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 | 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
有教无类 | 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
诱掖后进 | 诱掖:诱导扶持。引导帮助后辈上进。 |
顽石点头 | 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 |
误人子弟 | 指误导别人的孩子,亦用来讥讽不称职的老师 |
桃李满天下 |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
十步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授业解惑 | 授:教,传授。惑:疑难。传授学业,解除疑难。 |
人才济济 | 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
人才辈出 | 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 |
孺子可教 | 指年轻人可培养。 |
千锤百炼 | 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
青出于蓝 |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
金针度人 | 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
后继无人 | 继:继承。没有后人来继承前人的事业。 |
恨铁不成钢 | 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
后继有人 | 有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 |
河汾门下 | 河:黄河。汾:汾水。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后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
大器晚成 |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
砥节砺行 | 见“砥节励行”。 |
砥砺廉隅 | 见“砥厉廉隅”。 |
百炼成钢 | 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
百年树人 |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
不堪造就 | 指没有培养前途。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