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20xx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大国崛起有感,供大家参阅!
读大国崛起有感篇1
《大国崛起》是一本吸引人的历史书。它最大的亮点在于以大国崛起作为主线,把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历史穿梭起来,产生一种“规模效应”,在中国提出“和平崛起”理念以及大国的态势呼之欲出的时代背景下,是很容易激起国人的兴趣的。
其实,历史上的大国并不止这9个,比如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波斯帝国都是在自己的时代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即便是中国,在唐朝就一直向西扩张,直到与阿拉伯人争夺中东地区的战争中失利,才停止西征的脚步;在明朝,其势力也远达东南亚,《明会典》中记载的63个朝贡国有2/3位于马六甲之西,郑成功七下西洋,最远的足迹抵达了地中海;在清朝,其版图涵盖了今日的贝加尔湖。
但是编者舍其余而不取,集中记录这9个国家的崛起,是颇具匠心的。因为,只有从15世纪的葡萄牙的扩张开始,世界历史才真正具备了全球性的概念,仅仅这一点,对于近几十年才从封闭状态中解脱出来的中国人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魅力。何况,今日中国之崛起,必须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全球性的眼光来远眺自己的崛起之路。
当然,粗粗浏览此书,也很容易发现它的缺陷。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灵感之光有余,智慧之果不足。用老师评价我的毕业论文的话就是:“才华大于思想”。尽管编者宣称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但很明显,他们“解读”得不够系统,不够深刻,有许多潜藏于历史事实中的“矿藏”没有发掘出来,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是难以有大的收获的。
读大国崛起有感篇2
“以史为鉴,展望未来”,热爱历史的我对各国的历史一直都很有兴趣。早前曾迷上中央二台的“大国崛起”,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国崛起》一书更是让我爱不释手,让我的头脑更加充实。
为什么不断有一个又一个国家骤然兴盛,成为所向无敌的霸主?为何历史上的强国都只能维持一个世纪左右的霸权?这其中有着怎样的规律和共性?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事实。如何从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如何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寻求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这本书是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追踪和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求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所以这本书是很值得一看的。
对书中9国历史进行了一番浏览以后,日本崛起的历史使我印象深刻。在中国的历史上,日本可以说是从中国获益最多的国家却同时也是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在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实行的大化革新,其实基本上就是对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全面复制,甚至日本文字所谓的平假名片假名其实也是来自中国的汉字。不夸张地说,若没有中华经济文化的影响,日本人生活在蛮荒蒙昧时代的日子必然会更加漫长而黑暗。而在近代历史上,从1895年到1945年整整50年的时光里:甲午海战割中国台湾、八国联军主力烧北京、九一八割满洲、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日本,这个从中国获益无数的国家反过来主导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史。所有当日中国对日的民族主义仇恨都基于这样一个令人痛苦的看法:日本,如同中国母亲无私喂养了千年的一条白眼狼,在中国母亲年老体弱的时候却反过来一口口地无情啃噬欺凌!不过,在这背后,当然还有一个不那么冠冕堂皇的原因:日本这个中国老师千年来的小学生,中国老大边上年年上表进贡的小弟弟。不仅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在军事上压倒了中国,在经济上也作为全球第二高高地俯视着发展中的中国。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化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跻身帝国列强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以无可置疑的成绩单向世人证明了他的优秀。当然,日本的优秀和其他崛起的大国是有巨大差别的。看完《大国崛起》,更坚定了我一向的看法:日本的崛起,不是如西班牙般的勇于闯荡冒险与开放,不是如荷兰的民间小资本家自发组织协调社会发展,也不是如英国般的科技进步引导工业革命,更不是如法国大革命那样扫荡一切旧王权。日本的崛起正在于其民族一向善变善学的特点。
《大国崛起》里头有一幕给我比较震撼的场景是:现在日本每年还在纪念百年前的黑船事件,就是当年美国人佩里带领几艘蒸汽战船侵略日本内海,逼迫幕府当局开放国门的历史故事。这一事件对日本的意义其实类似与中国遭遇的鸦片战争,但中日两国对待外来文明的敲击表现出来的绝然不同的态度直接导致了两国后来截然迥异的命运。我们对于英法逼迫开放的反应是最先的军队抵抗,其次是民间的不满,最后是义和团式的破坏。我们的皇帝把英国人送来的蒸汽机步枪等设备丢弃在圆明园的地窖里尘封。我们的社会在左派思潮影响下一次次的文化革命扫荡了“封建残余”,同时也丢掉了我们千年来的“礼义仁信”。我们的学生至今所受的教育还是悲情式的控诉多于自省式的反思。而日本人对欧洲列强逼迫开放的反应则显得灵活许多,他们直接答应了门户开放的要求,他们面对西方先进的科技设备羡慕不已并全面引进,他们的政府代表团游历欧美后对日本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他们也经历了开放后的冲击但他们处理好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百姓如今高兴的庆祝着“黑船入关”。只有善于学习,善于改变的民族才能有这样的自信和勇气来庆祝一个本是悲伤痛苦的日子!
