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活 奋发有为
——《凡卡》读后感
●梦想彼岸 枫叶
今天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学习了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创作的《凡卡》,故事主要描写在沙皇统治最黑暗、最残暴的时代,一个由农村到城市做学徒的九岁儿童凡卡的悲惨遭遇,说明了沙皇统治下的旧俄国社会中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感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凡卡被怎样折磨及生活的窘迫更是给我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印记,比如老板毒打凡卡、老板娘拿鱼直戳凡卡的脸、伙计们捉弄凡卡、凡卡极端饥饿的描写等等。从课文中的插图,更是很直观地反映了凡卡的遭遇、处境,穿着那么单薄的衣服,手上和脸上满是污渍,一定很久没有洗澡了,那悲伤的表情,皱着眉,泪水一定在眼眶里打转,巴不得连信带人一起寄到爷爷那儿去。
读完这篇课文,我非常气愤,老板和老板娘这样地折磨小凡卡,真的为可怜的小凡卡悲惨的命运感到难过。唉,为什么没人站出来保护可怜的小凡卡?为什么没有人去推翻这罪恶的社会?我相信,过上好生活,让那些心狠手辣的人受到应得的惩罚,应该也是凡卡所盼望的。我知道小凡卡的力量是微弱的,不足以推翻这个黑暗的社会,只有更多的穷苦人觉悟起来联合起来,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和凡卡相比,我们的幸福无比快乐无比,简直天壤之别。我们不仅每天吃好的穿好的,衣来顺手饭来张口,衣食无忧,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而且还能在宽敞明亮的课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然而我们却常常生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珍惜。忘记了我们今天快乐而幸福的生活也是来之不易的,是千千万万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其实,在万恶的旧社会,中国的许多孩子也和小凡卡一样命运悲惨。比如三毛就是一个旧社会中国孩子的一个缩影,三毛从小失去亲人无依无靠,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只能四处流浪。
当我们经常为吃这吃那而挑剔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想想凡卡;当我们经常为了赶时髦吵着要父母买这买那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想想凡卡;当我们经常为一点点小困难而抱怨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想想凡卡;当我们经常意志薄弱不思进取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想凡卡。想想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应该这样?是不是应该更加珍惜,更加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