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砥砺廉隅 | |||
| 拼音 | dǐ lì lián yú | ||
| 简拼 | dlly | ||
| 近义词 | 砥厉廉隅 | ||
| 反义词 | |||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 ||
| 成语结构 | 动宾式 | ||
| 成语解释 | 见“砥厉廉隅”。 | ||
| 成语出处 | 宋·苏轼《刘有方可昭宣使依旧嘉州刺史内侍押班制》:“砥砺廉隅,有搢绅之风。” | ||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 | ||
| 例子 |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儒学本有名教之目,故砥砺廉隅,崇尚名节。” | ||
| 产生年代 | 古代 | ||
| 常用程度 | 一般 | ||
砥砺廉隅
成语搜索:
| 砥砺廉隅 | |||
| 拼音 | dǐ lì lián yú | ||
| 简拼 | dlly | ||
| 近义词 | 砥厉廉隅 | ||
| 反义词 | |||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 ||
| 成语结构 | 动宾式 | ||
| 成语解释 | 见“砥厉廉隅”。 | ||
| 成语出处 | 宋·苏轼《刘有方可昭宣使依旧嘉州刺史内侍押班制》:“砥砺廉隅,有搢绅之风。” | ||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 | ||
| 例子 |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儒学本有名教之目,故砥砺廉隅,崇尚名节。” | ||
| 产生年代 | 古代 | ||
| 常用程度 | 一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