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架
小学四年级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书迷,如果有一本我感兴趣的书放在我眼前,我就可以一动不动地看上几个小时,甚至一天。而且无论什么类的,只要是对我有益的书,我都喜欢。
看到这里,你可别以为我对任何书都是一样的“宠爱”哟!告诉你吧,我最喜欢的书是文学名著。老舍、巴金、钱钟书、茅盾、冰心、鲁迅、郭沫若等文坛巨匠的代表作我都看过。因为书,我才能与老师没有障碍地谈论名著的中心思想;因为书,我才能被同学亲切地称为“故事大王”;因为书,我才能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我爱书,是它把我带进了知识的世界,让我懂得更多、更好更有趣的知识。正因为这样,我常把书称为好朋友。
你也许会问:“你把你的好朋友放在哪里呢?”是啊,放哪里呢?我可不愿意让我好朋友享受不到优厚的待遇呀!哦,我知道了!我会把它们放在我另一个好朋友身体内。这个好朋友有1.7米的个儿,身宽将近70厘米。身体被木条分为了上下两层。哎哟,我差点给忘了,这位好朋友还穿着黄色的外衣。你已经猜到了吧,我的另一个好朋友便是书架了。你瞧我这记性,还有一点我忘了给你介绍,它每一层的门啦,都是用玻璃做成的,拉推自如。
自从有了这位好友,使我放书、取书方便多了,书再也不会满屋子丢,房里再也不会像以前乱糟糟的了,再也不用被妈妈骂了。每买一本书,我就会把书放人书架。如果随便乱放,书架也会非常乱,所以放书时一定得有顺序。我通常把休闲的书放在下面一层,疲劳时,随手拿来看一看,娱乐娱乐。文学名著放在上面一层,在最佳记忆力时间拿出来看,汲取营养。
回想以前,我喜欢看的书只能放在地上或床头柜上,怎能与现在的条件比较呢?我们家沾了改革开放新政策的光,生活条件改善了,这不,我就添了一个我喜欢的书架。
文章从谈书到谈书架,结构的转换和承接是自然紧凑的。谈书用的是叙述式的语言,写得有情感,排比句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谈书架用了列举数据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它的结构、颜色和门的特点。接着文章用对比法写出有无书架前后的房间的整洁情况,以示突出“我”对书架的利用和喜爱。
我的书架
小学四年级
我有一个普通的书架,虽然它很简陋,但上面有许多“精神食粮”。每天,我都会用抹布轻轻地擦我的书架,我的心也随着抹布在书架上移动着……
一天,我来到同学家玩,看见她的书架上的书虽然不多,全是什么《脑筋急转弯》、《圣斗士》之类的书,同学却得意地说:“怎么样?这书架不错吧?要知道,这可是我叔叔从上海带回采的。”我再定睛一看,对,这个书架美丽、精致,玲珑剔透,十分漂亮,上面还有龙凤的雕刻。看着这精美的书架,我的心痒痒的,真想让书架马上变成我的。
一次,那个同学来我家玩,到我的卧室,一眼便望到我的书架,嘴角露出一丝讥笑,说:“都什么时代了,你还用这种破书架呀,再穷也不至于这样吧!”我默不做声,她也随意从书架抽出一本《冰心小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好一会儿,她才把书放回书架,自言自语地说:“这本书对我写作文太有用处了。”随后,又拿起那本《小学生作文选》看起来。她看得很认真,直到太阳落山,她才恋恋不舍地走出门外,轻声对我说:“你的书真好看呀,能借一本书给我看吗?”我欣然同意了。
下次,我又去那个同学家,我发现那个小巧、精致的书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普通的书架。上面不再是卡通游戏等书,而是一本本名人小说、科普读物。她告诉我,不要比谁阔气,再美丽的书架也没有用,那些卡通、游戏书看起来没多大意思,要看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好书才行。这都是我书架的功劳啊!
回到家后,我重新打量着我的书架,它朴素、干净,上面有充实的知识。比起那外观漂亮而里面只装着些没用的图书的书架,实在要好些。从此,我更加喜欢这个平平常常的书架了。
做人不也一样吗?
