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件小发明并不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么简单,它要经过选题、构思设计、制作、实践检验与改进、成功等步骤。
第一步,确定发明的对象。
第二步,构思设计。 第三步,开始制作。第四步,实践检验与改进。
科学小发明是一件人人能做的事,也是一项趣味无穷的实践活动。只要大家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探索,动手实践,勇于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就会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何东亮
背景资料
om:头脑奥林匹克
“om”是英语“odyssey of the mild”的缩写,即“头脑奥林匹克”,是一项开发学生大脑潜能、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性创造实践活动。“让我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在未知的道路上遨游,让我用我的创造力把我居住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三句话是om的宗旨。
青少年科技创新创新技法(七)
十 二 步 法
十二步法是创造发明活动中所常用简单技法,也是操作性极强,容易推广的创新技法。
1、加一加。
辅导辅导老师利用范例,启发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一点东西,使之更完美,性能更优越。如为方便青少年写生字,可在铅笔头加一块圆柱形橡皮,便变成橡皮头铅笔。又如《安全婴儿碗》,就是利用玻璃胶把软塑料易可贴加在不锈钢碗上创造而成的小制作小发明。又如旅行水杯装上热水后不容易打开杯子,我们可以利用自行车气门芯制作减压阀,安装在水杯盖上,加上密封茶杯便成了"减压水杯"。"加一加"这种创新方法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
2、减一减。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有物体步骤较多的,不方便,这明需要在钻研物体结构性能基础上进行改新,尽可能减少其不必要的步骤而不影响效果。如《红烧鱼》中发现用锅铲与叉相替使用不方便,一同学思考:能不能用一个工具完成铲与叉两个动作呢?在辅导老师帮助下,该同学成功制成扁平叉,平可作铲,侧可作叉,减少了使用的麻烦。
3、代一代。
在操作中如果发现范例结构欠科学,在现实中有许多麻烦,可在关键部分采用另一种更科学,更实用的技术结构代替它原有的技术结构。如《安全使用电灯》中用于演示的多用插座容易触电、漏电,辅导辅导老师可启发青少年动脑筋:能不能对插座进行一次技术革命,从而避免漏电、触电。在辅导老师指导下查阅资料,设计许多方案:有旋转插座、有密码式插座、有知能插座……
4、扩一扩。
将原有品放大一点,扩大一点,会使物品发生意外的变化。如下雨天,与人合用一把伞,扩大伞面,并且呈椭圆形,以"情侣伞"畅销市场。
5、缩一缩。
将原有物品体积缩小一点,长度缩短一点而成了新的物品。如自行车存放不方便,便用"缩一缩"原理设计出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深受人们欢迎。
6、联一联。
将某一事物和另一事物,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联一联就会产生出新功能的事物。如19世纪法国青年阿披脱把结果与起因联系起来思考,发明了食品罐头。
7、学一学。
学习模仿别的物品原理,形状和结构、颜色、性能、规格、动作、方法等,以求创新。如科学家研究了海盗鸥空中拦截小鸟现象,发明了具有强攻击型的空中截歼机。
8、变一变。
它指改变原有物品的形状,尺寸、颜色、滋味、音响等,从而形成新的物品。如上《水果拼盘》时,我们可以利用水果拼装成金鱼戏水,龙凤呈祥……等等各种图案,令人爱不释手。又如我们用变一变的方法,把通常圆形捕蝶网改成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制成可伸缩到圆柱管中去,便发明了《多用合收式便携捕虫网》.
9、改一改。
是指从现有事物存在缺点入手,发现该事物的不足之之处,如不安全、不方便、不美观的地方,然后针对这些不足产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导致创新的发明线索。如《欢乐的生日》中,生日蛋糕所用蜡烛,一岁用一根,若七十岁、八十岁岂不浪费了许多蜡烛?于是,便把整十岁改为一根特型蜡烛,就节约了成本。
9、搬一搬。
将原物或原设想,技术移至别处,使之产生新的事物,新的构想和新技术。如激光可移到打孔、切割、磁盘、唱片、测量、照排印刷等方面。
10、反一反。
就是将某物的形态、性质、功能从正反、里外、横竖、上下、左右、前后等加以颠倒,从而产生新的事物。如法拉弟利用"反一反"原理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感应发电机。
12、定一定。
是指对某些发明和产品定出新的标准、型号、顺序或者为改进某种东西,为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以及防止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做出一些新规定,从而导致创新的发明技法。如电热水器,水开了需要及时关掉电源,怎样通知人们呢?于是采用"定一定"方法,设计报警器。当水沸腾时,沸水蒸汽冲击出水口,振铜片,发出刺耳的报警声。又如《测量体温》中的温度计以前标准不一致辞,后人们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