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看题目,觉得没什么,木笛,再普通不过的一个题目,但是,当我读完全文后,却被一种精神深深地所震撼,所折服。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在一次非常重要的演奏考试中,一个叫朱丹的木笛演奏者接到大师抽出的考题,考题是让他从贝多芬的“欢乐颂”和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朱丹却让大师换一组考题,大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不能演奏欢乐,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大师还是没有换题,让他走了,朱丹就这样走出了考场。当晚,朱丹来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前,吹了一曲深沉的乐曲。大师来了,说他正式被乐团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他说,为了一种精神。 读完故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这样重要的考试中,如果换了别人,一定不会想着其他事,而朱丹却不同,因为那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他没有演奏欢乐的乐曲,放弃了考试,在他心中,考试远远没有国家的事重要,为了纪念死去的同胞,他没有演奏欢乐。 当他说完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时,久久,久久,一片沉寂。大师会想什么呢?我想,他一定没有在乎这个特殊的日子,要不然,他一定不会让朱丹走了。一个赫赫有名的音乐大师, 为什么对国家大事这样不重视?也许是因为他忘了别的国家对我们中国的残杀,他不知道南京大屠杀的残忍,他忘了国耻!朱丹,一个普通的木笛 演奏者,他没有因为这重大的考试而演奏欢乐,他明白,今天如果把欢乐传向世界,就对不起死去的战士们,对不起为祖国而牺牲的同胞,他不能忘记几十年前的屈辱,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 晚上,大师也来到了纪念碑前,他被朱丹所感染了,他知道了朱丹为什么会放弃考试。文章最后以大师的话“为了一种精神”结尾,大师为了一种什么精神而感动,正式录取朱丹了呢?这也正是这篇文章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了一种精神,难道仅仅是一种爱国精神吗?我想还不够吧。如果朱丹仅仅有那种爱国精神,而没有胆量,没有独立的想法,他就不可能放弃考试,我认为,这种精神指很多方面,但大师主要是为了那种执著的精神而感动。 为了一种精神。就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使得朱丹没有参加考试就被录取,可见,拥有这种精神多么重要。 希望这种精神在你我之间永远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