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悲惨世界》有感作文(1)
前几天,我刚刚读完《悲惨世界》这本书。它的内容是这样的。
冉阿让是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下有弟弟妹妹,都由他来养活。有一天晚上,冉阿让在饥饿的驱使下偷了一块面包,从而被判了19年刑。在第8年的某一天,冉阿让越狱……并改名换姓。溜到了巴黎,他在巴黎干了番大事业,得到人民的爱戴,后来又当上了市长。可是好景不长,警官沙威却正在怀疑这位受人拥护的市长(马德兰)是19年前的罪犯冉阿让。冉阿让再也受不了这种压迫,他走了,还收留了一个孤儿,一晃儿,又是20年,孤儿长成了美丽动人的姑娘。也成了家。而这位经受过艰难困苦的老人慈祥地离去了。
我觉得19世纪的法律太不公平,才使得冉阿让的一生这么悲惨。
读《悲惨世界》有感作文(2)
今天,我读了《悲惨世界》这本书,感触很深。这本书的主角冉阿让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家。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而服刑十九年。出狱后受到米里艾主教的教诲,决心重新做人。为救一个可怜的小女孩逃过警方的层层追缉,代她寻回了终身的幸福。而沙威探长,一个典型的“法律看门狗”。不相信一个罪犯会洗心改过,穷追冉阿让一辈子。然而,在即将枪决的一刹那,冉阿让使他死里逃生。整个故事主体思想是“自由,平等,博爱”,也是本书作者雨果的文学理想。
而我们的社会上,也是非常需要这种文学理想的。因为,这也是人们所想看到的。但是,现今社会上,还有许多悲惨的人们,许多不平等的现象。而爱,便足以抵抗它们,消灭它们。例如,这个故事中的米里艾主教不是一位平等与博爱的吗?再说,那个接受主教的教诲而决心悔改的冉阿让,也不例外。在这个故事中,最终得到幸福的只有珂赛特与马留斯两个人。
而使这两个人得到幸福的却是冉阿让自我牺牲换来的。反思,在当今社会上有没有像冉阿让这种牺牲自己而使别人得到幸福的人?恐怕等于零吧!举个例子,有一次在大街上我看见有一个老乞丐沿街乞讨,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年轻人,连声道歉而年轻人却不依不饶,恶狠狠地把老乞丐身上的钱全部抢走。而周围的人却视而不见,没有一个人为老乞丐打抱不平,甚至还有人为年轻人叫好!这足以证明现今社会像雨果这样“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并不广泛!而雨果在这个故事里想告诉我们的是:
“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一切的不幸!”
“在不幸的另一面,有许多人为了爱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