名为美女。苗族吊脚楼建筑技艺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节日有很多:苗年、吃年节、四月八日等。,都有很强的民族特色。苗族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民族。苗族人会在他们的许多节日里唱歌和跳舞。苗族有和侗族一样有名的苗族格非,有东方迪厅美誉的苗族格非。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反排木的灵感和苗格非。木灵感狂放大胆,自由和谐,潇洒有力地运动着。山区苗族顽强的气质和强大的生命力是苗族舞蹈的精髓,是苗族文化活动的`活化石,是世界民族文化的奇葩。唱歌时声音震动山谷,有很强的感染力。千户苗寨十三年一次的脏节,是苗族人最看重的盛大节日。
西江可以说是一座活的苗族文化博物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苗族的各种文化习俗,苗族父母的宴席就是其中之一,从几十人到三千多人不等,食物也很有苗族特色。苗族人的饮食以大米、玉米为主,特别喜欢吃酸汤、酸菜等酸辣食品。当地有句话叫三天不吃酸的,走来走去。在当地,可以说家家都酸,每餐都酸,什么都酸。当然,辣是必不可少的,菜菜辣。另外,苗族人特别喜欢喝酒。苗族人热情好客,讲究友情和信用。去苗家做客感觉受宠。苗族的饮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西江是个好地方。20xx年游完西江后,中国著名作家余虞丘先生并没有对西江大加赞赏。西江以美回答一切。接下来,我们去油坊坪。苗族有固定的尤芳坪或尤芳坡供青年男女谈恋爱。游客们经常以歌曲的形式烧香来表达他们的爱。这种公开的恋爱,只有父母同意才能结婚。西江苗族博物馆主要展示苗族文化、风俗、艺术、文物等。黔东南已经成为西江的旅游品牌,所以西江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善,政府的一些政策不仅提高了苗族和同胞的生活水平,也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嗯,在欣赏了这么多苗族建筑、丰富多彩的苗族习俗和他们深刻而简单的历史文化之后,我们一定收获良多,所以我们的西江之旅结束了。相信大家对苗族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欢迎再次来西江旅游,再次为您服务。
贵州西江苗寨的导游词 篇6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
西江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据说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江西苗族迁徙西江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体系,到西江后又长期处于政府“管外”(管制之外)的状况,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统治者欲同化也鞭长莫及。
雷山苗族银饰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苗族银饰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最有影响的银饰制作村是雷山县大沟乡控拜,该村是中国苗乡闻名的银匠村。控拜几乎全村男人都掌握银饰制作技术,沿袭了若干代人。这里的银饰艺人除了满足本县的需要外,还走南闯北,云游四乡以银饰手艺为生。远在榕江乃至黔南的一些边远县份,还可以寻到这里银饰艺人的踪迹。
最负盛名的中国苗族银饰是雷山和台江,两地的.苗族女子节日盛装的银冠,银角和银凤雀等头饰雍容华贵,连小姑娘都头戴华丽的银冠。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桥港苗族女子。6寸长的细褶裙,层层缠绕腰间,使臀围显得特别丰满,内穿青布紧身大襟衣,外穿深红缎对襟短衣,短裙,前围腰长及膝部,后围腰长至脚跟。系织花腰带,又垂8根花带于身后,如锦鸡羽毛。下着青布紧腿裤,脚穿翘尖绣花鞋,头绾大髻,戴凤雀银钗,身佩各种银饰。
西江苗族也以鼓作为自己的联络工具。“鼓藏节”是西江人敬祭祖宗的盛大节日,是苗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最高体现。据说西江苗族的祖先是兔年迁到西江的,兔年至兔年恰合一个小甲子(13年)。13年一次鼓藏节也就约定俗成。
西江鼓藏节是一个规矩严格、习俗繁多的节日。杀猪那天要听“鼓藏头”家凌晨五点以前杀叫的声音以后,四边人才能动手。鼓藏节到来的头两年,规定第一年(兔年)为起鼓(引鼓),要跳芦笙至少七天,最多九天。跳芦笙首先由“鼓藏头”家的姑娘先起头跳两圈,其余村寨的男女才能进场去载歌载舞。
找到,但却没有一块田地的形状是相同的。特别是那些自然天成的“八卦田”、“月亮环绕太阳田”,更是奇特。还有一处处大大小小的螺旋状的地“漏斗”,叫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奇妙。而且,这里的田是田,山是山,各自绝对独立,决不相互交融。