这是一篇因事寓理的作文,对比手法使用娴熟,成功之处在于精描细写,娓娓道来的功夫。
很惊叹四年级小同学描摹事物和心理活动的能力,她开头起笔则不凡:“每天,我都会用抹布轻轻地擦我的书架,我的心也随着抹布在书架上移动着……”这句话饱含了对自己书架的情感。但当她见到别人精致华荚的书架时,内心也不禁为之一动,毕竟美丽的外表是吸引人的。不过,通过同学对两种书架的评价和看法的转化,最终更喜欢自己朴实无华的书架了。这种对照写法既使文章曲折有致,起伏生波,又自然而然地显现出了华而不实不可取,有用才可爱的寓意。
末句一笔荡开,联系到做人,虽然显得有些突兀,但却表现了作者升华主题的意识。
我的书架
小学四年级
书架,是一个普通的装书用具。我从五岁开始到现在,就已经有三个书架了。
五岁时,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小书架,我高兴地把我所有的故事书、漫画书全放进了我的小书架。可是,书架太小了,装不了多少书,我的书架就满了。
七岁,我上一年级,我又换了一个书架,红木制成,上面还雕刻着图案。可我装的书类可大不一样了,不仅装着书,而且装着一些我亲手制作的小手工:跷跷板、蛋壳不倒翁、花篮等各种各样的小手工。
三年级,爸爸也给我买了一个更加精制的书架。全身披着粉红色的外衣,就像一个美丽的小公主。这时,我需要的是更多的知识,爸爸答应了我的要求,给我买了好多的课外书籍,有《十万个为什么》,有《四大古国的介绍》,还有《解开科技之谜》……这时,我早已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了。
现在,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那个书架里又增添了更多的书。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我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我仿佛来到了埃及,看到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我仿佛来到了太空,看到了火星、木星、土星,真是身临其境,令我乐而忘返。
从五岁到十岁,这六年书架的变化和书的变化,书架从旧到新,从小到大,书从少到多,从浅到深,这一系列的变化,说明我需要更多的知识,需要更多的内容来补充自己的头脑,我再不是像小时候那样只是满足我的乐趣,哄我开心,我长大了!
这三个书架,伴随了我六年,相信以后我书架里的书会更多,更好的。这个书架,我也会保存好的。而且,爸爸为了不让书沾灰尘,还特地在书架上安了一个天蓝色的布帘,和粉红色配在一起,更加漂亮了。每天,我都要认认真真地打扫这些书,还要把书架上下都擦一遍,直到它们变得一尘不染,我才能安心。
我非常喜欢这个书架,但是,我更喜欢的是书架里的书,因为这些书,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无穷的乐趣,还有做人的道理,这也是我把它们打扫得一尘不染的原因。
这个书架将伴随我到大学毕业甚至更久。
这篇文章是小作者写自己的变化成长历程。
文章以前后三个书架和书的变化,写她从五岁封十岁读书逐年增多,对书的感情也逐年加深。因为这些书架上的书,“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无穷的乐趣,还有做人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是小作者以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索,写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书架上一张小漫画、一幅雕刻图案、一个自制小花篮、一本科普知识小书,都寄托着她的感情和遐想。全文抓住中心,徐徐道来,不枝不蔓,充满了童真和情趣。
我的书架
小四年级
小时候,我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连书架也不例外,总喜欢爬到大人书架上乱翻。虽然那个时候我还大字不识,但我还是兴致勃勃地翻看着大人的书。后来,我渐渐长大了,越来越喜欢看书了,我的书便慢慢地多了起来,最后书终于堆不下了,就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
自从我有了书架以后,我就更喜欢看书了,总想把书架填满。有一天,妈妈买了很多我并不喜欢看的书,她不管我怎样解释,始终认为这些书对我很有帮助。可是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本来就让我差点喘不过气来了,妈妈却硬要火上浇油,让我去看那些根本就不属于我的书。我认为这全是因为我以前太爱看书和我的大书架填不满所造成的。所以,我渐渐认为书架就像个狰狞的魔鬼,牢牢的把你和它捆在一起,并且不停地给你增加负担。于是我恨透了书架,决心再也不买书了,让它永远也填不饱“肚子”。
就在这一段时间里,我默默忍受着没有书的寂寞,又开始有点儿后悔:当初妈妈给我买的那些书的确对我很重要,一个人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偏爱去只看某一种书,而该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广泛地接受各种文化知识,这就和一个人不能偏食的道理一样。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开始接触书架,它并不像我想像的那么可怕,在我眼中它变成了一艘承载知识的飞船。它带着我们飞到各种各样的知识王国里遨游。虽然书架不像书那样不可缺少,但它却是我们学习科学知识攀登科学知识高峰中的可储藏知识、检索知识的仓库,它标志着从几本小人书到读书破万卷的一个重要突破,是人生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必备工具。
从此以后,我又与书架交上了朋友,它将伴随着我度过童年的美好时光。它使我的好奇心促使着我去探索新的知识领域,让我走进更新的世界。
本篇文章如实地写出了一个由好奇心而翻弄大人书架上的书——自己拥有书架——恨书架——重文书架朋友的心理流程,写得真,记得实,是一种真情的表达。情节的发展、心理的变化也都自然,令人信服,说明作者在构思上下了一番功夫。段句的转换与衔接没有雕凿的痕迹,而且语言富有童味,遗憾的是这种童味的语言在文中后两部分中被两处“大人话”所替代了,失去了自己年龄的特点,少了点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