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华尔街读后感

  本书既是一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的选股回忆录,又是一本难得的选股实践教程和案例集锦。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回忆录,即便是作者本人也这么认为。这样写的好处之一就是读者不会觉得无聊,不会认为本书与一些教科书一样枯燥无味,毕竟,看故事要比听理论说明要有意思的多。本书精选了21个选股经典案例,涉及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萧条行业、金融业、周期性行业等。这不仅是林奇选股的具体操作,更是分行业选股的要点指南。本书还归纳总结出25条投资黄金法则,作者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凝结出来的投资真谛,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牢记于心,从而在股市迷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在本书的开头,作者和以往一样给业余投资者们大气,接着就简单回忆了他在执掌麦哲伦基金时的选股之路。再接下来的是本书的重点所在,那就是作者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中选股。至于最后给出的25条选股法则,更是应该被所有人牢记在心。

  要看透这本书我们先来看看林奇的基金之旅,从1977到1990年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在麦哲伦转为封闭基金的4年里,没有新客户和高比例的赎回,迫使林奇不断找新股换旧股,保持了很高的换手率,他因此熟悉了大量的公司和行业,为以后管理百亿基金做好了准备。他最重要的收获,是懂得了自己做研究的价值。主要教训是:“提早放弃好股票,正应了‘拔苗助长’的格言”,由此他深刻认识到盯住那些越来越有吸引力的公司的重要性。这对热衷于“波段操作”有吸引力公司的国内基金经理来说,是不是一贴清醒剂呢!

  中期随着基金重新开放,林奇越来越成为一个有耐心的投资者,基金年换手率下降了三分之二。这里,需要特别提出两个对国内基金颇有借鉴作用的做法:一是忠实公司独特的研究机制,它一改由基金经理挑选分析人员推荐的股票,将研究工作交分析人员去完成的传统做法,让所有的基金经理各负其责,独立研究,并对其结果负责。二是麦哲伦赋予林奇买卖决策的自由度。没有人老盯着林奇的一举一动,也没有每周排名的骚扰,他只需要面对每年一次的成绩评估,其余时间全部用来独立决策。

  晚期麦哲伦的规模一路飙升到百亿之巨。恰在此时林奇遭遇1987年股灾。对基金而言,主要教训是满仓的风险:股灾发生时要应付潮水般的恐慌赎回,本来应该买进的时侯却被迫卖出。林奇由此总结出永远保持10%现金的基本原则。

  我认为这本书中首先告诉投资者的是在所有投资里最好的投资是股票,这个是做股票的前提。从书中我总结出做股票成功需要的几点要素。

  1.耐心。彼得林奇谈到这点时说要不理睬环境的压力,坚持到投资成功。缺乏耐心的投资者总是盲目的在股市中追涨杀跌,他们经常为欲望所主宰,在股市热火朝天的时候急急忙忙地买进,而当股市大幅下跌的时候,因为心理恐惧又慌忙的卖出。这个市场永远存在机会,但把握住机会需要的是耐心。要有耐心去研究公司的情况,发现适合的公司买进后要耐心的持有。

  2.勤奋。勤奋不一定就能成功,但不勤奋肯定就不会成功。彼得林奇每年花大量时间在研究分析公司的情况上,每天工作要10几个小时。这就像沙里淘金,一捧沙子里不见得会发现黄金,可不断地从手上过沙子,黄金是迟早会发现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