山脚下布依族的村寨,更是具有当地少数民族的特点。村寨中最大的亮点,是宽敞的铜锣广场。铜锣广场是布依族人举行节日庆典的地方,在每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村人们都回到这里来,点起熊熊篝火,敲起民族器乐,唱起清脆的歌谣,跳起欢快的舞蹈。
贵州西江苗寨的导游词 篇7
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今天就有我来带大家游玩苗寨,希望大家玩儿的开心。
首先我来带大家一起来观赏一场由苗族人来演的表演,大家来看现在这里正在表演的是芦笙舞,它是吹芦笙为主。芦笙由竹子做成,长短不一,越长声音越粗,越低声音越尖越细。一边吹芦笙,一边有人伴舞。这种舞是在盛大的节日里来表示欢乐的。下一个表演的是锦鸡舞。表演的姑娘都穿着戴着一条一条裙摆的裙子,身戴银饰。从身后来看,就像一支支五彩缤纷的锦鸡,这种舞是在重要的节日中跳的。大家听,现在正在吹的',是用一片茶叶吹出的声音。是鼓舞人们辛勤工作的歌曲。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观景台,从上面往下看是苗寨,村里面都是最具特色的吊脚楼。吊脚楼依山靠水,结构为三层。下层一般放的都是杂物。二层住人,而且最有特色的是美人靠。由于苗族姑娘都喜欢坐在上面刺绣,所以因此得名。第三层则是堆放谷物的地方。吊脚楼的建筑技艺已经列入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我们的观赏结束,大家可以四处转转,拍照,购物,六点在大门集合,祝大家游玩愉快!
贵州西江苗寨的导游词 篇8
8月11日,我们一家三口去了西江千户苗寨,我们坐了3-4个小时的车,到了雷山县,我们就下车坐了观光车进了寨子,一进门就有很多苗族人站在门口唱歌欢迎我们,他们穿着民族服装,戴着华丽的银饰,走起来有哗哗的响声。他们还给我们喝用牛角装的米酒。
走进苗寨,印入眼帘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河两边是青翠的山林,一排排用木头做的房子依山而建,这些房子叫吊脚楼,导游说这里有一千多户人家,6000多人,都是苗族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
接着我们到了大广场看表演,看完表演,我们又去吃中餐,叫长桌宴,就是一条很长的桌子,上面摆满了菜,大家围着桌子坐着吃饭,吃饭时,苗族人来给我们唱歌并敬酒,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每个人都要喝,我只喝了一小口,爸爸妈妈都喝了一杯,酒好辣啊,苗族人好热情啊。
吃完饭我们去了观景台,从观景台上看,整个苗寨气势恢宏。一座座吊脚楼从山顶直铺到山脚,将整个山严严实实包裹起来,远处是层层的`梯田,看起来很漂亮。
从观景台下来,我们就去寨里闲逛,我还买了一个小玩具。途中我们还进了一个博物馆参观。
到了规定的集合时间,我都还没有玩够,但是我们要回去了。再见了,美丽的千户苗寨,希望你变得更漂亮!
贵州西江苗寨的导游词 篇9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苗族之都—西江千户苗寨。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要名师来开路,导游来带路。”我叫依依,大家可以叫我小依,非常荣幸能给大家做导游;在旅途中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还请大家及时提出,我将尽我所能为各位解答,在这里我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在他的著作《山地的移民》里写道,世界上有两种苦难的移民,一遍布世界没有自己家园的犹太人;二是几千年来不断迁徙的中国苗族。而西江这个地方就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西江苗族最早约在西汉汉文都时迁徙到这里的距今也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西江也可以叫千年古寨。到目前为止,西江有1288户人家,接近6000人,因此又称千户苗寨。这里是中国最大的苗族,也是世界最大的苗寨。
给大家大概说了西江的概况,想必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到的想要讲到它了吧!我们前面就是观景台了。
苗族是一个悲壮的民族,经历了五次大迁徙最后逃亡到这里定居,西江苗族来到这个四面环山的山谷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选择在这里定居也是考虑到一定的`战略作用。在苗族呢有这样一种说法,水湾越大的地方,就越能够狙击财富、狙击人才。大家看西江是不是处在一个大水湾里呢!前环水、背靠山、左青龙、右白虎。这里汇集了天地的灵气,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人们都说“玩在西江,看在西江,更要醉在西江”在千户苗寨里穿行,犹如穿梭于这个古朴苗苗族文化的历史时空中!
