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作文

  刚上语文课,学校通知老师去开会,老师布置了作业,语文课就由我们自己来上。开始非常安静,但不一会儿就有说话的,搬凳子的,咳嗽的,清嗓子的……有的一直在低头写作业,有些同学则摇头晃脑,身上乱动,还有些同学用手拄着下巴苦思冥想,似乎遇到了很难的问题。有的同学写得挺快,看进来胸有成竹,写起来得心应手;有的同学半天才写了一句话,像举五百斤重的杠铃似的。后来那些“举杠铃”的干脆不写了,手里拿个小东西,竟玩得津津有味,似乎脑子里根本就没作业这码事。

  正这时候,有个同学的铅笔盒突然“爆炸”了,那些“举杠铃”的同学的目光“唰”地转移到“爆炸中心”,一看,还炸得挺严重,铅笔盒里的东西滚得满地都是。这又成了他们的一个新焦点,唧唧咕咕谈论起来。再看那些“胸有成竹”的,像是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对刚才的事根本就没反应,照写不误。

  又过了一会,那些“举杠铃”的更是撒了欢,有的把桌子当鼓敲起来,有的说话变成了高音喇叭,有的做出各种各样的鬼脸来吸引别人的眼球……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连成一片,有如瀑布冲下悬崖时的“哗哗”巨响。“老师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全班的“九阳神功”就使出来了,一下子竟变得鸦雀无声。

  这倒是一节独具特色的语文课,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众生相。

  故事一:感谢那天的雨

  上课铃声响过三分钟了,尽管我在讲台上再三地喊:“已经上课了,我们大家不要被窗外的雨所吸引……可同学们还是无动于衷,仍是看外边的雨。

  我思索片刻,来了灵感……

  我走下讲台,和同学们一起看雨,我突然问:“大家都看到了什么?”有的同学说:“看见雨了。”我追问:“雨中有什么呢?”同学们七嘴八舌:“雨中有操场、有树木……有几个老师在走路……”

  我提出新的问题:“我仿佛看见操场、树木……在幸福的笑着。谁能说说它们为什么笑呢?”同学们又七嘴八舌:“雨滋润了它们……洗净了它们……”我加重语气表示肯定,又提出新的问题:“说得非常好……再看那几位老师,有穿雨衣的,有撑伞的,他们为什么又不肯接受雨的滋润与洗礼呢?”同学们又七嘴八舌:“怕冷……怕衣服湿……怕生病……”

  我做小结:“不,不……那几位老师如果接受了雨的洗礼,仅仅是外表得到了滋润和洗礼啊……”同学们流露出惊疑的神情,等待我的下文。我顿了顿,又说:“我们和外边的事物不同,我们需要心灵的滋润与洗涤。”同学们流露出大悟似的神情。

  我走上讲台,看见同学们已不再被外边的雨所吸引了。

  我开始导入新课:“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与洗涤呢?”暂短的沉默,勾起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望。我释疑,揭示本节的教学任务:“读好书,听好的歌曲,是最好的方式……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好文章:《山中避雨》(笔者按:如果今天不下雨,同学们不被外边的雨所影响,还不能学习这一课),我相信,通过阅读,我们大家的心灵一定会得到滋润与洗涤……好,大家看书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