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春文
今天,我和班上的几位女同学放学后手牵着手去逛街。尽管口袋里的钱都不多,但大家还是有的买鞋子,有的买发夹,也有的买零食……
走着走着,一幅景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一位老爷爷推着一辆三轮车,他的衣服较破旧,赤着脚,驼着背,已经是白发苍苍了。三轮车上有一些纸箱、废铁和空瓶……一看到他,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了班主任曾经对我们的叙述。原来,张老师不仅一次在课堂上跟我们讲过,在我们同乐乡境内,有一位老爷爷带着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艰难地生活。是啊!这一老俩少的一家子,要吃要穿也要住,苍天能看到他们平时是怎么度日子的吗?
我这人就是心软,看到此情此景,就走到桃花的身边悄悄地问:“桃花,这位老爷爷都已经老得差不多走不动了,还要不停地在大街小巷里捡破烂,不如我们一起给老人家捐点钱吧?否则,我们都会看不下去的。”听了我的话,不仅桃花对我点了点头,姐妹们也应许了。
于是,我们这并不算很漂亮的“五朵金花”一人捐出了各自身上仅有的五角钱,齐步朝着老人走去。当走到老人家身旁的时候,作为领队的我向前迈了一小步,用特别熟练的侗话叫了声:“外公,您老人家怎么不在家休息呢?”他并没听见我的问候,我以为他听不懂侗话,就改用普通话再次叫了声:“老爷爷,我们大家想送给您一点儿钱,请您收下好吗?”然而,老人家依旧没有回答,甚至就连身子也没有转过来。这时,桃花建议说:“还是用侗话跟老人家打招呼吧,也许他耳背呢。”我赞同她的建议,就提高音量叫了声:“阿公,我们想把一点儿钱送给您,您愿意收下吗?”果然,老爷爷回过头了,他一直对我们微笑着。这样,我们就争先恐后地把几张纸币塞进他的手里,并亲切地对老人说:“呐,老爷爷,这点儿钱您拿去买几颗糖果吧!”老人家一手接过钱,一边点头回应我们:“谢谢,谢谢你们了,希望菩萨保佑你们读书都有进步啊……”这时候,我才清晰地看见老人家犹如弥勒佛一般的笑脸。我想:原来他并不是不会笑,也不是冷漠得不近人情,而是像所有的我们侗族山村里的老爷爷那样和蔼可亲。只是命运这样安排,让他老人家过多地担当岁月的风雨罢了。
转身离开老人的时候,他依旧一边挥手一边微笑着目送我们。在一个拐角处,我和大家都回头望着他渐渐远去,直到他的身影在我们“五朵校花”的视线中成了一个越来越模糊的小黑点。
在回校的路上,我们的心情都长久地沉浸在刚刚做的这件小小的善事之中。
是啊,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侗族的孩子,作为生活在贫穷落后地区的乡村学生,作为生长在猎猎红旗下的新中国的后代,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这句话。就算我们只捐助老人家一点儿钱,却能买回他一个醉心的微笑,我感到心满意足了。
从这件事情中,我知道,以后自己一定要想方设法省钱,哪怕是多出一分钱来帮帮极度贫困的村民也好。只有这样,自己才没有愧对佩戴在胸前的这条红领巾。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鲜艳的红领巾飘飞到了遥远的万里长城的上空。