寨中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从河两岸依着山势迤逦向上展开,房前屋后,茂篁点缀;寨脚寨顶,枫叶掩映。是如此的气势恢宏!每到黄昏时分,千家万户都亮起了各自家的灯,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那场景就更璀璨、更醉人了!
说到吊脚木楼,它可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依山而建不仅节约了用地;聚集在一起还可以抵御外敌。吊脚楼一般为三层,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养家畜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第三层用来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资料。吊脚楼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二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上,有一种典型栏杆,它叫“美人靠,”苗语叫“豆安息;”是姑娘们刺绣、打扮、唱歌的地方。
朋友们注意啦,现在在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就是风雨桥了,“风雨桥”意为遮风挡雨的桥,它既可以行人也能够给想乘凉休息的人提供一个很舒适的地方。这里一到晚上,还有着很多当地的青年男女在这“游方”大家可能会奇怪,“游方”是什么呀,就由我来告诉大家把。“游方”就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恋爱的意思,参加游方的青年男女都会盛装打扮自己来吸引爱慕者。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如果各位对苗族恋爱的地方感兴趣的话,那今晚不妨邀请您的心上人来这里感受着温馨而浪漫的夜晚吧。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桥头的树,这树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这就是西江的保寨树—枫香树。树老,任其死亡,枯烂倒地。谁都不能砍伐或伤害。这种对枫香树的崇拜,同时也寓意苗族人的心酸历史,逐鹿之战,黄帝使计擒获蚩尤,用枫木做成桎梏,因而杀之。苗族先民为避战乱而迁徙,每到一处都要看是否有枫香树,有则有祖先神灵存在。
在西江有句话叫做“大节三六九,小节年年有”,这说明了苗族的民间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隆重的是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大典活动。每十三年过一次,过一次就要连续过三年。其次是苗年,它分三次过,为初年、大年、末年。苗年是苗族人为庆祝丰收而过的节日,过苗年要吃“长桌宴”,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除此之外,“长桌宴”又是苗家隆重的待客之道,因此待会大家可有口福了呢!
在清雍正以前,地方事务多由自然领袖管理,西江苗族的自然领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鼓藏头”、“活路头”等。“方老”是自然地方的最高领袖;“寨老”是每个苗寨的最高领袖;“鼓藏头”负责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动,祭祀用的神器铜鼓就是放在鼓藏头的家里;“活路头”则主持安排农业生产,是苗寨农业部部长。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这非常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就是我们西江的苗族博物馆。这里所陈列的物品都展现了苗族文化习俗、艺术、文物等方面,是一座集学术交流与表演为一体的中型苗族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恭耳聆听到苗族祖先的足迹,透过时空看到苗族的过去点点滴滴。就让我们一起进去感受这神奇的文化吧!
朋友们,我们的行程到这里要结束了,穿行在古老而又神秘的西江苗寨里,仿佛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思想得到了一次净化。在这离别之际,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常说因为生活我们不能失去工作,那反过来我们也不能因为工作而失去了生活,在这忙碌的工作之余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份空间。”最后祝大家归途一切顺利。
贵州西江苗寨的导游词 篇10
瑶族的工艺美术有印染、挑花、刺绣、织锦、竹编、雕刻、绘画、打造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其中尤以蜡染、挑花出名。瑶族礼仪及禁忌
瑶族是十分注重礼仪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礼仪禁忌。路途相遇,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热情打招呼,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貌。平日里洗脸盆不能拿来洗脚。用餐时忌讳互用碗筷。忌讳衣裤当户晒。忌讳在屋内乱吐口痰。猪日不杀猪,鸡日不杀鸡,牛马日不买卖牛马。有客人到家,客人先要与主妇打招呼,主人才高兴,否则被认为傲慢无礼。
瑶族十分尊敬长辈与老人。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并让到路的下方。骑马者,见到老人时必须立即下马。在老人或长辈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秽的话,不随地吐口痰,不直呼老人和长辈的名字。与老人和长辈同桌共餐,要让他们坐上席,主动给他们添饭加菜,可口的菜肴要移到老人和长辈面前摆放。火塘是瑶族家庭的核心,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膛,不能用脚踩,火塘内的柴禾忌讳倒着烧。有些地方的瑶族忌吃狗肉,所以到了瑶族地区,不要打主人家的.狗,不要吃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