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知识

2018-02-28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时隔天,我们又相聚在校园里,此时此刻,我们有太多的感概,我们为在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哀伤,为我们还健康活着而庆幸,为重灾区还在备受煎熬的幸存者们祝福,刚刚过去的5.12汶川大地震,顷刻之间,让无数尚未完全绽放的生命走向寂然,这更让我们觉得生命的珍贵和脆弱。同时,这也给我们上了人生中最为深刻的一课,自然灾害无法抗拒,那么在灾难面前,我们该如何预防和面对呢?擦干眼泪,痛定思痛,了解地震常识、地震来临如何科学应对、灾后如何自救等问题成了我们当前必须思考和学习的内容,今天我就讲讲有关地震方面的知识。

  一、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强烈的振动会引起建筑物破坏、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因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等特点。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地震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绝不是什么鬼怪神灵所为,一切迷信的说法都是愚昧无知的。

  二、地震的前兆

  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它来临之前是有先兆的。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孕育过程中总会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如地下水的变化。因为地下水埋藏于地层之中,地震前地球内部能量的变化会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造成井水翻花、冒泡、打漩、发浑、发响、变温、变味等现象。

  如气象的变化。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雾、地温、气温、日月光等现象异常。如天气骤热骤冷,大涝大旱。

  最明显的就是震前动物行为极为异常,出现烦躁、惊慌、不进食、不进圈、萎靡不振、神情傻呆等反常行为。比如,大猫叼着小猫跑、冬天蛇出洞、牛羊不进圈、鸽子惊飞不回巢、鸡飞树上叫、蜜蜂群迁等等。

  唐山大地震的前一夜,丰南县稻地镇一农妇的孩子看到院里老鼠活动频繁,孩子认为可能要地震,想搬到屋外去睡,母亲不仅不信,反而责怪孩子乱说话,结果在大地震中孩子被砸死,这让那位母亲抱憾终生;同夜,该县楼庄子一村民在深夜听到住房附近发出哗哗流水声,原来,平时水量并不丰裕的一口井突然往外冒水,这位村民意识到要地震,立即叫醒全家跑了出去,随后大地震发生了,全家幸免于难。

  三、地震发生时该怎么办

  如果你在家里,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或站在房间中央,更不能躲在窗户边,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不要破窗而逃。应该飞速跑到承重墙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或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处。住在平房要避开大梁。住楼房者,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到阳台、楼梯、或去乘电梯,更不能跳楼。因为阳台、楼梯是楼房建筑中拉力最弱的部位,而电梯在地震时则会卡死、变形,跳楼无论怎样,最后的结局都会一样恐怖。

  如果在学校或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地震,首先要做到听从老师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能慌乱、拥挤。应就地蹲在课桌或其他支撑物下面,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闭上眼睛,尽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待地震过后,听从指挥,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如果在商场、书店、等处发生地震时,还应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以及高大、摆放不稳定的重物或易碎的货架。

  再次,如果在户外发生地震时,应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避开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可以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如果在野外,就要飞速避开水边,如河边、湖边、池塘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还应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如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不要在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如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在野外还应注意避开变压器、高压线,以防触电。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那怕有一丝希望也不放弃。这次汶川大地震之后,同学们从电视等媒体上都可能知道了,有许多幸存者之所以能幸存下来,那就是他们在地震中被废墟掩埋后,保持着惊人的镇定和勇气,一点也没有悲观失望,坚定自已能活下去,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同学们,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岛屿国家,其地震的范围和次数远远高于我们国家,但每次地震,他们总能把人员伤亡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和日本国民接受地震预防教育,了解抗震避灾常识有着重要的关系。同学们,人的一生要学的知识很多,除了书本知识之外,更多的知识来自社会和生活。当灾难来临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惊慌和无知,而是镇定和熟记在胸的科学的应对办法。同学们,前事不亡,后事之师,震灾之后,我们既要争分夺秒地努力学习课本知识,把失去的时间找回来,又要更广泛地去接触课外知识,了解各种生活常识,做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