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作文(1)
扬子鳄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珍稀物种。1972年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濒危保护动物,被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列为全球23种鳄类中最濒危的种类之一,1973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禁运动物和濒危物种。
成年鳄的身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身体外披有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
扬子鳄生长在我国的安徽、江苏、浙江三省部分地区的河流里。它是一种极古老的爬行动物,平时喜欢栖息于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乱草蓬蒿中的潮湿地带。鳄鱼往往给人以行动迟钝的假象。人们在观察鳄鱼行进时,往往看到它不用身体贴地向前爬行,而是踉跄蹒跚、四足伸张、身体浮起、尾拖于地……。其实,这是对鳄鱼的错觉。鳄鱼的听觉、视觉都极其灵敏,身体各段活动也都很灵活。它一旦碰到敌害或看到食物,会立即用粗大而有力的尾巴猛扫。平时,鳄鱼总是静静地躺在水边,远远看去很象一棵倒下的大树。虽然它只露出一对鼻孔和眼睛,可是它却能看到水面和陆地上的东西,这是因为鳄鱼的眼睛突出在头的上部。鳄鱼捕捉食物的方法也很奇特:每当鳄鱼发现岸边有小动物时,聪明的鳄鱼会马上将身体躲到水底,然后慢慢地朝小动物方向游去;先是一动不动地盯着,然后突然一跃而起将小动物捉住,最后用嘴叼到河里将它溺死,痛痛快快地饱餐一顿。鳄鱼最喜欢吃的食物有:螺、蚌、鱼类、青蛙、水鸟、老鼠以至乌龟、野鸭、野兔等,属肉食性的动物。
鳄鱼每年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约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
扬子鳄曾与恐龙一起生活过一亿多年,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 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现今尚存的扬子鳄均在长江下游,即长兴及安徽宣州一带,数量不到5000条,其中,纯野生种群数不足25条。XX年8月,扬子鳄还与大熊猫、金丝猴等一起被国家林业局列为15个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之一。
从80年代至今,我国政府为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采取了有力的拯救措施。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密,建立了闻明中外的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特别是攻克了扬子鳄人工繁育技术,使其人工种群数量目前已超过万条,脱离了物种濒临灭绝的状态。但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野生扬子鳄的栖息地不断岛屿化、片断化,其数量也急剧下降,使野生扬子鳄仍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国内外鳄类专家一致认为,要最终确保扬子鳄能够与我们共存于地球之上,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帮助扬子鳄回归大自然,因此,我们人类拯救和保护扬子鳄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的工作任重道远。
扬子鳄作文(2)
扬子鳄又叫中华鳄,俗名叫土龙\猪婆龙,属于爬行纲,科。它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已濒临灭绝,我国已把它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很久以前,恐龙等爬行动物称霸一方,后来,因为环境的变化,恐龙等爬行动物不适应,都纷纷灭绝了,而扬子鳄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保留着恐龙等原始爬行动物的特征,所以人们才称它“活化石”
扬子鳄是生活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苏等地的淡水地区的丑陋动物爬行动物曾称霸两亿年前的中生代,那时,地球是它们的天下。后来因为环境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因不能适应而灭绝了,而扬子鳄等爬行动物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可以找到恐龙等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它为“活化石”。扬子鳄体长约2米,像条大蜥蜴。嘴长,里面长着锋利的牙齿。背部暗褐色,有的呈深绿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鳞片。四肢粗壮,尾巴特别长,其长度超过头和身体的总和。扬子鳄躺在岸上晒太阳时,它特别像一根木头。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在竹林里、庄稼地里活动,以鱼、蚌、蛙、田螺为食,有时也袭击家禽,破坏庄稼。
扬子鳄一次产卵完毕,它立刻在窝上封泥,利用空气和草在泥里发酵的温度,使卵内的幼鳄完成胚胎发育。扬子鳄数量稀少。目前我国野外扬子鳄数量不足500只。我国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安徽的繁殖研究中心圈养数量以达到400多只。 保护扬子鳄已经迫在眉睫,千万别再让这一古老的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