在困境中如何求生,如何善待人才这方面的举措,日本无疑能给世界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社会的发展和改革没有精英人物领导是很难实现的。几十年间促成日本崛起的精英人物就有代表性的三位:日本的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号称“东洋俾斯麦”的大久保利通;日本宪政之父:伊藤博文。
就说涩泽荣一,这位1867年仅27岁的年轻人,独自出访欧洲,他根据自己游历积累的经验和天生的理财能力,直接参与了新政府的货币制度改革、废藩置县、发行公债等几乎所有重大政策的酝酿和制定。,从投身实业的那一天起,他就把中国儒家经典《论语》当作自己的行动指南。他到处演讲,号召日本人做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的企业家。33岁的涩泽荣一已经成为主管国家预算的大藏少辅,在众人眼里,他的仕途可谓前程似锦。但是,涩泽荣一却做出了一件在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他递交了辞呈,要弃官从商,组织创办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制公司银行,并由此开始了自己极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生涯。他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被称为“日本的现代企业之父”。这与中国的“官本位”的历史传统实在是有着天壤之别,在清末,清政府为了鼓励商人创业、学生出洋学习总是以给予不同的官员头衔来作为奖励,实在是本末倒置。
但不管怎样,日本的崛起过程呈现出所有后现代国家的一般特征,即:变革的压力来自外部,而不是本国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变革是由精英阶层推动的,自上而下的进行的;在变革当中,国家政权起到了异乎寻常的作用,而建立一个愿意推动变革的强大的政权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任务。特别是最后一个特征是日本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这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要经过多少年的艰苦努力才能做到呢?至少,目前中国等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似乎尚未做到。
读大国崛起有感篇3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20xx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 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着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我觉得可悲,中国官员“天朝上国”的迷梦让我觉得可笑,中国腐败无能,欺软怕硬的清政府让我觉得可恨,我终于理解鲁迅心中对落后中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就注定了中国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运。总观12个强国的历史,我不懂当拿破仑为凯旋门垫下第一块基石时是怎样的喜悦,我不懂当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下昂首挺胸所拥有的勇气,我不懂那时的总统罗斯福带领整个美国走过血肉模糊,充满硝烟的世界大战所付出的艰辛,可我知道,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先唤醒国民的思想意识。德国的教育,日本的虚心,法国的自立,对比中国的闭关锁国、保守落后,显然中国从一开始就注定自己胜败存亡的理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在我们看似再熟悉不过的语句,经历了漫漫胜衰成败的岁月却始终被尊颂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透过表面华美的现象,我们试者问自己的心灵,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实实在在的实施了多少?最终又真真切切的见效了多少?在我们的国度里,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形式,一些装饰品罢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记录片的解说词相当好: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 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回顾520xx年来各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掂量12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的一些因素显然不约而同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国只有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善于借鉴别国经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我想,《大国崛起》的放映将有助于中国后代人的奋发,有助于中国未来宏伟蓝图的实现。岁月交错,时光更替,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必将列于大国崛起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